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查报告—我们诚信观:食品安全问题

时间:2021-10-21 10:26:30 来源:网友投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查报告—我们的诚信观:食品安全问题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调查报告,概论,基本原理,诚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查报告—我们的诚信观:食品安全问题 本文简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查报告——我们的诚信观:食品安全问题14计算机科学(全英文)班2014329600004胡悦(15957120097/660097)14计算机科学(全英文)班2014329600008吴柳苗(17826855896/665896)摘要:人无信不立,国无德不兴。“诚信”作为一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查报告—我们的诚信观:食品安全问题 本文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查报告

——我们的诚信观:食品安全问题

14计算机科学(全英文)班

2014329600004

悦(15957120097/660097)

14计算机科学(全英文)班

2014329600008

吴柳苗(17826855896/665896)

摘要:人无信不立,国无德不兴。“诚信”作为一种传统的道德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而食品安全是诚信问题的又一表现,制售假冒伪劣和行业质量违法“潜规则”问题比较突出,“三鹿”“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等质量诚信缺失现象愈演愈烈,广大企业和公众深受其害。所以,我们必须站出来,从个人,到团体乃至整个社会关注食品安全,取缔假冒伪劣!

关键词:诚信

食品安全

企业

第一部分:问题简述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诚信这一次有这样的解释:基本含义是表里一致、不说谎、讲信用、说话算数。当前理论界普遍认为诚信包含经济、道德、法律3个层面的内容,道德诚信指实话实说的人格品性和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规范;经济层面的诚信指经济活动中讲究信誉、求实无诈、履行契约义务、承担经济责任的市场规范和道德约束;它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儒家文化把诚信作为人的立身处世之本、底线道德,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靰,其何以行哉?”作为一种美德、一种理念,可以说诚信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源远流长。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观念遭遇了强烈的冲击,许多违背诚信的现象逐步凸显,信用缺失现象随处可见。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就是诚信缺失的一大体现。

如今我国的食品安全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食品安全风险前移,涉农企业成高危群体。中国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非法添加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最大的隐患在前端,在于大气、水源、环境污染。没有净土、没有净水,哪来食安?这一问题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

二是食品造假已成为食品产业的毒瘤,这是全球性的问题。

三是食品原料的来源日趋多元化,供应链复杂化,输入性风险加大,成为新的风险。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的食品安全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民以食为天,当食品安全出了问题,深受其害的是我们广大老百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商家利益熏心,不惜作假造假,甚至是危害生命的健康的食物,以换取高额利润。过去几年里,双汇瘦肉精,地沟油,毒生姜,染色馒头,毒奶粉,黄曲霉…已经算是人尽皆知,还有近期的沃尔玛,哇哈哈食品问题事件,不得不令人心寒。看着那些能把人吃病吃死的问题食品,不禁质问?商家的诚信在哪,传承几千年的中华美德在哪?

在今年的3.15晚会上,食品安全问题再一次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呷哺”,沃尔玛,物美等老百姓经常接触的饭店,超市再次被媒体曝光:“呷哺”小肥羊被曝猪血冒充鸭血;北京沃尔玛清河店,变味儿肉绞馅卖,发黑发臭才回收;物美超市熟食当天卖不完改换标签再上架。

以上的这些行为是违法的,属于欺诈行为,本身违反了《消费者权益法》等法律法规。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生命健康权等。而面对这些我们已经不能再容忍下去了。

第二部分:数据分析

针对种种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做了一次调查,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数据。

关于食品安全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120份

回收问卷:98份

有效问卷:96份

1.

您的年级是: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分析:由于调查问卷主要在同年级人群发放所,以从年级角度考录数据有一定不周全的地方,但这并不影响最终调查的结果。可以说最终统计出来的结果和我们所预测的非常相近。

2.

您的性别:

A.男

B.女

分析:男女比例比较相近,因此数据在此方面较为准确,不存有因性别带来的选择区别。

3.

您之前知道“食品质量标识”这个概念吗?

A.知道

B.不知道

C.介于两者之间

分析:不难看出,对“食品质量标示”的同学占大多数。然而,所谓的“食品质量标示”就是我们平常经常可以看得的QS商标或绿色食品标志这一类的商标,因此推进食品安全的先关科普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4.

您在购买食品时,主要通过哪种方式判断食品是否安全?

A.

品牌

B.价格

C.标识

D.新闻媒体

E其他

分析:价格对于我们的购物真的有很大影响,所以我认为我们在追求实惠的时候更多的是应该关注性价比而不是单纯的价格,这样遭受因贪图小利小惠而带来的恶果的可能性就会相对小很多。

5.

选购食品之前,是否有查看包装袋上有安全标识的习惯?

A.一定会看

B.偶尔会看

C.很少会看

D.从来不看

分析:综合第2题,我认为推广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和强化相关意识真的是非常需要的,我们只有拥有防范意识才能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否则没有一个具体的意识在脑海里形成根本就无法保护自己。

6.

购买食品时,你一般会关注食品包装上的哪些信息?(多选)

A.外观

B品牌、生产厂家及厂址

C.生产日期及保质期

D.食品安全标志

E.产品成分

F.其他

分析:根据买家心理学,商品的外观确实会对买家的购买欲产生一定影响,但庆幸的是从这题的综合结果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大多数人还是会理智地检查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的,这从很大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因食用过期食品而产生的食物中毒。

7.

您所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多选):

A.没有达到卫生标准

B.假冒知名品牌

C.虚假宣传或夸大

D.过了保质期还在销售

E.其他

分析:各种问题大家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组数据从侧面可以很好地说明,目前我国食品市场的安全隐患较为严重,问题涵盖范围广。希望国家能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提升人民生活品质,降低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和安全的恶性事件。

8.

平常外出时,您是否会买街摊食品?

A从来不会

B经常买

C偶尔会买

分析:关于街边摊其安全性确实有待深究,这一方面政府也很难限制群众的购买,只能一方面提高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加强查处禁止食品安全高位摊贩的出现。

9.

下列食品销售场所,您认为最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是?

A.超市

B.食品零售店

C.集贸、批发市场

D.小摊贩

分析:这一题和第8题的关联性非常大,也正如第8题所说的,群众购买欲是很难限制的。这也恰恰是人心矛盾之处,半数以上的人知道小摊贩并不安全,但任然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去购买其三无产品。

10.

你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什么?

A.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超标

B.肉品种的兽药残留超标

C.食品中的违规使用添加剂

D.非食用原料加工食品

E食物中毒

F.其他

分析:食品中的违规使用添加剂和非食用原料加工食品是调查下来大家最担心的两个点,这可能与微信上时常疯传的“专家养生常识”有一定关系,但大家的担心确实不是无中生有,食品中的违规使用添加剂和非食用原料加工食品是存在很高的致癌可能,而且这类原因引发的病症往往需要积累较长时间,导致因由难以追溯,这才是真正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11.

包装袋上的标识会影响您的购买意向么?

A

没有标识的不购买

B

倾向于购买具有标识的

C

没有影响

分析:不购买三无产品这是非常基本的安全准则,虽然此题和第3题结果略有出入的地方,但这可以用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概念不明晰很好地解释。

12.

你如何看待食品安全问题处理中“查处比曝光慢半拍”的问题?

A.监管部门失职、监管“马后炮”

B.以利定取舍,“执法为利”

C.问责不到位,出了问题直指肇事者

D.失职渎职、以利谋私、执法腐败、部门牟利等行为严重

分析:这里大家意见不一但主要还是倾向于问责不到位,这说明在群众心里政府的干预还是不够,起码并没有让大家切身地感受到。

13.

当您买到问题食品后,您如何处理?

A.忍气吞声,就当自己倒霉

B.找卖家要求退款甚至赔偿

C.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分析:忍气吞声,自认倒霉,明明很委屈还要把打落的牙往肚里咽,这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态度,正是因为群众的一次次忍气吞声,不良商贩才能一次次侥幸逃脱甚至东山再起。为了我们自己应有的权利我们应该勇敢地站起来,把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出来,这样人人献出一点力,我们的食品交易市场就会更安全。

14.

.您认为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环境怎么样?

A.逐渐好转

B.差不多

C.越来越差

D.说不清

分析:大家对现况总体还是满意和持平的,说明国家监管力度应该在保证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适当提高。

15.

您认为目前中国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政府部门监管不力

B.相关法律不健全

C.一些企业和个人缺少社会道德

D.是中国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必然现象

E.还是社会问题,人们觉悟提高,自然而然的挟制了其发展

F.事情没那么严重,是媒体炒作出来的

分析: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一些企业和个人缺少社会道德这是最显而易见的核心要素,令人吃惊的是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了是中国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必然现象,诚然许多发达国家或多或少都遭遇过此类问题,但中国作为一个新新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更应该努力不走上发达国家的老路。

16.

您是否采取某些途径查询质量标识的真实性?

A.通过电话、短信查询过

B.没有查询过

C.有想过,没有实践

分析:实践的人少之又少和第13题结合,忍气吞声似乎是一个很安全的选择,但这样的选择只可能是一时放手,时间一长总是会反咬一口的。

17.

若您不投诉,主要原因是?

A.不知道如何投诉

B.投诉了也不能解决问题

C.投诉需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分析:和第13题及第16题结合,人们的忍气吞声是因为投诉需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静下心仔细想想这不正是因为现状下的中国执法不严,导致有关部门和不良厂家相互踢皮球让问题久久不得以解决。

18.

您一般是从哪种途径了解食品安全的知识?(多选)

A.有购买经验的人

B.书籍、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

C.电视、广播

D.网络

E.相关知识讲座

F其他

分析:电视广播作为主流媒体占了大头,然而以网络为首的新兴媒体也不容小觑,因此加大宣传力度应从这两方面媒体一同入手,双管齐下加强群众意识。近年来群众的实现虽然或多或少地转向了食品安全,但是重视程度仍然有待提高,因此媒体加大宣传是一部份,政府出台政策帮助群众聚焦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只有更多的人用心关注再带动身边小集体一起关注,一传十十传百由小至大才可以得到各界人群的关注,把食品安全问题放到大家心中,共同努力。

19.

你认为应如何加大食品安全法的执行力度?

A.建立完善、透明的消费者事前监督机制

B.进一步加大惩处力度

C.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检验标准

D.帮助食品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分析:主要还是需要政府下大力气去抓,群众所能做的出了多加防范和积极举报真的少之又少。政府是大头,是强势的一方也是服务人民的一方,只有政府切身为人民着想,一切行动只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食品安全问题才会有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

20.

企业采取什么措施能够提高您的消费信心?(多选)

A.通过国家有关食品认证

B.树立放心品牌

C.开展诚信经营及行业自律

D.严格食品检验检测

E.采用最新防伪技术

分析:国家是一方面,企业个人优势另一方面。只有越来越多的良心商家出现在这个社会上才会有越来越少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新闻媒体上露脸。

第三部分:个人感想

从此次调查得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从个人到企业到整个社会共同参与,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换来一个安全的食品社会。

首先,政府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15年4月24日修订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法律健全和完善了之前的法律。之后是执法必严。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表明政府的监管依然缺位或者低效。曾经有商家这样说过,自己也想要生产正规的合格的食品,但是有人造假却不被取缔,价格战之后必定使得合格的商家完败,而这正是变相支持了无良商家。因此质检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引导全社会培育和践行“诚信”的核心价值准则。一是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以规范和服务质量诚信体系制度建设为目的,建立健全质量诚信标准体系。二是健全质量失信惩戒机制。加强质量信用信息采集和利用,在更大范围和领域实施质量失信“黑名单”制度,加大质量失信惩戒力度,探索建立质量违法企业“终身出局”制度和实施办法,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质量诚信环境。

其次,是企业,企业是诚信建设的主体,是诚信建设的主力军。保障食品安全,就必须激发企业投入诚信建设的热情,呼唤食品行业珍视“道德血液”,敦促企业认识到“诚信也是生产力”,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由“经济人”向“社会人”转变。食品安全问题的根子在于诚信缺失。因利益驱使,部分企业掉进钱眼不能自拔,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无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诚信缺失已然成了食品安全领域的短板。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企业要贯彻落实相应地政策,遵守法律法规,不做假,不生产问题食品。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诚信之心。企业负责人引导和促进企业完善质量诚信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覆盖设计、生产和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诚信制度,加强员工质量责任感和质量诚信意识的教育。

对个人而言,应当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从身边做起。当购买食品时,关注包装上的品牌,生产厂家及厂址、.生产日期及保质期

、.食品安全标志、.产品成分等一些信息。一旦发现异常,要敢于联系有关部门,举报其违法行为,让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使该食品下架。同时,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不能贪图小便宜购买那些假冒伪劣的食品,在路边摊购买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安全性,由于路边摊贩不稳定,出了问题也难以究其责任,建议尽量到正规的超市或店面购买食品。即使不幸购买到问题食品,不要自认倒霉,因为一个人自认倒霉了,另一个也会出现,就会没人站出来指责。要敢于反映现象到有关部门,或者向相关负责人讨说法。多去从媒体新闻或一些讲座中了解食品法律法、.食品安全常识、食品安全事件等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做一个有心人。

总之,只有政府,企业,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关乎民生的食品安全才不再成为一个问题,这也是民生的基础。诚信建设关系发展大局,不容迟缓;食品安全人命关天,不容马虎。加强建设诚信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也是我们建设食品强国、全面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做到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我们的社会才会少出现问题,才会更有秩序,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2015年06月05日

星期一

参考文献:

[1]余健,《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

[2]叶明,《食品安全法》框架下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初析,口岸卫生控制,2011。

[3]张永伟、王会敏、郝海鹰、张桃苏,《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职业与健康,2010。

[4]姚蕊,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关键是急需食品安全立法,2005。

[5]宣讲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经验,助推《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中国-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

[6]石国胜,《食品安全法》专家有话说,人民日报,2007-11-21。

[7]邢曼媛、侯晶晶,浅议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从《食品安全法》的角度,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

[8]郭燕春,标准混乱成为食品安全之痛,中国商报,2004-12-17。

附录一:

资料采集:胡

悦、吴柳苗

问卷发放:胡

悦、吴柳苗

数据汇总:吴柳苗

数据分析:胡

文章编写:胡

悦、吴柳苗

附录二:

关于食品安全问卷调查

1.您的年级是: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2.您的性别:

A.男

B.女

3.您之前知道“食品质量标识”这个概念吗?

A.知道

B.不知道

C.介于两者之间

4.您在购买食品时,主要通过哪种方式判断食品是否安全?

A.品牌

B.价格

C.标识

D.新闻媒体

E其他

5.选购食品之前,是否有查看包装袋上有安全标识的习惯?

A.一定会看

B.偶尔会看

C.很少会看

D.从来不看

6.购买食品时,你一般会关注食品包装上的哪些信息?(多选)

A.外观

B品牌、生产厂家及厂址

C.生产日期及保质期

D.食品安全标志

E.产品成分

F.其他

7.您所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多选):

A.没有达到卫生标准

B.假冒知名品牌

C.虚假宣传或夸大

D.过了保质期还在销售

E.其他

8.平常外出时,您是否会买街摊食品?

A从来不会

B经常买

C偶尔会买

9.下列食品销售场所,您认为最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是?

A.超市

B.食品零售店

C.集贸、批发市场

D.小摊贩

10.你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什么?

A.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超标

B.肉品种的兽药残留超标

C.食品中的违规使用添加剂

D.非食用原料加工食品

E食物中毒

F.其他

11.包装袋上的标识会影响您的购买意向么?

A

没有标识的不购买

B

倾向于购买具有标识的

C

没有影响

12.你如何看待食品安全问题处理中“查处比曝光慢半拍”的问题?

A.监管部门失职、监管“马后炮”

B.以利定取舍,“执法为利”

C.问责不到位,出了问题直指肇事者

D.失职渎职、以利谋私、执法腐败、部门牟利等行为严重

13.当您买到问题食品后,您如何处理?

A.忍气吞声,就当自己倒霉

B.找卖家要求退款甚至赔偿

C.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14您认为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环境怎么样?

A.逐渐好转

B.差不多

C.越来越差

D.说不清

15.您认为目前中国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政府部门监管不力

B.相关法律不健全

C.一些企业和个人缺少社会道德

D.是中国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必然现象

E.还是社会问题,人们觉悟提高,自然而然的挟制了其发展

F.事情没那么严重,是媒体炒作出来的

16.您是否采取某些途径查询质量标识的真实性?

A.通过电话、短信查询过

B.没有查询过

C.有想过,没有实践

17.若您不投诉,主要原因是?

A.不知道如何投诉

B.投诉了也不能解决问题

C.投诉需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18.您一般是从哪种途径了解食品安全的知识?(多选)

A.有购买经验的人

B.书籍、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

C.电视、广播

D.网络

E.相关知识讲座

F其他

19.你认为应如何加大食品安全法的执行力度?

A.建立完善、透明的消费者事前监督机制

B.进一步加大惩处力度

C.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检验标准

D.帮助食品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20.企业采取什么措施能够提高您的消费信心?(多选)

A.通过国家有关食品认证

B.树立放心品牌

C.开展诚信经营及行业自律

D.严格食品检验检测

E.采用最新防伪技术

篇2:马克思主义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调查报告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调查报告 本文简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研报告——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负面因素调查前言一、调查背景及目的大学校园一直存在不和谐因素,因而导致了一些不和谐现象的发生。正是由于这些不和谐因素以及不和谐现象的存在,校园内屡屡发生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正呈现逐年严重的趋势,必须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并加以解决

马克思主义调查报告 本文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研报告

——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负面因素调查

前言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大学校园一直存在不和谐因素,因而导致了一些不和谐现象的发生。正是由于这些不和谐因素以及不和谐现象的存在,校园内屡屡发生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正呈现逐年严重的趋势,必须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并加以解决,才能确保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稳定安全。因此,通过调查校园内存在的不和谐现象,进而推论出产生这些不和谐现象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法,促进校园和谐。为此,我们开展了这项调查,旨在推进校园和谐,共建和谐校园。

二、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纸质问卷与网上问卷)

四、调查内容

经过观察,发现在校园中诸多不和谐现象,因此我们决定针对这些不和谐现象深入调查阻碍校园和谐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因而确定了主题。在开展调查前,首先确定小组成员;其次,确定调查主题,设计问卷;再次,分发问卷,主要在校内;最后,交流心得体会,分析问卷,得出结论,提出解决方案。

五、实践安排

时间:2013年9月开学

地点:天津大学校园内

方式:1、调查我校大学生对于校园不和谐现象的认识

2、以问卷调查我校学生心中不和谐现象的种类和认识。

3、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进行总结。

六、报告概要

我们的主题是关于校园不和谐现象的调查,是为了帮助同学了解校园内存在哪些不和谐现象,帮助他们自省,以及他们认为的和谐校园是什么样的。现在我国正在号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和谐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对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构建和谐校园是实现学校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构建和谐校园,可以使在学校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进而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心气平和地学习、工作,干事业、求发展,进而促使学校的管理秩序、教学秩序和教科研秩序呈现出一种平稳、持续、连贯的运行态势,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行与不断发展。

主体

一、关于本次调查的优点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增加了调查人数的多样性。纸上问卷针对的是本校的学生,而网上问卷针对的是其他高校大学生,因而比较真实可靠,反映当今大学校园的现状以及大学生的普遍心理。这样使我们的调查更具有针对性,更加符合大学的特点,因而能够反映大学校园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增设了许多多项选择题。纸上问卷由于答卷时需要花时间,比较麻烦,因而有些人会产生厌倦心理可能会影响调查结果。但是在网上问卷中,只需要点击选项就可以,真实性较强,弥补了纸上问卷的缺陷。

二、关于我们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我们看到,问卷的题目大部分是多选题,这样的设置最初的目的是希望答卷人可以有多个选择,并且我们集思广益,分析可能产生不和谐现象的成因,供答卷人选择。一方面,答卷人的选择多了,不是单一的拘泥于某一个选项。但是另一方面,随之而来也带了一些问题。由于选项比较多,在做问卷的时候就会缺少耐心,有的人甚至是随意填写,这样的后果对我们的调查结果准确性产生了一定影响。此外,我们分两种方式分发问卷:纸上问卷以及网上问卷。这两种综合来看,大一的同学居多。大一的同学比较积极,而大二的同学产生了一种懈怠心理,因此不愿意答卷,此外,男女比例不均衡,男生居多。这可能与我们学校的现状有关,我们学校男生较多。但由于男女思路不同,所以选择的也就会有所差异。

三、我们的解决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找到了本次调查中存在的缺陷不足,同时也肯定了我们的优点。因而,在以后的社会实践调查中,我们会以此为鉴。调查对象多元化,可以各个年级的都涉及,这些在纸上问卷或许无法做到,但是在网上问卷却可以实现。男女比例尽可能的均衡,男女生由于自身特点不同,思想观点也不尽相同,女生的想法更加细腻,而与之相对男生的想法比较大胆。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相结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在确定小组成员的时候要加入男生的原因。这样在讨论的过程中,细腻的想法加上大胆的构想,我们可以得到一种更臻完美的结果。针对问卷的设计,可以说这次我们的调查事件是比较充裕的,因此,我们才会设计比较多的多选题。但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答卷人的心情,这是我们的疏忽。在以后的问卷中,我们会做到换位思考,以答卷人的心态来设计问卷。问卷题目不需要过多,也要反应主要问题就可以了。多选的题目可以采取,但是不能太多,这类题目的目的在于增加题目的灵活性,但是要适度,否则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问题总结与反思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培养取得成效的必然要求。第一,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第二,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多数青年学生在观念上都能够认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识行为的体现上,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水平却表现的偏低。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大庭广众之下,勾肩搭背,搂搂抱抱;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等。虽然这些不文明行为仅是一部分人所为,但是却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而社会公德是维护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秩序顺利进行所必须的,它是一种公共服务行为规范,具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所以这种不文明行为也影响了大学生公德意识总体水平的提高。鉴于此,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成为当前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高校必须意识到,公德教育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人才的问题,而人才的素质又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为此,许多国家对学生的价值观及德育教育都非常重视。

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它包括共同遵循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校园精神、校风、学风以及校园文化设施等。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团队合作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需要的是团结以及一个领导者来组织,保证活动的圆满完成。其中我体会最多的是团队的合作。大学生的任务不只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素质,锻炼自我。要有严密的思辨能力和理性的思考能力,致力于探索理性、情操、才智、体质之完美,做到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要时刻与外界社会保持同步发展做到与时俱进,

这次实践,同时也暴露了我们自身的一些问题,那就是还是缺乏实践经验。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导致了我们调查过程中产生了各种问题,给我们调查访问带来了很大阻力。因此,我们急需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结束语

中共十八大之后,更加强调要建设和谐社会。目前建设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来说有些遥远,我们并没有接触到社会,但是,由于我们处在大学校园中,接触到各种现象都在大学校园中,因此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建设和谐校园更具实践性。

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包括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强管理是为了更好地育人,而优良的育人环境,优良的校风校纪的形成,一方面要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必须有一定的管理措施作保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是养成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只有思想教育而无具体措施,容易流于空对空,文明习惯、优良传统、优良作风不容易养成。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做,在行动上却又往往不去做;只有管理措施而不强调养成教育,就不能形成自觉的文明行为,学生虽然知道必须这样做,但在内心里并不自愿,甚至往往形成抵触、逆反心里,只有把养成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自觉的文明风尚和文明习惯。要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教育管理,尤其是注重加强“养成”教育。教育是为了提高自觉性,而管理则是使这种自觉性形成习惯,使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得到贯彻落实,只有形成文明的习惯,社会公德才能形成。

实践证明,公德教育就应以社会礼仪常规教育为起点,进行养成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和遵守最基本的公共道德。这不仅是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做人最基本的条件,决定着大学生能否以一个文明人的姿态步入社会。

关于调查的反思

我们的社会实践调查为期三周,第一周主要是进行讨论,确定调查主题,设计调查问卷。第二周,到各个班分发问卷,同时在网上发布问卷。第三周,再次进行讨论,针对调查结果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小组的每个成员投入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现在针对本次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取之处进行总结。

我们的解决措施: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找到了本次调查中存在的缺陷不足,同时也肯定了我们的优点。因而,在以后的社会实践调查中,我们会以此为鉴。调查对象多元化,可以各个年级的都涉及,这些在纸上问卷或许无法做到,但是在网上问卷却可以实现。男女比例尽可能的均衡,男女生由于自身特点不同,思想观点也不尽相同,女生的想法更加细腻,而与之相对男生的想法比较大胆。针对问卷的设计,可以说这次我们的调查事件是比较充裕的,因此我们才会设计比较多的多选题。但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答卷人的心情,这是我们的疏忽。在以后的问卷中,我们会做到换位思考,以答卷人的心态来设计问卷。问卷题目不需要过多,也要反应主要问题就可以了。多选的题目可以采取,但是不能太多,这类题目的目的在于增加题目的灵活性,但是要适度,否则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个人心得与体会

这次我们组调查的是关于校园的不和谐因素。之所以会确定这个主题主要是由于每次在上公共课的时候都会看到课桌上写了各种文字,此外经常见到谩骂等现象,所以我就想,这些现象不利于建设和谐校园。中共十八大之后,更加强调要构建和谐社会。目前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来说有些遥远,我们并没有接触到社会。对我们打学生来说,构建和谐校园更具实践性。经过多次讨论,我们确定了调查校园不和谐因素。而要调查校园内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就要从校园内存在的各种不和谐现象下手。通过分析这些不和谐现象,探讨校园内可能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在确定了小组成员以及调查主题后,我们进行了小组讨论,分配任务到各个人。我被当选为组长,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我给每个人以及自己分配了任务。我主要负责设计问卷,问卷题目是经过讨论后得到的,不需要我再思考。此外还负责整个调查结束后的总结反思。我给小组成员分配的任务是:**x负责分发大一的问卷,回收全部问卷以及整理、打印。**x负责发布网上问卷,分发大二部分问卷,他的任务就是查看网上问卷的情况以及整个问卷数据的统计工作。而最后问卷的分析工作,根据每个人的任务不同,分配不同的题目。每个组员负责四道题。然后由每个人根据每个题目所反映的情况分析原因以及措施,最后统一发给我,我来做整个报告的整理。

在经历问卷设计后,我们按照教学楼分布的大一大二来进行问卷的分发。可能由于给的时间比较短,回收问卷后发现,好多班只填了两三个人。所以我们就把主要精力放在网上问卷,每个人都很热心的把我们的问卷发到人人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里面,同时还把问卷发给熟识的同学,再由同学发给他们的同学,以此来扩大问卷的来源。

根据最后的统计数据,纸上问卷我们分发了94份,网上分发了88份,做问卷的人数一共有181人,因而我们的问卷针对性比较强。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导致校园不和谐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还是学生自身,学生本身素质不高。虽然文化素质与其他高校无异,但是由于自身的习惯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心理。有的心理是有些厌学倾向,自私倾向,因而就导致了校园不和谐现象的缠身。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学校需要加强力度来建设和谐校园,以利于大学校园的建设以及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调查结束后,反思整个调查过程,我觉得担任一个团队的领导者真的需要很大耐心,同时要承担很重的任务。很多人都会觉得,作为组长,必须做的比别人多。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在以前的调查过程中,我做的比组员要多得多。而在我学过一些课程后懂得,一个好的领导者,不仅要学会承担责任,还要在团队合作中发挥领导者的核心组织能力,领导团队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领导者不一定要比组员做得多,但是一定要比组员用心,她的作用在于发挥领导者的协调作用,是各个组员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团队的优化,完美地完成任务。这是一个团队任务,关键要学会团队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团队更好的协作,更好地完成工作。这就是我在这次实践中学到的,比我以前的思想更加成熟,我需要做的事责任下放,而非一人承担。

有的学生也许会抱怨,做社会实践到底有什么用?其实用处很多,收益最多的就是学生本身。大学生不可能像高中生那样拼命学习,因为大学是我们今后接触社会的一个平台。如果说只是来大学混证书,那么,大学的四年生活就等于白白浪费了。有调查显示,大学四年比高中三年更重要。许多大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到了大学就开始荒废学业,自我放逐,结果毕业之后无所适从。而社会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就如同暑期社会实践一样,通过实习,体会工作的艰辛,找到自己生存的价值,人生的目的。为自己做一个职业规划,为未来奠基。总之,社会实践就是要我们提前体验社会生活,学会合作。

当然,这次调查也存在不少问题,我在调查报告里已经一一做了分析,并且找到了解决措施。当然,我所提出的措施并不一定能够解决存在的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起到作用。这次社会实践调查能够圆满成功,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功不可没,在这其中,我们收获良多。希望我们下次的调查报告会做得更好。以上就是我的个人总结以及心得体会

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填写我们的调查问卷。本问卷不超过12道题,请在你所选择的题括号内填写所选选项。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年级(

)

A

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D

大四

2.您的性别(

)

A

B

3.选出您深恶痛绝的校园不和谐现象(多选题)(

)

A

乱骂脏话

B

情侣在公共场合过分亲昵

C

校园频繁丢失物品

D

在自习室或图书馆里打电话

E

不注意公共卫生,随地吐痰

F

把零食带到教室里吃

G

广告泛滥,随处可见

H

在宿舍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

I

服务人员、教职工对待学生态度差

J

校园物价过高

4.您认为建设和谐校园的最重要的是。(

)

A

管理阶层坚强有力

B

校园安全稳定

C

学生素质提高,自觉创建和谐校园

5.在您的大学生活中有没有因各式各样的推销而上当受骗。(

)

A

B

没有

6.您认为怎么避免上题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

A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

完全杜绝这种推销行径

B

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C

学校介入,加强管理力度

7.现在有些大学生在校园中干一些小物品的零售,您认为这样(

)。

A

影响校园秩序,有损校园形象

B

方便广大学生,价格便宜

C

随处可见,在宿舍中会影响大家休息,应该有固定的地点

8.您在校园内失窃或受骗的次数为(

)。

A.没有

B.1-2次

C.3次及以上

9.您对教室、食堂占座位的做法有何看法?(多选题)(

)

A.赞同,是学生积极的表现

B.反感,影响他人

C.可以接受,无所谓

D.自己也有过这样的行为

E.经常见到这种现象

F.偶尔见到这种现象

10.

在墙壁课桌等公共设施上涂鸦。您对此的态度以及您是否曾经做过?(多选题)(

)

A.

较为普遍的现象

B.

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C.

很反感但不关我事

D.

自己也有过这样的行为

E.

从来没做过

11.

您认为在高校应该怎么样建设和谐校园?(多选题)(

)

A.

坚持以学生为本

B.

坚持以教职工为本

C,坚持教职工和学生平等合作

D.实行制度反馈机制

E.其他

12.你认为建设和谐校园的意义在于(多选题)(

)。

A.

让校园生活更加文明

B.

让学生生活更加快乐

C.

让学习环境更加舒适

D.不关心

篇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概论,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本文简介:◆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二:马义的本质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本文内容: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二:马义的本质特征:实践性

科学性

革命性

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马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上出发)

马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马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三:对马义的态度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一章

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辨别唯心主义的两种历史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我”

客观唯心主义:上帝

绝对理念是世界的主宰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能为人为意识所反映)

物质的概念: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四: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它的内容是客观实在

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掌握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割裂两者的关系将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相对主义诡辩论(特点是只承认运动的否定性)。

如:人一次也不能跨进同一条河流这是错误的。人不能两次跨进同一条河流这是正确的,因为它反映了运动的绝对性。

2.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3.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六:实践

三种形式:客观实在性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自觉能动性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

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七:唯物辩证法的内涵

1.

总特征:联系与发展

(1)

联系:客观性

普遍性

多样性

事物联系普遍性三层含义

a.

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b.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c.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b.旧事物指丧失其客观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2,三大规律

对应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a,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者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两个方面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b.矛盾问题的精髓——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

特殊性(了解)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

质量互变规律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a,概念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质变超出了度的范围。

b,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质变与量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3.

五大基本范畴

原因与结果

可能性与现实性

现象与本质

必然性与偶然性

内容与本质

(1)

原因与结果方法论的意义: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也就坚持了唯物主义决定论,同非决定论、宿命论、神学目的论划清了界限。

(2)可能性与现实性:方法论意义: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a现实性与现存事物的不同——现实性是合乎必然性的存在。现存事物包括:一是合乎规律的事物,即现实性;二是不合乎规律的事物。现存事物包括了现实性和旧事物。

b,现实可能性:指在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和必要条件,因而在目前就可以实现的可能性;

抽象的可能性:指在现实中虽然有一定根据,但根据尚未展开,必要条件尚不具备,因而只有在以后的发展阶段才可能实现的可能性。(海底捞针)

不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中没有任何的根据和条件,因而永远不能实现;

(3)

现象与本质: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体现。

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了:科学研究既是必要性的也是可能性的;人们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

8.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

区别:前者是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后者则是通过有意识人的活动来实现的;前者是可以重现的,后者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状态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使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要困难得多。

联系:作为规律,它本身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表现为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它是唯物主义反映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a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摹写性,创造性)。

b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过程。

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认识主观自生,是心灵的创造物

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两个缺陷:

(1)它脱离社会实践,离开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历史发展去考察人的认识;

(2)它不懂得辩证法,没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不了解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引入了实践的观点,提示了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

b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过程。

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联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肯定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论认识。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

四、真理是与客体相符合的认识,即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真理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是有用的这句话反映了真理的价值,有用即真理,这句话错误的,因为其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

第三章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辨证关系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二、社会意识形态:大部分哲学社会科学,是反映社会存在的比较自觉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意识,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非社会意识形态的其他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不属于上层建筑。

三、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如辩证法的发展过程

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四、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2)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我国进行经济政治改革的前提

2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4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革命的实质: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革命的根源: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革命的标志:国家政权的建立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1、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2、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3、无产阶级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辨别了解

○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a.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b.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c.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最后,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者。

②人民群众的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四章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

⑴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⑵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

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采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如在海外劫掠殖民地,进行奴隶贸易、贩卖鸦片等;三、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殖民地掠夺。

二: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于统一规律

即辩证关系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使用价值: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价值的特征:a.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b.商品的价值是质上是相同的,只有量的差别,因而它们可以相互比较。c.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使用价值特性:a.其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b.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c.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它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综上

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重属性

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体现价值)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它通过人们的劳动目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操作方法、劳动成果等具体形态体现出来。

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四: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

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2)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决定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实现内容:,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五.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

是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

生产理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流通理论: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

分配理论:

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的源泉,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指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指在工作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后果:a

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b产生“相对过剩人口”。

了解:

1、

扩大再生产:资本家获得无偿有的剩余价值后,并不是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而将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2、

不变资本(C):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值,所以称作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V):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生产资本(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流通和周转方式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

第五章

一:与自由竞争相比,垄断条件下的特点

1、在竞争目的上,自由竞争主要是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不断扩大资本的积累,而垄断竞争是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

2、

在竞争手段上,自由竞争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如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等,以战胜对手)。而垄断组织的竞争,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激烈。

3、

在竞争范围上,自由竞争时期,竞争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而且主要是在国内市场进行的,而到了垄断时期,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经济领域的竞争多种多样,而且还扩大到经济领域以外进行竞争。

二: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垄断低价:是指垄断组织在购买非垄断企业所生产的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帝国主义的特征

1.

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2.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这些特征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第七章

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必然王国:是指人们受盲目必然性的支配,特别是受到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奴役的社会状态。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支配,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从而也成为自然界的主人的社会状态.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

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其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治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荐访问:马克思主义 调查报告 概论

版权所有:文秘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文秘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文秘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6010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