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主管理相关论文_

时间:2022-01-08 12:27:52 来源:网友投稿

第 PAGE 页码 页码 页 / 总共 NUMPAGES 总页数 总页数 页

企业自主管理相关论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企业自主管理相关论文》的内容,具体内容:自主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今天,一个企业的成功并不仅取决于严格的制度管理,而在于充分地发挥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与自主管理水平,不能自主管理的员工不是好员工,缺乏自主管理的企业也绝不是好企业...

自主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今天,一个企业的成功并不仅取决于严格的制度管理,而在于充分地发挥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与自主管理水平,不能自主管理的员工不是好员工,缺乏自主管理的企业也绝不是好企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篇一

《 煤炭企业推行自主管理模式探讨 》

摘要:自主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一个企业的成功并不仅取决于严格的制度管理,而在于充分地发挥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与自主管理水平,积极地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关键词: 煤炭企业 自主管理 模式探讨

传统的管理不完全相信人的主动性,认为只有对员工施行控制才能使管理行为有效,它以管理者控制为主,是一种被动管理。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人是可以自制并能自动激发的。如能给员工提供自主管理的机制,他们会自发的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融合起来,管理者的作用就是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如今,在快速求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被动管理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推行自主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一、推行自主管理的意义

自主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的管理方式,主要通过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以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进而自我提高,自我创新,自我超越,推动组织不断发展与前进。实现组织共同愿景目标。自主管理是将决策权尽最大可能向组织下层移动让最下层单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并做到责任权利的有机统一。自主管理为每一位员工都提供一个参与管理的渠道,它强调自率,主要运用员工内在的约束性来提高责任感,使他们从内心发出"我要干"、"我要干好"的愿望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1.员工自我价值的体现。目前随着我们企业知识员工的不断增加,他们更加自尊更加上进,更具有事业心,因此渴望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更为明显和强烈,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人的创造性得到发挥,自我价值得到不断实现。这将带给人莫大的愉悦和满足,激励着人们进一步发挥自己更大的创造力,自主管理顺应了现代人受尊重,自我实现这种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它充分地尊重员工,引导,帮助员工将企业总体目标转化为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它为每个人施展聪明才智提供了舞台使员工的潜能得到发挥。创造性被激发,从而获得成功和发展,真正体验到工作所带来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2.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传统的管理模式制约着员工的创新,领导集中控制,凡是靠领导组织,安排员工没有自主权,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创造性更无从谈起。企业没有创新力不能应对挑战,就不能做到持续发展。而自主管理便建立了这样一个机制,一种自我更新的机制,通过下移管理重心,充分放权,激发每一个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一个让员工自我发展不断学习,主动创新的环境,使员工的创造力最终凝聚成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实现,保持可持续发展。

二、自主管理的主要特征

1.组织结构扁平化。传统的企业组织通常是金字塔式的,自主管理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应是扁平的,即从最上面的决策层到最下面的操作层,中间相隔层次极少。只有这样的体制,才能保证上下级的有效沟通,下层才能有直接体会上层的决策思想和智慧光辉,上层也能亲自了解到下层的动态,吸取第一曾的营养。只有这样,企业内部才能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的群体,才能产生巨大的持久的创造力。

2.领导的角色转变。传统的领导作用主要是指挥,控制,协调。现代管理理论指出,领导的创新角色应是设计师,服务员和教练员。自主管理下的领导角色亦然。领导者应效力与建立组织共同愿景目标,重视每一个员工的作用,通过自主管理引导员工为实现这一目标自觉的投入,并在这一过程中释放出潜在的能量,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3.组织成员自主学习,自我更新。在"自主管理"的团队中组织成员能够不断自主地发现问题,同时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地提高劳动技能,不断改善和提升工作效果,不断进行创新,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三、自主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

自主管理并非不要制度管理,更不是"自由管理"。制度管理是基础,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保证,当企业在经历了严格的制度管理阶段后,各项管理从无序状态走向有序状态。各项制度内涵被员工认可并自觉遵守,便可向自主管理阶段迈进,在自主管理中将以往制度下的监督命令变为员工的自觉认识和认真执行,同过有效的激励和引导,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员工的潜能,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为"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制度管理"向 "自主管理"模式转变,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四、煤炭企业推行自主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创建企业文化形成员工共同价值平台。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使企业愿景目标、各项规章制度等被员工认可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这是推行自主管理的基础,否则自主管理无从谈起。

2.领导要充分授权。在推行自主管理的过程中,领导有必要充分授权。要尽量把责任落实到最终的执行者。减少下属的依赖性。领导授权不意味着权利的丧失,反而会意味着权利的加强,传统的管理,领导注重于控制下属的行为,而自主管理的领导角色强调通过引导人的思想来影响行动。领导不再依靠权威,而是靠影响力,不再是简单的控制者,而是新观念的传播者,是共同愿景的设计者。与此同时 领导者将会得到更大的回报。这一回报同时将使员工更具有能力,并感到深深的满足和成就。而这些回报所具有的意义,比传统的领导者得到的权利和称颂更为深远。

3.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员工的素质水平是我们推行自主管理的条件之一,高素质的员工对任何企业的文化和个性规章制度有教深层次的认识,也能敏锐地捕捉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和对策也会更科学和有效。大凡高素质的员工都会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这样就源于组织引导,目前我们企业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便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学习型组织创建,使团队的学习力不断增强,员工素质不断提高,团队成员为了共同愿景的实现,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目标有效结合起来,自觉地进行自主管理,而通过自主管理当个人价值不断实现,企业给予其高度的认可和回报时,就会激发个人不断学习,不断地提高,不断创造新的价值,形成良性循环。

4.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要使自主管理能扎实,持久地开展下去,必须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激励机智,以充分调动;保护和发挥职工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对开展自主管理卓有成效的班组或课题小组的经验,可以通过成果发布会 进行推广,可通过"自主管理班组"、"免检班"命名等形式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以次使员工更感责任的重大,也使自主管理的行为和范围向纵身发展。

篇二

《 现代企业自主创新管理机制研究 》

[摘 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对自主创新的概念、内涵、特点和机理的分析,建构了由核心技术竞争、科研力量整合、组织管理激励、科技成果转化四个因子组成的现代企业CIPT自主创新管理机制,从而为现代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主创新;企业管理;组织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10-0035-04

自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创新的经典定义以来,对于创新的认识已经在对于产业和经济变化的研究中不断深化。创新已经成为企业长期战略的核心和组织行为中特有的功能行为,是一个经济学和社会学词汇,包括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由此形成了一些创新的组合词,如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自主创新、模仿创新等。

早在2002年初,科技部就明确指出: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必须加快实现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和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为主的转变。同时,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初多次强调"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可见,科技的"自主创新"已刻不容缓,这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摆在面前,必须认真加以探索和研究。

一、自主创新的概念

较早提出的"自主创新"概念,其涵义是"自主技术创新",是在引进、消化以改进国外技术的过程中,继技术吸收、技术改造之后的一个特定的技术发展阶段。稍后又有"企业主要通过自身努力,攻破技术难关,形成有价值的研究开发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成果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的创新活动。" 这一定义与傅家骥主编、1998年出版的《技术创新新学》中给予的定义非常相似。柳卸林认同自主技术创新的提法,并提出要"在自有技术上自主创新"。

谢燮正认为自主创新包括了组织管理方面的创新,也包括选择发明和科技成果,使之逐步成熟到适合于生产应用,并获得市场成功,还包括根据市场和生产需要去开发技术的各种努力。所谓自主,就是想方设法保持自己选择理念、目标、模式和过程的主动权,自主创新就是不要锁定在对手设定的创新轨道里。余江和方新将自主创新能力定义为,"能独立进行产品技术、工艺技术的研发乃至开发出面向市场的有竞争力的全新产品的能力"[1]。

李正风等人认为自主创新是创新主体依赖自身所具有的能力和资源进行并完成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中知识、技术或制度等方面的关键性突破是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的,这是自主创新的本质特点。各种创新活动中,自主创新最具主动性[2]。

谭贤楚认为自主创新是科技创新主体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在科技创新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攻克科技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科技创新的后续环节(这与重走别人的老路对已有科技所进行的改进而无重大突破的模仿创新是有根本区别的),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的创新实践活动[3]。其核心思想就是不走别人的老路,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要从头做起,关键是要善于捕捉并有效利用前人的崭新的理论、技术或概念而打开新的局面。在这里,自主创新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基本涵义:一是在自主研究、开发基础上的创新;二是在别人(国内外)先进科技知识的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而进行的再创新。通过分析研究,科技自主创新的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基础研究、由应用引起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等。

二、自主创新的内涵

自主创新是一个内涵和外延极其宽广的概念,从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现状看,对自主创新内涵的理解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把自主创新的内涵定位在狭义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第二种观点批判性地指出在论及自主创新能力时,人们通常把自主创新理解为科技实力、成果和专利数的复合体,把自主创新等同于科技发明创新;第三种观点是把自主创新的本质看成是否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并形成自主开发的能力;第四种观点则是站在反对"知识产权"的论点之上的[4]。

自主创新既可以指一种创新方式,也是指一种发展战略[5]。在前一层意义上,是指一种体现中国特殊国情的科技创新方式,包括加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基本方面。一是增加原始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要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或者产业;三是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自主创新三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关联的。原始创新往往孕育着科学技术质的飞跃,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源泉。集成创新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主要是指围绕一些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战略产品和重大项目,将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起来,实现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甚至引起重要领域的重大突破。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自主创新不能封闭起来进行,而应展开广泛的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完善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机制,充分利用人类共同的科技成果。

研究国际发展经验可以发现,自主创新是一个后起国家在加速推进现代化过程中特有的概念,本质上讲,是体现自己发展的战略意愿的创新。这一概念的背后,包括了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和政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5]。其实,从自主创新的三个基本方面,就已经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作为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特殊性。加强原始性创新,就是针对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薄弱;加强集成创新,就是针对过去单项技术研发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的问题;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就是针对多年来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老问题。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现有英语体系中,很难找到一个公认的、能够比较贴切地表达我们所要表达意思的单词与自主创新对应,因为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战略,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术语。

三、自主创新的特点

以上列举的有关企业自主创新的界定,虽然受研究者的研究视角的限制而各有区别,但从中可以归纳出自主创新的三个特点[6]:

(一)技术突破的内在性

企业自主创新并不是指企业在研究开发上对每一个技术环节都面面俱到,但企业必须拥有其中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或主导技术必须是由企业依靠自身力量独立研究开发而获得的。

(二)市场开发的率先性

率先性是自主创新所追求的目标,新技术成果具有独占性。自主创新企业的产品率先进入市场,领导本行业或相关行业的标准或技术规范,对跟进者形成技术锁定,从而能够稳固其在行业中的核心地位。

(三)知识资本的集成性

即通过整合内部和外部各种创新所需的资源,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知识和能力上的内外部支持力量。这是自主创新成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自主创新过程中,从技术构思、研究、开发、工程建设、生产制造和市场销售等创新过程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结合内外部各种资源、知识和能力的支持来实现。

四、自主创新的基本支撑性理论

自主创新能力不仅包括科技发展能力,还应包括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扩散、产业化、市场运作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以社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以企业自身的科技力量和创新目标为主导,在资源投入、研究和开发、制造和生产、管理和营销等各方面创新能力的总和。以我国政府对技术创新概念的规定为基础,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来看,自主创新的基本理论支撑包括以下三点[7]:

(一)技术创新的主体性理论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即企业是技术创新决策、投资的主体,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是技术创新获取利益和分配的主体,这是技术创新理论的重要基础。只有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够有效地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这在宏观上是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根本途径,在微观上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根据。

(二)技术创新的有序性理论

技术创新是思路创新、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的有序化过程。它要对这一系列自主创新过程进行优化,又要善于运用集成战略得以组织实施。因此,技术创新活动必须考虑系统的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和有序性,使创新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能在系统运作过程中实现有序的相互联接和相互协调。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节、无序和受阻,都将影响自主创新活动的预期完成、甚至导致失败。

(三)技术创新的市场性理论

技术创新的目标在于实现最大的市场价值。这种市场价值的实现,既要使产品生产者获得最大效益,也要为商品消费者带来最大利益。同时,企业对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生产方式等应用,必须考虑如何摆脱对外技术依赖的安全需求和社会需求,并使这种需求理念贯穿于创新活动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自主创新的机理

创新就是要开拓新的道路,做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就是对已有的、旧的事物的否定和发展,就是"创造性的毁灭",就是对知识的超越、自由竞争和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一)创新主体的知识基础及其超越

创新就是要突破前人的成果,就是要在前人(包括自己)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等。所谓知识基础就是指创新主体在进行创新时所必备的知识条件,它包括扎实足够的专业知识、哲学知识(方法论)、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等[8]。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和原料,任何领域的创新活动都要以该领域中的已有知识和成果为起点。

 在自主创新中,创新主体对前人或他人(也包括自己)知识的超越是自主创新成功的象征,只有在某些领域或方面实现了知识的超越,才会使得创新主体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而成为知识的领先者。

(二)自由竞争:自主创新的实质

如前所述,自主创新的知识基础是创新主体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创新主体必须认识到科技创新还有其自身的独特发展规律,认识到自主创新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自由竞争,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而又动态演进的社会系统。它的内部诸要素(主体、客体环境)的有机融合使得自主创新的良性运行可在时间进程和空间形态上具体展开,这主要体现在"政府引导"、"市场对科技的导向"等方面[9]。

(三)科技的跨越式发展规律

自主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进行跨越式发展是科技自主创新的一条原则和思维特色。一般说来,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可以发生在企业和产业层次,也可以发生在国家发展的战略层次。所谓"跨越式发展"就是指科技创新不要一切都要从自己做起,而是有效并灵活运用崭新的理论、技术或概念"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打开局面,从而有重点、有选择地发展自主科技,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这是科技自主创新的一个普遍规律。国家层面的科技跨越式发展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10]:一种发生在接近科技和生产力前沿的相关的竞争领域中――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等都相同,跨越的实现以领先者的位置互换为标志; 另一种是落后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跨越,追赶者有比较明确的前进方向,在追赶过程中实现科技发展的某些领域的某些过程和阶段的跳跃或实现路径创造。在知识经济和科技全球化日益扩展的今天,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是国家经济实现跨越实现路径创造。在知识经济和科技全球化日益扩展的今天,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是国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六、现代企业自主创新的组织管理模式

提高现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管理模式的构成要素尚无定论。

 我们知道,经济的根本现象是发展而不是均衡,发展的根源是创新,而创新是通过各种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要素的新组合活动而实现的。如果能有意识地将过去由于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等原因所造成的闲置生产要素围绕优势创新机体重组,则有可能以较低的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实现要素(包括资产存量)的优化重组,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现代企业创新动力机制和科学的组织管理体制问题,通过何种形式,建立什么样的组织制度和结构、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手段来实现自主创新,目前世界各国都处在探索阶段,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固定有效的实践模式。

笔者立足于我国现代企业自主创新管理模式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性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现代企业自主创新管理模式的构建和组织文化的新生,构建了由核心技术竞争(Compete)、科研力量整合(Integrate)、组织管理激励(Prompt)、科技成果转化(Transform )四个结构因子组成的国防科研院所自主创新管理模型,我们简称CIPT模式。

(一)核心技术竞争能力是现代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

核心技术竞争我们关注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创新机理、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创新主体、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创新环境、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研发投资管理。核心技术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知识和能力都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而只有当资源、知识和能力同时符合稀缺(能增加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或减少威胁的资源、知识和能力才能稀缺)、异质(企业独一无二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不可模仿(其他企业无法获得)、难以替代(没有战略性等价物)的标准时,它们才成为核心竞争力,并形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11]。

 事实上,只要具备了核心技术的创造力,并以此为基础确保企业始终拥有自己的核心能力,企业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动力主要来自于对利润的追求。为此,要使企业的核心技术的创造力给以相应的利润回报,可以通过为此类企业提供研制、生产合同,使企业在履行合同补偿自己在创新中的投入,并且获得相应的利润。产品的购买者往往不仅要购买最终产品,而且要购买"科研成果"这种中间产品,使产品研制过程中的投入得到补偿,才能使企业在产品研制中保持核心竞争力,为自主创新提供持续的动力。

(二)科研力量整合是提高现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

科研力量整合我们关注国家支撑企业基础研究、企业科研院所与高校科研合作、多元化开发、争取国际合作。现代企业应该走出封闭,充分整合社会资源。

 实际上,我们已经拥有大量创新技术分散在全国成千上万的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应该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的作用,重视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研究,集成创新研究,既考虑科技创新的内涵和规律,还要考虑现代企业的需求,多渠道吸引国外先进理念,引进技术,合理分工及资源整合。现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扎实的基础研究为支撑。而基础研究投入大、风险大、收益小或者没有直接收益。

 重大的科研活动,需要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合力攻关。大力协同,是我国现代科技工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也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条件。加强信息化建设,搭建相应的信息平台,加强社会科研开发整合力,是提高现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三)组织管理激励是提高现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保障

组织管理激励我们关注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建设、基于项目管理的激励机制、科技人才胜任力评价、企业组织文化新生。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重建或者再造,不仅依赖于组织结构的再造,更依赖于组织文化的新生。如果不彻底地质疑、挑战或者替代现代企业中隐含的价值、信念和假定,则任何管理模式的变革都将流于重复的表面改变,新的方式只是去适应既有的规范和政治条款,维持现状。现代企业还要为自主创新营造一个和谐、清新的文化环境,从而使自主创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里所要营造的学习型组织创新文化环境的关键在于激活创新主体进行创新活动的精神家园,激励创新主体有效进行创新活动。在这种创新文化环境中,创新主体创新欲望强、敢于冒险和探索、勇于标新立异、善于开拓进取,从而不同创新主体间形成团结协作、公平竞争、宽容失败的良好文化氛围。

(四)科技成果转化是提高现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动力

科技成果转化我们关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科技成果转化途径、科技成果转化条件。西方国家的学者对技术创新的概念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12]可以看出,创新包括发明的生成和走向市场两个过程。科技成果转化具体表现为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商品化是科技成果,实现有偿转让,得到相应的价值认可;产业化是形成科技产业,进行科技成果的规模生产,追求更大的效益;国际化则是更高的要求,是在国际市场的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寻求跨国发展。因而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实现,无论是哪种形式,其根本价值都体现在科技成果应用服务于社会生产实践并从中获得利益。

综上所述,自主创新以创造性和市场成功为基本特征进行周期性技术经济活动,成功的自主创新,经过普遍的推广,必然导致地区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外贸结构的变化,刺激新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带动新一轮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推动地区经济的不断增长。

[参考文献]

[1]张 炜.自主创新文献综述[D]. 北京: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772-779.

[2]李正风,曾国屏.中国创新系统研究―技术、制度与知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21-23.

[3]谭贤楚.自主创新:新世纪我国科技发展的主导模式[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6,(1):76-78.

[4]胡晓鹏.中国学界关于自主创新问题的观点论争与启示[J].财经问题研究,2006 ,271(6):9-15.

[5]胥和平.以自主创新理解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6,(3):6-10.

[6]李 刚,陈昌柏.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J].科技与经济, 2006,109(19):26-28.

[7]杨永.自主创新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模式探讨[J].工业技术经济,2005,143(24):2-4.

[8]王永生.创新方略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50.

[9]谭贤楚.国家创新战略的一种模式――自主创新的机理、主体及环境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8-13.

[10]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M].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148.

有关推荐:

推荐访问:企业 自主 相关 论文 企业自主管理相关论文

版权所有:文秘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文秘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文秘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6010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