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论文【10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1-02 19:45:06 来源:网友投稿

护理专业论文1  在高职护理专业中,人体解剖学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门课程作为护理专业的基本课程,能否顺利开展实施对以后护理专业教学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关系到以后临床护理专业的实际操作。并且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理专业论文【10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护理专业论文【10篇】(全文完整)

护理专业论文1

  在高职护理专业中,人体解剖学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门课程作为护理专业的基本课程,能否顺利开展实施对以后护理专业教学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关系到以后临床护理专业的实际操作。并且由于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难度系数高、专业名词多,课时相对又比较少,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甚至容易产生灰心厌学的情绪。因此,分析高职护理人体解剖学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对于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找到有效的学习办法,才能帮助学生学好《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

  一、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现状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课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几乎仍旧是“满堂灌”和“填鸭式”,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由教师向学生讲授,学生只是被动地负责听讲,很难真正地参与课堂教学。并且由于人体解剖学中有些内容过于晦涩难懂,学生根本别无法真正理解,这就导致教学效果极差,长此以往,学生也会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对人体解剖学学习的兴趣。

  2.缺乏专业的人体解剖课教材。根据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高职护理院校对于人体解剖学的教材,仍旧采用的是与其他专业共通的教材,没有针对护理专业选取专门设置的教材,因此并不能很好地应用到护理专业的教学中。

  3.解剖学设备落后。在高职学校护理专业中,尤其是在进行人体解剖时,会发现实验室里既缺乏解剖的标本,还缺乏进行人体解剖的实验设备,导致人体家剖学的实践教学难以与护理专业有效结合在一起,无法达到护理专业所要求的标准。

  4.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比较低。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随之而来,教育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好,尤其是全国各所学校进行大量的扩招,这种大范围的招生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开始变低。因此,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积极性不强、实践操作能力弱等问题。在很多方面,大多数护理专业的学生都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这就导致护理专业的学生常常逃课、挂科,甚至有一些学生很难接受上人体解剖课,不愿意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二、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应对策略

  1.创新教学理念。高职护理院校主要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力求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快地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因此,高职护理院校必须创新教学理念,主要以就业为导向,采取学习与试讲有效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教学课程中过多纯理论的内容应稍作删减,而加大实践操作和临床教学的力度。同时,作为高职护理院校的教师,其必须在本专业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储备。教师不仅对于人体解剖学这门学科的知识充分掌握和了解,还必须具备熟练的人体解剖经验,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改革课程内容。在进行人体解剖学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两点:一是要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是要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对传统教学内容中过于专业化、晦涩难懂的知识理论内容加以改革。尤其是对于繁杂的教材内容加以简化,删掉人体解剖学课程中一些无关紧要的或者重复性比较高的内容,多增加一些护理方面和人体解剖方面的内容。当然,在学习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时,还要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提供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让教学内容更优化。3.改进教学方法。高职院校想要改变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必须对教学加以改进。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其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其中必须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因为多媒体可以通过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形式将人体解剖的整个过程直观而又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直接地看到人体解剖的整个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既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可通过网络将解剖学课程教学软件发布出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观看和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网上论坛和网络*台进行交流,让学生与学生针对人体解剖学中的难题进行及时的沟通和解惑。

  4.选取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材。关于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教师在选取教材方面必须针对护理专业的特色,选取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材,并对教材结构进行规范和调整,尤其是对于整本教材的每一章节的开始,都要对每一张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在教材当中要选取合适的插图辅助教学,在每章节后面要增加练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对习题的解答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5.完善实验设备,加强实践教学。在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当中,最重要的是实践。因此,高职院校首先要在校内建立护理专业专有的实验室,并为实验室提供完整的实验标本和实验设备,以保证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进行熟练的临床操作。其次,学校要增加一定的人体解剖课实践操作的课时,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学习。最后,高校院校要与各大医院建立学生实践学习的*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人体解剖实践操作。

  三、结语

  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现状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更好的人体解剖课课程的学习。

护理专业论文2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性护理人才紧缺,护理人员供小于求的现象严峻的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一些发达国家不得不以提供优厚的待遇来吸引外籍护理人员,这就使得涉外护理这一专业应运而生,并且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涉外护理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国际卫生保健所需的专业技能,更要熟练掌握国际通用的语言工具,即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因此,英语教学在涉外护理专业中的作用也就显得极为重要。目前,我国各大院校涉外护理专业中的英语教学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重笔试成绩、轻口语和听力能力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上也不能完全满足国际工作环境对涉外护理人员的要求。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模式,提升英语教学水*,建立健全涉外护理英语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亟待探索的课题。

  1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各院高校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

  1.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涉外护理专业是受国际市场护理人员紧缺的形势影响和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新型专业,国内各大院校这一专业的开设时间并不长,教学经验相对不足,英语课程的设置还不够完善,很多院校仍然使用与其他专业相近的传统英语课程进行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与时俱进,未能实现课程内容与学生就业需求的紧密结合,教学针对性不强,这就导致了英语教学与涉外护理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1.2教材使用不够规范

  据调查,很多院校涉外护理专业所使用的英语教材过多,知识量过大,给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了很大困难。由于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有的不但涵盖了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基础医学的各方各面,还包括诸如放射、口腔、公共卫生等与护理专业联系不密切的其他医学领域,这就导致了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面对的词汇量过于巨大、知识过于繁杂,学习缺乏针对性。目前,缺乏一本教学目标明确,专业连贯性强,指导意义显著的英语教材来满足涉外护理专业的实际需求。

  1.3师资队伍不够专业

  各院校的涉外英语课程大多由英语专业的教师执教,而并非专业的涉外护理教师。英语专业教师精通英语领域的教学,但在护理领域并非专业人士,对于如何处理护理专业英语存在一定的难度。部分老师由于缺乏对医学专业的深入了解,在医学、护理方面的专业术语、专业名词上不能做出全面准确的解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领悟。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不少院校涉外护理专业面临的窘境,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经验丰富、教学手段先进的师资队伍,成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ESP模式对于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2.1ESP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况

  ESP(EnglishforSpecilfies)即专门用途英语,其内容是以学生学习目的为根本目标,针对某一特定专业传授与之用途密切相关的英语内容。ESP教学模式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产生的,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实用语言,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如何在短时内有效地掌握特定领域的英语,以获取该领域的先进科学知识,成为人们日益迫切的需求。普通英语EGP(EnglishforPurpose)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要求,ESP教学模式开始受到广泛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ESP教学模式开始,专家学者们在ESP的课程设置、授课方法、教材选择和编纂上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

  2.2涉外护理专业的ESP模式教学实践

  目前,涉外护理专业中的ESP教学模式主要用于三个方面:ESP词汇教学、ESP阅读教学和ESP写作教学。ESP词汇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英语的基本词汇特点、单词结构和搭配规律、语法等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护理英语的词汇体系;ESP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阅读护理专业的英文书籍、文献,并且准确把握资料中的有效信息;ESP写作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护理英语写作能力,将所学的英语语言转换成文字运用到涉外护理的工作实践当中。

  3ESP教学模式对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影响

  3.1ESP教学模式的教学优势

  ESP教学模式弥补了EGP模式在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上的短板,大大增强了学生在护理工作流程和医患沟通中的英语工作能力、英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形成完整的职业英语体系。在ESP教学模式下,涉外护理英语课程不只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知识,更是学生履职必不可少的一种实用工具。

  3.2ESP教学模式在不同时期的教学目的

  国际上,护理专业的英语ESP教学经历了语法翻译阶段、浸没式阶段、交际法阶段和任务型阶段。语法翻译阶段起始于19世纪中期,当时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英语文献、书籍,因此在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法翻译能力。浸没式阶段始于19世纪60年代,作为一种语言和内容想融合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在护理领域的语言技能。交际法阶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英语语音和语法来交流表达,将序言作为交换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

  4ESP模式下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议与举措

  4.1完善课程设置,凸显职业特色

  ESP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对职业需求的精准分析,要求教学内容紧扣职业需要,以期所培养的学生在步入职业生涯以后能够迅速适应涉外护理的工作环境,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因此,在涉外护理的英语课程设置上必须要与职业需求直接挂钩,密切关注国际社会对涉外护理人员的市场需求,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形势,及时调整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使课程设置最大限度满足于职业需求。其次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向学生传授职业必需的知识同时兼顾生源素质,以免产生课程繁难,学生不求甚解的情况。再次,优化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各分支课程的学时比例,重点要放在核心课程上,重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凭借流利的口语表达获取更大的核心竞争力。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要以护理行业标准作为根本,以市场需求作为导向,最大限度凸显职业特色,使学生最大限度满足于国际社会对涉外护理人员的需要。

  4.2慎重选择教材,贴合职业需要

  ESP教学模式中的教材选择,必须把握真实性原则,即教材内容必须取材于与涉外护理专业真实相关的资料,不得杜撰联想。教材中的各项实践内容、课内课外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基于真实的文化背景和真实的医学案例,通过对真实情景的模拟再现,锻炼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英语技能、学习方法、英语交际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必须要慎重选择教材,贴合涉外护理的职业需要,向学生传授真实有效的、实用性强的专业知识,统筹安排英语知识和护理技能两方面的内容,既符合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培养目标,又符合涉外护理的职业需要。在教材的选择与编纂上要甄选与涉外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参考实际职业工作任务与流程来设计教材的各个环节。诸如国际就医程序、护理目标、医患交流等主要医疗内容,培养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力求学以致用。科学延伸教材外延,配套营养、保健、护理指导等各分支学科的专业知识,充分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将医技与人文主义关怀相结合。除此之外,所选教材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内容充实的基础上,增加知识的趣味性。

  4.3创新教学方法,培养目标明确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传统模式注重学生的词汇、语法、翻译能力,疏于对学生英语实际交流的培养,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ESP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以学生为中心”,这是由ESP的本身属性所决定的,ESP主要用于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教材建立在学生未来职业需要的基础上,这就决定了ESP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方法上必须采取相应的创新,要做课程的设计师,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教学内容。一是使用实景教学方法,构建护理工作的模拟场景,让课堂走进实验室,通过实体演示、护理流程实践、角色扮演、医护合作等实际情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二是将英语教学融入护理实际操作训练之中。让学生在护理实践中熟练掌握英语的使用,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各种与护理相关的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照本宣科的生硬教学,要将英语的语言习惯、不同国家的文化习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4增强师资力量,打造专业队伍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十分高,不仅要求教师的英语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护理知识。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不同于一般学科的英语教师,他们的任务除了向学生讲授听、说、读、写的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还要使用到很多专业英语,教师对护理专业英语的掌握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双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学校也要加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推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一方面要选派优秀教师去其他先进学校“取经”,另一方面也要聘请业内的专家学者给本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建立教师培训的常态化机制,增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性。

  5结束语

  目前,英语越来越多地参与专业学科的教学当中,国内各院校已经逐渐认识到英语教学在涉外护理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很多院校已经开始了ESP教学模式的探索,但是在探索的道路上仍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因此构建一套完整的、与涉外护理专业紧密联系的英语教学体系十分必要,这是培养具有社会核心竞争力的涉外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

护理专业论文3

  1材料

  1.1曾有一位产妇说:“我在分娩时,自己很痛苦害怕,可两位助产实习护士说说笑笑,聊个没完,我怕她们不专心,误了我的事,说了她们几句,她们也很生气”。

  1.2约12.5%的实习护士因为语言使用不当,惯用专业术语引起的,使患者困惑不解,产生交流障碍,甚至误解,影响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护士与病患的纠纷埋下隐患。

  1.3由于现今我国医疗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从而造成实习护士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健全,为医疗事故埋下了隐患。

  2护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反映出当今实习护士护理工作面临了许多的问题,也了解了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不足。

  2.1自身整体素质

  2.1.1缺乏同情心,态度冷漠

  同情心是人际沟通的基础,也是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之一,特别是在医院,实习护士良好的同情心对护患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2需要交流的相关信息量过少

  患者及家属首先接触的是护士,患者及家属的心情非常焦急,迫切想知道跟住院治疗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病情、用药、治疗措施、预后、责任医生及责任护士的姓名、业务水*等。

  2.1.3缺乏过硬的专业技术

  由于实习护士刚从学校出来,所以很少面对面的接触病患。护理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在护理工作中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尽管我们态度和蔼,但对患者的疑问由于解释得含糊其辞,操作技术不熟练等,也引起患者的不信任甚至反感,影响护患关系。

  2.2对法律法规认识不全面

  2.2.1护理文书存在的法律问题

  实习护士初次使用护理文书时,还存在很多的不理解。如:医护记录不一,护理字迹潦草,陈述不详细,护理记录内容不准确,重点不突出以及延续性差。医嘱开具时间与护士执行时间不一致,随意涂改,代签名,回顾性记录等,都使护理记录失去真实性,完整性。这种现象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造成无力举证而败诉。

  2.2.2渎职的法律问题渎职

  实习护士在工作时严重不负责任,不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患者死亡或严重伤害的违法行为。如:不执行查对制度,导致患者给药途径不当,错换漏输液体。不执行巡视制度,氧气导管不通,患者液体外渗造成肢体肿胀,患者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使患者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2.3侵权的法律问题

  实习护士工作过程中,由于护理不当,技术水*低或工作不负责,忽视患者权益,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损害甚至死亡的差错事故,是对患者生命健康权力的侵犯。同时,患者有权利了解所患疾病的治疗及护理方案,医务人员有义务告知患者。如:在未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就擅自进行医疗操作及某种检查,将构成侵犯知情同意权。假如广大医护人员对此还不引起警觉,其危害将大大增加。

  3改进措施

  3.1进行岗前培训

  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服务意识,可以帮助她们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引导新护士热爱护理专业,并按照专业标准和规范进行护理实践,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临床护理。

  3.2提高护理服务理念

  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塑造护理人员的良好形象,注重仪表、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美化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把以“病人为中心”的具体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提高实习护士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不断加深对“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内涵的理解[4]。

  3.3强化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请法律专业人员来院办讲座,把学到的法律知识和具体案例相结合,加大管理力度,规范护理行为,对已出现的护理差错进行分析,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忠于未然,就能杜绝或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3.4加强学习,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护理记录属于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就是说,护理记录也将同病历一样,作为法庭证据加以采纳。护理人员应从执法的高度,提高对护理记录的认识,对护理文件书写遇到的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规范护理记录。

  3.5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必须做到懂法,明法,遵法,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充分认识到护理行为时刻都受到法律的制约,严格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制度的各项操作规程,尽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3.6履行告知义务

  患者同意是医疗护理侵权行为的必要条件,是医疗护理行为合法性的前提。因此,护士应将每项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和家属,特殊治疗,护理,检查,应征得患者的同意,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这既是尊重患者的权力,也是护理自我保护的需要。

  4小结

  护士工作任重道远,提高护理水*、减少护患纠纷是我们每一个护士的责任和义务。护理人员有必要提高护理质量、更新观念、提高业务水*;同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部门的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保障护理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护理专业论文4

  1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1.1护理人员没有满足患者或家属的知情权

  一般情况下,只要患者登记住院手续,护理人员就要对其进行护理,且有义务满足患者的知情权。如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避免其在术前术后产生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但事实上,一些护理人员往往忽略患者的知情权,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导致法律纠纷。

  1.2护理人员不能准确判断病情

  外科护理的工作繁琐复杂,患者人数多,病情又处于变化状态,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更加沉重。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会因为能力不足而导致对病情判断不充分,使得患者未得到及时医治,诱发了医患矛盾,甚至法律纠纷。

  1.3不规范护理记录

  护理人员只有做好护理记录,保证其准确、规范,才能维护护理工作的质量,并为外科护理法律纠纷提供最有利的证据。但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因工作繁忙,往往忽视护理记录或寥草写上几笔,导致护理记录不完整、书写不规范。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1.4护理过程容易发生意外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操作都有导致护理事故的可能性,使得患者的健康受到威胁,院方与护理人员的名誉受也到损害。如在外科临床实践中,引流管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常见护理设施,但其非常容易产生问题。若在使用中出现引流管堵塞,患者的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严重的医疗纠纷也就在所难免。

  2控制护理风险所采取的措施

  2.1加强护理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

  第一、护理人员除了了解疾病的具体情况外,也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避免患者心理恶化而出现抵制情绪。第二、外科护理程序复杂、护理过程艰苦,使得患者更加希望着身体得到恢复,想知道自己的病情。护理人员应该满足患者的知情权,用患者可以接受的语句对其进行阐述,使其在了解自己病情的同时,避免心理伤害。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及其他私隐问题要保密,避免患者的基本信息外传。第三、外科护理人员应多学习法律知识,善于将护理工作与法律知识相结合,了解护理风险,避免"踩到雷区"。学会利用法律知识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承担自己应负担的责任,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次数。

  2.2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能力

  护理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进行学习培训,学习新知识,巩固对原有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只有掌握过硬的操作技能,才能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井然有序地进行护理,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2.3制定规范的护理管理制度

  外科护理工作的复杂性使得外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比一般护理人员多,也因此,更容易发生医疗事故。所以,建立规范的护理管理制度不仅可以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还可让护理人员自觉遵守,提高其工作效率。

  3总结

  综上所述,外科护理是一项综合性强、程序复杂的工作,不仅关系着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关乎其恢复后的生活情况。因此,对患者进行外科护理时,要注意规避护理风险,并针对风险制定相关解决办法,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专业论文5

  体会细节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通过临床细致观察护理,发现细节护理有利于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提高护理诚信度。提示细节护理与临床护理密切相关。

  细节护理是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服务质量与病人满意度,提升护理诚信度的先决条件。临床护理工作*凡、琐碎、繁杂,都是一些细小的事情的重复,即使做到极致也不会惊天动地,但有一点疏忽轻者引起医疗纠纷,重者人命关天。但仅靠扩大医院规模和提高技术设备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细节服务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

  1细节护理体现于保证护理安全

  1.1细节护理体现于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细节规范为各班提前15分钟交接,具体做到四看:床头看病人、看交班报告、看护理记录、看医嘱本及体温本;四查:查看新入院患者是否处理完善、查看手术前准备是否落实及术后伤口渗液渗血情况、查看病人各种管道是否通畅、查看危重瘫痪病人皮肤受压情况。对病人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轻松应对做好准备。

  1.2细节护理体现于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对所有的护理操作必须严格三查七对一注意并做好签名和时间。一般情况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及时补写医嘱。

  1.3细节护理体现于对疾病过程中的护理并发症采取防范措施。例如对难免褥疮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给予褥疮气垫床,骨突出部位给予气圈或棉垫,并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做好翻身记录和交接班。每个星期评估一次,为下一次的预防治疗措施奠定基础。

  1.4细节护理体现于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要求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既是对病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1.5细节护理体现于潜在的护理危险预见性的管理。对于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婴幼儿、烫伤、自杀等可能出现危险的患者加强病房管理,防止意外发生。

  1.6细节护理体现于各种检查单、口服及外用药做好查对制度并建立登记本。比如:检查单实行执行护士――标本收集员――检查报告发放员三签名三检查;口服及外用药执行护士――发药护士――病人三签名三检查。严防检验单漏查或无检验结果,口服及外用药漏执行或漏发现象。

  1.7细节护理体现于各种护理记录单的记录及时,客观,准确,连续并完整。对于具有法律效力的护理记录单必须遵循此规则。

  2细节护理体现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与病人满意度

  2.1细节护理体现于转变服务理念。转变服务理念提倡人性化服务,即彻底的以病人为中心,针对不同疾病种类,不同疾病时期,不同疾病需求提供个性化较完美的护理,甚至病人想到的我们要做到,病人还未想到的我们会想到。

  2.2细节护理体现于疾病的心理护理。新入院病人面对陌生环境,陌生人群,以及必须改变的生活行为习惯;术前及术后病人需要知道术中的基本过程和术后的恢复情况;康复期病人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和信心支持;如果针对病人的情况给予合理及时的心理指导和解释工作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细节护理更多体现于被人们熟知的基础性护理。因为越是基础性的护理,病人和家属越能看懂,你做的越精越细越到位,病人对你的评价就越高,满意度也就越高。

  2.4季节护理体现于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和加强职业道德规范。从简单的使用文明规范语言开始,提炼个人的素质修养,提升医疗系统的整体形象。

  3细节护理更多体现于提高护理诚信度

  3.1细节护理体现于有效的护患沟通。主动,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和建设性意见,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卫生宣教及护患沟通,让我们的护理工作得到病人及家属的支持与监督。

  3.2细节护理体现于及时正确的健康教育指导。对不同的病人提供不同的护理信息,配以正确的健康指导使病人少走很多弯路,也对整个疾病的转归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病人顺利彻底的康复对护理是一种认可,对整个医院也是一个活广告。

  3.3细节护理体现于出院病人的电话追踪访视。电话追踪访视可以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情况,同时也是医院将护理延伸到家庭的一种形式,对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护理诚信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

  通过以上细节护理的实施,不仅使护理工作得到了更多患者的认可,提高了护理品质,也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菊华.电话追踪访视普外科病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N].南方护理学报 2005,12(3):88.

护理专业论文6

  摘要:本研究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在校选修护理伦理学、主动学习护理伦理方面知识、认为护理伦理重要的同学护理伦理得分较高,且它们也是护理伦理知识得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建议学校应转变授课方式,加大护理伦理方面的教学,使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并且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增加关于护理伦理方面的学生活动,伦理学教育必须紧密联系临床实际。

  关键词:护理专业本科论文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迅猛发展,护理已经由单纯的生理护理向整体护理拓展、从仅仅疾病观察护理及医院内临床护理向社区护理方向倾斜[1]。社会对医护工作期望值的日益增加、责任范围日趋扩大,使得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日趋复杂,包括护患双方在诊治和护理等活动中的行为关系,尤其包括了道德、利益乃至法律关系等,由于现在医患关系背景日趋严峻,护生有必要更好的具备护理伦理学的知识。我国护理伦理学教育起于1983年,相比于国外起步较晚。且国内护理伦理学的教育重点多放在护理道德规范和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原则上,而对高职院校护理伦理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的研究尚少。护理学生是未来的临床护理工作实践者,对护生、社会的发展来说提高护生的护理伦理认知水*都是极其必要的。本研究以苏州市某高职院校为例,对312名即将进入实习阶段的护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护理伦理认知现状,比较其在实习前后有无区别,最终希望为学校的护理伦理教育提供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6月-2016年5月从护理专业专科大三实习学生中抽取31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护理专业专科大三实习学生。排除标准:实习时间<3个月以及失访的护生。

  (二)调查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包括护生的性别、年龄、家庭所在地、专业态度等内容。2.自制《实习护生护理伦理认知情况调查问卷》,经预调查,该问卷有较好的信效度。研究者参考MJT道德判断测验、DIT道德推论工具等相关道德测量工具并结合多个版本护理伦理学教材,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制而成,也邀请了从事护理学的专家对问卷进行修改。问卷内容包括了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学历等,也包括了临床护理伦理认知问卷:侧重知情同意、医疗保密、生命价值原则、医疗最优化。经过预调查,问卷的信度较高,克朗巴哈系数达到0.853。

  (三)调查方法

  资料收集主要运用问卷现场调查法。于护生去实习前发放实习护生一般情况调查表,并于护生实习12个月后发放护理伦理决策问卷。所有调查问卷由专人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实习护生一共发放问卷312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1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9%。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的方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或方差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学生的情况与护理伦理知识得分的关系。

  二、结果

  1.一般资料参与本研究的专科护生共310名,其中男17名,女293名;年龄21~24(22.04±0.23)岁;该批护生均分配在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实习;家庭所在地情况,123名学生来自于城镇,187名学生来自于农村。所有研究护生在调查中表示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243名。在校期间参加伦理学选修的有123名。

  2.实习前后专科护生伦理决策能力比较实习前后护生伦理基础知识得分情况见表1。综上可见,实习前护理伦理基础知识的得分低于实习后的得分。但是实习前后护理伦理的基础知识得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上可见,各种特征分组下护生实习前护理伦理基础知识得分情况比较可见,性别、生源地和护理伦理基础知识得分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校选修护理伦理学方面,参加选修的同学护理伦理基础知识得分较高,高于未选修护理伦理学的同学,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主动学习护理伦理方面知识,主动学习护理伦理的同学分数高于未主动学习的同学,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伦理重要性认识方面,认为护理伦理重要的同学相对护理伦理的分值也较高,且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由结果可见,护理伦理重要性认识、主动学习护理伦理学、在校选修护理伦理学的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综合来看,护理伦理重要性认识的P值为0.000,最为显著。可见护理伦理重要性认识非常重要,其次为在线选修护理伦理学、主动学习护理伦理学。

  三、讨论

  国外的护理伦理教育开展得较早,美国的护理伦理学始于18世纪早期,美国护理伦理学已成为护理本科生必修的一门课程,美国的人文课程在所有医学院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了20%~25%[2],已经自成一套以科学为基础的护理知识体系;且他们认为核心知识的第一项即为护理伦理学。我国护理伦理学的教育起步较晚,国内医学教育普遍对护理伦理学课程重视不够、偏重于伦理理论知识的讲解等,但是对护生护理伦理的培养、与护理行为密切结合的实践训练、在临床实际情况中如何有效的进行护理决策等方面均极为缺乏。而且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医疗工作中,医护关系已变为“并列-互补型”医护关系,护患关系也处于更为敏感的时期,对护生护理伦理方面的认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由结果可见,实习前护理专业学生护理伦理认知水*不高,表明实习前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前护理伦理认知水*较低,护理伦理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严峻,因此需要引起护理管理者、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并最终制定相应对策并付诸实施。根据本文结果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护生的护理伦理认知状况,建议护理教育部门应该更多的关注护理伦理教学,大力发展该方面的教育投入。学生在护理伦理方面认知水*较低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缺乏相关教育;

  2.学生还未接触临床护理工作,对临床中的护理伦理问题没有切身体会,不能对病人感同身受;

  3.学生对护理伦理方面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学校开设伦理课程数量本身有限,即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护理伦理学知识,却缺乏较为深刻的理解,对护理伦理问题的有关认知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对此,护理管理者需及时制订相应的对策,引起广大护理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医学院校、教学医院等部门应注重将护理伦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还应该根据护生对各方面伦理认知水*掌握的不同程度而有所侧重,加强学生较弱环节的培养,重视护生的护理伦理认知培养,学校及医院应重视护理伦理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多采用案例教学法,转变授课方式,采用PBL教学模式,授课教师可通过收集临床过程中护士遇到的各种伦理难题,组织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讨论,最终促进学生伦理水*的提高[4],并且学校应该加大护理伦理方面的教学。并且可以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增加关于护理伦理方面的活动,可以在校期间加强教育,除了在课堂授课中加强教育外,在其他方面的学生活动中,如日常团日活动中可以加强教育,如“授帽仪式”、“心理剧大赛”等都可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学校针对护生的伦理学教育必须将理论工作紧密联系临床实际,应在整个医学教育阶段贯穿伦理学各个方面知识的教育,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工作。本次研究表明,护生的护理伦理知识较低,实习前后改善不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其护理伦理认知水*,可以侧重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护生进行护理伦理认知教育。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将临床与实践相结合,将护理伦理的教育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为护理伦理教育改革提供更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伍永慧,施雁.我国护理伦理学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J].*医学伦理学,2012,25(4):447-448.

  [2]崔妙玲,韦宇宁,杨连招.352名实习护生伦理认知水*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2,19(15):9-12.

  [3]白阳静,李宁,李晓玲.论护生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培养[J].护理研究,2009,23(7):1698-1699.

  [4]李春玉,金锦珍,崔仁善.35所高等护理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2006,6(2):12-13.

  [5]费鸿.人文因素与护理专业课程教学[J].高教学刊,2015(05):32+34.

  [6]杜威,彭慧丹,季春元.浅析护理伦理教育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渗透[J].高教学刊,2015(13):110-111.

护理专业论文7

  Seminar起源于18世纪的德国,经过多年实践,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临床沟通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研究表明,科学、积极的教学方法能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1]。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Semina:有着独特的优势,值得推广和应用。为加强学生外科护理学理论基础知识,提高临床综合能力,通过对本科护理学生,运用Seminar教学法,进行外科护理学课程授课,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参与外科护理学Seminar教学法的学生96名,均为护理本科生,分为两组。实验组运用Seminar教学法,进行外科护理学课程授课,对照组应用传统授课方法,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学生授课老师讲授包括外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护理等疾病理论知识,详细阐述[2]。

  1.2.2实验组学生在对照组学生的基础上,运用Seminar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病例分析,如在分析具体病例时除分析病例的特点外,还应对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内容进行分析,最后针对该病例的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进行讨论。各组有专门的专家指导老师帮助其解决分析讨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各组有专门老师给各组学生分配任务,从而保证每名学生参与进来,进而保证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控制讨论范围及方向,讨论主题偏离主线时,教师应及时干预[3]。

  1.2.3评价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从以下几方面资料中采集数据:学生的出科考核成绩和对外科护理学Semina教学方法的态度、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

  实验组学生在自主学习、自身能力提高、知识掌握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学生,且实验组大部分学生对Semina教学方法持满意态度。

  3讨论

  3.1Seminar教学方法能提高教学效果实验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是因为Seminar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养成主动独立思考和对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的习惯,从而增强对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4]。Seminar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效果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Seminar教学方法可以启发思维、扩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Seminar在临床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还能促进教师提高其综合素质。

  3.2Seminar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Semina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不仅获得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了各种检索方法,提高了自学的能力。学生通过制作PPT,根据病例作报告,针对病例提出问题并解答,最后各组成员辩论等过程,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启发思维,扩展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促进团队合作精神[5]。

  3.3Seminar教学方法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求知的主观能动性,尤为重要。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只要围绕教材备好课,学生只要认真听课配合教师教学,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教案范围内,教师强大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可以应付这种课堂教育,教师能力显得单一。在Seminar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如在病例讨论中,教师参与讨论,更多地了解学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讨论中激烈的思想碰撞往往给教师带来灵感[6],学生讨论的内容也可促进教师的学习,增加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然而,Seminar也存在不足:①Seminar教学方法需要对其熟练掌握的教师才能适应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知识储备;②要有与Seminar教学方法相对应的教学评价标准,方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展现。

  总之,Seminar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如何使其有效地发展,和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需要我们一起研究探讨。利用Seminar教学法这个实践*台,能解决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在实践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价值。

护理专业论文8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会对患者的周围神经造成一定的损害。患者患上此病后,会对患者足部的皮肤造成感染等,且不易恢复,影响患者的下肢行动能力,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报道指出,此类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者甚至造成患者的死亡[1].糖尿病足患者需要较好的治疗及护理相互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常规的西医护理已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中医调护法对其进行护理,发现效果较好,不但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随机抽取86例做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对其进行了相关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足患者。对照组患者43例,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49~77岁,*均(61.5±1.5)岁,病程5个月~14年,*均(7.6±1.1)年;观察组患者43例,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50-78岁,*均(61.7±1.6)岁,病程5个月~14年,*均(7.6±1.1)年。两组患者均排出心肺功能不全及恶性肿瘤等,且在病程及年龄方面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包括合理安排饮食、监测血糖、足部清洁等。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调护法对其进行护理,具体为:①中药调理:糖尿病足患者在中医中一般属于气阴两虚,多会出现肌肤失养,可根据患者的自身体质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可采用生姜、桃仁、红花等药物用水煎服,1剂/天,服用后药物的残渣可采用棉布包裹后,敷于患处;②中药足浴:根据患者的病症,才可采用活血止痛的药物,用水煮后倒入木盆中,待水温将至40~45℃时,进行足浴,水温不可过高以免烫伤皮肤,若水凉后可加入少量热水,早晚各泡1次。在浸泡后,可对其足部进行按摩,分别对两脚的太冲、隐白、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重点按压,按摩的过程中要控制好力度,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③情志护理:此类患者因病程时间较长,多会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要对与其进行交谈,给予鼓励和安慰。

  1.3评估观察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为显效:疼痛及肿胀等临床表现消失,溃疡完全愈合且颜色正常;有效:疼痛及肿胀等临床表现基本消失,溃疡面与治疗前相比有较大改善;无效:疼痛及肿胀等临床表现依然存在,溃疡面与治疗前相比无缩小或增大。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79.0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的发病率已在逐年升高,且具有低龄化的发展趋势,糖尿病足是此类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但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还会对患者的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2].中医认为气阴两虚是此类患者的主要证型,本文采用中医调护的方法对其进行护理,对患者进行中药调节,改善患者气血运行,而后对足部进行中药足浴并辅以按摩,提高足部温度,从而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生长,同时配合情志护理,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增加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且从本文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对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中医调护法对其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魏华伟,刘桂娟,魏玉玲。社区分级管理对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控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23-926.

  [2]刘敏。综合中医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预防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6):2960-2963.

护理专业论文9

  【提要】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技能操作是培养护生护理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将课程“微课程”化也是护理教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改革的重要措施。微课以其直观的视频、图像,富有感染力的音效、动画,弥补了传统教材设计的缺陷,也改变了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因此,在信息化改革的浪潮之下,对护理学基础的“微课”设计和开发研究显得很有意义。该文就如何围绕重点难点、护理技能操作、案例分析等重新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对微课开发中的教学设计进行简单的经验介绍和总结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育,护理;微课;教学设计

  随着2010年胡铁生老师关于微课概念的提出,微课以其“短小精致,使用便捷;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半结构化,便于扩充;资源丰富,情境真实”[1]的特点,在很多学科领域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开发和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在微课的开发中,84.44%的教师认为“微视频”是其主要的教学呈现方式[3],且在护理学基础课程的传统授课中,护理技能操作视频一直是学生在护理技能训练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中开发微课,围绕重点难点、护理技能操作、案例分析等重新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将会更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那么,设计和开发护理学基础“微课程”时应注意哪些原则,又如何通过微课提高学生护理技能的实践效果,作者在微课的开发和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1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微课的特点在于其“目标明确、短小精悍”[4],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避免将微课设计成为变相的灌输式授课。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供持续便捷的可循环学习资料,让学生在课外根据自己的学习层、学习能力及学习特点来支配自己的时间,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将是微课设计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视频还可以在设计中加入练习、课外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避免微课也成为单纯的灌输式授课。

  1.1视频的时间长度严格控制在10min以内

  据报道,人的注意力集中在10min之内,其对认知信息的接纳和加工将更为高效[5]。因此,微课设计前必须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解析,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考点。选题是不宜太大,应在有效的时间内解决1~2个重点问题,不要过分追求大而全,一方面知识可以讲透,另一方面学生也不至于走马观花地看热闹,做到单位时间的真正有效。

  1.2一个重点,一段微课,做好知识的“分点化”教学

  应做到“因材施教”,每一段微课视频针对解决一个教学重点或难点,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地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做到真正的片段式学习、个性化学习。微课设计也是翻转式课堂研发的基础,在设计时一定要有别于传统的授课录像。微课的“分点化”不是将传统的课程零散化、孤立化、盲目地切割不成体系,其在设计时要保持知识的融合创新和知识的连通性,可以根据一个主题、一个问题、一门课程等多系列微课的开发和整合,在“分点化”的同时又做到关联化和体系化[6]。

  1.3多种形式展现案例的导引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其不但涵盖了护理的发展和理念也融汇了很多临床知识、护理心理、人际沟通、护理管理、卫生法规等多学科内容,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多手段、多角度地去表达,包括病例图片、音频、视频、电影片段、动画设计等。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护理学发展史时,可以播放一段南丁格尔的电影片段、“5.12护士节”护生授帽的视频、“非典”时《护士长日记》的故事、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的感言等;在感动的氛围中,抓住学生的心灵,唤起他们对护理职业的崇尚感,在教学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对护理职业的热爱。

  1.4多技术手段展现多种类内容

  微课的开发并没有固定的技术软件,作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技术软件,如青霉素皮试液配置的计量计算,可以使用数位板;导尿术操作流程展示可以利用视频录像剪辑;PPT讲解的部分可以使用CamtasiaStudio等录屏软件;会声会影制作的视频测提示、标注也可以用来展现学习的记录过程等,只要使微课简明、清晰,技术手段可以不拘一格。

  2实践性原则

  微课的使用不仅可以用于学生课后的学习,在课堂学习中也可以巧妙地展示和引导。在传统的护理技能操作授课中,由于学生人数、物品和场地的限制,通常是教师先讲一次理论课,然后再安排一次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理论课看不见、摸不着,实践课理论注意事项记忆不清,操作过度模仿教师等情况。因此,在理论课堂中使用恰当的“微课”与临床案例结合突出护理技能操作的实践性原则,启发引导学生对于学习技能操作的兴趣,真正感受到良好的技能操作手法为患者减轻痛苦、配合医生临床治疗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乐于实践、主动探究,达到在思考中实践的目的;在实践课程中也可以加入“微课”,将原有的标准操作教学视频实践教学中学生容易出错的操作动作进行视频剪辑、切割,再配合动画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共享在校园网络中;同时也可以设置手机摄像拍摄的近景场地,这样学生在练习中就可以进行操作的自我比对和矫正,提高学生练习的操作质量。

  3课题细微原则

  对于只有5~10min的微课教学,因其时间较短,所以就要求在内容上要有所创新,“精”而“妙”是教师在“微课”教学设计时所要思考的关键。微课的“精”在于内容的选择上,其可以是教材中的某一重点、难点,也可以是教学中的某一精彩环节。设计时要做到内容上专一、设计上丰富、操作上简便,充分展现出教学的精华部分,既把问题讲清楚,又让学生喜欢,容易接受。微课的“妙”在于让教师观看,能清楚设计意图,领悟其设计之精妙;让学生观看,能通过其精巧的设计、形象生动的讲解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7]。比如,在*时的护理技能操作考核中,作者发现,学生较容易出现“无菌观念不强、容易跨越无菌区”的情况,于是作者针对这一问题专门制作了一段微课,这段微课将学生*时练习和考核中所出现的问题拍成录像和图片逐一列举和讲解,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掌握了无菌操作原则和操作技巧,所以本段微课上传到精品课程网站后受到了学生一致的好评。

  4资源的完整性原则

  微课的设计不是只有微视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配套资源的完整性。只有教学没有效果的检测,只有视频、案例没有反思和点评教师则无法交流和资源的再利用[8]。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微课使用场合(课前、课中、课后);不同类别观众(学生、教师),配备不同的教学资源。微课用于课前,其设计要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内容可以回顾先知,唤醒已有经验;微课用于课中的,设计要点在于强化学习兴趣,完成知识的内化,重点解析授课中的重难点、疑点、知识易混淆点;微课用于课后的,设计要点在于知识的巩固、扩展和迁移,内容上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并配有相应的练习,考核;微课用于学生的,教学资源配备上需要有微视频、微学案和微练习;微课用于教师交流的,资源配备上还需增加微课件、微教案、微反思、微点评等。总之,在目前现代化、信息化改革的浪潮和背景下,微课这一全新的学习方式将创立一种新的学习情境,将其应用到《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是提升护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便捷而高效的教学方式[9],其虚实结合、知识的动态化、趣味化,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思考和体会的感受,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教师在微课的设计和开发中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学习,不但要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情、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有目的地进行资料收集,还要重新进行资源的整合[10]。如何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特点设计出自主、即时、实用的微课,如何更好地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将是每一位教师所应思考的。未来一个颠覆性的课堂,将带来一次教学上新的变革。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谢同心.从一个成功案例谈微课的制作[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1):28-30.

  [3]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9-83.

  [4]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9-22.

  [5]刘慧霞.微课在护理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11):489-490.

  [6]李华伟,董海静,孙晓燕,等.行动导向教学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教育管理,2013,13(9):49-52.

  [7]王竹立.微课热是暂时的,微课是长期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9):79.

  [8]郑小军,张霞.微课的浅阅读趋向及其对策探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2):67-69.

  [9]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57-59.

  [10]张渝江.为个性化学习重建教育系统[J].*信息技术教育,2013(1):120-123.

护理专业论文10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收治产妇210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护理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环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高产妇的护理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产科护理;生活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水*的不断进展,人们对临床护理的要求也逐渐增高。

  产妇作为特殊人群,传统护理内容局限于助产和产妇自身生命体征检测,不能满足其临床需求。

  因此,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产妇2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产妇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产科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产妇210例,年龄20~36岁,*均年龄(2*±2.9)岁;其中初产妇119例,经产妇91例。

  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105例。

  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产妇均无妊娠并发症;产妇无意识障碍;产妇无精神疾病;产妇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

  本研究所有研究内容均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

  护理方法:所有产妇入院后均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内容,包括产妇生命体征监测、水及电解质*衡维持、低压吸氧、必要时可给予营养物质补充能量。

  护理组产妇在上述内容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主要内容:

  ①开展健康教育:分娩是每个孕妇必经的过程,其过程对产妇本身以及家庭来说是幸福而艰难的,对初产妇的影响更明显[1]。

  因此,医护人员在产妇入院初期应积极与其沟通,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从生理以及心理等层面提升产妇对分娩的认识,以及接受产妇自身社会及家庭身份的改变,同时向产妇讲解分娩、妊娠过程中的相关知识,对产后新生儿护理进行介绍和教授,让产妇在心理上做好准备,缓解紧张情绪。

  ②分娩中护理:分娩过程中,激素作用导致产妇自身宫缩加剧,疼痛感较强,加之对分娩的恐惧,部分产妇可能出现恐惧、排斥等情绪,部分产妇甚至出现依从性严重下降等[2]。

  因此,为减少分娩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护理人员应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护理,消除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心态。

  护理人员在分娩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产妇的基本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护理人员应在产妇分娩后2h内给予细致入微的护理,给予心理护理等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

  ③产妇分娩后,为让产妇感受到作为母亲的快乐,护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促进母婴接触;指导产妇做好自身的清洁工作,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指导剖宫产产妇护理伤口,防止感染;指导产妇母乳喂养,讲解新生儿的护理技巧;鼓励产妇保持积极的心态,与家人分享喜悦,防止抑郁情绪的产生。

  出院时,嘱咐产妇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产妇进行健康培训,定期实施电话随访,给予心理等方面的指导[3]。

  观察指标:本研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对产妇自身情况进行调查,医护人员统计后进行分析,了解产妇的护理效果,分为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环境等4个方面,评分标准为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该项功能越好,生活质量越高。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护理组产妇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环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

  3.讨论

  常规护理模式以疾病为中心,已不能满足临床护理的需求,人性化护理模式是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模式,以产妇为中心,不仅对产妇的疾病进行护理,而且对产妇的心理、精神等进行护理,既保证了对产妇的生理护理质量,又使产妇感受到人文关怀,为产妇提供优质、温馨、全方位、多样化的服务。

  面对分娩过程,产妇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若护理不恰当,产妇产后抑郁的概率增加,因此,为帮助产妇完成从孕期到哺乳期的过渡,必须为产妇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

  人性化护理针对产妇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了解产妇需求,充分尊重产妇的人格和尊严,最大限度地为产妇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保证产妇心理、生理及精神健康,提高产妇依从性,从而取得最佳治疗效果[4]。

  本研究结果发现,护理组产妇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环境均优于对照组。

  4.结语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高产妇的护理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会民.产科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评价[J].*实用护理杂志,2012,28(7):52-53.

  [2]刘冬雅.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基层医药,2013,20(4):612-613.

  [3]黎筱慧.人性化护理对产科病房护理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4):17-19.

  [4]祝雪梅.人性化护理在产科待产妇中的.应用[J].*农村卫生,2015,9(17):47.

推荐访问:护理专业 论文 护理专业论文【10篇】 护理专业论文1 护理专业论文1000字

版权所有:文秘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文秘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文秘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6010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