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发展陕西应加快高清洁醇醚燃料推广步伐x]

时间:2022-01-08 12:37:42 来源:网友投稿

高速发展的陕西应加快高清洁醇醚燃料的推广步伐

一.环境污染和石油能源的危机扑面而来

2009年 1月 18日《西安晚报》的第二版刊登了题目为:二环内低层空气趋于恶化,西 安拟立法治理尾气的报导。

 文章称去年机动车为西安市“生产”出了 41.98万吨尾气。

 近年 来西安市机动车以年均 12.7%的速度剧增,截止去年底,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 84.4万辆 (含 24.7万辆摩托车 ),再加上军警等其它外省市车辆, 全市机动车总保有量约有 90 万辆,较上 年增长 9.9万辆。据去年 10 月份监测结果显示,我市二环以内低层面的一氧化碳日均浓度 严重超标,超标率 100%。道路中心和人行道一氧化碳分别超过国家二级日均值标准的 1.78

倍和 1.59倍,较前两年同比分别上升了 0.18倍和 0.3 倍。二氧化氮浓度也从两年前的不超 标发展到普遍超标,在西安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超过国家二级日均值标准现象。去年我市二 氧化氮浓度上升了 4.8%,这主要就是机动车排放污染所致。监测结果表明,当前汽车尾气 污染已呈逐年加重趋势,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导致二环内低层空气趋于恶化。

 2008年 11 月 11 日,西安市环保局、公交总公司举行了 2008冬季蓝天行动“割黑尾”专项 整治行动,颁布了《西安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但由于机动车的增速过快,单车 的排放标准降低难以保证区域内排放总量的降低。金秋十月,应该是秋高气爽,是西安最 好的时节,千年古都、旅游的热点和旺季,但低层空气的恶化,严重影响的不仅仅是我们 西安人的身体健康,也在影响着我们西安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西安市环境如此状况应该说全国大中型城市基本上都差之不多。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 会的数据显示, 2009年 1 月中国汽车销售量首超美国成为了世界汽车市场上的第一销售大 国。今年 1 月份国产汽车销量为 73.55万辆,同期下降 14.35%。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美国 1

月新车销量约为 65.69万辆,下降 37.1%;2 月份中国汽车销售量继续稳居全球销量的首位, 汽车生产 80.79万辆,销售 82.76万辆,环比增长 12.43%,同比增长 24.72%。根据有关数据 显示, 2006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新车消费市场。当年中国新 车销量是 722万辆,而美国的新车销量是 1600多万辆。美国媒体报道,按照 1 月份的销量 推算,中国有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车市场。发改委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石 油利用效率低, 我国单位 GDP 石油消耗和机动车每百公里油耗比发达国家高 20%以上。目 前我国大城市 80%以上的一氧化碳、 40%以上的氮氧化物, 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

 截至 2008 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 16988万辆,比 2007年增加 1011万多辆。

据相关资料显示,伴随着汽车数量的剧增我国石油需求量也将随之大增,汽车行业消 耗了将近 50%的石油资源,在成品油的销售中 2006年汽油消费量为 5050万吨、柴油为 11364 万吨; 2008年汽油消费量为 6114万吨、柴油为 13582万吨。随着我国汽车工业振兴计划的 实施和惠农支农的汽车和摩托车的下乡, 我国的石油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增加。

 据专家估计, 为满足汽车所用汽柴油,全国需用石油量 2010年为 4.2 亿吨。当今我国面临着两大危机, 一是石油能源危机,一是环境污染危机,这种危机正以过去从未有过的速度向我们迎面走 来。我们都清楚世界上的石油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开采 量、消耗量都在逐年增加。近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 9.7%,石油需求年增长 5.77%, 而国内石油生产年增长仅为 1.67%;2001年我国原油产量 1.65亿吨,同年进口石油已达到 8170万吨,占当年全国石油销售量的 30 %,接近国际公认的能源供应安全底线。中国 2005 年已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世界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 43%。据美国

能源部和世界能源理事会预测, 全球石化类能源的可开采年限分别为石油 39 年、天然气 60 年、煤 211年;在世界已探明的储量中, 全球已知煤炭储量 4.3 万亿吨,石油储量 1850-2880

亿吨,天然气储量 142 万亿立方米。在世界已探明的储量中,中国石油占 2.7%,天然气占 0.9%,而煤炭占 15%。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潜力还很大, 但开发利用水平不高。

 我国石油勘探储量 1040亿吨,探明程度只有 38.9%(世界平均为 73%),勘探天然气 42 万 亿方,探明率仅为 23%(世界平均为 60.5%)。专家预测,我国石油地质储量为 1040亿吨, 可采储量为 114.4亿吨,人均可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水平的 14%。现我国累计已探明的可 采储量为 63.4亿吨,剩余的探明可开采储量仅有 23.8 亿吨。目前我国的开采能力约为 1.9 亿吨,以现在的开采水平计算,石油剩余的探明可采储量,专家测算稳定供给不会超过 20 年。

 2004年,我国的原油消耗量达 2.9亿多吨; 2007年我国的原油消耗已达到 3.54亿吨, 2007年中国进口原油 1.63亿吨,同比增长 12.4%,对外依存度达 46%。据中国海关总署公 布的数据, 2008年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已达到 1.9985亿吨,对外依存度接近 51.3%,依此 推算当年我国石油消耗量为 3.89 亿吨,均创下新高。据相关部门预测,预计未来国内原油 消费增速 8%,而国内原油产量增长缓慢。预计到 2020 年我国原油消费量对外依存度将达 到 60%以上。目前全球汽车保有量为 8 亿辆,专家预计到 2020年将达到 12 亿辆。届时交 通用油将占世界石油总消费量的 62%以上,石油需求与常规石油供给之间将出现缺口, 2050 年供需缺口几乎相当于 20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的两倍。

目前我国的汽车、石油行业的两极分化的矛盾愈演愈烈,石油资源愈加短缺,拉动内 需的支柱产业汽车保有量越发快速增长,为满足汽车所用汽柴油,据专家估计,全国需用 石油量 2010年将为 4.2 亿吨,而近日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确定的目标产量为 1.96 亿吨。

 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姜鑫民说:“根据汽车销量增长趋势,预计我国到 2020年汽车保有量

将超过一亿辆,需石油 6.3亿吨。而我国自产石油每年在两亿吨左右,缺口是巨大的”。国 际权威预测机构指出,到 2010年世界常规石油产量将到顶峰,此后世界石油产量将下降, 世界将更依赖中东地区的石油,油价将会大幅度上升,第三次世界石油危机将在 2015年前

后来临。届时,作为我国这样石化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国家将需付出高昂的代价。目前在

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已经对能源消费及汽车产业产生重要影响,也已严重危及

到国民经济安全稳定运行。正如 2006 年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所说:“这严 重影响着我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面对严峻形势迫使能源界开始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解 决方案,加大对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的投入和开发,目前发展大型煤化工成为我国政府和 企业的选择。

 我国石化资源中的炭资源处于相对丰富的地位, 能源资源储量中煤炭占 92%、 石油占 2.9%、天然气占 0.2%、水电占 4.7%;煤炭的地质储量 1.44万亿吨,探明储量 7500 亿吨,其中生产和在建已占用储量为 1868.22亿吨。目前,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占中 国国内一次能源消费量 69%。《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 20 多位院士一致 认为,到 2010年煤炭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将占 60%左右;到 2050年,煤炭所占比 例不会低于 50%。专家预测,但从资源量分析,煤炭具有中长期保证能力,按年产 25 亿吨

原煤推算至少可供 80 年以上。

可以预见,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是长期的和稳固的,具有不可替代 性,是中长期发展中可以依靠的能源资源。

 ?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多位专家指出中国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 度上是以付出高昂的环境代价为成本的,在我们关注国际经济危机的同时必须注意环境危 机,减轻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排放,应该是我们工业结构调整的着眼点和立足点。目前 国内,我国汽车数量增速加快,在当前基本以石油成品油作为燃料时,由于汽油、柴油机 汽车排放的尾气中所含有的碳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气对环境 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车用石油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多种致癌物质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与此同时,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导致臭氧层破坏加剧和地球温室效应增大,已经造成人居 生存环境和空气质量的严重恶化,使用清洁的车用燃料已经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必然 选择。因此,积极寻求和发展清洁能源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头等大事。中文的“危机”一词, 既有“危”、也有“机”,既表示挑战也表示机遇,其关键取决与我们的明确态度与积极

行动,实施替代能源和使用高清洁燃料应该是我们必须抓紧、抓实、尽快抓出成效的重要 工作。

二.替代能源已成为国家能源结构多元化战略

面对世界石油资源和环境污染的危机,世界各国家都在寻求持续、廉价、安全、洁净 的车用替代燃料,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已是发展中国家的共识。

2006年 5 月,由国家发改委完成的《中国替代能源研究报告(讨论稿)》被视为我国

替代能源战略启动的指向标。报告提出:“中国应加大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推进包括煤 基醇醚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煤制油、天然气等替代能源的多元化发展”。我国《能源 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加快发展煤基、生物基质液体燃料和煤化工技术,并指出 这是“十二五”及更长时期石油替代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2006年 7 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发改环资【 2006】1457号文件”已将 “高 比例甲醇催化技术”列入“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中的推广技术。

 2007年 5月 14日,国家 标准委首次把甲醇燃料列入国家标准编制计划。于同年 9月 14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国 家发改委工业司下发的《我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发展专题报告(征求意见稿)》中 也明确指出:“根据我国能源结构特点和醇醚替代燃料研究和示范成果,将煤基甲醇和二 甲醚作为今后 20-30年过渡性车用替代燃料, 是基本可行的, 对我国实施能源多元化和能源 替代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在国家替代能源战略已经启动的情况下,任何选择都面临着技术可行性、经济性、长 期可获得性、安全稳定性及综合环境影响度等多方面的检测和评估。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 -BP 清洁能源研究与教育中心指导委员会**倪维斗认为,我

国能够代替石油的产品,首先要量大、成规模,其次是原料要充分。

中国科协副**、太原理工大学校长谢克昌院士明确指出,能源是经济的命脉,作为 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石油,愈来愈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燃料。但由于石油的日益短 缺,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通过能源多元化、生产技术合 理化和终端利用效率最大化,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因此,只有利用我国相 对丰富的煤炭资源,转化为烃类或醇醚类清洁车用燃料,是解决我国日益增长的车用燃料 消费的主要途径,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2006年的北京财富论坛,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指出:“煤炭是我国最为丰富的初级能 源,煤制甲醇技术的推广有望使我国成为真正的能源富有国家 ! ”。

国家的安全、社会的发展至高无上,国家领导高度重视。根据国家经贸委的报告,朱 镕基总理于 2001年 7月 12日批示给吴邦国、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和国家计委、科技部、 商业银行支持鼓励发展推广使用甲醇燃料,并提出使用银行贷款解决技改和流动资金。

2004年曾培炎副总理又几次批示“建议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与发动机的研究和产 业化能列入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国家科技部经过进一步的调研论证正式将其列入发展 规划之中

2005年,我国政府启动了节约和替代石油等十大节能工程, 推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国家发改委 2005年 12月 2日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5年本)中明确规定,国 家开展“醇醚燃料生产”,醇醚燃料生产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

2006年 4 月,国务院召开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 展规划》,要求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并将制订和完善鼓励节能的财税信 贷政策。

与此同时,倪维斗院士 2007年初曾在《科技日报》撰文分析,虽然煤炭对我国来说也 是稀缺产品,但相对其他能源资源仍可承受,若每年将煤炭产量的 1/8 用于车用液体燃料 (甲醇,二甲醚,或煤制油)的生产,从总的能源供应角度上不会带来大的不平衡。

三.煤基燃料是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富煤缺油气国家,化石类煤炭能源探明储量约 7500 亿吨,在常规化石能源消费 中,煤炭资源占 69%以上,按同等发热量计算,相当于目前已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总和 的 17 倍。从长期可获得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角度考虑,煤炭将是我国经济发展所依靠的 基础能源,开发应用煤基替代燃料将是较长一段时间内发展替代燃料的现实选择。

目前我国煤基替代能源主要有两类:煤制醇醚燃料和煤制油。二者技术开发成熟度、 综合环境影响度决定了目前大规模应用的可行性。有比较、有鉴别,才能有发展,现将我 国正在实施的几种煤基替代燃料情况介绍如下:

1、煤直接液化 (CTL-CDD)

煤直接液化是将煤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催化加氢直接液化合成液态烃类化合物, 再精制后制取汽油、柴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首先实现煤炭直接液化的工业化生产, 油品生产总能力达到 423万吨/ 年。世界石油危机后,美、德、日、南非等国家开发了煤直 接液化新工艺,新工艺的反应条件相对温和,工艺和技术路线更趋合理,有的已完成商业 化工厂的研究和初步设计,技术上具备了建厂条件。

对煤的直接液化工艺,我国已有 25 年的研究和开发历史,该工艺得到的油品精制后可 直接用作汽、柴油燃料,发动机不作任何改动,与现有燃油输配系统相配套,大规模生产 效益更好。“十一五”以来,本着“有序推进”的原则,我国先后批准了 7 个煤直接、间

接液化制油示范项目,由神华、伊泰、兖州矿业、潞安矿业集团等煤炭大型企业实施,其 中,神华集团煤直接制油项目还被定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组成部分。但 2006年 7 月至现

在,国家发改委已三次发文叫停煤制油项目,更不允许新上此类项目。国家发改委专门下 发通知,要求除神华集团煤炭直接液化项目和宁夏宁东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外,一律停止实 施其它煤制油项目。有关专家说,此次叫停 5 家已批准的煤制油项目,正是国家谨慎推进 的表现。

 但是有三个在建项目由于被定义为试验装置, 而不在国家发改委的政策限制之列。

 神华项目由煤科院完成工艺开发装置, 工程于 2004年 8 月开工, 2008年底神华集团启动煤 液化项目的试生产,现年产 100万吨的第一条生产线试生产成功,计划于今年 5 月正式投 产,这是我国仅有的已试生产的煤制油项目。我国煤炭直接液化技术走在世界前列,煤炭 研究院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直接液化纳米级高效催化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煤炭直接液化的粗油加氢精制工艺和催化剂技术均取得突破,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液化 油加工技术。

然而不足的是,煤液化成油工艺反应压力为 15-30兆帕,反应温度为440C -550C,装

置投资约 7000元/ 吨油品,计划耗煤 300万吨,产品则为石脑油 32万吨,柴油 62万吨,液 化气 7 万吨,目前煤直接液化产生效益的百万吨级的项目均需投资上百亿元,产品成本相 对较高。另外煤直接液化对煤质基本要求较高,需将煤磨成 200目左右的细粉,并将水分

干燥到低于 2%,而且要求是优质煤,煤中氢含量高,氧、硫、氮含量低,每吨汽油需耗煤 四吨,消耗煤炭质优量大。为了更好地推广煤直接液化项目,实现有序发展,国家发改委 规定,煤直接液化项目规模应在 20 0万吨以上。

“煤制油是一个高风险项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专家咨询中心主任汤家轩说,“一 是投资大,一万吨油必须投资一个亿以上。二是即使到了现在,煤制油技术还处在中试阶 段,距离批量生产还有一段距离,直接煤制油并不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液化过程中的能 量损失达到 2/3。”

2、煤间接液化合成油 (CTL-FTD) 煤间接液化是将煤先气化生成合成气,再通过合成转化为烃类化合物。煤间接液化合

成油,其反应条件比直接液化温度和气压要求低。

 其反应条件:压力为3-5兆帕,温度200C -350C,油品质量优于直接液化产品,也可直接与当前石油路线的输配系统配套。此技术 在南非、马来西亚、新西兰已经商业化。南非萨索尔(SASOL公司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的煤炭 间接液化商业化生产企业,年消耗煤炭约 4500万吨,合成产品 750万吨,提供国内约 30% 的油品需求。

自 2004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兖州矿业集团分别建成了能力为 750吨 / 年和 5000吨/ 年的中试装置。利用山西煤化所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公 司和内蒙古伊泰集团分别于 2006年 2月和 2006年 4 月开工建设年产 16万吨油品煤炭间接

液化项目。兖州矿业集团依靠自主研发,于 2004年底建成年产 5000吨的低温浆态床合成 油中试装置, 2006年 4 月开始建设年产 4500吨的高温合成中试装置。

2004年9月28日,我国与南非签约, 神华集团与宁夏煤业集团引进南非萨索尔公司的 技术,将分别在陕西和宁夏建设两个年产 300 万吨油品的装置,投资分别为 300 亿元,计 划 2012年建成。兖州矿业集团计划在榆林建设年产 100 万吨的装置,山西潞安计划分别于 2010年和 2020年建成两个年产 260 万吨的装置。

面对一拥而上的煤化工项目,国家发改委已于 2006年 7 月发布了《关于加强煤化工项 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提高了煤制油项目的准入门槛,对煤制油重大项 目开始限制审批,规范发展。国家发改委曾专门下发通知,除宁夏宁东煤炭间接液化项目 外,一律停止实施其它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但潞安矿业集团的 16万吨/ 年间接煤液化项

目属于被定义为试验装置项目,已于 2008年底试生产成功,这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已试生 产的煤间接液化合成油项目。虽然油品质量优于直接液化产品,但投资大,吨油达 10000 元,每吨油耗煤 4.5-5.5吨,另外合成转化中放出大量水和热,合成气分子能效偏低。中国 煤炭工业协会专家咨询中心主任汤家轩指出:对于间接液化技术,必须通过引进国外技术 和国外设备。拥有成熟间接液化技术的南非萨索尔公司在与神华合作投资陕西榆林和宁夏 宁东的煤制油项目,要求 50%的股份,这对于将煤制油作为替代能源战略的中国来说并不 合适。

3、甲醇汽油

甲醇的分子式:CH3OH ,其英文名称为 Methanol或Methylalcohol,属于甲基氢氧化物, 是一种最简单的饱和醇。甲醇的制备可在隔绝空气加热木材以制取木炭时所得到的蒸馏液 里提取,故也叫做木精、木醇、木酒精。甲醇是一种无色、透明、易燃、易挥发的液体,

略有酒精气味。分子量32.04相对密度(200)0.7913沸点64.5~64.7C;熔点-978C;闪 点根据纯度不同而各异:12~16C;自燃点463.89C;蒸气密度1.11;蒸气压(21.2C )13.33Kpa 爆炸极限60%~35 % (在空气中爆炸范围);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下限 6.7~36.5%;能与

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燃 烧,燃烧反应式为:CH3OH+O2T CO2+H 2O。甲醇有毒,误饮5~10毫升能双目失明,大量 饮用会导致死亡。禁酒的国家,把甲醇掺入酒精中制成变性酒精,使其不能饮用。甲醇易 于吸收水蒸汽、二氧化碳和某些其它物质,因此只有用特殊的方法才能制得完全无水的甲 醇。

甲醇是醇醚化合物中的单碳分子,仅有少量是从木材的蒸馏液中作为副产品回收,甲 醇的生产主要采取合成法,是通过煤炭的汽化与氢气生成的化合物。

 合成甲醇可以固体(如 煤、焦炭)、液体(如原油、重油、轻油)或气体(如天然气、焦炉汽、高炉汽及其他可 燃性气体)为原料,经造气净化(脱硫)变换,除去二氧化碳,配制成一定的合成气(一 氧化碳和氢);在不同的催化剂存在下,选用不同的工艺条件;单产甲醇(分高压法、低 压和中压法),或与合成氨联产甲醇(联醇法);将合成后的粗甲醇,经预精馏脱除甲醚, 再精馏而得成品甲醇。

甲醇之所以能够作为汽车燃料,主要是由甲醇本身的性质特点所决定。⑴抗爆性好:

甲醇的辛烷值大,马达法辛烷值(MON )为106,研究法辛烷值(RON )为112,远高于

普通汽油(93#汽油的辛烷值为93)。甲醇与汽油混溶后辛烷值比同标号汽油提高 3?5个 单位,可以提高汽车发动机的压缩比,起到抗爆剂的作用,防止汽油机出现爆震现象。⑵ 理论混合气热效率高:甲醇的热值为 19.9MJ/kg,汽油热值为43.50MJ/kg,甲醇中的含氧 量达 50%,是一种高含氧燃料 ,甲醇理论混合气的热效率却与汽油相当,这是甲醇能够成为 汽车燃料的主要条件,就因其热效率高,许多赛车使用甲醇燃料。⑶着火极限宽:汽油和 甲醇的着火极限分别是 1.4%~7.6%和 6.7%~36.0%,甲醇燃料能够在较宽的混合气浓度范 围内工作。⑷安全性好:作为燃料,甲醇发生火灾的可能性比汽油小,且火灾后造成的危 害也比汽油轻,低浓度时,甲醇的毒性要小于汽油。

甲醇汽油也就是加入一定量的高技术添加剂的甲醇和汽油的混合物,是指把甲醇部分

添加在汽油里,用甲醇燃料助溶剂复配 M系列混合燃料。其中:M15(在汽油里添加15%甲 醇)清洁甲醇汽油为车用燃料,分别应用于各种汽油发动机,可以在不改变现行发动机结构 的条件下,替代成品汽油使用,并可与成品油混用。甲醇混合燃料的热效率、动力性、启 动性、经济性良好,具有降低排放、节省石油、安全方便等特点。世界各国根据不同国情, 研发了 M3、M5、M15、M20、M50、N85、M100等不同掺和比的甲醇汽油。早在第一次世 界大战时甲醇被作为车用替代燃料,把甲醇掺在汽油中使用。到了 20世纪 70年代石油危

机时,甲醇就成了工业国家首选的替代燃料。德国、瑞典、意大利销售含甲醇 15%的甲醇

汽油,目前仍然为人们所认同和应用。在环保性方面,甲醇生产主要原料是一氧化碳和氢 气,转化过程不产生任何副产品。甲醇又不含苯、不含烯烃、不含硫。甲醇燃烧后主要形 成水和二氧化碳,排放炭氢化合物低于汽、柴油 30%以上,如果在尾气排放上实施催化新

技术其排放污染物还要低至 70%以上。国际能源机构 IEA 组织美国、 加拿大、 芬兰等 8国, 对不同燃料的汽车按同样工况法进行污染物排放评估:石油类燃料排放最高,燃气类燃料 次之,醇醚燃料较好,氢气最清洁。目前甲醇汽油的研制技术已经成熟,已经解决了过去 存在毒性、冷启动、腐蚀、分层、非常规排放,尾气加氧催化等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是真

1996年

1996年

山西省与中科院热物理所,美国福特公司合作开展了中国第一台灵活燃料汽车,现已运行 35万公里。

 1997年建立的洁净燃料汽车示范车队,共有 55辆 85%甲醇中巴车,目前已运 营 3600万公里; 1998年在太原、晋城等四城市进行推广, 48万辆车次加注 M15 甲醇汽油 12192吨;2000年 10月改装成第一辆 100%甲醇汽车, 2001年 5 月通过国家经贸委鉴定, 同年改装了 970辆中巴车。目前,山西制定 2 个甲醇地方推广标准,已在全省封闭推广使 用。2004年7月,陕西省技术质量监督局正式颁布了《车用燃料甲醇》、《车用 M15甲醇 汽油》和《车用M25甲醇汽油》的地方质量标准。2005年7月4日,在省长陈德铭主持的 第 17次省政府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决定陕西甲醇汽油项目正式立项和启动。陕西省政府先 后在延安、榆林、宝鸡和西安市四地市进行了两年的甲醇汽油试点推广,试验和检测结果 良好。

 2007年8月 2日副省长洪峰主持召开推广使用甲醇专题会议,提出将于 2010年在陕

西省8地市封闭推广使用甲醇汽油。目前影响甲醇汽油在全国推广的主要问题是:①低比 例甲醇汽油国家标准还未颁布,市场规范、市场监管、企业发展都受到限制和影响;②甲 醇的毒性使相当人群望而生畏;③低比例(15%、25%)甲醇汽油无需改动油路和发动机, 高比例则需加装燃料控制器;④甲醇汽油的非常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还需检测评估。

要推广使用甲醇汽油就必须使人们科学、正确对待甲醇的毒性,要解决相当人群对甲 醇的恐惧心理,社会上提起甲醇人们就会想到假酒,甲醇中毒事件不断见诸报端, 4月 1 日 <焦点访谈 >报道的湖北五峰自治县甲醇中毒事件,使人们对甲醇的畏惧再次增加。了解 甲醇、规范操作、明白使用、清楚防范是我们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

甲醇是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之一,国家标准对工业酒精(合格品)中甲醇含量应小于

等于0.2克/100毫升,食用酒精(合格品)中甲醇含量应小于等于 0.06克/100毫升。因气 味相近而被不法分子用甲醇或用假冒、掺假的酒精(包括食用和工业酒精)勾兑成假酒销 售,摄入甲醇 5~10 毫升就可引起中毒, 30 毫升可致死。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步态 不稳、嗜睡等;重者有失明、昏迷、死亡等。造成中毒的原因多是饮用了含有甲醇的工业 酒精或用其勾兑成的“散装白酒”。

呼吸道吸入高浓度甲醇蒸气亦可引起中毒。甲醇燃料使用时的添加、飞溅、无盖容器 和车辆尾气排放均有甲醇蒸汽产生,呼吸系统吸入甲醇蒸汽是甲醇中毒的主要途径。

低浓度的甲醇蒸汽要比汽油蒸汽的毒性小,高浓度时二者相当,但处于高浓度甲醇蒸 汽的机率低于汽油,因为甲醇蒸汽压低于汽油。正常的工作场所中,甲醇蒸汽允许的最大 浓度为200ppm,而汽油为300ppm,可见甲醇蒸汽的毒性略大于汽油蒸汽。对生命立即产 生危险或严重损害健康的甲醇蒸汽浓度为 6000ppm,短时(15min)。甲醇燃料发生火灾爆 炸的可能性远低于汽油,同样条件下,甲醇蒸汽的密度较低,只略大于空气的密度,易于 扩散流动,甲醇蒸汽点燃爆炸的浓度是汽油的 4 倍,而汽油的蒸汽密度较大,在空气中, 沿着地面流动分散,极易遇到明火点燃爆炸。甲醇汽油的比重比汽油高,气压比汽油小、 传导性好,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小,不易爆炸起火。甲醇引起的机体反应、栖居地破坏 以及生物种群的变化,通常是可逆的,不足以导致死亡或永久性伤害。甲醇意外泄漏对环 境的影响极小,遇水稀释、易于降解。

甲醇燃料车的冷起动,会导致未完全燃烧的非常规污染物甲醇、甲醛、甲酸甲酯等碳 氢化合物的排放。如果对发动机机进行改装或采用尾气净化设备可大大降低这些污染物排 放。甲醇燃烧生成物中含甲醛,美国健康和公共事业部将甲醛列为一类致癌物,但甲醇的 甲醛排放量低于柴油,略高于汽油。在美国甲醇研究院做的致癌度的比较试验中,汽柴油

综合排放致癌物比甲醇高三到五倍。

 已有大量权威科学结论证实, 汽油和醇对生态的影响, 用百分衡量,汽油为 100,乙醇为 50,甲醇为 30,甲醇的综合致毒性远低于石油燃料。

在国家攻关项目研究中,北医三院眼科和内科,曾对项目中接触甲醇燃料人员进行了 长达 3 年的跟踪定期眼科和内科检查,并与正常不接触甲醇人员对照组进行了对比,没有 发现甲醇燃料对正常人体的健康发生影响。事实上,甲醇作为燃料使用以来,至今未见报 道发生人体中毒等事故。山西省在甲醇车试运行中,连续数年委托有关医院对甲醇燃料车 司乘人员、加注、储运甲醇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体检,未发现因甲醇引起的健康异常和职 业病。人们对甲醇的毒性认识存在偏见,国内几起假酒事件,使人们认为甲醇毒性很强, 其实不然。甲醇属大宗化工产品,每年全世界消费量达 3500万吨,甲醇生产企业和应用企

业很少出现甲醇中毒事故,因为它们了解甲醇性能。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研究员赵瑞 兰研究认为,甲醇与相同水平汽油比,对生态的影响小,也很容易分解,长期低水平接触 甲醇的危害程度属中等。

所以,我们必须清楚,处于高浓度甲醇蒸汽的环境中或误服甲醇溶液 5ml 以上才会中 毒,甲醇汽油加入高技术的添加剂,已成为变性甲醇,毒性大为降低,中毒的可能性较小, 综合致毒性低于汽油。我们不应该草木皆兵、杯弓蛇影,应该科学、客观、公正、辩证的 对待甲醇燃料。目前,通过宣传甲醇燃料的使用方法,正确的看待甲醇燃料的毒性,使大 家清楚只要掌握科学的操作和使用技术,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4、二甲醚燃料 (DME)

二甲醚又称甲醚,简称 DME。其英文名称为dimethyl ethe,分子式为CH3-O-CH3,二

甲醚在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或压缩液体,具有轻微醚香味。相对密度( 20C) 0.666;熔 点-141.5C;沸点-24.9C ;室温下蒸气压约为0.5MPa与石油液化气(LPG)相似。溶于水 及醇、乙醚、丙酮、氯仿等多种有机溶剂,易燃,在燃烧时火焰略带光亮,燃烧热(气态) 为1455kJ/mol。常温下DME具有惰性,不易自动氧化。二甲醚是一种无毒、无致癌性、腐 蚀性小的产品,在辐射或加热条件下可分解成甲烷、乙烷、甲醛等。

二甲醚燃烧性能好,热效率高,燃烧过程中无残渣、无黑烟, CO、 NO 排量低,二甲 醚可掺入石油液化气、煤气或天然气混烧并能提高热量。二甲醚是公认的优质清洁燃料, 安全、无毒,污染排放少,有利于保护环境,经济上也有一定优势。

二甲醚可直接作为替代液化气的燃料使用,在 0.5MPa压力下为液体,其液化气的物理 性质与石油液化气(LPG)性能相似,可替代煤气、LPG用作民用燃料。DME可单独作燃 料,还可掺入 LPG 中使用,也可掺入城市煤气或天然气中混烧,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

DME 应用的最大潜在市场是作为柴油代用燃料。

 相比较而言, 常规发动机使用的燃料 如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甲醇等的十六烷值都小于 10,只适合于点燃式发动机,而二甲醚 的十六烷值大于 55,具有优良的压缩性,非常适合压缩式发动机。十六烷值含量是柴油燃 烧性能的重要指标,二甲醚的十六烷值高于柴油,动力性能好、污染少、稍加压即为液体 易贮存,作为车用柴油的替代燃料,有液化汽、天然气、甲醇、乙醇等不可比拟的综合优 势。二甲醚替代柴油可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实现无烟燃烧,是理想的柴油发动机洁净燃料。

 使用二甲醚,尾气无需催化转化处理,氮氧化物排放降低 50%~70%,未燃碳氢排放降低

30%, CO排放降低20%,排放指标不仅满足欧U和欧川标准,还能满足美国加利福尼亚燃

料汽车超低排放尾气的要求,并可降低发动机噪音

二甲醚制作过程是由煤先气化制合成气生产甲醇, 甲醇再经脱水后生成二甲醚 (DME)

二甲醚的生产方法有一步法和二步法:一步法是指由原料气一次合成二甲醚;二步法是由 合成气合成甲醇,然后脱水制备二甲醚。以前二甲醚主要作喷雾剂使用,产量有限,近年 来,国内外二甲醚的发展都很快。山东久泰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能力已达 15 万吨 / 年,泸天化绿源醇业有限公司的产能也达到 10万吨/ 年。2008年,我国规模化生产二甲醚 的总产能超过 480万吨/ 年。

瑞典 VOLVO 公司曾将 DH10A 柴油机改造成二甲醚发动机, 并将其安装在 B10BLE 大 型客车上进行研究示范。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专门设计、可供大批量生产应用的 商品级二甲醚燃料供给系统,这是二甲醚汽车未能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自我国二甲醚作为液化石油气汽车的替代燃料在山东久泰已运行。二甲醚在加压 下,成为液态与柴油混合替代柴油。

 2000年 9 月,西安交大与大连柴油机厂联合研制了国 内第一辆二甲醚汽车。

 2005年 5 月,上海交通大学研制出中国第一台二甲醚城市客车,经 检验各项排放指标优于欧川排放限值。2005年7月,中国第一台高速二甲醚城市中巴车在 西安交通大学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投入试运行。

 2005年,山东久泰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以捷达柴油轿车为基础共同开发的二甲醚轿车在山东临 沂试运行。

 2006年,山东省临沂市实施 30辆二甲醚公共汽车的示范运行。

目前,二甲醚代替液化石油气(LPG)作为民用燃气,建设部发布2007的行业产品标准 《城镇燃气用二甲醚》公告,批准该标准为城镇建设行业产品标准,自 2008年 1月 1日起

实施。该标准的实施表明,二甲醚作为液化气的替代燃料已具合法身份,可以进入城镇作 为替代燃料推广使用

研究表明:二甲醚发动机的动力性能超过柴油机,燃油经济性与柴油机相当,噪声低 于柴油机;二甲醚发动机不需要复杂的电控和排气后处理系统,就可以达到欧川标准,部 分指标已达到欧W标准。但二甲醚作为车用燃料代替柴油还存在一定问题:由煤先气化生 成甲醇再脱水生产二甲醚,能量利用率进一步降低,存在热值低,密度小,黏度低,润滑 性差,对橡胶有溶涨性等问题;现在柴油车的油箱、油路及进气系统都需要进行改造,迄 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形成批量生产的二甲醚燃料供给系统和发动机;燃料系统耐久性及关 键零部件的制造技术尚需完善;二甲醚需要专用的基础设施及储运材料,要大面积推广应 用,需要建立新的燃料供给基础设施体系。目前,国内至今也未颁布二甲醚在汽车上推广 应用的相关标准。

5、乙醇汽油

乙醇,俗称酒精,其英文名称为 ethyl alcohol或ethanol。CAS No.: 64-17-5分子式:

C2H6O、CH3CH2OH或C2H5OH,分子量为46.07。乙醇分子是由乙基和羟基两部分组成, 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也可以看成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 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以化学反应性而言,乙醇分子中的碳氧键和氢氧键比较容易断裂。

乙醇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与水以任 意比混溶(一般不能做萃取剂),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是一种重要 的溶剂。熔点-114.3 ° C (158.8 K沸点 78.4 ° C (351.6 K黏度 1.200 mPa ? s (cP)0.0; ° C 相对密度休=1) 0.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9;饱和蒸气压(kPa) 5.33(1? );燃烧热(kJ/mol) 1365.5临界温度(?) 243.1;临界压力(MPa) 6.38闪点(?) 12;引燃温度(?) 363;爆炸上

限%(V/V) 19.0 ;爆炸下限%(V/V) 3.3 ; 一般反应活性较为稳定。

乙醇的用途很广,常用作溶剂,用于消毒剂、洗涤剂、工业溶剂、稀释剂、涂料溶剂 等几大方面,其中用量最大的是消毒剂,浓度为 70%?75%的乙醇溶液的杀菌能力最强;

同时乙醇作为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可用来制取乙醛、乙醚、乙酸、乙酸乙酯、乙胺_ 等化工原料,也是制取医药、染料、涂料、洗涤剂、香精等产品的原料。乙醇易燃,其蒸 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 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 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工业酒精里含有甲醇,但是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还是 乙醇。

乙醇工业生产方法分为发酵法和合成法两大类。发酵法就是人们熟知的酿酒,』个生 产过程分为原料蒸煮、糖化剂制备、糖化(水解)、酵母制备、发酵及蒸馏等工序。每吨乙醇 需消耗3吨多粮食或5吨多白薯干或其他含糖、淀粉或富含纤维素的农产品。在一些农副 产品丰富的国家,发酵法至今仍是生产乙醇的主要方法。

 合成法是以乙烯为原料生产乙醇。

 1825年俄国人发现乙烯和硫酸经酯化、水解可合成乙醇, 1930年该法首次在美国实现工业

化。随着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合成法生产的乙醇产量越来越大,但该法生产的乙醇中夹 杂着异构咼碳醇,对人有麻痹作用,不宜作食品饮料、医药和香料等。所以,即使在石 油化工发达的国家,发酵法乙醇仍占有一定比例。

工业上现阶段乙醇的合成主要采用乙烯直接水合法,即将乙烯在浸渍有磷酸的固体催 化剂上进行水合反应,所得稀乙醇溶液需经过精馏提纯以除去部分水和副产物通的 精馏法得到的乙醇浓度最高只有 95.6%,工业上可进一步加工最后制得纯度为 99.5%的无水

乙醇

目前我国的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

定比例混合形成的新型替代燃料。按照我国的国家标准,乙醇汽油是用 90%的普通汽油与

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其工艺和技术是成熟和安全的。乙醇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 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乙醇汽油不但是一种新型清洁燃 料,而且还是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最早在巴西,后来在美国广泛使用。在国家发改委等 八部委的推动下,从2004年4月起,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五省全部地区, 以及河北、山东、江苏、湖北四省部分地市全面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到 2005年底,上

述各省市辖区范围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其汽油。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巴西、美 国之后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和应用国。我国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主要以玉米、小麦 为主,2006年中国燃料乙醇的生产达到144万吨,按照1:3.3比例计算,大概需要消耗玉米 475万吨。截至2006年,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 5省及湖北、河北、山东、江 苏部分地区已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无铅汽油。

2007年9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 不再建设新的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并大力鼓励发展以非粮作物为原料开发 燃料乙醇。目前,国内正在开发以木屑、棉籽壳、玉米秸秆、木薯等为原料的纤维素乙醇 技术,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石油等单位都在开展这方面研究, 今年初我国广西自治区研究开发成功木薯制乙醇新工艺,现已开始在广西境内推广使用。

燃料乙醇其缺点是使用者感觉比汽油动力下降,油耗增加,天热易于汽阻熄火,另外 一旦遇水易分层,其稳定性差,需要特制的管道来输送。适合在粮食充裕地区或周边地区, 有计划的推广。吉林燃料乙醇公司提供的数字显示,由于3.3吨粮才能生产一吨乙醇,使得

一吨乙醇汽油的成本在4500元左右,须国家补贴。我国粮食不富裕,粮食安全线是 4.7亿 吨,粮食不可能成为大规模的汽车燃料的来源。专家多次研讨认为:按照“不与民争粮、

不与粮争地”的原则,未来我国乙醇燃料的发展不宜再扩大粮食乙醇,而应向非粮食乙醇 发展,目前还有不少关键性技术问题尚待研究和解决

综上所述可见,以煤为基础,多元化发展,重点发展醇醚燃料可能将成为替代能源发 展的主要内容。在多种车用替代燃料中,煤基燃料是现阶段较现实的替代燃料,而其中的 醇醚燃料更优于煤制油。在醇醚燃料中,甲醇汽油现阶段无论是实用性、操作性、安全性 都是非常好的。因此,当前甲醇汽油应该是政府部门大力推广使用的车用替代燃料。

四.高清洁燃料甲醇汽油是我省车用替代能源得天独厚的选择

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含煤面积 5.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 1/4 。陕西煤炭资源 总量为 3850亿吨,其中已探明的煤炭资源保有储量达 1700亿吨,仅次于山西和内蒙古, 居全国第三位。

陕西煤炭主要集中在陕北、渭北,以低灰、低硫磷、高发热量为特色。灰分小于 10%、

硫分小于 1%的优质煤炭资源占全国探明优质煤炭储量的 50%,居全国之首。

 陕西煤炭发展 具有很多优势, 1998年 7 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陕北作为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神府 煤田煤层厚、埋藏浅、易开采,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是世界上少有的优质动力煤、气化 煤。目前,在国家规划建设的 13个大型煤炭基地中,陕西就占有神东、陕北、黄龙 3 个。

 榆林地区煤炭探明储存量 1460亿吨,煤质属优质的工业气化的化工用煤。天然气的探明储 量 5700 亿立方米,气质为干气,甲烷含量 96%以上,硫含量较低,是优质的化工原料。目

前已形成年产 7500万吨原煤、 30 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开采能力

国家发改委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将陕西列入增加开发规模的晋陕蒙宁 规划区,陕西将和山西、内蒙古一样,成为中国重要的煤炭基地。陕西北部富藏优质煤炭 和天然气,具有生产甲醇的丰富资源和优越条件,甲醇来源于煤、天然气、焦炉气、煤层 气以及氮化工企业。目前,陕北煤炭和天然气综合利用已形成一定规模, 2007 年陕西甲醇

的生产能力即达到年产 200 万吨,其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质量优势,且生产成本较低, 据陕西省发改委预测在“十一五”规划期间,陕西省煤化工将会有空前的发展,尤其是煤 制甲醇工业,将会达到年产 2000万吨。同时陕西省陕北还有石油资源,每年开采量 2000

多万吨。在陕西省内,陕西延长(集团)公司建有三个炼油厂,年炼油一千多万吨。另外, 中石化、中石油在陕西省内还有两个炼油厂,这都为发展醇醚替代能源创造了得天独厚的 物质条件。

全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西安试验检测中心主任、陕西省交通新能源 开发应用与汽车节能重点实验室主任、长安大学刘生全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 是从技术方面还是产品方面,推广甲醇汽油陕西省的条件在全国是最好的。

目前,在我省已具备了使用和推广甲醇汽油的基础和条件,与其它替代燃料相比,甲 醇汽油现阶段的实用性、成效性则要好得多。陕西省在 2004年就出台了车用燃料甲醇的三 个地方标准, 去年 10 月份,长安大学刘生全教授作为第一编写人完成的“车用燃料甲醇的 国家标准”已经通过评审,递交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长安大学从 1980年就开始研究车用燃 料甲醇,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低比例的车用燃料甲醇(如 M15、M25)不需要对车辆进行

任何改动。在高比例甲醇汽油的应用方面,长安大学完成了“ 甲醇汽油关键应用技术

研究”,仅需要对汽车安装灵活燃料控制器,项目已经通过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专家 鉴定,目前已在河南、**、山西、浙江等部分省市进行了一定的示范性运行,刘生全教 授为学术带头人的课题组经过近二十多年的科学研究和行车实验,成功的解决所存在的技

术性问题, M85 甲醇汽油获得国家专利;我省的延长中立新能源、西安长征新能源、西安 祥祺能源、西安惠众、汉中胜隆等一批企业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研究和实车检测,添加剂 的研发和调和技术水平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陕西延长中立新能源公司是制定 M-15、

M-85 车用甲醇汽油产品国家标准的参与单位; 全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的 会员单位;已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个甲醇汽油产品,并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2008 年该公司被全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授予“全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 示范企业”荣誉称号, 全国醇醚专委会认定的第一批醇醚示范企业现全国仅有 15 家,该公 司是陕西省唯一获此称号企业。

发展甲醇汽油,添加剂技术是关键,添加剂在车用燃料甲醇中主要解决腐蚀、溶胀等 问题。陕西长征新能源公司与长安大学合作开发出高技术添加剂,甲醇汽油添加剂年生产 量可达 3 万吨,变性甲醇 8 万吨,技术、质量及产量完全能够满足省内甲醇汽油调配的需 要。

为了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 2005年第 17 次关于开发甲醇汽油项目的专题会议精神 和 2007年省政府第 98 次关于推广使用甲醇汽油工作专题会议纪要精神,经省委省政府指 定,由陕西延长中立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全省车用甲醇汽油的调配与供应,研究开发 替代新能源、新技术,并同时负责建设 7 个甲醇汽油调制中心和 147个甲醇汽油调制分中 心,确保市场供应。该公司规划在西安、宝鸡、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分 3 批 建设 7个甲醇汽油生产基地,固定资产投资达 3.1亿元。目前,西安临潼 40万吨/ 年、宝鸡

20万吨/ 年、延安 20万吨/年、榆林 20万吨/ 年、汉中 20万吨/ 年、安康 20万吨/年和商洛

10万吨/年的 7个甲醇汽油调制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全部建成后甲醇汽油生产能力将达 150

万吨/ 年,确保 2010年在陕西省 8地市封闭推广甲醇汽油。

陕西省近十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今年全国的 GPD 预定目标为 8%,陕西的 GPD 增速 计划为 13%,1999 年至 2008 年,陕西省 GDP 以年均 13%的速度增长,发展速度远远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高速发展的陕西决不能走过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老路,需要以科学发展 观引领,走以人为本、持续可协调发展的新路,治理环境、改善环境,保护环境应该是我 们各级政府的职责。发展石油替代清洁燃料是经济高速、安全、发展的必须和保障。

 2011 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我们西安召开,这是西安走向世界,世界走进西安、世界记住西安最 佳时机,世界园艺博览会突出的是自然美、生态美、环境美、和谐美,开放的西安和陕西 需要一个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的大环境,推广使用高清洁甲醇燃料是顺应了陕西发展的需 求。目前陕西甲醇汽油推广蓄势待发、得天独厚,我们期待着 2010年陕西省 8 地市封闭推 广甲醇汽油能够早日进行。

五.尽快解决存在问题,促进持续快速发展

1、力促国家标准,力求市场规范

在甲醇燃料行业不断推进过程中,从全国和我省的发展情况均表明,该产业存在的共 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家标准、市场规范的缺乏上。高比例的 M85 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但

低比例的国家统一甲醇汽油标准还未出台,而各省低比例标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使产业的发展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使产品无法进行跨市跨省大范围的使用,使用该燃料 的车辆不能或不敢远距离的运行;各省市标准的差异导致市场管理上的执法不一,其保障

能力使人怀疑,市场规范的缺失还致使油品质量的标准和检测难以保证和进行,是使用者 心存疑惑,对推广使用产生直接的影响。

2、整合省内优势资源,构建技术创新平台

在替代能源甲醇汽油的推广中,政府行为至关重要,政府的引导,政策的支持决定着 市场运作的结果。我国及陕西省醇醚燃料行业的发展,长期以来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技 术研究和实验各立门户,缺乏实质性的沟通和合作,形成了技术、人力和财力的浪费。陕 西是个教育大省,科研实力雄厚,在替代能源和醇醚燃料研究方面具有国内一流的水平和 相当广泛的基础。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的特色专业就有发动机、 汽车、新材料、新能源 等等不一而足。

 应该把省内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在当前应以政府 的名义组建陕西省醇醚清洁燃料行业技术中心,为全省及全国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共同参 与的平台,把国内醇醚行业研究的新技术进、新方法优化整合,开展研究开发,为我省所 用。也可以进行技术合作、专题研究,真正形成行业发展的技术体系,组成一个技术优势 团队,承担国家重大技术研发项目。国家已将醇醚燃料列为“十一五”发展规划,技术中 心将在这一产业发展的技术开发、试验推广等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

3、提高认知度,扩大使用面是甲醇汽油推广的关键

当前我省推广甲醇汽油的大政方针已定,省内的硬件设施已基本到位,但最终的关键 是各级政府部门的认知度和使用人员的可信度。甲醇的毒性致使一部分群体望而生畏,甲 醇汽油对人及车辆有无损害?使用甲醇汽油能为个人和社会带来哪些有益之处?诸如此类 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些都需要我们去面对和解决,这是我们推广的关键,也是使用者必须 清楚的问题。有行无市不行,有市无量也不行,我们要的是全社会都能认识到它是替代能 源的选择,它是一种高清洁燃料。我们期待大家都能接受甲醇汽油,越来越多的群体在使 用它、宣传它、相信它、推广它。我们要的不单单是市场效益,更主要的是社会效益、环

保效益。在目前我们应重点抓好、抓住两头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 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使他们能起到带头、带动、示范、推动作用;二是各种车辆的驾驶 员,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加油站的环境优势,使他们能够清 楚甲醇汽油的优势和特点,敢用它

推荐访问:高速 陕西 高速发展 燃料 高速发展陕西应加快高清洁醇醚燃料推广步伐x

版权所有:文秘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文秘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文秘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6010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