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孔子一封信--七年级赵宝续

时间:2021-10-15 10:55:06 来源:网友投稿

给孔子的一封信--七年级赵宝续 本文关键词:孔子,封信,七年级,赵宝续

给孔子的一封信--七年级赵宝续 本文简介:给孔子的一封信孔爷爷您好!我在这次紧张的“作文竞赛”上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赞颂您、歌唱您。在写这篇文章之前,让我想起了您的生平与贡献。您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您不但首创私人讲学风气,而且还提出了“仁”的思想,相传您的学生总共有三千多人,其中七十二人最著名,您还整理编订了古代文化

给孔子的一封信--七年级赵宝续 本文内容:

给孔子的一封信

孔爷爷

您好!

我在这次紧张的“作文竞赛”

上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赞颂您、歌唱您。在写这篇文章之前,让我想起了您的生平与贡献。

您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您不但首创私人讲学风气,而且还提出了“仁”的思想,相传您的学生总共有三千多人,其中七十二人最著名,您还整理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尚书》《诗经》《周易》,又根据鲁国的史料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您真的不愧是我国名传不朽的伟人啊!

那几年,我常常盼望着,像朱自清对春的盼望一样。希望有一天学到您的作品。就在去年刚学到了记录您和您的弟子言行的一本书《论语》。其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都是我的人生格言。

您为我们中华文化不知留下了多少贡。现在全世界都学习您的思想。在湖南每年都有《

汉语桥》这个节目,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们说汉语就像说顺口溜一样,叽叽麻麻的,非常流利。他们来到中国,是因为他们喜欢汉语,喜欢您的思想,喜欢您这个伟人——孔夫子。

您的思想和教学风气已经传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因为您的贡献,所以让我们无比自豪。

作为一个中国人来,您的贡献,让我们如此骄傲,如此的自豪。当初因为您的存在,所以中华儿女才有今天的笑脸,当初因为您的存在,所以中华民族才有今天的辉煌成就。

在写这封信之后,我深深的说道“您真的不愧是我国名传不朽的伟人啊”!

写信人:崇拜您的一位中学生

晒经九年制学校

赵宝续

(指导教师:张芳琴)

篇2:孔子圣诞教师经验交流演讲稿

孔子圣诞教师经验交流演讲稿 本文关键词:孔子,圣诞,演讲稿,经验交流,教师

孔子圣诞教师经验交流演讲稿 本文简介:孔子诞辰教师交流会讲稿2013-9-28尊敬的领导,尊敬的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是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诞辰纪念日,我们聚集在一起,学习孔老夫子的思想,同时谈一谈我在的教学过程中落实孔老夫子的思想的一些体会,也算是先师的纪念,讲得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多提建议。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之后,在生活中

孔子圣诞教师经验交流演讲稿 本文内容:

孔子诞辰教师交流会讲稿2013-9-28

尊敬的领导,尊敬的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是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诞辰纪念日,我们聚集在一起,学习孔老夫子的思想,同时谈一谈我在的教学过程中落实孔老夫子的思想的一些体会,也算是先师的纪念,讲得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多提建议。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之后,在生活中经常实践它,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所以我们学的学问,只有真正落实在生活中,你才会真正受益,你才会产生由内而外的喜悦并且有幸福感。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在学习入则孝时,我就在每周班会课上给学生讲授《父母恩重难报经》,让学生知恩报恩。每节班会课前要复习提问上节课的内容,课后还要布置作业,作业就是每周末要让他们帮父母做事,并用专用的本子写行孝反思的体会。我给大家分享几位学生的记录:学习传统文化之后做法,与父母少顶几次嘴。爹妈回家时,笑着迎上去开关门。主动悄悄煮早餐,给父母夹菜,走路时让父母先行。给父母洗脚,剪指甲,过节给父母送礼物。给父母倒水,提醒父母按时吃药等等。未学习传统文化之前的做法,父母问我去哪儿?假装没听见。犯错时,父母责备时,不耐烦,谦他们唠叨,抱怨他们。不曾为父母夹菜。与父母顶嘴,若父母生气。为什么有这么大变化呢?那就是他们通过听讲,知道了父母的辛苦,父母恩重难报。心动了,还不行,还得有行动,接着我们布置了周末帮父母做事的作业,下周一要交作业,老师还要检查,批改,打分,表彰和展览。那就将学问落实了。学生们在记录中写到:过中秋节,我帮妈妈洗了三天碗,锅碗瓢盆可真多啊!油油的,洗得手酸,原来妈妈真的不容易。帮妈妈拖地,拖了整个地板,很累,肩膀酸,手酸,妈妈真的不容易,以后要好好孝顺妈妈。要不是我帮妈妈把这些事情做了,她不就更累,那就不孝了,所以我累是应该的。几乎所有的事情由我来完成,才发现原来这些也花不了我多少时间。陪柱着拐杖的二伯慢慢走,感到多么温馨、快乐。学生们在体会中写的最多的一句话,我又热又累,但还是很充实,今天是充实的一天,特别开心的一天。父母对孩子表现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孩子你长大了,你越来越懂事了。学生在记录中用的最多的句式是我才发现....原来.....和才知道....如原以为爸爸只顾赚钱,可后来.....我才发现爸爸是为了我们这个家,如果没有他为我们撑起一片天,我不会有....。暮然回首我才发现,第一次写字,第一次骑车等等,原来我们很多的第一次的成功都与父母息息相关。我才发现做一顿饭不是那么容易。平时觉得妈妈思想有些落后,经聊天,才知道我们知道的远远不如妈妈知道的多。跟妈妈交流中,我才知道妈妈也有梦想的,但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我也很少了解妈妈,所以要更加努力去了解我的妈妈。劳动后家庭的误解化解了,家庭也就和谐了。有的学生还在劳做后的记录中悟出了名言名句让我感动。如父母开心,我就开心。没有太多的语言可以表达我们的孝心,只有行动才足以证明我们是孝顺的。心意做到了,多小的事,都是孝。孝不难,有心是最重要的。最后有些学生还会写一些祝福,如我的父母是个好人,岁月请不要伤害他们。中秋节那天我在孔明灯上许了个愿,希望我的父母平安长寿,万事如意。愿父母身体健康等等。

孔老夫子的核心思想就是仁和礼。仁,左边是人,右边是二。仁是二人合而为一,乃亲如一体也。

仁----孝,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孝养父母,兄弟姊妹恭谨礼让,那就是仁的根本了。所以在教育学生落实孝的过程,老师必须先践行孝道,才能讲的深入人心。我工作在南方而老家在北方,每年过年时间短,车票难求,一般情况下,所以我们选择暑假探亲,我们将探亲视为践行孝道,给孩子示范孝道的过程。回家我和爱人一直陪伴在父母身边,早晨早早起床,打扫庭院。做饭时,同父母边做饭,边谈心,饭后抢着洗涮。一般回家,爱人帮父母整理洗涤并对室内进行一次大扫除,而我修理电器检查电路,改善居住环境,如装个排气扇,请人修理太阳能,买东西等等。常陪他们妈妈去庙里烧香拜佛也陪父母出去走走。每次回家我们都很充实而幸福。当我们给老人喂吃的时,孩子也会给我们喂吃的,当我们给老人洗脚时,孩子也会给我们洗脚。每天就这样不停劳作着,父母看着,父母乐着我们就乐着,这一趟就算没有白回来。我就将帮父母做事的镜头拍成照片给学生们看,老师不是纸上谈兵,老师是做例子做示范给你们看,这样学生学得真切,落实得才好。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还有很多人的生活没有我们好,而我们今天好的生活,全是父母用血汗供养供养的,所以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父母,我们要报恩,我们要感恩。

我们教学生行孝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写行孝反思录外,父亲节,母亲节开展感恩父母,歌颂父母的书信比赛,对优秀习作进行张贴展览。还进行学期孝子评选活动,评出本班孝儿孝女进行奖金表彰等等。

仁----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孝悌做好了,仁的拓展出来,那就是爱一切人一切物。我给学生看了日本蒋本胜博士的水实验,我问他们信不信,他们齐声回答,不信。我说,我也不相信,我说那我们就来做一做,来验证一下。我们做了类似的水实验的米饭实验将等量的三份米饭由学生代表装进三个透明的试剂瓶,放在讲台的抽屉里,然后将一班学生分为2组,一组赞美感恩一瓶米饭,一组慎恨讨厌另一瓶米饭,第三瓶米饭不理不睬,一天2次,在课间进行,实验进行一周。前2瓶米饭每天各能收到70个念力,一周下来就接受了420个念力。为了防止人为原因导致实验失败,我在三个班同时进行,我家里也在同时进行。结果班干部认真的,人数多的班级念力强,效果最好。θ赞美感恩的米饭有一点了发黄,有一股清淡的酒香味,慎恨讨厌的米饭有一点发黑,一打开瓶子就其臭无比,学生都不愿意来闻。不理不睬的米饭,瓶内长满了白毛,没有什么气味。熟米饭发酵是必然的,可是当我们赞美时,它朝着最美好的发酵方向进行,将香甜的酒香给予我们,而当我们慎恨讨厌,它以发黑变臭来回敬我们,当我们不理睬它时,它也以不影响我们的方式,呈现出无味和白毛来。

这个实验我们得到了很多结论:1、精神可以改变物质。2、世界万物都可以沟通。3、万物有灵,人的想法时刻影响着这个世界。4、万物与我一体,天地与我同根。4、相由心生,境随心转。这个实验成功了,他们对我讲的就会更相信,就会去落实,后面的教导就变得容易多了。我告诉他们,从现在开始,我们的内心要少起不好的念头,因为不好的念头你从心里发出来,首先伤害的是你这个物质的身体,接着周围的人和环境统统受到伤害;你伤害的人又回敬给你,再来伤害你的身体和周围的环境,你身体每个细胞被你的一个恶念各伤害了2次,若是骂集体,骂正义,更多的人来回敬给你,那你伤害就无法估计了,你的身体想健康也难呀!所以要大家心存善念就在进行环保,进行养生。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说思想要纯净纯善。

θ礼,有子曰:“克已复礼为仁。”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θ对学生礼的教育,我也是先示范给他们,再讲我如何落实,有何好处,再引导他们来落实。如我上课一定给学生问好并鞠躬。在学校见到陌生人我也都会主动真诚的打招呼。我们学校一位老师常不跟人打招呼,我就每天见到他就问候他,他开始装没听见,不好意思的匆匆而过,几个月后,我问候时,他会点头微笑,半年后,忽楼梯上不好意思叫了一声老师,我特别意外和惊喜。我终于感化了他。看来我们对人真的好,那要是经得住考验的。有一次11点多我去银行办事,我向办事人员说了声,您好,辛苦了。结果她热情主动告诉我,如何操作会划算一些,让我多一利息。你们说他们多好呀!还有我带孩子到镇上去看一位有名老中医,因为我的礼貌,我们全家人去看病不收20元的诊断费。别人对我怎样不重要,只要的是我要对别人好。讲一些我的故事之后,就教学生见了老师要问好,要礼让,落实弟子规就是在落实礼。

一次,我们班有一个男生,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靠近后门,早晨低头从后门入,一抬头发现我在讲台上,马上从后门倒迟出去,从前门打报告进入,再绕一圈到后面一排坐下。我就在班上表扬他亲授于本班礼仪之星的荣誉称号,接下来人人都来学习,这样做麻烦但做到了就是恭敬心。学校召开广播会,班主任在维持纪律,会一直开到下早读,我刚走出教室,就看到我班的学生在走廊拐角处读书,我问他:“你站在这里干什么?”他沮丧又胆怯地说:“我在等您。”多么有礼的学生啊!知道错了等老师说明原理,说明他心里有老师心里有纪律。第二天我全班表扬了他深情的等待。从此以后迟到的都站在外面等老师来认错。我在发奖品时,我将奖品双手捧起,学生上来却伸一只手来拿,我就将奖品拿回,他却没拿到,全班同学都笑了,接着我告诉他,要双手来拿,再鞠躬,他做到了,全班响起了掌声。同时我告诉大家长辈给东西都要双手去接,教的学问一定要在生活的落实中指导纠正对,他才能真正受益。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这种现象发生。

落实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有了好的德行,那学习会不会受影响呢?这是许多家长和老师关心的问题。我们学校是面上学校,生源较差,2012年我带的高三(3)班,班80人,二A考上22人二B考上18人,本科生考了40人,占了一半,这在全校历史上是新高。其它很多批次都超额完成任务。我欣喜地问学生,模拟考时本科人数根本没那么多,为什么一到高考就考那么好呢?学生都说那都是因为我们学习了传统文化。2013年我带高二(10)文科班,全班有67人,我接手时,高一期末考试有9科,总分100多分的学生就有27人,可以说是学习较差的班级。期末时,各科平均分均前进了2-3个名次,历史还成排全级平班第一名。这些数据说明落实传统文化不会浪费时间反而会提高德行和成绩。德行是根,成绩是末,成绩是德根长结出的一个小果子,德根还会长出更多的好果子,如健康,长寿,财富,智慧,快乐等等。所以德是根本呀!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这段言论,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括自己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十五岁时下决心学习;三十岁时建立起自我;四十岁时成为智者,不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认同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却不违反礼制规矩。我们也要向先师学习,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使自己成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好老师。

最后,让我们以至诚的心,

感恩至圣先师的教诲。谢谢大家!

2

篇3:孔子办法讲求的就是素质教育

孔子办法讲求的就是素质教育 本文关键词:孔子,讲求,素质教育,办法

孔子办法讲求的就是素质教育 本文简介:孔子办法讲求的就是素质教育一般人都认为传统教育就是死读书的代名词,应该彻底否定。其实不然,传统教育的开山祖师孔子就是最反对死读书,主张学以致用的。也就是说:孔子办学讲求的就是素质教育。一、品德教育孔子在教学活动中,总是把品德教育摆在首位。并以此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考核的依据。孔子总结“三代”文化传统

孔子办法讲求的就是素质教育 本文内容:

孔子办法讲求的就是素质教育

一般人都认为传统教育就是死读书的代名词,应该彻底否定。其实不然,传统教育的开山祖师孔子就是最反对死读书,主张学以致用的。也就是说:孔子办学讲求的就是素质教育。

一、品德教育

孔子在教学活动中,总是把品德教育摆在首位。并以此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考核的依据。孔子总结“三代”文化传统,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礼”和“仁”为品德教育的核心。他以礼、乐、诗、书为主要教材,把礼放在首位。他的弟子说:“孔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孔子把礼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他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雍也》他要学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培养人的过程。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堪称大师。在那个年代,那种条件下,孔子办教育,应该是成功的。究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孔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三点值得我们借鉴。第一,注重身体力行,从一言一行做起。即所谓:“为仁由己”。《颜渊》如孔子讲“仁”,对一般的人,他要求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即“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对高一层次的人要求则是要为大多数人做贡献。即“养民也惠,使民也义”。《公冶长》“博施于民,能济众”。《雍也》用我们今天的话讲:对普通老百姓,能遵纪守法,搞好本职工作,为社会多做贡献;而对于领导干部,则要求他们给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增加他们的收入,使他们都富起来。第二,要求学生言行一致。他教育学生说:“君子耻于言,而过其行”。《里仁》第三,孔子教育学生要知错能改。他讲:“过则勿惮政”,《子罕》“过而不改,是谓过”。

二、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孔子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他反复强调:“不患人之己知,患其不能也”。《宪向》“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孔子培养学生的能力,是通过不懈的努力,使其获得知识的迁移能力。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卫灵公》孔子在教学中的“一”,是具有迁移的,能创造知识的,含金量很高的知识;这个“一”又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知识;这个“一”是经典、是公式、是定律。孔子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个“一”讲深、讲透,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举一反三。

孔子培养学生能力的事例很多,最集中地表现在他对学生学诗的要求中,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阳贷》即通过学诗可以培养引譬能力,观察能力,交际能力,议政能力。总之,不学,使“无以言”,表达能力。他还进一步指出:“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子路》那是一种未获得能力的表现,即使学得再多,也毫无用处。孔子既反对不学无术,又反对死记硬背,他要求以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

三、启发教育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启发教育的人,比苏格拉底早了近一个世纪。孔子启发教育的原则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述而》按朱熹的解释,“愤”是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即学生经过学习思考,想弄懂而未完全懂。“悱”是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发”就是达其辞。只有当学生的思维处在上述情况时,也就是记忆理解的最佳时刻,孔子才加以启发诱导。孔子的启发教育,不是教师的“启”学生的“发”,而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边活动。如孔子和子夏谈贫富问题时,子夏提出:“贫而无滔,富而不骄”,孔子则进一步指出:“贫而乐,富而好礼”。《学而》孔子的启发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故他的学生颜渊说:“仰之弥高,站之弥坚,瞻之在前,勿焉在后,夫子循循焉善诱人”。《子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作导师,而不是做家长。那种道貌岸然,高高在上,摆出一幅圣人的姿态,只能令学生望而生畏,压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学记》对先秦教育家的启发式教育,进行了理论性概括。书中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易则易,开而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将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学习轻松愉快,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是启发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四、因材施教

孔子近乎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备学生之细致认真。这样,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如果缺乏了这个必备的前提,何谈“因材施教”呢?

现代教育,从理论上早已接受了这种观点,但在实践中几乎都把备课看做是备教材、备教案,甚少是备学生,不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别,千篇一律地灌输知识,至于哪些学生能接受,哪些学生不能接受,学生接受多少,很多教师不去考虑。

那么,如何“备学生”呢?

孔子的方法大致有二:

第一,是“听其言”。因为“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而“听其言”,一是被动地听,二是主动地与学生交谈。被动地听,这在孔子的教学过程中不胜枚举,故略而不论。主动地和学生促膝谈心,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第二,是“观其行”。也就是把学生的一举一动置于教师的视野之下,全面细致地观察其行动,如孔子所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论语·为政》)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论语·宪问》

还可以通过观察其所处环境,如观察他所结交的人来间接地了解其本人。孔子说:“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也即“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既要“听其言”,又要“观其行”,二者结合起来,就是“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把“言”和“行”结合起来考察,这就是孔子备学生的方法。对此我们应当很好地借鉴。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高高在上,没有真正深入到学生中去,没有和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谈,学生不愿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具备了“因材施教”的基础,如何实施呢?《论语》中孔子所采用的多种方法,可以作他山之石。

第一,对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从学生智力水平的客观实际出发,把学生大致分为“上智”、“中人”、“下愚”《论语·阳货》三类。孔子弟子中,既有“闻一知十”的颜回,又有“闻一知二”的子贡,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智力较低甚至于“下愚”的学生,只能教给他们与智力水平相符的知识,否则,“欲速则不达。”如同是“问仁”,孔子的回答却不尽相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言讱。”《论语·颜渊》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论语·阳货》

这样的事例还很多,如“问礼”、“问政”、“问君子”等。

第二,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孔子认为,学生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因此教学的方法应有所不同,教学的内容应各有侧重,不能千篇一律。如前文所引《论语·先进》篇,由于子路“好勇过我”,遇事鲁莽,故孔子就给他泼点冷水,告诫他凡事要谨慎考虑,多听他人的意见再行动;由于冉有胆小怕事,遇事退缩无主见,故孔子就给他加油打气,鼓励他更加果敢大胆地行动。

第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进行教育。孔门弟子年龄参差不齐,有与孔子年龄相仿的,如秦商、子路;有与孔子差一代的,如颜回、子贡;也有差别特大的,如子张、子骄。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应区别对待。

至圣先师就是不一般,他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开始普及实施素质教育了。在人类已经向太空发展的今天,至少在这一点上我们仍须回到两千多年前的他那里去。

推荐访问:孔子 封信 七年级

版权所有:文秘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文秘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文秘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6010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