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助理工程师个人申报技术总结

时间:2021-10-14 10:00:55 来源:网友投稿

20XX助理工程师个人申报技术总结 本文关键词:申报,助理工程师,技术,XX

20XX助理工程师个人申报技术总结 本文简介:20XX助理工程师个人申报技术总结[1]【编辑寄语】为广大读者准备了关于《20XX助理工程师个人申报技术总结》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本人于20XX年6月毕业某某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并于20XX年7月进入某公司工作,20XX年7月转调入华能某电厂工作。从工作至今,我参加了从入厂教育、军训到运

20XX助理工程师个人申报技术总结 本文内容:

20XX助理工程师个人申报技术总结[1]

【编辑寄语】为广大读者准备了关于《20XX助理工程师个人申报技术总结》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本人于20XX年6月毕业某某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并于20XX年7月进入某公司工作,20XX年7月转调入华能某电厂工作。从工作至今,我参加了从入厂教育、军训到运维部实习,并参加某电厂设备安装跟踪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收获和进步,已经从一名在校大学生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国有大型企业员工,并且对现在的工作也有了很深刻的认识。现将过去一年专业技术情况总结如下:

安全方面

防止事故发生,保证人身安全是电力部门首要的工作。我在跟随师傅对设备进行的多次操作及维护工作中,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认真分析安全工作中各类难点,针对各个工作任务的特点,有意识、有目标、有重点地做好各项安全措施。除此之外,还认真学习班组组织的日常安全学习,细心体会,并认真讨论分析安全事故案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防止安全责任事故的再次发生。

二、学习工作方面

1、基础理论的提高

在大学里面,我们所学习的更多的是理论上的东西,而对现实的实物、实例了解较少。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做的不够,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这对深入学习是不利的,是所谓的闭门造车,没有实践的指导,理论不会得到很高提升。而来到景洪电厂之后,以前理论的东西得到了实物的指导,使原本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突出表现在对发电机转子、定子、水轮机,励磁系统、调速系统、水工建筑等的结构有很深感性认识。

2、专业技能的提高

在运行期间,我跟随班组师傅首先从如何巡检设备开始学习,在巡检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及如何使用巡检仪,在师傅们的带领下,我们慢慢地开始学习监盘及一些简单的操作,在监盘过程中需要重点监视的对象、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及如何判断机组故障及故障处理,在每次运行值守期间,师兄都要对我们提出问题,争取在每个八小时中学会一项简单的操作。值班期间,一定要做好事故预想,一定要掌握当前全厂设备的状况,对存在缺陷的设备要加强监视。

在on-call期间,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写操作票、如何办理各种工作票,在机组检修时候,随同师傅做好检修机组的安全措施,在检修工作结束后,学习如何恢复安全措施。这些工作,无一不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仔细检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运行期间我多次参加了机组的开、停机操作,对开停机的流程及需要检查注意的事项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在维护期间,在师傅的指导下我学会了看电气二次图,了解了励磁系统和调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习了一些电气控制器与plc基本原理及应用。在5号机组检修期间,我主要跟随师傅学习仪表方面的知识,掌握了功率变送器、频率变送器、压力表、数字显示表等测量元件的工作原理和校验方法;并且掌握了我厂主要油温、油压、油位、瓦温等非电量测量点的布置情况及其整定值。同时掌握了一些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在热工仪表方面,了解了其它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作用。除此之外,我还参加了5号机组调速器的检修工作,通过现场学习,我对调速器系统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图纸上的东西也有了系统的理解。

在检修工作任务外,我们经常随同师傅去进行消缺,对有异常的设备进行故障处理。在工作中师傅经常让我们假定自己是工作负责人面对问题应该如何处理,调动我们面对问题独自解决的积极性,给了我们很大的思考空间。通过师傅的谆谆教诲,我总结了在处理设备故障时应注意的事项:首先,我们要对设备的结构、原理以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很熟悉;然后,我们才可能认识到故障应该出在哪,如何去处理,以及在处理过程中可能会牵涉到其它哪些设备;这样,我们才可以判断应该做哪些安全措施避免伤害到自己,伤害到设备。

三、培训学习

自从进入电厂以来,公司通过各种途径提供给我们良好的学习环境。从一开始的入职培训到每周班组安排的专业知识培训、每月部门考试培训,在厂家代表来协助工作时候,领导们也是抓住机会,邀请厂家技术人员给我们讲各个专业的知识,如plc基础知识及应用的培训,调速器基础知识的培训,在09年4月份的时候,电厂还派我们参加“水轮发电机组运行高级值班员“的培训。在不断的培训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收获到不少东西。我除了参加集体组织的各种培训工作外,还利用业余时间看一些有关电厂运行维护的书籍,如《水电厂自动装置》、《水电站运行值班》、《plc原理及应用》以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以此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四、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1.对电厂生产环节的理论知识学习的深度不够,因为是“运维合一“,相对以前老的生产模式来说

说,我们知道的稍微广了一点,但是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还不够深入,以后在学习中,要不断加强某一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争取早日达到“一专多能“的要求。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跟上电厂的发展需要。

2.在平时的工作中,虽然参与了很多的具体工作,但是鉴于检修期间每个人的分工不同,对整个系统的认识基本还在停留在理论层面,并且对系统的学习还比较零散,缺乏整体的明晰的认识,还不能够独立的负责重要复杂设备的故障诊断和检修任务。这方面的能力的提高也是我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的主要任务。

3.对系统的认识还没有达到精细化的要求,因此还缺乏系统的设计和改造能力。而具备较强的系统设计和改造能力,是我们对系统认识程度,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志。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对系统的宏观及微观方面的强化学习,提高自己对系统的整体认识,加强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4.在对社会科技信息的关注不够,了解不多,要尽可能的多渠道了解行业信息,跟上当今电力行业科技的更新速度。为我们解决当前的问题尽可能多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5.“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在工作中,坚持与同事和师傅之间的工作交流,吸取他们的工作经验,加快自己的进步。

尽管在师傅、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对待,踏踏实实,拒绝似懂非懂;多与师傅、同事们交流,积极吸取他们丰富的实际经验,及时的发现总结存在的问题,并立刻改正;勤勤肯肯,态度端正,真正从思想上做到“静、悟、实“,严格要求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努力做一名优秀的电力工人。

篇2:小学教师如何申报课题

小学教师如何申报课题 本文关键词:小学教师,课题,申报

小学教师如何申报课题 本文简介:小学教师如何申报课题您曾经为了做不好课题而犯愁吗?您曾经觉得成为一个既有实战经验又有理论水平的教师是那么遥远吗?其实,只要掌握了一些基本规律,再加上爱观察爱思考,做课题真的没有那么难。许多中小学老师做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申报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存在着不少问题。今天,我想与大家交流、分享专家型

小学教师如何申报课题 本文内容:

小学教师如何申报课题

您曾经为了做不好课题而犯愁吗?

您曾经觉得成为一个既有实战经验又有理论水平的教师是那么遥远吗?

其实,只要掌握了一些基本规律,再加上爱观察爱思考,做课题真的没有那么难。

许多中小学老师做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申报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存在着不少问题。今天,我想与大家交流、分享专家型研究者总结的规律,希望能够为大家的科研课题申报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一、课题必须要有问题意识

所谓课题,是要研究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加以解决。一个课题包含三个层次内容:1.什么问题?2.为什么或原因是什么?3.怎么解决?

转播到腾讯微博

提出、分析与解决一个教育问题,是一个课题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没有要解决的问题,究竟要研究什么呢?因此,在评审的时候,没有问题意识的科研课题首先是要被淘汰的。问题意识是做课题的第一关,如果没有,那么教师做课题就是摔倒在了起跑线上。

二、怎么选题:选择适合自己的真问题

选不好题,就相当于走错了方向,再努力也没有用。

选题首先要有问题,还要是真问题,更要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真问题。

转播到腾讯微博

选题不当,选了无法做的大课题,必然会导致空泛,大而无当。选了不存在的伪课题,其实也无从下手。选了前人已经研究成熟的课题,难免低水平的重复,甚至有可能抄袭的嫌疑。所以,选题是第一重要的。

具体来说,寻找选题一是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二是“不攀高、不求大、不贪多”,提倡“小课题、短周期、重在解决本校、本地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三是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要有问题意识,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在平时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四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选题的来源可以是,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问题,从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问题,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等。

三、研究综述很重要

在选题之后,问题又来了,课题意义如何交待?在申报项目表中,有此课题国内外研究背景的交待,为什么要有这一项?

研究一个问题,常常要先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状态,并做研究综述。但是,不少申报的课题只列出前人写的论文题目或者书名,对于这些研究成果的主要观点与研究成果很少具体提及。

事实上,如果是有人已经做过相关的研究工作,应该交待做到了什么地步,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触及。这既是为了避免做重复研究的工作,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有意无意造成的抄袭嫌疑。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一般来说,将阅读到的材料中的研究成果提出,并指明这些研究的局限或者不足,再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这样的研究自然是有质量的。

四、引用理论,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

前人、他人的研究成果与相关的理论根据,是用来支撑课题的意义与价值的,也是作为课题来源的重要说明。但是,科研课题中切忌为了列出理论而列出理论。

更为重要的是,在课题的分析研究与运用过程,极为少见用这些理论来分析课题与解决问题的。这样,运用这些理论的意义何在呢?

五、必须交代清楚合适的研究方法

不同的课题需要有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些研究查阅文献,综合整理资料就可以获得结果,就不一定要问卷调查。有些则重行动研究,就是把正在做的教学实践纳入到研究的视野,作为考察研究的对象,这种方法有时也叫田野调查。这些研究需要真实的个案支撑。但要说明一个课题还需要通过认真分析案例所包含的普遍因素来加以说明。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六、如何罗列研究条件?

研究条件包括自己的以往的研究成果、研究实力与研究的时间保证、资金保证、人力资源保证,甚至研究政策保证。这时,有相关研究成果的老师,更容易取得研究实力信任感。

但是,有些老师为了证明自己研究队伍实力雄壮,罗列了许多研究者,但把没有相关研究经历与专业背景的人罗列进来作为研究团队成员,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

转播到腾讯微博

篇3:武汉市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申报表(公共建筑)

武汉市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申报表(公共建筑) 本文关键词:武汉市,申报表,示范工程,公共建筑,建筑

武汉市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申报表(公共建筑) 本文简介:项目编号:武汉市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申请表(公共建筑)项目名称申报单位主管部门申报时间武汉市建筑节能办公室编制二年月17一、工程基本情况1、建筑类型□公建□住宅/公建(选项打√)□既有□新建(选项打√)2、实施起止年限项目立项时间:*年*月*日项目竣工时间:*年*月*日3、占地面积m2建筑总面积m2示范

武汉市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申报表(公共建筑) 本文内容:

项目编号:

武汉市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申请表

(公共建筑)

武汉市建筑节能办公室编制

17

一、工程基本情况

1、建筑类型

□公建

□住宅/公建

(选项打√)

□既有

□新建

(选项打√)

2、实施起

止年限

项目立项时间:*年*月*日

项目竣工时间:*年*月*日

3、占地面积

m2

建筑总面积

m2

示范面积

m2

4、总投资(万元)

绿色建筑总增量成本(元/m2)

5、是否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是

□否

(选项打√)

6、是否拖欠工资和工程款

□是

□否

(选项打√)

7、是否符合国六条的规定

□是

□否

(选项打√)

8、开发单位

传真

通讯地址

邮编

负责人

电话

手机

联系人

电话

手机

9、设计单位

传真

通讯地址

邮编

负责人

电话

手机

设计负责人

电话

手机

10、施工单位

传真

通讯地址

邮编

负责人

电话

手机

11、业主单位

传真

通讯地址

邮编

负责人

电话

手机

二、工程计划进度与安排(新建项目填写)

起始时间

终止时间

内容安排

三、工程概况(工程性质、工程投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结构形式、开发与建设周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等情况)

四、项目创新点、推广价值和综合效益分析介绍

1、项目创新点

2、项目推广价值

3、综合效益分析

五、申报单位概况

(包括人员组成、技术力量、设备条件、固定资产、年产值、负债以及对绿色建筑项目实施的贡献、承担的工作内容等。)

六、项目主要参加人员

承担主要工作

七、申报单位意见

经自评,达到国家

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申请武汉市绿色建筑试点示范工程。

负责人:*年*月*日

八、专家审查意见

组长签字:

负责人:*年*月*日

九、市节能办意见

负责人:*年*月*日

附表1:绿色建筑分项评价表

注:达标判定结论有3种:满足要求√,不满足要求×,不参评○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

评价内容

拟采取的具体技术措施

自评

结论

专家评定意见

1.节地与室外环境

1.1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

1.1.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场地内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予以保护。确实需要改造的,工程结束后需生态复原。

1.1.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1.对用地的选址与水文状况做出分析,用地应位于洪水水位之上(或有可靠的城市防洪设施),防汛能力达到《防洪标准》GB

50201的要求;充分考虑到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

2.用地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如地址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地段。

3.冬季寒冷地区和多沙暴地区避开容易产生风切变的场址。

4.选址周围土壤氡浓度符合国家《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对原有工业用地进行土壤化学污染检测和评估,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5.选址周围电磁辐射本底水平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远离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同时远离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和毒气泄漏等的区域

1.1.3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1.避免幕墙光污染:幕墙建筑的设计与选材合理,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

18091的要求。

2.避免照明光污染:室外景观照明方案确保无直射光射入空中,限制溢出建筑物范围以外的光线。

3.提供日照分析相关文档,证明不影响周边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1.1.4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污染源主要指:易产生烟、气、尘、噪声的饮食店、锅炉房和垃圾转运站等。在规划设计时应采用有效措施避免超标,同时还应根据项目性质合理布局或利用绿地进行隔离

1.1.5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各种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1.施工组织提出行之有效的控制扬尘的技术路线和方案。

2.识别各种污染和破坏因素对土壤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避免、消除、减轻土壤侵蚀和污染的对策与措施。

3.施工工程污水、食堂污水、厕所污水分别经处理后达标排放,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

4.严格按照规定时段施工,采取有效降噪措施,建筑施工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要求。

5.采用适当的照明方式和技术,避免电焊及夜间作业照明对周边环境造成光污染。

6.合理布置现场大型机械设施,避免对周围区域产生有害干扰;施工现场设置围挡,采取措施保障施工场地周边人群、设施的安全。

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达标情况:全部达标

项,不达标

1.2节地与室外环境一般项

1.2.1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

通过规划设计采取适当的隔离或降噪措施。场地环境噪声满足标准则判定该项达标。

1.2.2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

以建筑物周围人行区1.5m处实测风速低于5m/s判定该项达标。

1.2.3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

合理采用了垂直绿化形式

1.2.4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物种,植物成活率95%以上或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

1.2.5场地交通组织合理,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场地规划依据人车分行原则,合理组织交通系统。主要出入口距临近公交交通站点距离≤500m

1.2.6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不低于3.15%

节地与室外环境一般项达标情况:项数6项,实达

1.3节地与室外环境优选项

1.3.1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优先利用废弃场地

1.3.2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并纳入规划项目

对尚可使用的旧建筑纳入规划建设项目,对旧建筑结构安全性、可靠性进行检查和评估

1.3.3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等于40%

透水地面(自然裸露地、公共绿地、绿化地面、镂空铺地)的面积占室外地面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40%

节地与室外环境优选达标情况:项数3项,实达

2.节能与能源利用

2.1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

2.1.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严格按照现行国家和地方节能设计标准中的规定性指标进行外墙、屋面、窗墙比、外窗及遮阳等设计与选择。若单个部件(如体形系数、外墙传热系数、窗墙比、幕墙遮阳系数、遮阳方式等)无法全部满足现行节能标准要求时,应根据权衡判断法进行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2.1.2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第5.4.5、5.4.8及5.4.9条规定,锅炉热效率符合第5.4.3条规定

1.对照国家标准《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7中“表2能源效率等级指标”,活塞/涡旋式采用第5级,水冷离心式采用第3级,螺杆机采用第4级。

2.单元式空调机名义制冷量时能效比(EER)值,采用国家标准《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6中“表2能源效率等级指标”第4级

2.1.3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

严格限制“高质低用”的能源转换利用方式,高品位的电能不可直接用于转换低品位的热能进行采暖或空调

2.1.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现行值

照明功率密度指标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第6.1.2~6.1.4条规定

2.1.5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新建公共建筑安装分项计量装置,对建筑内各耗能环节如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办公设备和热水能耗等实现独立分项计量,物业有定期记录

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达标情况:全部达标

项,不达标项

2.2节地与室外环境一般项

2.2.1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

建筑朝向为当地适宜方向,建筑总平面设计综合考虑日照、通风与采光

2.2.2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2.2.3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7107规定的4级要求

所有建筑外窗气密性满足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7107规定的4级要求

2.2.4合理采用蓄冷蓄热技术

利用蓄能材料和建筑构造,实现建筑本体蓄能或采用蓄能设备

2.2.5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降低新风负荷

在比较排风热回收的能量投入产出收益基础上,合理利用排风热回收或运行可靠,实测的热回收效率达到设计要求

2.2.6全空气空调系统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

新风取风口和新风管所需的截面积设计合理,设计新风比可调或实际运行中实现了过渡季节全机关报风运行或增大了新风量的比例

2.2.7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空调系统能耗

1.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空调区域,实现空调系统分区控制。2.根据负荷变化实现制冷(热)量调节,空调冷热源机组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3.水系统采用变流量运行或全空气系统采用变风量控制

2.2.8采用节能设备与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第5.3.26、5.3.27条的规定

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第5.3.26条的规定。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第5.3.27条的规定

2.2.9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建筑所需蒸汽或生活热水

对于有稳定热需求并达到一定规模的公共建筑应充分利用废热余热。利用热泵或空调的余热以及其他废热供应生活热水

2.2.10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对空调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对非电能源也能实现按主要用途分项、定时计量

节能与能源利用一般项达标情况:项数10项,实达

2.3节能与能源利用优选项

2.3.1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国家批准或备案的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国家或地方批准或备案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2.3.2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从负荷预测、系统配置、运行模式、经济和环保效益等方面对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应用的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满足地区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2.3.3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1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2%。

满足以下三条中的任意一条:可再生能源产生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1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2%,或合理采用地源、水源等新型热泵空调技术

2.3.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目标值

照明设计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第5.4.1条规定的照明功率密度(LPD)的目标值进行设计

节能与能源利用优选项情况:项数4项,实达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3.1节水与资源利用控制项

3.1.1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1.根据不同水资源状况、气候特征的地区和不同的建筑类型,以及低质低用,高质高用的用水原则对用水水量和水质进行估算与评价。提出合理用水分配计划、水质和水量保证方案

2.水系统规划方案包括用水定额的确定、用水量估算及水量平衡、给排水系统设计、节水器具与非传统水源利用等内容

3.1.2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

1.公共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等的规定

2.管材、管道附件及设备等供水设施的选取和运行不对供水造成二次污染,优先采用节能的供水系统

3.设有完善的污水收集和污水排放等设施

4.根据地形、地貌等特点合理规划雨水排放渠道、渗透途径或收集回用途径,保证排水渠道畅通,实行雨污分流

3.1.3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1.选用高效低耗的设备如变频供水设备、高效水泵等

2.采用管道涂衬、管内衬软管、管内套管道等以及选用性能高的阀门、零泄漏阀门等措施避免管道渗漏

3.1.4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

卫生器具应采用节水器具

3.1.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1.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在储存、输配等过程中要有足够的消毒杀菌能力,且水质不会被污染,以保障水质安全。供水系统应设有备用水源、溢流装置及相关切换设施等,以保障水量安全。雨水、再生水等在整个处理、储存、输配等环节中要采取一定的安全防护和监(检)测控制措施。

2.景观水体采用雨水、再生水时,在水景规划及设计阶段应将水景设计和水质安全保障措施结合起来考虑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控制项达标情况:全部达标

项,不达标项

3.2节水与资源利用一般项

3.2.1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积蓄、处理及利用方案

经多方案比较后确定雨水积蓄处理方案及技术

3.2.2绿化用水、洗车用水等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

对于缺水地区的项目,此项为参评项,非传统水源用于绿化、景观、洗车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拳

3.2.3绿化灌溉采取喷灌、微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

此项为无条件参评项。绿化灌溉采取喷灌、微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

3.2.4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或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

对于缺水地区的项目,此项为参评项。

优先选用市政再生水;采用建筑中水时,依次考虑优质杂排水、杂排水、生活排水等的再生利用

3.2.5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

分用途设置用水计量表

3.2.6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2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15%

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2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

15%,得分则判定该项达标。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一般项得分和达标情况:项数6项,实达

3.3节水与资源利用优选项

3.3.1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4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25%

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4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25%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优选项达标情况:项数1项,实达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4.1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控制项

4.1.1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

严禁使用国家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4.1.2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在设计中减少没有功能作用的装饰构件的大量应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控制项达标情况:全部达标

项,不达标项

4.2节材与材料资源一般项

4.2.1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工程决算材料清单中所显示的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a应大于70%

4.2.2采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

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使用量占砂浆总用量的比例超过50%

4.2.3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

对于6层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满足如下任一项要求,则判定该项达标:

1.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使用HRB400级(或以上)钢筋占受力钢筋总量的70%以上。

2.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中采用强度等级在C50(或以上)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超过50%。

3.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以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出具的、有耐久性合格指标的混凝土检验报告单为依据)用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超过50%。

对于6层及以下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小于50年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仅考核上述第(3)项要求,满足则判定该项达标。

对于高层钢结构建筑,Q345GJ、Q345GJZ等强度较高的高性能钢材用量占钢材总量的比例不低于70%,则判定该项达标。

对于6层及以下的、设计使用年限小于50年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以及砌体结构(含配筋砌体),此项不参评

4.2.4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

施工单位制订专项建筑施工废物管理计划,采取拆毁、废品折价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措施(包括废物统计,提供废物回收、折价处理和再利用的费用等内容)。固体废弃物处理,并且可再利用、可循环材料的回收利用率b不低于30%,

4.2.5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环使用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

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c不低于10%。

4.2.6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避免重复装修

土建与装修一体化施工

4.2.7办公、商场类建筑室内采用灵活隔断,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和垃圾产生

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30%以上采用灵活隔断

4.2.8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

在保证性能及安全性和健康环保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废弃物掺量大于20%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一般项得分和达标情况小结:项数8项,实达

4.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优选项

4.3.1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

采用资源消耗低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如钢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并提供文件说明对结构体系进行了优化

4.3.2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大于5%

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用量使用率不低于5%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优选项达标情况:项数2项,实达

5.室内环境质量

5.1室内环境质量控制项

5.1.1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设计计算要求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的测试值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设计要求

5.1.2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无结露、发霉现象

1.采取合理的保温隔热措施,减少围护结构热桥部位的传热损失,防止外墙和外窗等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避免表面结露和发霉

2.在室内使用辐射型空调末端时,需注意水温的控制;送入室内的新风应具有消除室内湿负荷的能力,或配有除湿机,避免表面结露

5.1.3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新风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设计要求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新风量的测试值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设计要求

5.1.4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

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中的有关规定

5.1.5宾馆和办公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中的二级要求;商场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

9670的相关要求

宾馆和办公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中的二级要求;商场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

9670的相关要求。

5.1.6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中的有关要求

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中的有关要求。

室内环境质量控制项达标情况:全部达标

项,不达标项

5.2室内环境质量一般项

5.2.1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

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保证主要功能房间换气次数不低于2次/h

5.2.2

室内采用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

1.主要功能房间采用能独立开启的空调末端

2.主要功能房间采用能进行温湿度调节能空调末端

3.主要功能房间采用能独立湿度调节的空调末端

5.2.3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的一级要求

围护结构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和撞击声隔声性能须分别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88中6.2.1和6.2.2条的一级要求,

5.2.4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合理,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合理布置可能引起振动和噪声的设备,并采取有效的减振和隔声措施。或噪声敏感的房间应远离室内外噪声源

5.2.5办公、宾馆类建筑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要求

80%以上主要功能空间采光系数满足国家标准,采光均匀度好,无眩光或75%以上主要功能空间采光系数满足国家标准

5.2.6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设有无障碍设施

《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中规定的设计部位均设有无障碍设施

室内环境质量一般项得分和达标情况小结:项数6项,实达

5.3室内环境优选项

5.3.1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改善室内热环境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改善室内热环境,主要光照面选择外遮阳措施时应综合比较遮阳效果、自然采光和视觉影响等因素,考虑外遮阳与建筑的一体化

5.3.2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1.对室内主要功能空间的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2.能够实现污染物浓度超标实时报警。

3.能够检测进、排风设备的工作状态,并与室内空气污染监测系统关联,实现自动通风调节。

5.3.3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室内或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效果

采用反光板、散光板、集光导光设备等措施改善室内空间采光效果,75%的室内空间采光系数>2%,有防眩光措施;采用采光井、反光板、集光导光设备等措施改善地下空间自然采光

室内环境质量优选项达标情况:项数3项,实达

6.运营管理

6.1运营管理控制项

6.1.1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与绿化管理制度

1.制订并实施包括节能管理模式、收费模式等节能管理制度。

2.制订并实施包括梯级用水原则和节水方案等节水管理制度。

3.制订并实施包括建筑、设备、系统的维护制度和耗材管理制度。

4.制订并实施包括绿化用水的使用及计量、各种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规范使用等绿化管理制度

6.1.2建筑运行过程中无不达标废气、废水排放

对厨房、垃圾房、设备机房等易产生废水、废气之处,采用了先进的设备和材料或其他方式对排放进行处理,并结合排放管理手段,杜绝建筑运营过程中废水和废气的不达标排放。

6.1.3分类收集和处理废弃物,且收集和处理过程中无二次污染

1.根据建筑垃圾的来源、可否回用性质、处理难易度等进行分类,将其中可再利用或可再生的材料进行有效回收处理。

2.收集和处理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运营管理控制项达标情况:全部达标

项,不达标项

6.2运营管理一般项

6.2.1建筑施工兼顾土方平衡和施工道路等设施在运营过程中的使用

建筑施工满足土方平衡,以及施工道路和建成后运营道路保持延续性

1.施工中挖出的弃土回填利用,基本满足土方量挖填平衡,或对邻近施工场地间的土方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2.收集和利用施工场地内土质良好的表面耕植土3.施工道路和建成后运营道路保持延续性,考虑了临时设施在建筑运营中的应用

6.2.2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14001质量管理体系,得分则判定为达标

6.2.3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为设备和管道的设置采用了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的措施

1.管井设置在部位2.具有公共使用功能的设备和管道设置在公共部位3.采用其他便于维修和改造的措施

6.2.4对空调通风系统按照国家标准《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GB19210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洗

通风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进行定期卫生检查和部件清洁,并存留记录

空调系统开启前,对系统的过滤器、表冷器、加热器、加湿器、冷凝水盘按照规定进行了全面检查、清洗或更换

6.2.5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善

建筑智能化系统满足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设置合理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

6.2.6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

建筑内的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应进行有效监测,对关键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记录。

1.设置空调系统、通风设备、环境参数的定期自动监测和记录系统。

2.空调通风系统设置根据负荷变化而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且运行正常

3.公共区域照明系统设置自动调节系统设置自动调节系统且运行正常

6.2.7办公、商场类建筑耗电、冷热量等实行计量收费

对能耗采用分项计量,且收费根据计量结果实施。

建筑物空调通风系统、照明系统、其他动力用能系统设置用能分项计量装置,并运行正常。

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水泵风机输配系统等设置用能分项计量装置,并运行正常。

建筑物内不同区域设置用能分项计量装置,且根据计量结果进行收费

运营管理一般项达标情况:项数7项,实达

6.3运营帐管理优选项

6.3.1具有并实施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管理业绩与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挂钩

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绩效考核等方式,使得物业的经济效益与建筑用能效率、耗水量等直街挂钩

运营管理优选项达标情况小结:项数1项,实达

附表2:绿色建筑等级汇总评定表

绿色建筑等级汇总评定表

一般项目数(共43项)

优选项目数

(共9项)

节地与室外环境

(共6项)

节能与能源利用

(共10项)

节水与水资源

利用(共6项)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共8项)

室内环境质量

(共6项)

运营管理

(共7项)

应达项

实达项

应达项

实达项

应达项

实达项

应达项

实达项

应达项

实达项

应达项

实达项

应达项

实达项

(一星)

3

4

3

5

3

4

(二星)

4

6

4

6

4

5

6

(三星)

5

8

5

7

5

6

10

总评价

论:

专家评价

论:

推荐访问:申报 助理工程师 技术

版权所有:文秘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文秘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文秘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6010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