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防控对策

时间:2022-10-20 11:1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都必须重视农业和农村环境的保护,而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农业生态环境指标的重要因素。根据扬中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成因,提出了综合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农业环境;面源污染;现状;原因;防控对策;江苏扬中

扬中市属于苏南沿江稻麦两熟制地区,多年来,由于化肥、农药、农膜等的大量使用,加上农村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的随意抛弃,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趋加重,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

1.1化肥污染

有关研究资料报道,在稻麦大田作物生产中,通常氮化肥的利用率仅有30%~50%,约有10%的氮肥经雨水冲刷进入地表水,15%的氮肥经淋溶进入地下水。据2001~2005年统计分析,全市1.08万公顷耕地,平均每年化肥总施用量折纯为542t,平均施用量为50.2kg/hm2,是全国平均水平21.8 kg/hm2的2.3倍,比江苏省平均水平44.5kg/hm2高出12.8%。不合理的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退化,因肥料流失进入河流,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给整个农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1.2农药污染

有关资料表明,农田喷施农药粉剂,仅有10%的农药附着在作物上,喷施农药液剂,附着率也只有20%,其中1%~4%直接作用于靶标生物,其余部分的40%~60%沉降于地面,5%~30%飘浮在空气中,落在地面上的农药下渗进入土壤或经土壤下渗到地下水域。我市使用农药约有60种,其中65%为杀虫剂,这类农药残留在土壤中,可破坏土壤原有化学成分,降低土壤能力。据2005年统计,全市年施用农药总量为15t,与2000年相比,单位面积使用量增加20.2%,其中除草剂增幅最高达到51.5%。若按10%农药进入水体计算,进入水体的农药达1 500kg,进入土壤环境的按50%计,数量多达7 500kg。

1.3有机废弃物污染

按照传统习惯,农户产生的生活垃圾均作为猪羊圈垫料,最终作为厩肥施到农作物大田中。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市养殖业出现了向规模化、集约化、区域化集中的特点,作为一家一户式的家庭养殖已逐渐减少,农村居民的大量生活垃圾或是在荒闲地堆积,或是直接进入河中,其降解产生的污染物加重了环境污染。根据苏南农村人均垃圾产生量收集分析资料,人均产生量为 0.15~0.30kg/人·d,全市农村居民日产垃圾为3 000~6 000kg,年产生量为1 000~2 000t,经有关部门取样测试,堆积的垃圾在1年内可释放出几乎全部营养物质,而进入水体的垃圾可在2~6个月内释放出几乎全部的有机磷。同时,垃圾中的惰性组分在河道中淤积,也恶化了水体自净的能力。

1.4农膜残留污染

近年来,随着蔬菜和经济作物面积的扩大,农用薄膜使用量逐年增加,但由于废弃的残膜不易分解,积累在农田不易清除,年复一年,造成农田土壤污染,已严重困扰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壤中残存的农膜不但降低土壤的渗透性能,积累过多严重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水肥运移,削弱耕地抗旱能力,造成作物减产。有些农户将残膜碎片焚烧,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农田中部分残膜吹到田边、地中、河流中,有的挂在树梢,造成“白色公害”。

2农业面源污染趋重的主要原因

2.1农业生产自身特点的影响

农业生产的自身特点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是排放主体的分散性和隐蔽性。与工业点源污染集中性相比,农业面源污染分散性大,它随生产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地形地貌、水文特征、系统不同,因而具有空间的异质性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二是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农业生产是露天工厂,受到气候环境条件影响大,其降雨量大小、密度、温湿度变化都影响着化肥、农药对水、土的污染程度。三是不易监测性。由于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对农业面源污染管理成本高,难度大,难以监控排污源情况,只能对受害地域事后监测。

2.2农业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我市农户仍以小规模的农业经营为主,决定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可采取的措施是有限的。由于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目前务农劳动力文化科技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农户对农业环境污染危害有所了解,但对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原理知之甚少。除了对新品种的应用和化肥、农药的施用接受程度较好外,掌握其他增产新技术能力有限,使得多数农户缺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一家一户生产条件下,出于经济利益的需求,造成对农田掠夺性种植,农田质量下降;加上管理体制、投入机制等诸多原因制约,无法对千家万户提供到位的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农业环境污染加重。

3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对策

3.1政策引路,加强监管

根据国内外先进经验,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办法是制定一系列限制性法规。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的全面调查,掌握不同地区主要农业面源污染范围、状况和程度,对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制度建设,研究旨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农业投入管理办法,因地制宜制定我市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依靠各级政府和部门,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和治理知识的普及教育,进行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奠定基础。

3.2建立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农业技术体系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必须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要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为基础,制定农作物生产无公害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重视农业生产中化学品投入最小化的技术研究,规范农业投入品种类、数量和方法。对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害采取综防技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全面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

3.3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结合我市“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的生态示范市建设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于农膜污染可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和加工企业,提高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率,积极开发研制和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大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对于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可在适宜地点设立农村垃圾废弃物回收设施,并有专人清理运送集中处理,提倡和推广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全面开展河道清淤工作,制定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力争2~3a全部竣工,使全市农田灌溉水达到Ⅲ级标准以上。

3.4建立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

要把农业环境污染整治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财政、税收、信贷、价格等方面制定相应优惠政策,降低乡镇企业和农村居民点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为专业治理公司留足在市场化条件下的生存空间,推行谁治理谁收费的措施。继续执行污染企业集中到特色工业区的环保策略,由其负责集中治理,从而解决乡镇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技术落后、治理经济效益低下的难题,使农村环境监管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推荐访问:扬中市 防控 对策 污染 调查

版权所有:文秘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文秘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文秘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6010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