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时间:2021-10-23 13:23:17 来源:网友投稿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本文关键词: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本文简介: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专业:地理科学学号:112030020053姓名:张涛指导教师:蔡雄飞前言:2103年6月24号至6月26号,在彭思涛、焦树林、蔡雄飞、罗宜富等老师带领下,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2011级理学系地理科学的学生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进行了一次为期三天的野外综合实习。其中土壤学科方面,在蔡雄飞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本文内容: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专业:地理科学

学号:112030020053

姓名:张涛

指导教师:蔡雄飞

前言:

2103年6月24号至6月26号,在彭思涛、焦树林、蔡雄飞、罗宜富等老师带领下,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2011级理学系地理科学的学生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进行了一次为期三天的野外综合实习。其中土壤学科方面,在蔡雄飞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关于土壤学的实习。

此次实习是希望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野外调查的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实习内容主要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黄平县一带。路线为黄平县的飞云崖,施秉县的云台山,杉木河以及观音岩水库。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土壤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野外教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三大环节之一,在课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实地实习以达到:

1.了解全国土了解全国土壤的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土壤类型

2.了解本省地带性土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开发利用改良。熟悉贵州省几种土壤类型:红壤、红壤性土、水稻土、紫色土等。重点是红壤。

3.掌握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为今后专业调查打下基础。

4.进行地形地貌母质的观察与描述,使学生了解土壤与自然环境条件及植物生长的关系。

5.初步学会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

6.使学生初步了解我省土地资源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措施。

7.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8.通过综合实习,增强珍惜、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国策、国法的自觉性,提高立志振兴水保学科和发展土壤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实习时间:2013年6月24日—2011年6月26日

实习地点:黄平县,施秉县,

第一天,黄平县飞云崖,了解人文地理现象。

第二天,施秉云台山,了解植物群落。

第三天,观音岩水库。

实习项目与内容提要

1.进行不同类型土壤的野外观察调查,了解它们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开发利用改良。

2.进行土壤野外调查:学会独立操作

a.剖面选设条件:

(1)选择有代表性的剖面,不能选在路旁或植被遭明显破坏的地方。

要避开特殊地物如道路(林班道、小班道)、小溪、沟渠、集肥点、人工新搬动的地块等。

(2)、在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如地形、植物、地表情况等有变化的地方均应布置剖面。

(3)在混交林中,土壤坑应布置在优势树种的林冠下,必须距离树根有一定的距离。距乔木树干1.5-2米以外;

(4)在土壤分布面积较大、性质复杂或利用上存在问题较多的地区,应多布置剖面。

(5)、不能选在路旁或植被遭明显破坏的地方选点要向阳,规格为:100*80*200cm(林业土)、150*100*200cm(农业土),挖掘的剖面要垂直

在剖面的观察时,要注意其发生层次、过渡情况,层次的划分不一定是水平的,有蛇形、波浪形等/

?

3、剖面位置的确定

1.首先要根据地形确定。

地形条件(坡向、坡度、坡位等)具有代表性:小地形较平整,无近期崩塌或严重侵蚀;

2.如地形比较均一,则根据植物群落,植被具有代表性;

3、当植物分布比较均一,地表情况比较重要的是:

表面质地和坚硬程度,

表面的沉积物(如盐霜、盐结皮等),

表面的颜色,尤其是因水分关系而引起的颜色上的改变,并应该综合这些因素,决定剖面位置。

4、剖面位置的确定

土壤是一种不均匀体,不广泛的自然界企图用一个典型的土壤剖面来确定其代表的土壤自然区界往往是很困难的,一般在县、能社、林场进行土壤调查时,要求对每一种土壤都有挖一个代表性主要剖面。多少面积挖一个主要剖面,要根据调查区总面积及制图比例尺的大小,自然的地形分割情况和土壤的复杂性来确定。

在目前通行的县一级的林业土壤普查工作中,制图比例尺1:50000,3

000-5000倍667m2挖一个主要剖面,土壤类型(即制图单元)划分到土属或土种,林场或公社一级的制图比例尺为1:10000,500-1000

667m2挖一个产要剖面,土壤类型划分到变种。由于林业用地所在山区地形复杂,土壤类型随坡形、坡位、坡度的变化而显著不同,在不同的地形部位必须设置代表剖面。

5、

剖面规格

(1)、主要剖面:为了全面研究各类土壤的发生学特征及各种成土因子的相互关系,应设主要剖面,它具有最大的代表性,其深度要求能看出土壤全部发生学性状或露出母岩,若土层很厚,应达1.5-2.0m,在大面积的调查中,主要剖面的数量要求为50

hm2最少要挖一个,其他则根据需要而定。

(2)、次要剖面:次要剖面

是为了配合主要误时面研究,其发性学特性是否有改变而设置,同时也是为了确定土壤分布范围,这的深度以能观察到主要剖面的主要特征为度,一般深度0.8-1.0m,如次要剖面发现有异于主要剖面特征,则应将它改为主要剖面进行详细调查,次在剖面要求50hm2最少要一个。

(3)、对照剖面:对照剖面是确定土壤分布界限而设置的,深度一般为25-30cm。

6剖面挖掘

(1)、剖面观察面的平地时向阳,坡度较大时下坡向一致,剖面观察面应与水平面垂直。

(2)、挖掘时,表土与心土应分别放在剖面两旁,不要放在坑头上,亦不要在坑头踩踏,以免破坏表层的自然状态,在挖掘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土壤的松紧度,颜色、有无新生体、侵

入体等特征和动物、植物根、动物穴等。

7土壤剖面调查记载:在各发生层次的形态观测与描述记载时,按剖面记录表所列项目,分层进行描述与记载:

a)

土壤颜色:土壤颜色是土壤物质成分和内在性质的外部反映,是土壤发生层次外表形态特征最显著的标志。许多土壤类型的名称都以颜色命名,例如黑土、红壤、棕壤、褐土、紫色土等等。

b)

为了使土壤颜色的描述科学化(避免主观随意性),真正能反映土壤颜色的本质,目前普遍采用以门塞尔颜色系统为基础的标准色卡比色法,它包含有428个标准比色卡。明明系统是用颜色的三属性(色调;亮度;彩度)来表示的。

c)

土壤颜色的完整命名法是:颜色名称+门塞尔颜色标量,如:暗棕(7.5YR3/4),其中3/4不是分数关系,不能写成分子式。

d)

土壤质地:野外鉴定土壤质地,一般用目视手测的简便方法。此法虽比较粗放,但在野外条件下还是比较可行的。鉴定者以过长期摸练,也可达到基本鉴别质地类别的目的。

e)

土壤质地的鉴别应注意“细土”部分的鉴定和描述。鉴定质地时,先边观察,边手摸,一了解在自然湿度下的质地触觉。然后和水少许,进行湿测,再按上述判定质地,定名、填入记载表。

f)

土壤结构:在自然条件下,土壤被手或其他取土工具轻触而自然碎成的形状,即土壤的结构体。土壤结构主要是按形态和大小来划分。在野外常见的有:粒状、核状、棱柱状、片状、块状等。

g)

松紧度:它是反映土壤物理性质的指标。目前测松紧度的方法、名词属于概念尚不统一。

h)

孔隙:土壤剖面描述孔隙时,必须对孔隙的大小、多少和分布特点,进行仔细地观察和评定。

i)

动物穴及其填充物:土壤剖面层次中,往往有土壤动物活动形成的洞穴和填充物,它反映土壤形成特性,尤其是土壤松紧度和有机质含量状况,因而动物活动状态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土壤肥力状况。

j)

描述土壤动物时,应记述动物的种类、多少、活动情况,以及动物在土层中的分布、动物洞穴、动物填充物特征等。

k)

土壤湿度:土壤湿度即土壤干、湿程度。通过土壤湿度的观测,不但可了解土壤的水分状况和墒情,而且有利于判断土壤颜色、松紧度、结构、物理机械性等,因此,在土壤剖面描述中必须观测土壤湿度。

l)

在野外可以用速测方法测定湿度,但通常只是用眼睛和手来观察和触测,其标准可分为:干、润、湿润、潮润、湿五级。

m)

植物根系:植物根系的种类、多少和在土层中的分布状况,对成土过程和土壤性质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土壤剖面的形态描述中,须观察描述植物根系。

n)

新生体:新生体不是成土母质中的原有物质,而是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新生体的种类、形态在状态和成分,因土壤形成过程与环境条件而异。

o)

描述新生体时,要指明是什么物质,存在形态、数量、分布状态及颜色等特征。

p)

侵入体:指由于人为活动由外界加入土体中的物质,它不同与成土母质和成土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常见的侵入体有砖瓦碎片、陶瓷片、灰烬、炭渣、煤渣、焦土块、骨骼、贝壳、石器等。

q)

观察侵入体,首先要辨别是人类活动加入土体的物质,还是土壤侵蚀再搬运沉积的物质一。由于其来源的不同,可说明土壤形成发育经历过程的差异。

r)

对侵入体的观察和描述,不但要弄清是什么物质、数量多少、个体大小、分布特点,而且应探讨其成因,这样做有助于对成土过程的深入了解。

s)

石灰反映:在野外观察土壤剖面时,应该用1:5的稀盐酸约测土壤碳酸数滴,根据滴加盐酸后所发生的泡沫反应强弱,判断碳酸钙含量的多少,一般分为无、弱、中、强四等。

t)

PH值:剖面观测中,速测土壤的PH值不但可帮助了解土壤的性质,而且可以作为土壤野外命名的参考。

u)

测定方法可采用速测法——用混合指示剂比色法,或用PH值广泛试纸速测法。紧急用蒸馏水浸提土壤溶液,滴加PH混合指示剂(或用PH广泛试纸蘸取浸提液)然后用标准颜色比色以确定其PH值的大小,从而判断该土属于酸性、微酸性、中性、微碱性、碱性。

7.进行室内分析样品的处理和保存;进行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容重、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自然含水率、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等的测定)。

8.进行室内土壤整段标本的观察,了解全省及全国土壤的分布规律及性质。

9.学会如何写土壤学教学实习报告。

(3)、实习数据处理

⑴土壤自然含水率及土壤容重的计算:

组别

土壤发生层名称

环刀体积V/cm3

W1

W2

W0

自然含水率%

容重g/cm3

第四组

A(0-20)

100

155.7

128.7

5.3

21.88

1.23

B

(20-40)

150.4

123.8

4.8

22.35

1.19

C

(40-60)

177.9

137.2

4.7

30.72

1.33

表1、土壤自然含水率及土壤容重记录表格

W1————土壤和信封的总质量

W2————经1050C高温烘干后信封和土壤的总质量

W0————空信封的质量

自然含水率=(W1—W2/(W2—W0)×100%

容重=W2—W0/V

⑵土壤毛管持水量、自然含水率及容重计算:

表2、土壤毛管持水量、自然含水率及容重记录表格

组别

土壤发生层名称

环刀体积V/cm3

W1

W2

W3

W0

毛管持水量%

自然含水率%

容重g/cm3

第四组

A

100

243.2

256.9

219.3

94

30.0

19.07

1.25

B

248.5

261.7

222.7

95.9

30.7

20.35

1.27

C

254.4

264.8

221.8

94.5

33.78

25.61

1.27

W1————环刀和土壤的总质量W2————

土壤吸水后环刀和湿土的总质量

W3————经1050C高温烘干后环刀和干土的总质量

W0————空信封的质量

管持水率=(W2—W3)/(W3—W0)×100%

土壤容重=(W3—W0)/V

自然含水率=(W1—W3)/(W3—W0)×100%

(3)

表3、土壤平均自然含水率与平均容重记录表

组别

土层深度(cm)

自然含水率%

平均含水率%

土壤容重(g/cm3)

土壤容重(g/cm3)

表1数据

表2数据

表1数据

表2数据

4

0—20

21.88

19.07

20.48

1.23

1.25

1.24

20—40

22.35

20.35

21.35

1.19

1.27

1.23

40—60

30.72

25.61

28.17

1.33

1.27

1.30

⑷:土壤毛管空隙度计算

表4、土壤毛管空隙度记录表

组别

组别

土层深度(cm)

W1(g)

W2(g)

毛管孔隙度%

4

0—20

257.7

218.6

39.1

20—40

252.5

213.1

39.4

40—60

247.9

204.6

43.3

W1————土吸水膨胀后土壤刀切去膨胀部分后环刀和湿土的总质量

W2————经1050C高温烘干后环刀和干土的总质量

毛管孔隙度=(W1—W2)/V

×100%

土壤总空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通气度、自然含水率、

土壤容重、固液相三相比记录表

组别

组别

项目

组别

土层深度(cm)

总孔隙度%

非毛管孔隙度%

通气度%

自然含水率%

土壤容重(g/cm3)

固液相三相比

4

0—20

53.20

14.10

75

20.48

1.24

20—40

53.58

14.18

74

21.35

1.23

40—60

50.94

7.64

63

28.17

1.30

总孔隙度=(1—容重/密度)×100%

非空隙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100%

通气度=1—自然含水率×容重

固液气三相比=(100—总孔隙度×100):

体积含水率×100:(总孔隙度—体积含水率)×100

(4)、实习观测的土壤类型

①、红壤

(1)分布:主要分布在北纬25°-30°,

长江以南,南到南海诸岛,东到台湾,西到云贵高原,占全国总面积的12%,是中亚热带地带性土壤

(2)成土条件: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大约16℃-24℃;年均降雨量为800-2000mm;≥10℃的年积温一般为4500-6500℃;无霜期为240-280d,春夏多雨,秋冬干旱,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

(3)成土作用

a.脱硅富Fe、Al化作用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矿物发生强烈的风化产生大量可溶性的盐基、硅酸Fe(OH)3

Al(OH)3。在淋溶条件下,盐基和硅酸被不断淋洗进入地下水后流走。由于Fe(OH)3、Al(OH)3的活动性小,发生相对积累,这些积聚的Fe(OH)3、Al(OH)3在干燥条件下发生脱水形成无水的Fe2O3和Al2O3,红色的赤铁矿是红壤呈现红色,形成富含Fe、Al的层次。

b.旺盛的生物小循环

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水热条件优越,植被生长旺盛,生物的小循环作用也十分旺盛。红壤的形成以富铁、铝化过程为基础,生物小循环是肥力发展的前提,

这两个过程构成了红壤特殊的形状和剖面特征。

②、风沙土

(1)分布:风沙土在我国广泛分布在内陆沙漠地带或风蚀沙化严重的地区及河湖沿岸和滨海滩地。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的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大致位于北纬36°-49°之间。从东部的呼伦贝尔经腾格里、毛乌素、科尔沁、海拉尔到西部的柴达木、塔克拉玛干为我国风沙土的集中分布区,跨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构成我国著名的“三北”风沙区。此外,还有较大面积的滨海风沙土。

(2)成土条件:风沙土主要处于温带半干旱、干旱、极端干旱的草原、荒漠草原及荒漠生物气候带,部分处于海滨;大陆性气候明显,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年降水量东部地区250-450mm,而西部多在150mm以下;干燥度东部为1.5-4.0,到**塔里木盆地可高达20-60;年平均气温0-8℃,气温变化大,年均温差在30-50℃,日温差10-20℃;自然植被为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多以根系发达、耐旱、耐瘠、抗风沙的灌木、半灌木和沙生植物为主,滨海风沙土区虽然水热条件较好,但植物种类并不多,主要有海桐花、节竹、滨藜、厚藤等

(3)成土过程

流动风沙土阶段:多半是仅生长有极为稀疏的固沙先锋植物的流动沙丘。成土过程微弱,风蚀作用严重,土壤剖面的层次分化不明显。植物难以定居其上,基本上无利用价值。多见于荒漠地区。

a.半固定风沙土阶段:由流动风沙土发育而来。随着流动风沙土着生植物的增多,沙面植物的覆盖度增大,风蚀作用趋于和缓,土壤表面变为紧实并出现薄层结皮,流动性变小而呈半固定状态。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因植物残体的

增多而有所增加,土壤剖面层次有所分化。

b.固定风沙土阶段:由半固定风沙土发展而成。除生长有沙生植物外,还常掺入一些地带性植物种。沙丘的外貌更加平缓,地表结皮进一步增厚,沙面更加紧实,剖面分化明显,且有团块状结构出现,抗风能力增强,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明显变化。

在流动风沙土向半固定和固定风沙土演变过程中,土壤表层粉砂和粘粒含量增加,持水性能提高,有机质和盐分积累明显。

(4)滨海风沙土:主要分布在西北,南方主要分布在海边滨海迎风海岸带,主要经过风力的搬运、分选、堆积而逐步发育形成的。其土质特点为松、湿、瘦、干,质地轻,多沙质,沙粒含量>80%,剖面发育不明显,属于幼年土,经常见有贝壳屑。PH值为4.5-6.5,阳离子交换量(CEC)<1cmol/kg,有机质含量低。在利用方面,最好种木麻黄、湿地松、厚叶相思,应增施有机肥、种绿肥

四、实习体会

这次实习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不仅使我得到了个次难得的锻炼,我也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这次实习给我留下了最宝贵的经验。在第一天的实习中,我们参观了校园里的一些地方,了解了

自然景观条件、土壤类型(红壤、红壤性土)的成土条件、主要特点及利用改良现状,母岩、母质的特点、使我对土壤的一些特征有了基本上的认识,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去南屿林场那天可以说是比较累的一天,那天我主要进行铲土的工作,虽然非常的累。但是我看到了大家都很关心我,大家说累了去休息吧!等一下再挖。我们同时对土壤一些特征进行了鉴定,虽然我们那次是最后一组做完的,但是我可以感觉的到大家都是用最认真、最严谨的科学的态度来做这件事,这让我感受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以最认真和负责任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去长乐可以说是一种比较轻松的的实习方式,一路上观赏长乐的美景,岩石的魅力。老师特意带我们看了岩脉,

体会到了岩石形成的过程,还有那金刚腿,感受一下大自然风化作用下美景,多么美好的一天,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感受到了这一路上美好的景色。

推荐访问:土壤学 野外 实习报告

版权所有:文秘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文秘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文秘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6010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