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版高考地理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规范练25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应用

时间:2021-10-12 11:25:45 来源:网友投稿

2019版高考地理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规范练25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地理环境,地理,区域,高考,信息技术

2019版高考地理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规范练25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简介:课时规范练25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高考题组(2016江苏卷,15~16)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④⑥D.②③⑥2.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A.①②④

2019版高考地理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规范练25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内容:

课时规范练25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高考题组

(2016江苏卷,15~16)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

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④⑥D.②③⑥

2.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遥感技术只能获取地表事物信息,土壤、岩层、地下水无法用遥感技术直接获取。第2题,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自然区位因素多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相联系,与居民点和岩层联系不大。

(2014福建卷,1~2)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完成3~4题。

3.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D.获取实时通信信息

4.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

A.调整地域结构B.加速人口集聚

C.扩大空间规模D.提升服务功能

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管理;跟踪动态定位是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网络信息不属于地理空间信息,其整合、集成不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获取实时通信信息是通信工具的作用。第4题,从示意图中可看出,智慧城市实际上就是高度信息化的城市管理系统,智慧政务、智慧交通和智慧社区都属于城市管理和服务范畴。因此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提升服务功能。

5.(2014广东卷,10)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

A.公路B.菜园C.鱼塘D.果园

答案A

解析题干中说明了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与地物表面温度的关系:温度高→亮度大。因此晴天正午时刻,选项所列温度最高的地物最亮。公路的比热容最小,升温最快,温度最高,故选A项。

6.(2014江苏卷,9)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

A.遥感(RS)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D.北斗导航系统(BDS)

答案B

解析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需要对影像图进行分析,需要模拟堰塞湖决口可能会淹没的范围。遥感的主要功能是获取地理信息;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导航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定位和导航;只有地理信息系统能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模拟题组

(2018河北衡水中学诊断)麦收时节,农时紧迫。因为种种原因,种粮大户刘某早先预定的收割机没有按时到来。他却没有太着急,手机上的一款软件帮了他的大忙。在手机上,他的小麦作业需求、地理位置等信息,被夏收大数据处理平台推送到半径20千米内注册的农机手手机上。半个小时内,先后有4个农机手抢单成功,高某第一个抢单。据此完成7~8题。

7.现代化麦收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RS

GPSB.GPS

GIS

C.RS

GISD.GPS

数字地球

8.与传统“预定收割机”的麦收手段相比,手机软件平台的介入(

)

A.提高了收割机麦收的速度B.降低了农机手的经济效益

C.提高了收割机使用精准度D.增加了种植户的麦收成本

答案7.B

8.C

解析第7题,现代化麦收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GPS技术,确定作业农田的地理位置;利用GIS技术分析、处理信息,查询适宜范围内的农机手,并发送信息。第8题,通过手机软件平台,农机手能够事先了解所收割地块的作业需求、地理位置等信息,能够根据情况做出计划,提前介入,提高了收割机使用精准度。

(2018辽宁师大附中高三期末)下图为某用户在一天中不同时段通过APP查询到的同一区域单车分布状况。读图,完成9~10题。

9.上图中不同时段单车分布差异大的原因,可能是该地(

)

①行政区集中

②住宅区集中

③工业区集中

④高校集中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0.上图中所示的手机功能最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RS

②GPS

③GIS

④数字地球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9.C

10.B

解析第9题,读图分析,图中不同时段单车分布差异大,夜晚分布数量少,白天分布数量多,该地可能行政区集中,或工业区集中,白天来工作的人多,①③对。若住宅区集中、高校集中,夜晚单车数量多,②④错。第10题,上图中所示的手机功能最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PS技术,对单车进行定位,②对。RS不能进行定位,①错。用GIS技术可以查寻最近的单车,③对。数字地球技术不能用来定位或查寻,④错。

(2018北京西城一模)稳定灯光数据图是由地球观测站依据卫星获得数据制作的地图,该数据排除了因火灾等干扰因素引起的短暂亮光。下图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同学下载的东亚局部地区图像。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图像(

)

A.所示区域东部比西部时间晚

B.应用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C.可提供精准的三维地理坐标

D.灯光暗淡地区云雾天气较多

12.读图可知(

)

A.发电站的分布状况B.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C.各地人口增长模式D.土地利用方式变化

答案11.B

12.B

解析第11题,同纬度区域东部比西部时间早,A项错误;获取图像信息应运用遥感技术,信息处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B项正确;提供精准的三维地理坐标的是GPS,C项错误;灯光暗淡地区经济落后,夜间亮光少,不是云雾天气多造成的,D项错误。第12题,由上题的分析可知,图中灯光的明暗程度反映的是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灯光较亮,图中灯光最亮的地方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而灯光暗淡的地方则是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地区。

(2018北京昌平期末)路灯杆上加装一个充电桩,路边车位正好可以让纯电动车在停车的同时进行充电。这样的“路灯充电桩”已经在昌平区的88盏路灯上试点,未来有望在更大范围内解决电动车充电难题。读图,完成13~15题。

13.合理设置“路灯充电桩”需要借助(

)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北斗卫星系统

14.设置“路灯充电桩”的意义是(

)

A.有效减轻城市环境污染B.促进电力工业发展

C.推动电动汽车技术革新D.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15.“路灯充电桩”可以设置在(

)

①城市次干道

②大型停车场

③居民区

④城区主要环路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13.C

14.A

15.B

解析第13题,合理设置“路灯充电桩”需要对车流状况、行车里程等进行数据分析,因此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选C项。第14题,电动汽车相比燃油汽车更加环保。设置“路灯充电桩”,可以方便市民充电,会促使市民购买电动车,从而有效减轻城市环境污染,选A项。第15题,“路灯充电桩”可以设置在电动汽车使用量较大、交通不太拥堵的路段,据此,可以设置在城市次干道、居民区内,选B项。

(2018北京石景山期末)某大学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绘制了广州市公交等时线图(等时线是指在相同时间内利用公交可达最大范围的边际线),常用于研究“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下面是以广州市天河区作为出发地点,绘制的当地12时、14时、16时、18时四个不同时刻下时间间隔为1小时的等时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四幅等时线图中,与当地18时的交通情况较为相符的是(

)

17.制作公交等时线图主要依靠(

)

A.公交车GPS和RS

B.公交乘客手机GPS和RS

C.公交乘客手机GPS和GIS

D.公交车GPS和互联网技术

答案16.C

17.C

解析第16题,等时线是指在相同时间内利用公交可达最大范围的边际线。18时,正值下班高峰时期,C图中各方向的等时线相对较密集,说明相同时间内移动的距离较小。所以四幅等时线图中,与当地18时的交通情况较为相符的是C图。第17题,等时线是指在相同时间内利用公交可达最大范围的边际线。制作公交等时线图,要知道乘客的位置,确定位置的移动,需要公交乘客手机GPS技术。还要用GIS技术,进行信息的分析处理。

18.(2018北京西城二模)地图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看世界的视角,也在利用过程中引发了人们的反思。北斗地图APP是一款基于北斗卫星精准导航服务的基础位置服务工具,可为广大用户提供移动、实时的定位和导航以致卫星影像。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赋能之下,智慧城市、自动驾驶、智慧物流等都将实现大规模商用。

指出研发北斗地图APP所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概括其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答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交通、旅游等。

解析首先指出研发北斗地图APP所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其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包括交通、旅游等方面。

篇2:江苏省东台市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3.2区域发展与人类活动(第2课时)导学案

江苏省东台市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3.2区域发展与人类活动(第2课时)导学案 本文关键词:东台市,人类,区域,活动,江苏省

江苏省东台市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3.2区域发展与人类活动(第2课时)导学案 本文简介:第一单元第三节区域发展与人类活动(第2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2.说出区域发展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的特点。3.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说出区域发展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的特点。2.通过理论指导实践,

江苏省东台市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3.2区域发展与人类活动(第2课时)导学案 本文内容:

第一单元

第三节

区域发展与人类活动(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

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

2.说出区域发展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的特点。

3.

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说出区域发展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的特点。

2.

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

三、转型阶段

1.成长阶段后期,随着_____________枯竭、_____________污染加重、_____________上涨,以及_____价格提高等,区域内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____________,产品_________下降,效益降低。

2.区域内原先具有的_____________减弱,导致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_____________状态,并带来高_____________,人口_____________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区域必须进行调整,寻求新的发展。

讨论1:近些年来,美国不少人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典例精析】

【例1】:有关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区域产业必须进行调整,寻求新的发展

区域经济呈现萎缩状态

工人失业、人口外迁

转型阶段:

区域发展面临问题

四、再生阶段

1.区域经济的衰退使人们不得不去认真思考其中的原因,并“对症下药”,以促使区域经济复苏,一

方面,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_______________结构。另一方面大力

治理_______________,改善地区_______________环境。通过这些措施,使区域产生新的活力。

2.这一阶段,人地关系逐渐由_____________走向_____________。

【典例精析】

【例2】:有关区域发展的再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B.集中力量发展原有传统工业,突出主导产业的龙头地位

C.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区域经济复苏

D.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再生阶段:

压缩传统工业规模,改造传统工业部门

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第三产业,使城市由制造业中心转变为服务业中心

知识城

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讨论2:鲁尔区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目前处于哪一个阶段?

讨论3:我国西部大开发正处于区域发展的什么阶段?其特点是什么?

知识结构整合

初期阶段

成长阶段

转型阶段

再生阶段

地理环境

人类活动

制约少

影响

微弱

基本协调

经济

发展

资源开发规模扩大

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

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优势丧失

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高失业率

人口减少

反思

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改变产业结构

治理污染

改善投资环境

由紧张转向协调

【检测清盘】

区域的发展往往经过几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再生阶段。回答1~3题。

1.在区域发展过程中,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的阶段是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2.在成长阶段后期,导致区域原有优势丧失的原因有

①资源枯竭

②环境污染加重

③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④劳动力工资水平下降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进入区域发展的再生阶段,匹兹堡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所做的工作是(

A.进一步巩固钢铁工业的主导地位

B.由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方向发展

C.发展交通

D.大力治理污染

4.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匹兹堡落户,其主要原因是

①环境污染严重

②劳动力素质太低

③地价上涨

④公共设施不齐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下列分别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回答5~8题。

5.两经济区城市密集,共同的自然原因是

A.交通发达

B.科技力量雄厚

C.地形平坦而,水网密布,水热条件好

D.矿产资源丰富

6.两经济区经济发达,经济增长速度快,从社会经济条件看两地经济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A.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B.矿产资源丰富

C.电力充足

D.土地资源丰富

7.制约两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A.能源和矿产不足

B.粮食不足

C.水源不足

D.科技人才不足

8.B城市工业占其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4年以来迅速下降,尤其纺织、服装等行业更明显,而同时B城市人口却由几万人迅速上升到百万人。分析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①香港科技、经济实力增强,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②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转向美国

③深圳因吸引外资企业、设备,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内地人口

④深圳的交通业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读“美国部分区域简图”,回答:

(1)美国高技术工业中心“硅谷”分布在①、②两城市中的

城市附近,背靠

山脉,面对

湾。“硅谷”企业多属

密集型企业。

(2)美国工业正向其国土的

扩散。

(3)美国工业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工业区阳光充足,环境污染少

B.新兴工业区以电子、宇航等新兴工业为主,布局类型以临空型为主

C.老工业区工业密度太大

D.新工业区自然资源丰富,布局类型以资源型为主

(4)我国武汉“光谷”和美国“硅谷”发展条件相比,相似的有(

A.地理位置优越

B.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C.有高等院校和便捷的交通

D.军事订货

【学后反思】

篇3:农业活动与地理环境周周清

农业活动与地理环境周周清 本文关键词:地理环境,周周,农业,活动

农业活动与地理环境周周清 本文简介:《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周周清学案平邑一中高一地理组崔嵬一、农业的区位因素(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自然条件,但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区位影响并非决定性;农业区位选择更多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影响因素举例:热量决定农作物的种类、熟制与种植方式自然条件(1)气候热量(1)纬度低:热量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珠

农业活动与地理环境周周清 本文内容: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周周清学案

平邑一中高一地理组

崔嵬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自然条件,但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区位影响并非决定性;农业区位选择更多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影响因素

举例:

热量决定农作物的种类、熟制与种植方式

(1)气候

热量

(1)纬度低:热量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珠三角的三季稻

海南岛的天然橡胶;(2)纬度高,海拔高:热量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青藏高原的的青稞;松嫩平原的甜菜

光照

西北区光热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对植物来说,白天气温高、光照强,加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合成;夜间气温低,减弱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了养分的消耗,因此本区所产瓜果品质十分优良。

降水

降水〉400mm,发展种植业

250mm〈降水量〈400mm发展畜牧业

降水量〈250mm,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西北地区)

水热

配合

①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好,有利于农业发展

②雨热不同期:不利于农业发展;如地中海气候(需要灌溉)

(2)地形

坡度大于25o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立体农业

横断山区的垂直农业

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3)土壤

东南丘陵__________的红壤,适宜种植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市场

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菜篮子工程)

①城郊农业:城郊农业因市场的需求,将生产重点转为蔬菜、肉、蛋等乳畜及园艺业等.

②工矿区,城市周围发展乳畜业和园艺业以及“订单”农业

(2)交通运输

①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②交通运输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促进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

例如:美国东南部的鲜花蔬菜供应东北部,我国南方蔬菜供应北京

A: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商品粮生产基地

B:荷兰、丹麦、新西兰→乳畜产品;

C:“郁金香王国”

→荷兰

D: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3)政策

政府政策直接干预农业,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九大商品粮基地

(4)科学技术

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区位影响并非决定性

科学技术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但需充分考虑到投入和产出比)

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天然橡胶推广到北纬22度

;双季稻推广到江淮地区

;小麦的种植高限推广到海拔4000米(属于自然因素的利用)

②改造自然因素:改造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大棚蔬菜、反季节蔬菜)

A:改造水分:喷灌工程、修建灌渠;宁夏平原(塞上江南)、河西走廊(粮棉基地)、吐鲁番盆地(瓜果之乡)

B:玻璃温室:改变温度、光照、通风

C:改造地形—修筑梯田,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D:

保鲜、冷藏技术

③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要根据当时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需充分考虑到投入和产出比。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类型

特点

典型地区区位优势

问题及措施

对我国可借鉴之处

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

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

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典型地区:亚洲东部、

南部中国:南方地区

区位优势:高温多雨的气候,地势平坦,劳动力充足,种植经验丰富

问题: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措施:扩大规模,发展水利,提高科技水平

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结构,实施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渔业综合发展;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业,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到商品生产上来;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效农业方向发展

大牧场放牧业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天然草场以放牧为主,美国、阿根廷牧牛,澳大利亚牧羊

典型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区位优势:气候温和、

草类茂盛;地广人稀;

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

问题:牲畜品种

退化,水源不足措施:改善交通,培育良种,开辟水源,种植饲料作物

建设人工草场;改善牧区交通条件和加工体系

商品谷物

农业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劳动生产率高

典型地区:美国中部平原

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国营农场

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工业发达,先进的科技

问题:农业成本高,能耗大,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措施: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大规模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值得我国广大农区借鉴;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

典型地区:澳大利亚墨累一达令盆地

中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优势:农场成为良性的生态系统,农民可以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问题:水源不足措施:东水西调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林草田塘多种经营;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地发展山区的特色经济

我国南方山区应建设良性的林地一农田生态系统以防止水土流失;

轮转放牧

典型地区: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优势:市场、饲料供应

问题: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

措施:紧邻消费

市场。

我国大城市周围发展乳畜业

三、农业的分类:

(1)根据生产对象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热带

(2)根据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多少分: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3)根据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既是粗放型又是自给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有:

热带雨林迁移、游牧业

属于密集型和自给型的是亚洲水稻种植业;

粗放型农业一般为自给型农业,但密集型农业不一定都是商品型。

四、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易混点)

概念说明

举例

主要

区位

因素

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符合的所有因素(条件)。要求分析某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即要求完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如政策、科技、劳动力、市场、交通等

主导

因素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地形是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主导因素。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的水源。

限制

性因

农业生产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西边地区的水源不足,东北的热量不足,南方光照不足,横断山脉的地形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与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有区别的,如影响南疆长绒棉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而不是光热条件。南疆光热条件优越,是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而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水源又是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五、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我国根据≥10℃活动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10℃积温

范围

复种制度

主要农作物

高原气候区f

<2000℃

青海、西藏大部

和四川西部

一年一熟。

青稞、小麦等

寒温带

e

<1600℃

黑、内蒙古的最北部

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

d

1600-3400℃

吉全部和黑、辽、内蒙古大部,北疆

(黑土地)

一年一熟

春小麦、甜菜

亚麻、大豆、玉米、谷子、高粱

暖温带

cg

3400-4500℃

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

河西走廊,南疆(塔里木盆地)长绒棉

(黄土地)

一年二熟

二年三熟

冬小麦、棉花

温带水果(苹果、梨、葡萄等)

亚热带

b

4500-8000℃

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以东

(红土地)

一年二熟

至三熟

水稻、

油菜、

棉花

热带

a

>8000℃

琼全部和台南部、粤南部(雷州半岛)、滇南部(西双版纳)

一年三熟

水稻、甘蔗、热带经济作物

六、我国商品粮基地、商品棉基地、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分布

九大商品粮基地

生产条件和基础好,增产潜力大的地区①太湖平原、②洞庭湖平原、③江汉平原、④鄱阳湖平原、⑤成都平原

⑥珠江三角洲⑦江淮平原

粮食商品率高的地区——

⑧松嫩平原、⑨三江平原

五大商品棉基地

①江汉平原

②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

③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

④黄淮海平原

⑤南疆(长绒棉产区)

油料作物基地

花生

温带、亚热带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辽东半岛产量大

油菜

长江流域最多,有“北移南迁”趋向

糖料作物基地

甘蔗

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

热带、亚热带地区,川、粤、桂、滇、闽、台是主产区

甜菜

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中温带地区,内蒙古、新、吉、黑四个省区是主产区

出口商品基地

花卉、蔬菜、

水果、塘鱼畜

①太湖平原

②珠江三角洲

③闽南三角地带种植花卉、蔬菜、水果,发展塘鱼禽畜生产;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

推荐访问:地理环境 地理 区域

版权所有:文秘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文秘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文秘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6010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