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ITtools3.0辅助*台3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3-04 12:35:08 来源:网友投稿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ITtools3.0辅助*台1  摘要:  ITtools3.0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针对性最强的B/S教学辅助*台,让师生愉快地实现教和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学得愉快。在此与同行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ITtools3.0辅助*台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ITtools3.0辅助*台3篇(全文完整)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ITtools3.0辅助*台1

  摘要:

  ITtools3.0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针对性最强的B/S教学辅助*台,让师生愉快地实现教和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学得愉快。在此与同行分享和交流实践该*台的体会。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ITtools3.0;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常用的各种多媒体教学系统,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悖。在陈斌老师的努力下,终于有了属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辅助*台——ITtools3.0。

  一、ITtools3.0功能简介

  ITtools3.0是一款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B/S教学辅助*台(以下简称*台)。它关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整记录学和教的过程。让教师从繁重的备课、批改、成绩分析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法;让学生通过*台学得轻松愉快。学生和教师在*台中愉快地实现学和教。

  二、使用ITtools3.0*台的感受

  我在虚拟计算机安装*台的Web服务,通过IE实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通过IE完成学习任务。*台的运用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给课堂教学提供了强大的功能支持。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通过*台让“以学生为主”“学中做、做中学”新课程理念得以实现;完成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试行)》给我们的任务。

  1.备课灵活,共享方便

  依据实际需求,加载相应功能组建课堂,课前准备更加轻松;自由选择是否共享课程,共享的课程能实现集体备课,也能将已经发布的课程进行打包,通过课程包的导入和导出实现课程资源的跨*台共享,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学生通过IE进入*台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学习课程时从任务的描述中获取教师预先设置的教学要求和学习资源,从而变得更加主动。

  2.把握教学进度,实现师生互动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是每位教师都必须解决的问题,*台很好地解决了该问题。

  通过*台查看学情监控和学生作品提交页面信息,能很精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配合座位表快速定位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点击申请帮助后,系统将在全班所有学生界面上显示详细的帮助需求信息,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主动地去帮助他们,*台自动记录学生之间的互助信息,加上适当的鼓励机制,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帮助信息及时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

  3.实时多元化评价学生的作品

  学生的作品分类上传后,教师根据作品的性质和教学的需求,开启适当的评价方式。学生在互评界面中浏览、互评;通过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学生互相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已经不再是一句空话。

  4.方便的课堂测验,实时统计成绩

  *台有强大的测试控制功能。对客观题、常见操作题能自动批改,节约出大量时间分析学生的成绩,为我们的后续教学策略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5.真实可靠的过程记录

  *台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活动进行完整的记录,且提供了强大的查询和展示功能。学生通过*台方便地进行知识复习、巩固;*台将对所有的课堂记录进行整理、排序,方便教师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教学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总之,ITtools3.0辅助教学*台的使用,给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带来了一片光明。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学习中有效利用资源,有更多的时间深入思考和理解学习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学生通过*台展示、互评,学习成果得到重视;在交流过程中获得了创作灵感,自主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形成了“激励—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过程。让教师教学更加有针对性,使教学更加高效。教师之间的"课程资源共享,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ITtools3.0辅助*台3篇扩展阅读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ITtools3.0辅助*台3篇(扩展1)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3篇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1

  一、基本情况

  本人本学期担任高一级8个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高一(2 、4 、6、8、10、12、14、16) 。本教材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获取、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多媒体信息加工、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信息资源管理共七章。其中第一章是概述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且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的评价)有侧重地展开的。

  二、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如打字、计算机基础操作),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精神,加强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三、 改进措施 教学措施

  1) 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

  2) 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4) 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5) 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措施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四、辅导形式、时间 形式

  1) 理论辅导:教师讲解为主,可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中进行。

  2) 上机辅导:教师上机指导为辅,学生上机练习为主,优势生帮后进生为补进行。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2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材为依据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必工具课程,教学应始终把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根本性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实现技术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双重建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教学应在此基础上,完成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下达的各项要求。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级学生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通过初一一年的学习,该问题有所缓解。但是随着插班生的增加,每个班近60人,每个计算机机房不足60台电脑,为避免有学生无计算机可用,每节课课前教师都要检查调试好每台计算机,增加了上课难度。

  二、教学目标

  1、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精神,加强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三、教学具体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教师要精讲到位,让学生适当训练,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2、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激发他们对计算机技术这一新兴科学的学习兴趣,让其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拓宽其在计算机世界和互联网时代的视野,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线,多练,多操作才能提高。每堂课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提出研究课题、讲解简单思路、生实践、知识总结,每次总结可以放在课前,总结上一次课的知识,每次讲课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留出30分钟让学生上机实践,充分保证学生的动手时间。

  4、灵活运用教材,对于教材上的内容,如果完全按照其进程来实施教学,知识反而不能更好地连贯,而且在课时不多的客观条件上要对其有一定的筛选,选择实际应用比较多的知识作为重点来教。

  5、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把各种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带给学生,让学生坐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列车,而不至于闭门造车,总是学习那些已经过时的知识。

  6、加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以及各种竞赛,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人继续担任中学部五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七年级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电脑的硬件有一定认识和了解,简单的熟悉了键盘,初掌握了鼠标的操作,对一些简单的程序也有了一定的使用基础。八年级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基本掌握了电脑的.基本操作,会简单的利用WORD处理文字工作,每周只有两节课, 加之学生家庭条件较差,家里几乎没有电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可喜的是由于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仍使用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研究所编著的教材,本学期七年级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收集整理、加工文字信息、加工数据信息等。其中加工文字信息部分是本学期的重点。八年级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硬件的基本组成,学会安装和卸载软件。能简单的制作修改美化电子表格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等。九年级重点从兴趣出发,借助范例,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基本技能,能用好计算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了解信息技术的网络知识,并能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加工、处理信息。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4、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分组讨论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班级学生多电脑少这一特殊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每节课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争取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上机动手操作的机会。

  1、教学要切合初中学生实际,充分考虑中学生年龄、兴趣、知识 、认知结构等特点,语言要通俗易懂,培养学生学电脑、用电脑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敢用、想用、会用、善用电脑。

  2、加强机房管理确保教学顺利进行,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从小养成爱护公物的习惯。

  3、充分发挥掌握的好的学生的作用,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ITtools3.0辅助*台3篇(扩展2)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心得体会3篇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心得体会1

  信息技术课程由是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过去一年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发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我为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合作的能力,做了不少尝试,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心得。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

  二、从教学方法方面入手

  因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是首次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于电脑这新生事物学生都产生了很的好奇心,都想自己动手操作一下,所以每次上信息技术课学生都非常高兴,星期五的课有的学生甚至星期一就在那盼望了,等到一上课更是激动得不得了。所以绝对不能一开始就将那些枯燥无味的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等知识灌输给他们,这样会使原本在学生心中很有趣很神圣的电脑又变成一种学习的负担。刚接触电脑的学生首先要从了解电脑外观设备以及使用鼠标键盘学起,而单纯练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怎样能够克服基本动作训练时的不习惯,掌握正确的方法是个难点。我尝试了一些训练的方法,练习鼠标的使用时,让学生打开windows自带的扫雷、纸牌游戏,孩子们兴致高涨的玩着,不用老师强调认真学,仔细看,他自己就会眼睛眨也不眨一下的盯着显示器,哪儿不会操作赶紧问老师,在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了单击、双击、拖动几种鼠标的用法,键盘练习使用《金山打字通》,通过不同要求的小游戏,使痛苦艰难的学习过程变得快乐有趣,并熟悉了键盘指法,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是我们的目标。

  三、注重语言的形象性

  初中生的思维都比较直观,对于比较抽象的问题就很难理解。教师若运用富有哲理和情趣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给学生讲解3.5寸软盘知识时,学生对软盘何种是只能读不能改状态还是能读能改状态往往搞不清。于是我对学生说:“软盘上的两个孔好比两只眼睛,两只眼睛都‘睁’着时,警惕性高,别人只能看(读)不可改;当‘睁’只眼‘闭’只眼打盹时,警惕性放松了,别人既能看又能改了。”通过形象的比喻,把这一难点突破了,学生对此印象也很深刻。

  四、上机操作和理论课相结合

  随着计算机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学校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课,从以前每周一个学时改到现在每周两个学时,我充分利用学校创造的条件,每周以一节理论课和一节上机课相结合的形式授课,效果非常明显。上机操作是我们计算机学科教学的一大优势,这是因为:实践操作能使学生手脑并用,由理论到实践,在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不断能加深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而且易于形成生动、活泼、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为取得良好的课堂效率,创造了条件,据调查,学生最愿去的地方是机房,课堂气氛最活跃的也是机房。所以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并掌握操作技巧。

  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信息技术领域宽泛,发展日新月异,光靠学校的有限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从未来来看,信息技术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环境。因此,培养高中学生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教师应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发生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同之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六、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信息技术课虽然不像语文、数学那样要考试,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处处用的着,应用性很强,我们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word时,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操作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再给学生讲解,学生会记和的牢固些。还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让纸上的画,出现在电脑上,学生会感到很新鲜,很有趣。

  七、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程老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一门新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作相应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教师结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同时必须注意知识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科学研究水*。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肩负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以上是本人在这一年来的一点教学心得,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本人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教学方法还不够成熟、教学设计能力还有待提高等。但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经过磨练,我会改善自己的不足,全面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水*。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心得体会2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本人的教学观念以及在教材和评价等多方面感触很大。让我认识到“三维目标的确定”确实是新课标下的一个难点,教学目标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定。目标定得太 大,学生不好接受,那这堂课就没有达到我们所要教学效果。

  此次培训的内容是:

  一、课程标准的解读与教材的理解;

  二、初中信息技术案例分析;

  三、听评课与教学反思。

  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 、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信息技术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1、师生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ITtools3.0辅助*台3篇(扩展3)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之一。学会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是新世纪对第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原教育部长*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过去的十年中,互联网的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4、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养成当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学习汉字输入,了解常用的汉字输入法,最少精通一种汉字输入法,特别是要正确的汉字的标点符号及其他一些常用符号

  2、感受计算机处理多媒体的魅力,学会一些常见的应用软件。

  3、学会获取信息,并进一步加工、处理信息。

  4、加强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教学措施:

  通过讲授,使学生在感性上对电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且让学生能够学会一些基本操作。以浅显易学的实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完成某一个详细的"任务"着手,提出问题或目标,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书根据不同的模块可以分成几个大任务、每个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每教程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任务。利用机房电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上机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演示和教授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课堂中穿插游戏、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性强,应该多给他们练习的时间,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他们互帮互助、相互合作的精神来提高学生的学计算机的爱好。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ITtools3.0辅助*台3篇(扩展4)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0篇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

  新一年级实验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乘着课程改革的东风,全体教师都积极投身于课改实验中,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各种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我校从一年级开始便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时的学习生活中。当我看到学生们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学习时,当我看到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的一张张奖状时,初为人师的我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在此,我想和我的同仁们一起分享这欢乐的一刻,一起分享我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创设新颖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初为人师的我不断的追求。新颖的导入如同一部电视剧的片头,以其精彩性先声夺人,一开始便将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诱发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屏幕保护》一课时,我事先在每一台计算机上都设置了五彩缤纷、形式各异的屏幕保护,当学生一走进电脑教室便看到了黑色屏幕上各式各样的屏幕保护,他们马上就被这些可爱的动画屏幕保护吸引了。“老师,这是什么呀?真好玩。”“老师,它们是怎么出现的?”“老师,您是怎么制作的?”这时,我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本课课题----神奇的屏幕保护。我对学生们说:“孩子们,你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寻找设置神奇的屏幕保护的方法吗?”“愿意”孩子们手舞足蹈地对我说。在本节课中,新颖的导入有效地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我利用了每一个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创设了一个能够刺激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针对学情,化繁为简

  在低年级段,学生尚处于知识的萌芽状态,整个大脑的发育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对于自己*时生活中多接触且简单、有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学生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我们应有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方法。这个教学方法不仅要符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还要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赋予的新事物。为此,在学习《初识计算机》一课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了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各行各业使用计算机工作的例子,然后再讲计算机的神奇功能,学生们完全被我的讲解吸引住了,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急于探索计算机奥秘的求知欲。接下来该讲计算机的组成了。我转身迅速地在黑板上边读边写下一个式子“3+2=?”学生齐声回答:“5”。“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吗?”一双双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老师,我一看式子便知道了”“老师,我只要稍稍一思考就知道了”“老师,我只动了一点点脑筋就知道了”。“老师也知道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你想听听老师说的对不对吗?”“想”。这时可以看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已经达到了高潮。我告诉学生,第一步:你通过你的耳朵、眼睛将“3+2=?”这个信息输入给大脑;第二步:通过自己记忆的知识,经过大脑运算;第三步:通过手写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刚才,我们是通过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的分工,最后让老师知道答案的。同样,计算机也是靠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的工作,最后让人们知道信息的。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问我“计算机的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是什么呢?”我顺水推舟,告诉学生们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键盘和鼠标是用来把信息输入到计算机里的,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象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里面装着许多计算机必不可少的零件和设备,它是用来记忆运算的,这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大脑。最后的运算结果要通过显示器(形状象电视机)或者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有运算器,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中文名字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是CPU。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都学会了。

  三、善于创设问题情景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知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活动的影响。比如他情愿学的知识,就会引起他们强烈参与的欲望,教师不用多强调、多解释,他们也会很快地掌握知识,融于课堂之中。反之,在学生不情愿的情况下,他们即使当时学会了,也会很快忘掉。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不如把知识点设置成一个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正是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复制》一课时,我将知识点和训练点都创设成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将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到探索知识的领域中。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情景。在蔚蓝的天空中,孩子们喜爱的孙悟空正在天空中遨游,孙悟空说:“一个人真没意思,我要再变几个孙悟空和我做伴。”于是,我让同学们闭住眼睛从1数到10,数完后睁开眼睛。在他们数数的过程中,我利用复制粘贴命令在画面中复制孙悟空。等同学们睁开眼睛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好多的孙悟空。学生们满脸的惊奇。“哇!比变魔术还快呢!”我的问题随之出现,“你发现这些孙悟空有什么特点?”生:一模一样。师:你知道老师刚才是怎样变出这些孙悟空的吗?老师是不是一个一个地画出来的?老师变魔术变的快吗?有什么办法能用最短的时间变出这些一模一样的孙悟空呢?学生纷纷举手出谋划策,但都有漏洞,正当他们百思不得其解时,我出示了本课的课题----图形的复制。“老师,什么是图形的复制?怎么操作?”“老师,图形的复制是不是和配钥匙是一个道理?”学生们个个都非常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而我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带着疑问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答案。就这样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探究的欲望越来越高,在我又一次做复制操作时,每个人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生怕漏看老师的操作步骤。整堂课都是学生自己发现新知识,然后通过练习形成规律,最后掌握了复制的操作步骤。所以,创设问题情景将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主动的投入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精讲多练加深印象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光靠老师一遍遍的讲解而不去操作练习是不行的。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文字的输入》一课时,学生对于汉语拼音已经很熟悉了,作为教师,只要告诉学生输入拼音后,按空格键怎样选择所需文字即可。对于怎样快速地输入文字,光靠老师的讲解是提高不了学生的打字速度的。能提高打字速度的唯一途径就是多练习,然后在练习中总结规律。如,在练习中学生会自己总结出汉字重复率降低的方法,如“前全拼后声母”输入法、“前声母后全拼”输入法、固定词组“全声母”输入法等。这些方法既减少了击键次数又降低了重复率,可以大大提高输入速度。如此逐步练习,使学生感到输入速度越来越快,学习越来越轻松,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当然,这个练习应避免枯燥无味的练习,每节课应适时给学生玩打字游戏的时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也可以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汉字录入竞赛,利用计算机本身的汉字输入考试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不断练习了这一枯燥的知识点,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

  五、营造创新、开放的`学习环境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的。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地发展。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师生共同拥有了一个创新、开放的学习环境,共同拥有了一个知识交流的*台。教师已经不再是从前无所不知的圣人。现在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我们已不再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知识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交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人机交流的*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如在学习《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一课时,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最新的软件系统。为此,我和学生们一起上网在百度搜索中搜索关于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们感慨地说:“老师,网络真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是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并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

  从信息技术课堂中,我欣喜地看到课改活动已在全校范围内铺开,并可以看到课改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未来的希望。

  以上只是我*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润雨中,相信在以后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2

  新一年级实验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乘着课程改革的东风,全体教师都积极投身于课改实验中,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各种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我校从一年级开始便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时的学习生活中。当我看到学生们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学习时,当我看到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的一张张奖状时,初为人师的我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在此,我想和我的同仁们一起分享这欢乐的一刻,一起分享我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创设新颖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初为人师的我不断的追求。新颖的导入如同一部电视剧的片头,以其精彩性先声夺人,一开始便将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诱发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屏幕保护》一课时,我事先在每一台计算机上都设置了五彩缤纷、形式各异的屏幕保护,当学生一走进电脑教室便看到了黑色屏幕上各式各样的屏幕保护,他们马上就被这些可爱的动画屏幕保护吸引了。“老师,这是什么呀?真好玩。”“老师,它们是怎么出现的?”“老师,您是怎么制作的?”这时,我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本课课题----神奇的屏幕保护。我对学生们说:“孩子们,你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寻找设置神奇的屏幕保护的方法吗?”“愿意”孩子们手舞足蹈地对我说。在本节课中,新颖的导入有效地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我利用了每一个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创设了一个能够刺激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针对学情,化繁为简

  在低年级段,学生尚处于知识的萌芽状态,整个大脑的发育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对于自己*时生活中多接触且简单、有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学生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我们应有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方法。这个教学方法不仅要符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还要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赋予的新事物。为此,在学习《初识计算机》一课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了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各行各业使用计算机工作的例子,然后再讲计算机的神奇功能,学生们完全被我的讲解吸引住了,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急于探索计算机奥秘的求知欲。接下来该讲计算机的组成了。我转身迅速地在黑板上边读边写下一个式子“3+2=?”学生齐声回答:“5”。“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吗?”一双双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老师,我一看式子便知道了”“老师,我只要稍稍一思考就知道了”“老师,我只动了一点点脑筋就知道了”。“老师也知道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你想听听老师说的对不对吗?”“想”。这时可以看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已经达到了高潮。我告诉学生,第一步:你通过你的耳朵、眼睛将“3+2=?”这个信息输入给大脑;第二步:通过自己记忆的知识,经过大脑运算;第三步:通过手写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刚才,我们是通过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的分工,最后让老师知道答案的。同样,计算机也是靠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的工作,最后让人们知道信息的。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问我“计算机的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是什么呢?”我顺水推舟,告诉学生们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键盘和鼠标是用来把信息输入到计算机里的,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象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里面装着许多计算机必不可少的零件和设备,它是用来记忆运算的,这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大脑。最后的运算结果要通过显示器(形状象电视机)或者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有运算器,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中文名字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是CPU。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都学会了。

  三、善于创设问题情景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知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活动的影响。比如他情愿学的知识,就会引起他们强烈参与的欲望,教师不用多强调、多解释,他们也会很快地掌握知识,融于课堂之中。反之,在学生不情愿的情况下,他们即使当时学会了,也会很快忘掉。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不如把知识点设置成一个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正是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复制》一课时,我将知识点和训练点都创设成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将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到探索知识的领域中。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情景。在蔚蓝的天空中,孩子们喜爱的孙悟空正在天空中遨游,孙悟空说:“一个人真没意思,我要再变几个孙悟空和我做伴。”于是,我让同学们闭住眼睛从1数到10,数完后睁开眼睛。在他们数数的过程中,我利用复制粘贴命令在画面中复制孙悟空。等同学们睁开眼睛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好多的孙悟空。学生们满脸的惊奇。“哇!比变魔术还快呢!”我的问题随之出现,“你发现这些孙悟空有什么特点?”生:一模一样。师:你知道老师刚才是怎样变出这些孙悟空的吗?老师是不是一个一个地画出来的?老师变魔术变的快吗?有什么办法能用最短的时间变出这些一模一样的孙悟空呢?学生纷纷举手出谋划策,但都有漏洞,正当他们百思不得其解时,我出示了本课的课题----图形的复制。“老师,什么是图形的复制?怎么操作?”“老师,图形的复制是不是和配钥匙是一个道理?”学生们个个都非常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而我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带着疑问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答案。就这样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探究的欲望越来越高,在我又一次做复制操作时,每个人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生怕漏看老师的操作步骤。整堂课都是学生自己发现新知识,然后通过练习形成规律,最后掌握了复制的操作步骤。所以,创设问题情景将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主动的投入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精讲多练加深印象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光靠老师一遍遍的讲解而不去操作练习是不行的。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文字的输入》一课时,学生对于汉语拼音已经很熟悉了,作为教师,只要告诉学生输入拼音后,按空格键怎样选择所需文字即可。对于怎样快速地输入文字,光靠老师的讲解是提高不了学生的打字速度的。能提高打字速度的唯一途径就是多练习,然后在练习中总结规律。如,在练习中学生会自己总结出汉字重复率降低的方法,如“前全拼后声母”输入法、“前声母后全拼”输入法、固定词组“全声母”输入法等。这些方法既减少了击键次数又降低了重复率,可以大大提高输入速度。如此逐步练习,使学生感到输入速度越来越快,学习越来越轻松,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当然,这个练习应避免枯燥无味的练习,每节课应适时给学生玩打字游戏的时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也可以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汉字录入竞赛,利用计算机本身的汉字输入考试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不断练习了这一枯燥的知识点,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

  五、营造创新、开放的学习环境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的。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地发展。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师生共同拥有了一个创新、开放的学习环境,共同拥有了一个知识交流的*台。教师已经不再是从前无所不知的圣人。现在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我们已不再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知识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交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人机交流的*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如在学习《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一课时,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最新的软件系统。为此,我和学生们一起上网在百度搜索中搜索关于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们感慨地说:“老师,网络真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是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并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

  从信息技术课堂中,我欣喜地看到课改活动已在全校范围内铺开,并可以看到课改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未来的希望。

  以上只是我*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润雨中,相信在以后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3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我有幸参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国培计划”信息技术培训。其培训的模式新颖,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学科培训资源,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大大提高培训的质量。在本次河北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培训中,我们从“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班级交流讨论、集中答疑——交作业”这三个环节来细化学习任务,感觉有点像玩游戏闯关,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台。在本次信息技术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按照每个模块的要求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通过培训学习,觉得收获颇多:

  一、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多年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农村中小学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品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之间的很多信息技术课时就用来给学生观看视频,学生不用呆在教室里学习就觉得非常高兴。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没有一个领导听过一堂信息技术课,没有一个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过合理化建议。作为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即使没有按照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很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异常幼稚。针对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中小学中,要按照大纲要求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农村小学还有很多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很少有机会与电脑接触。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的问题,给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让我在学习中感觉到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等都是一个新问题。就像我们乡镇小学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实现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价值。

  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

  此次培训是通过电脑、网上课堂自学,虽然是这样,但是听着老师的讲解,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学研究理论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

  三、提高课件制作水*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信息技术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这次培训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以致用,才是根本。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很实用,培训结束后,我要把培训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继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争取使自己的计算机技能能够更长时有效的为教学工作服务。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4

  从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与各学科的整合变化来看,我作为一名实践者,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希望各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第一、信息技术的普及。

  以我校为例,这几年变化很大,最初是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到网络化应用,主要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再到现在远程教育的有效利用。充分说明了教师对信息技术从排斥到主动应用的过程。例如:我是一名英语老师,在担任七年级历史教学中,我参加了市里的新课改培训,当时那位老师使用的是多媒体教学课件,而我却感到很陌生,同时又有一种很新颖的感觉,脑子里边反应的是“英语课居然能上的这样轻松和有创新。”从那时起我就在想,什么时候我也能上这样一节课。回来后,我就开始慢慢接触电脑,从幻灯片的制作到声音的加入;从资源的下载到制作简单的flash课件。我用了3年的时间,使自己从一个对电脑一无所知到现在的熟练操作与应用,我觉得自己的业务水*得到了提高,同时让学生也喜欢上了英语课,让过去死的知识不再那么单调。

  第二、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不可替代性。

  1、它可以让教学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将声音、文字、图画、视频融为一体。例如:我在讲授时,就将教学内容和资料制成了课件,让学生很直观的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信息的超文本形式,主要说的是超级链接的有效应用,这样可以增加教学容量。

  3、教学信息的交互性。

  4、教学信息的再现性。

  第三、信息技术的实施方式。

  我校在这方面改革很明显,首先从教师培训入手,在以前是个别培训,到现在全校性的基础性培训,并大力提倡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和制作教学课件。从学生入手变化更大,以前学生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而现在每天都可以上网1个小时,因为我校开放了计算机房,开设了绿色网吧等,提倡学生健康上网,除了查找学习资料,也可以给校领导、班主任和广大教师留言、提问题等等,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去了解课堂以外的知识。

  总之,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他们对信息技术资源的有效利用,都从另一个侧面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熟练的应用电脑,其次是转变自己的理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将信息技术与自己的学科或学习整合起来,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变成一种形式。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5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等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通过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是:

  1、通过培训,结合了教师应掌握的大部分内容(powerpoint多媒体展示,教学设计,个人博客的创建,文字处理软件,电子邮件)。这种任务驱动式学习,更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没有大而空的理论阐述。师生*等,使我更易于理解与接受。使我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计算机知识的缺陷。

  2、通过培训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培训之前对于什么是计算机、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的认识相当模糊,通过培训发现原来计算机只不过是处理信息的一个工具而已。授课的关键在于帮助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采集、加工、处理信息的意识、方法和能力等。要想上好,上成功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对此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3、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们能够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积极交流、认真切磋、热情帮助。

  培训后的打算:

  1、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为巩固并扩大培训成果,我将做好校本培训工作,让更多的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并能充分利用。

  3、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6

  在本次的学习中,我得到了许多有收获。现在就我在学习中的一些看法来作一下总结:

  在培训中建立共同愿景。教师的共同愿景是提高专业素质、实现专业发展。培训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捷径。为此,各学校应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把培训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紧密联系,使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学校发展、培训目标的达成等休戚相关,鼓励教师追求卓越,促使他们争当“教育家”。

  1、 通过培训加快角色转变。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确认自己新的身份,成为学习的组织者,认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要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反思性实践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要争当课程开发者,不做课程的消极接受者、忠诚执行者,而要参与课程开发,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加快专业成长步伐;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既探索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可行途径,又力争把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

  2、 通过培训加快转型步伐。

  随着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小学教育管

  理也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中小学教师实现自身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具体说,就是要通过培训促使教师由教育型转向专业型,由经验型转向创新型,由修身立业型转向教书育人型,由教学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由单一教学型转向教学、教研、科研型,由学科知识型转向综合知识型,由注重知识传授型转向素质培养型,由传统的个人奋斗型转向现代的团队合作型。

  3、 通过培训加快专业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为此,我们要通过培训促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加深对课程知识、学生知识和教学知识新内涵的深刻理解,拓宽自身在人文、科技、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向学者型教师发展;促使教师提升专业技能,重点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及行动研究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与实践的能力,提高批判性反思与自我发展的能力;促使教师健全专业情意,确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观念,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教育理想,规范职业道德和教育行为。

  系统思考是以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思考方式,它要求人们掌握问题整体运作的本质,以提升组织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要确保新课程改革卓有成效,就要通过培训使教师学会系统思考,能够深入研究,从宏观整体的视角动态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及时吸收学生的反馈,密切关注、深刻洞察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渐变,用系统的、动态的、鼓励的`眼光支持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7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会后,我们课题组又开展了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我认真学习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又升华了许多,体会也颇为深刻。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中,关于教学方法的阐述非常精辟,可谓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座灯塔。

  教学方法,重在激发兴趣,积极引导。学习兴趣是人们力求认知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习的强化因素。事实证明,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比如,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是熟悉而又新奇的,怎样引导他们打开计算机的大门呢?那就要靠学习兴趣的激发。儿童的特点之一是喜欢自己动手,小学生刚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总是表现出十分兴奋和好奇,加上老师对计算机神奇功能的介绍,更加深了一种神秘感,这样使学生对计算机又多了一份兴趣,促使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好学,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对于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果处理不好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也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师当前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着力探索的课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指导性强,特别强调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实施“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小学阶段智力开发的主要做法是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在小学生教育方面,计算机有其特殊优势,用计算机在玩中游戏、娱乐、学习等,既可以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心,又可以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形象化、游戏化等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教学手段,实施“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

  “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形象比喻,能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想象。学生从小接触计算机,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如何才能让他们理解一些必要的抽象基础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把计算机难懂的理论与现实中易理解的事物联系起来,使之变得形象化,如教学“存储器”时,把“硬盘”比作一个“大仓库”,里面装有很多很多的`软件。对于小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他们感兴趣、能轻而易举的事物来做比喻,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当然,有些比喻不一定确切,但重要的是让小学生有了一个直观的想象,让学生在一种通俗易懂的氛围中接受信息技术知识。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多次提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乐,是一种引导学生愉快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及操作技能的适用于小学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活跃,爱玩好动,学习容易从个人兴趣出发,兴趣难以持久。因此不宜采取长时间的说教方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而要采取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接受新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正确地引导他们,在玩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足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使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内容走进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并且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手段。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应用性、技能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信息技术教学也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利用价值。将信息技术融入生活实践中,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另一特色,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现代和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

  总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是一本指导性很强的信息技术教师研修书籍,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修,我感觉我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然还当努力学习,争取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再上一层楼。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8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操作技能、探索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使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如何更好的贯彻新课标理念上好信息技术课,是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以自己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点体会,与同行一起探讨:

  1、 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孔子就总结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的名言。

  我们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对信息技术一无所知。那么,怎样才能引导他们打开信息技术的大门呢?那就要靠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中我发现,信息技术对农村孩子来说既新鲜又好玩,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刚开始都非常想学。但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去记忆或机械重复训练,不仅枯燥无味且难度也增大了,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降温了。长此下去,必然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不良影响。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活用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学生家里既没电脑且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很少,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难免有陌生感,对教学内容也就掌握不好。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呢?关键是要让学生了解、熟悉、喜欢信息技术。

  ①、搜集、整理、提炼资料,主办各种信息技术知识讲座。如我利用洪恩公司出品的“开天辟地”软件对学生进行电脑知识讲座,学生就非常感兴趣。

  ②、利用学校宣传橱窗开办信息技术知识专栏,吸引学生浏览。

  ③、定期举办“信息技术”知识竞赛,在学生中营造学习氛围。

  3、以“玩”促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配合教材内容,我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应用于教学中,如:满堂彩、翻硬币、纸牌、弹珠等游戏。

  例如在进行鼠标和指法练习的教学中,我在简单的演示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利用“纸牌”、“扫雷”、“金山打字通”等游戏进行练习,充分动手实践。通过实践,学生在游戏中不但熟悉了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使单一、乏味的指法练习得到极大改善,提高了学生击键的速度及准确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但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须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并适合学生的游戏,强调趣味、益智、学习的功能。

  4、创设情境,保持学习情趣。

  在教学中,可利用媒体创设、优化教学情境,借助美好事物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明确了学习目标又指明了学习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9

  今年5月29日至6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集中培训项目——“国培计划”信息技术培训。其培训的模式新颖,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使50名教师享受到优质的学科培训资源,增强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意识,学到了不少的应用技术。在本次信息技术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按照《学员手册》要求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通过培训学习,觉得收获颇多:

  一、转变的观念,素养的提高

  多年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农村中小学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品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之间的很多信息技术课时就用来给学生观看视频,学生不用呆在教室里学习就觉得非常高兴。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没有一个领导听过一堂信息技术课,没有一个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过合理化建议。作为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即使没有按照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很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异常幼稚。针对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中小学中,要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各科教学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只有一间,给正常的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让我在学习中感觉到农村教师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等都是一个新问题。就像我们乡镇小学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实现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价值。

  二、提高理论水*

  此次培训是通过电脑、网上课堂自学,虽然是这样,但是听着老师的讲解,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学

  研究理论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

  三、提高课件制作水*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理论知识系统化

  这次培训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以致用,才是根本。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很实用,培训结束后,我要把培训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继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争取使自己的计算机技能能够更长时有效的为教学工作服务。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0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管你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早学早受益,不学则会很被动,而且会越来越被动。学还是不学,用还是不用,反映着智力与能力的水准,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在信息社会中,如果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那么他的知识结构就不完整,就很难立足和发展。信息学与技术的内容十分丰富,且发展十分迅速,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猛,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地学习。我很高兴,我有机会和我们学校的五位电脑教师一同工作,这个学期和其他很多位同事一起接受了比较系统的技术运用的培训。在他们身上,我不仅学到了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而且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认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当我学了信息技术并且能初步运用时,不骗大家,我是感到一点的满足感的。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任教的学科是英语,在教学当中,从现代化教育手段中,也体会到了现代化的运用之益。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电教媒体的使用,使他们精神振奋,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

  在我的日常工作中,离开了电脑,我是绝对没法子完成工作任务的。许多事务都必须通过网络。计算机教育已不仅仅是学教育,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教育。会还是不会使用网络,很可能成为衡量现代人文化水准的一个尺度。在网络文化氛围中,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能力。“网络就是计算机”,学习网络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是十分重要的,谁不充分认识这件事的重要性,在将来就会吃亏的。有人说互联网和教育是推动新世纪社会进步的两只轮子,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掌握了未来;谁开创了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谁就获得了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样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ITtools3.0辅助*台3篇(扩展5)

——信息技术课程学*结5篇

信息技术课程学*结1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这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一、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正如陈莹老师讲的:业务上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既具有大学本科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的学历;具有在学校信息技术化教育中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学历;具有在本科教学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能力;有帮助学生利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有帮助其他学科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研究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另一大支柱,是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许多成果的热门课题。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对中小学整体的教学结构改革和素质教育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计算机媒体资源应用实例

  这一部份内容是由闫铁莹老师讲授的,主要讲授如何对资源进行整理和搜集,主要是指对各类资源进行修改和完善,融入自己的理解,使之与实际教学相匹配。修改和完善既包括对资源的结构进行修改,也包括对资源的元素进行修改。

  另外,还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几种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进行了指导,使我们能够对声音、视频、图像进行简单的处理,对我们*时的教学课件制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对课堂问题的处理方法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这一部分主要是由王建群老师讲授的,这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他的课简单又实用,主要是2个部分"一、存在的问题;二、对策研究"。对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我们和老师一起互动,我们也把我们实际教学中的问题说了出来,由老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处理意见。使我对教堂教学中的问题有了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使我提高不少。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辨析

  董德宝老师的课也是比较有效的课,他对课程整合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什么是整合?为什么要整合?怎么整合?这三个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使我们对模糊的问题有了明确、有效的认识,使我们不但在理论上有了提高,而且还对我们的实际教学也有引路性的指导。

  其中"整合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使我体会到教学监控能力是指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高级形式,是其他教学能力和教学行为的调节中枢。

  五、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加入wto后,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参加国际竞争。同时,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素质的教学方法。实施有效的教学:

  1、有效教学是有明确任务指向的教学

  2、有效教学是学生高度参与的教学

  3、有效学习是化教学策略实施的教学

  4、有效教学是促进学生深层理解的教学

  5、有效教学是三维目标统一的教学

  6、有效教学是师生生命价值彰显的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搞好信息技术教学。

  六、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五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使我的受益不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最后,我想说,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再培训会获得的欣慰吧!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这将是我以后的最终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学*结2

  回首培训的足迹,当时学习的情景依然浮现在眼前、专家们精辟的论述仍回荡在脑海,给我许多思考,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使我对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整体把握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的重要性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二、通过培训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再教,学生再学,老师不教,学生不学的过程。未来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常规,使要学生学习变为学生要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主动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三、教育学生,从爱出发。

  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有了问题时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们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师爱要全面、公*。

  四、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

  一节好的信息技术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6767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抓住信息技术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信息技术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信息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信息技术课得意义,乐学、爱学信息技术课。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信息技术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学习方法,体现信息技术课的灵魂,使信息技术课上出“信息味”!

  五、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

  学员们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交流、切磋、帮助。

  总之,通过培训我明白了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和学习;善于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行胜于言”的作风,体会到老师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的力量,更让我受到震撼的是一种严谨的作风。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一定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信息技术课程学*结3

  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必须掌握的一种工具,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也已成为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与此同时,领导对提高学校教师的计算机技能水*高度重视。我校坚持校本培训,力求使所有教师能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经过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本学期培训工作做一总结:

  一、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

  通过精心的准备,有针对性地编写了培训教案,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常用应用软件的操作技术等。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挑选有针对性的;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的;且有利于大家增强对计算机技能的提高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并且融入我们*时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总结。

  考虑到教师知识吸收速度和精神力集中问题,和学校条件以及考虑到培训对象在课堂上不能马上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还需要后续的巩固与提高,再加上由于内容的精简,有些知识点不能在课堂上给大家做详细讲解演示,因此我们特地安排了分散学习,培训负责人辅导。

  二、培训的方式方法

  此次计算机技能培训内容侧重于的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培训时我们根据网络基础边讲解边演示方式进行,并在课堂上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课间和课后进行答疑。根据每次培训对象的水*差异,我们适时调整培训的内容。

  三、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

  四、正式培训的内容:

  计算机其它相关知识讲解(包括XP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病毒防治等)

  五、培训的效果

  培训覆盖面广,知识点新、实用性强。从培训的现场反馈和课后反应来看,这次培训可以说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大家在听课的时候注意力一直非常集中,而且能够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作为培训教师来说,每次上课也是饱含激情,能够比较好的调动大家的情绪,双方互动良好。可见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高的,从中也可以看出我校教师都非常重视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渴望吸收新的知识,接受新的事物,而且大家对这方面需求确实很大。

  从中可以看出,这次培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我们考虑今后可以根据各层次教师的需求,更加细化、更专题化的组织计算机培训,将培训工作持续的进行下去。

  六、培训的不足

  虽然这次计算机技能培训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憾。首先,在培训内容上,由于培训时间所限,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我们不得不一再压缩培训内容,舍弃一些原来准备的实用技巧和知识点,力求在以后的培训中补上。而且我们每次培训只能针对某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比如大家工作中用的比较多的搜素等。而对有些内容比如专业知识,我们只是简单的介绍几个非常好的数据处理技巧,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其次,由于培训对象本身计算机水*参差不齐,对于相对较弱的教师可能会觉得培训的部分内容会过于复杂,一时难以掌握。

  总之,每次培训,经过我们事前的精心准备,虽然不无缺憾,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普及面广,反映良好,在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为教师的教学以及信息化知识普及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学*结4

  1、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为了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我国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建构主义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建构主义的“出头之日”,就没有今天的广泛影响,它可以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2、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3、转变思想,寻求学科教学新途径。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先有一桶水。”这是我幼年上学时,老师经常讲的一句话。那时我觉得老师必须是拥有广博知识的人,同时他教授给学生的知识也必须是他精通的,只要跟着老师学他所教授的知识就可以了。但这样的观点我觉得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就能完全适用了,应该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只要教给学生找水、舀水的方法,其它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了。”也就是说在课堂上,我们必须放弃以往教师单纯教授,学生照单全收的陈旧方式,要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的能力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质疑、解疑、释疑的过程中探求方法,并能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往往收到的教学效果会非常好。

  例如,在教学中我经常尝试先把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提前布置下去,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摸索,一般是两个同学为一个小组,通过两个人的探讨、操作实验(可结合自己的经验或是参考教材介绍的方法),然后自己通过自己的语言总结操作方法。教师的任务就是组织同学汇报自己组内的操作过程,当然每组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各具特点,教师并不做过多的评判,让学生们自己去比较哪种方法更便捷、更省时,且效果最好。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但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潜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还避免了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对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起着很好的作用。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解决。

  此外,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信息技术课上也是应该得以充分体现的。学生创新思维具有五大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动的灵感。教师应该课堂中及时抓住学生所闪现出的点点光辉,要将那些有独到见解的孩子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让他们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样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转变教学思想,不要拘泥于以往固定的模式般的教学方法,尽量使每个人的思维空间得到最大限度。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台,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同时,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协同工作的精神。同样,在现代学习中,尤其是一些高级认知场合(例如复杂问题的解决、作品评价等)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而网络环境(尤其互联网)正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台。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是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合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学*结5

  一、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

  (一)、与德育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可以用校园网络报道学校的新闻,学校师生参加各种活动获得的荣誉。可以搜集一些与小学生有关的网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了解社会的新闻和各种社会现象,并引导学生让其从中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与知识学科的整合

  internet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由于它储存容量大,媒体种类丰富,检索容易、快捷,不失为学生学习的好载体。教育资源共享,对于人、财、物是种节约,同时也使知识得到充分整合。可以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例如,语文学习中需要查找资料的时候,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网络知识在网上查阅资料,帮助了解语文知识。还可引导学生创建个人博客,并在博客上记录个人学习、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达到练笔的目的,促进写作水*的提高。注重实践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三)、与艺术学科的整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电脑绘画”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它本身就是与美术整合的,例如:老师进行美术欣赏,可事先搜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网址,让学生在网上自由欣赏美术图画,然后讲出自己的理解,这比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同时也可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主要表现在通过windowmedia player软件来听音乐,可用midi软件来编辑音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信息交互方式、师生角色转变以及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转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水*与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达到全面发展。

  二、评价整合,检查效果

  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教学评价受到重视。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工具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评价应在应用和实践中进行评价的。例如,教学“画图”软件后,可采用“开放式评价法”让学生制作作品,在作品展示中由学生参与评价。例如,教学三年级的“写字板”软件的使用后,采用“指定内容,具体考核”的方法,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按要求用“写字板”软件打一篇文章,然后由教师打分评价。同时,在每一个单元的单元小结里都有一个“活动评价”,有两棵知识树,树上是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结满了知识果,评价的方法是: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本单元的情况进行摘果子活动,在已掌握的知识果涂上红色即是摘下了果子。这种有趣的评价方式,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大胆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探索,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总之,这次学习,我受益非浅。让我们更有信心、有方法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

  三、学以致用,学科整合

  教育部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当今教育主题的多元化,要求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综合实践课,“立体式”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例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四、学科整合、全面发展

  当今教育主题的多元化,要求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综合实践课,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

  (一)、与德育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可以用校园网络报道学校的新闻,学校师生参加各种活动获得的荣誉。可以搜集一些与小学生有关的网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了解社会的新闻和各种社会现象,并引导学生让其从中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与知识学科的整合

  internet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由于它储存容量大,媒体种类丰富,检索容易、快捷,不失为学生学习的好载体。教育资源共享,对于人、财、物是种节约,同时也使知识得到充分整合。可以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例如,语文学习中需要查找资料的时候,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网络知识在网上查阅资料,帮助了解语文知识。还可引导学生创建个人博客,并在博客上记录个人学习、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达到练笔的目的,促进写作水*的提高。注重实践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三)、与艺术学科的整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电脑绘画”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它本身就是与美术整合的,例如:老师进行美术欣赏,可事先搜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网址,让学生在网上自由欣赏美术图画,然后讲出自己的理解,这比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同时也可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主要表现在通过windowmedia player软件来听音乐,可用midi软件来编辑音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信息交互方式、师生角色转变以及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转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水*与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达到全面发展。

  五、评价整合,检查效果

  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教学评价受到重视。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工具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评价应在应用和实践中进行评价的。例如,教学“画图”软件后,可采用“开放式评价法”让学生制作作品,在作品展示中由学生参与评价。例如,教学三年级的“写字板”软件的使用后,采用“指定内容,具体考核”的方法,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按要求用“写字板”软件打一篇文章,然后由教师打分评价。同时,在每一个单元的单元小结里都有一个“活动评价”,有两棵知识树,树上是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结满了知识果,评价的方法是: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本单元的情况进行摘果子活动,在已掌握的知识果涂上红色即是摘下了果子。这种有趣的评价方式,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大胆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探索,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总之,这次学习,我受益非浅。让我们更有信心、有方法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ITtools3.0辅助*台3篇(扩展6)

——信息技术课教案3篇

信息技术课教案1

  教学主题

  信息素养与网络道德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服务,所以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遵守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做一个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难点:信息素养的含义

  重点:理解有关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的问题

  学习目标

  1.了解信息素养内涵。

  2.加深对网络道德规范的认识。

  3.用实际行动来要求自己,争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搜索引擎网站

  常规资源

  1、 浙江教育出版社20**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七章7.4节

  2、 教材配套教师用书。

  3、 “做信息时代合格公民”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因特网。

  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关于信息素养的涵义,主要通过虚拟情景的"教学方法来处理。第二部分“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涉及到学生的切实的网络问题,所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学,通过“布置任务——学生活动——交流谈论——教师引导”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搜索材料、总结材料并且对自己进行反省,来使学生的学习深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重点/难点/关键点

  信息素养的涵义有那些?

  列举信息素养所涉及的问题

  创设情景“写一篇关于信息素养的文章”

  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内容是什么?

  了解信息素养的具体内涵和内容

  通过前面的举例大体概括出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内容

  如今存在的关于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的问题有哪些?

  通过查资料来具体实践信息素养的涵义,并且通过活生生的例子来加强教育

  使用搜索引擎和关键字查找资料汇总

  网络课程上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范?

  学会合作,并且对自己的日常上网行为进行反省自查

  分组讨论心得体会

  教学过程

  设计

  一、新课导入:

  通过对前面六章的知识的回忆,让同学们思考学习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什么(为学习、工作、生活服务),接着从社会最近发生的网络案件(网友见面、虚拟财产被窃等)引入网络安全,引入网络道德,引入“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的主题。

  二、教学内容:

  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单下传给每位同学。

  1、设问:什么是信息素养?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了解所涉及的方面。

  2、设问:假如现在让你写一篇关于信息素养的文章,你打算如何写?

  学生活动:集体思考并且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的想法向信息素养概念靠拢。

  3、信息素养的具体内涵及内容的总结介绍

  教师活动:通过前面创设的问题、学生的回答,来分析介绍信息素养的具体内涵及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素养。

  4、网络的积极影响及产生的问题。

  教师活动:首先肯定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各种积极的、重要的影响。然后,引出课题:网络也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提供学生必要的搜索引擎及关键字,

  学生活动:上网搜索最新的关于网络的负面影响的事件。然后举手给全班同学以新闻的形式做出报告。

  5、设问:既然网络产生了各种负面的影响,*为此制定了一个《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大家知道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吗?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了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并且对自己的日常上网行为进行反省

  (1)设问:去过网吧的同学有多少?一般去一次是多长时间?在网吧里一般都做什么?*均一周去几次?

  活动:民意调查,从而阐明“拒绝泡网吧,珍惜生命”。

  (2)设问:在网络上,聊过天吗?泡论坛吗?玩过最近流行的网络游戏吗?在这些方面上,你投资了多少,收获了多少?

  活动:民意调查,从而阐明“擦亮慧眼,分清虚实世界”。

  (3)利用搜索引擎及部分相关资料,举实例,如网页木马、恶意代码、网络虚拟财产案、重要机构机密资料被窃等。

  活动:让学生自己总结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号召学生“刻苦钻研网络技术,维护网络安全”,争做网络小卫士。

  (4)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注意保护个人的相关资料,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生日、亲属关系、银行账号等相关内容。

  活动:假如泄露了个人相关资料,会引起什么样的恶性后果?(让学生自己自己总结)从而阐明“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守护个人资料”。

  通过(1)至(4),从而对学生提出要求。

  6、制定网络课程学习守则。

  教师活动:在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下,信息课程日渐成为以后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所以倡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一个网络课程学习守则,并对学生制定的守则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根据《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从“课程学习”、“交流讨论”“联系反馈”等方面讨论总结出学生自己的学习守则,并且努力自觉的遵守守则。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素养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遵守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努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四、作业

  让学生课下思考“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娱乐中使用了那些信息技术?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抄写《青少年网络公约》及课上制定的网络课程守则,制定一个表,时时提醒自己,遵守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和执行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

  “信息素养与网络道德”学习任务单

  一、假设让你写一篇关于信息素养的文章,你会怎样来完成学习任务?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查找资料回答现今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的网络问题。

  四、《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是什么?

  大家认真学习《全国青少年风络文明公约》,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且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及个别事例。

  拒绝泡网吧,珍惜生命健康。

  擦亮慧眼,分清虚实世界。

  刻苦钻研网络技术,维护网络安全。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守护个人资料。

  五、分组讨论并且制定网络课程学习守则。

  六、思考我们学习了这节课后,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遵守网络规范网络道德,做一个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技术课教案2

  教学主题

  信息素养与网络道德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服务,所以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遵守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做一个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难点:信息素养的含义

  重点:理解有关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的问题

  学习目标

  1.了解信息素养内涵。

  2.加深对网络道德规范的认识。

  3.用实际行动来要求自己,争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搜索引擎网站

  常规资源

  1、 浙江教育出版社20**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七章7.4节

  2、 教材配套教师用书。

  3、 “做信息时代合格公民”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因特网。

  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关于信息素养的涵义,主要通过虚拟情景的教学方法来处理。第二部分“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涉及到学生的切实的网络问题,所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学,通过“布置任务——学生活动——交流谈论——教师引导”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搜索材料、总结材料并且对自己进行反省,来使学生的学习深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重点/难点/关键点

  信息素养的涵义有那些?

  列举信息素养所涉及的问题

  创设情景“写一篇关于信息素养的文章”

  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内容是什么?

  了解信息素养的具体内涵和内容

  通过前面的举例大体概括出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内容

  如今存在的关于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的问题有哪些?

  通过查资料来具体实践信息素养的涵义,并且通过活生生的例子来加强教育

  使用搜索引擎和关键字查找资料汇总

  网络课程上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范?

  学会合作,并且对自己的日常上网行为进行反省自查

  分组讨论心得体会

  教学过程

  设计

  一、新课导入:

  通过对前面六章的知识的回忆,让同学们思考学习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什么(为学习、工作、生活服务),接着从社会最近发生的网络案件(网友见面、虚拟财产被窃等)引入网络安全,引入网络道德,引入“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的主题。

  二、教学内容:

  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单下传给每位同学。

  1、设问:什么是信息素养?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了解所涉及的方面。

  2、设问:假如现在让你写一篇关于信息素养的文章,你打算如何写?

  学生活动:集体思考并且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的想法向信息素养概念靠拢。

  3、信息素养的具体内涵及内容的总结介绍

  教师活动:通过前面创设的问题、学生的回答,来分析介绍信息素养的具体内涵及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素养。

  4、网络的积极影响及产生的问题。

  教师活动:首先肯定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各种积极的、重要的影响。然后,引出课题:网络也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提供学生必要的搜索引擎及关键字,

  学生活动:上网搜索最新的关于网络的负面影响的事件。然后举手给全班同学以新闻的形式做出报告。

  5、设问:既然网络产生了各种负面的影响,*为此制定了一个《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大家知道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吗?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了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并且对自己的日常上网行为进行反省

  (1)设问:去过网吧的同学有多少?一般去一次是多长时间?在网吧里一般都做什么?*均一周去几次?

  活动:民意调查,从而阐明“拒绝泡网吧,珍惜生命”。

  (2)设问:在网络上,聊过天吗?泡论坛吗?玩过最近流行的网络游戏吗?在这些方面上,你投资了多少,收获了多少?

  活动:民意调查,从而阐明“擦亮慧眼,分清虚实世界”。

  (3)利用搜索引擎及部分相关资料,举实例,如网页木马、恶意代码、网络虚拟财产案、重要机构机密资料被窃等。

  活动:让学生自己总结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号召学生“刻苦钻研网络技术,维护网络安全”,争做网络小卫士。

  (4)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注意保护个人的相关资料,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生日、亲属关系、银行账号等相关内容。

  活动:假如泄露了个人相关资料,会引起什么样的恶性后果?(让学生自己自己总结)从而阐明“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守护个人资料”。

  通过(1)至(4),从而对学生提出要求。

  6、制定网络课程学习守则。

  教师活动:在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下,信息课程日渐成为以后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所以倡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一个网络课程学习守则,并对学生制定的守则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根据《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从“课程学习”、“交流讨论”“联系反馈”等方面讨论总结出学生自己的学习守则,并且努力自觉的遵守守则。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素养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遵守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努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四、作业

  让学生课下思考“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娱乐中使用了那些信息技术?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抄写《青少年网络公约》及课上制定的网络课程守则,制定一个表,时时提醒自己,遵守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和执行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

  “信息素养与网络道德”学习任务单

  一、假设让你写一篇关于信息素养的文章,你会怎样来完成学习任务?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查找资料回答现今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的网络问题。

  四、《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是什么?

  大家认真学习《全国青少年风络文明公约》,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且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及个别事例。

  拒绝泡网吧,珍惜生命健康。

  擦亮慧眼,分清虚实世界。

  刻苦钻研网络技术,维护网络安全。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守护个人资料。

  五、分组讨论并且制定网络课程学习守则。

  六、思考我们学习了这节课后,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遵守网络规范网络道德,做一个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技术课教案3

  课时安排:1课时

  设计思想:经过三年级上期对键盘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输入字母和各种符号了。所以本课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是对以前的一个综合应用与训练过程。教学时可采用自学指导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进行操作,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兴趣,并达到进一步的提高能力的目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综合运用键盘输入,会正确输入标点和换行,写一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激趣方法,让学生自主操作;

  3、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贯穿“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情感思想;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信息“工具”性意识;

  教学难点:键盘输入的综合应用,注意指法正确。

  教学准备:课件、广播教学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感受氛围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CAI(出示《春晓》视频——诗人“孟浩然”——古诗朗诵)

  师:孩子们会读这首诗吗?生:会!谈话:这学期我们学会了用计算机画画。计算机不仅能画画,还可以用计算机写作文、记日记,给远方的朋友写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用拼音在计算机上写出汉字。

  一、打开“写字板”

  像画图软件可以用来画画一样,“写字板”是一种专门用来处理文字信息的软件。1.操作:现在老师说,同学们操作打开“写字板”程序:“开始”——“程序”——“附件”——“写字板”

  请仔细观察写字板窗口由哪几部分组成,再对照图11—1记住窗口各部分的名称

  图11—1“写字板”窗口2.请用鼠标探测一下工具栏、格式栏上的按扭。当你的鼠标箭头指向某个按钮时,在鼠标箭头的下方会出现按钮的.名称,同时在状态栏上将会看到对应按钮的功能说明。

  3.你能用鼠标探测出下面常用按钮的名称和功能吗?试一试。

  二、转换输入法

  写汉字必须使用汉字输入法。适合小学生的汉字输入法有“全拼输入法”和“智能ABC输入法”等。

  单击任务栏上的输入法按钮,便能看到如图11—2所示的输入法菜单,从中可以选择你需要的输入法。

  图11—2输入法

  观察:你的电脑里有哪些输入法?切换到智能ABC输入法。

  1.单击任务栏右端的输入法按钮

  2.在输入法菜单中选择

  此时屏幕上显示

  (输入法提示),表示已切换到“智能ABC输入法”。

  3.在输入法选择菜单中单击选择“”即可切换到“英语输入法”。

  三、用拼音写汉字

  师:谁会用拼音写汉字?来为同学示范写一句“春眠不觉晓”。

  提示:要求指法正确。

  观察一:

  1.抽一学生操作,其余同学仔细观察:

  (广播教学)刚才这位同学是怎样写出汉字的?

  对了,先写声母,再写韵母,然后呢?(操作的同学作答)

  小结:我们用电脑写字的时候,要先写声母,再写韵母,然后按下空格键。

  同时教师介绍:光标、输入条和文字待选框。

  图11—3用拼音输入汉字

  2.提示注意同学是怎样输入“晓”的。

  观察二:看看这位同学是怎样让“晓”字出现在写字板上的?

  试一试:

  1.当光标位于“晓”字之后,敲一下回车键,观察光标的位置。想一想在“写字板”中回车键起什么作用。

  2.同学们自己试一试写“处处闻啼鸟”这一句。

  注意:遇到问题可以找同学帮助,也可以看书上的48页的小知识,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3.你能输入汉字“绿”和“律”吗?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拼音写汉字,大家觉得好玩吗?

  操作: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

  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练一练:

  输入完成后将文件命名为“古诗欣赏”并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ITtools3.0辅助*台3篇(扩展7)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计划3篇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计划1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材为依据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必工具课程,教学应始终把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根本性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实现技术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双重建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教学应在此基础上,完成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下达的各项要求。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级学生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通过初一一年的学习,该问题有所缓解。但是随着插班生的增加,每个班近60人,每个计算机机房不足60台电脑,为避免有学生无计算机可用,每节课课前教师都要检查调试好每台计算机,增加了上课难度。

  二、教学目标

  1、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精神,加强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三、教学具体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教师要精讲到位,让学生适当训练,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2、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激发他们对计算机技术这一新兴科学的学习兴趣,让其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拓宽其在计算机世界和互联网时代的视野,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线,多练,多操作才能提高。每堂课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提出研究课题、讲解简单思路、生实践、知识总结,每次总结可以放在课前,总结上一次课的知识,每次讲课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留出30分钟让学生上机实践,充分保证学生的动手时间。

  4、灵活运用教材,对于教材上的内容,如果完全按照其进程来实施教学,知识反而不能更好地连贯,而且在课时不多的客观条件上要对其有一定的筛选,选择实际应用比较多的知识作为重点来教。

  5、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把各种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带给学生,让学生坐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列车,而不至于闭门造车,总是学习那些已经过时的知识。

  6、加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以及各种竞赛,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ITtools3.0辅助*台3篇(扩展8)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案 (菁选3篇)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管理“日志”,学会整理“相册”。

  2.通过管理“日志”,整理“相册”,让学生清楚文章需要分类存放,图片需要具体说明,从而方便与人交流,从而使其成为我们真正交流的学习*台。

  3.通过“我的空间”的管理,使学生形成文章、图片归类存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通过管理“我的空间”,进一步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会管理“日志”,分类存放,对需要修改的日志进行编辑或删除;(2)掌握整理“相册”,修改照片信息并分类存放。

  难点:学会对“相册”进行有效分类管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修改案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的空间”单元第一课时,让大家发布的“猜谜语”吗?今天可是我们大家揭晓答案的时刻哦!那应该怎样来发布我们的答案呢?

  谁来说说。

  要对原来的日志进行修改,如何修改。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二、探究新知

  1.管理博文

  ①日志修改

  组织学生看书学习,对“猜谜语”日志进行答案的补充。

  学生自主探究“管理日志”,将自己的谜语答案通过编辑补充完整(学生发的第一篇日志)

  学生结果反馈

  学生演示:师板过程:我的空间—日志—编辑—出现日志(填写答案)

  师: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对先前的日志标题和内容进行修改,对于不要的日志我们可以删除。但如果删除日志,这篇日志的其他留言也会随之消失,因此我们要删除时,一定要慎重对待。

  ②日志分类

  师:在编辑修改日志的过程中,你是如何理解第4步中的“分类发布”的。

  学生思考,并谈谈自己对分类的看法和理解。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分类的内涵。

  师:日志上的信息使我们共享在个人空间上与好友交流的信息,日积月累,文章大幅度增加。如何让访问的好友更便捷的分享你提供的日志信息,我们可以对日志信息进行分类。

  日志信息可以怎样分类?

  一学生或师做演示:编辑—选择分类(新建分类)

  问:新建分类根据什么而定义?

  练习:进一步对有需要修改的日志,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完善,并将它们有效分类管理。

  ③日志管理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分类管理的效果。

  补充:有好方法和建议和大家分享吗?

  学生介绍自己的日志管理方法和经验。

  2.管理“我的相册”

  师:在个人空间中,除了日志可以表达信息与好友交流,相册也是我们在个人空间上发布信息的主要手段。如何来对“相册”进行有效管理呢?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新知。

  ①相册管理

  学习情况反馈

  师:相册管理可以做些什么?

  为什么要对相册进行管理?

  学生思考、回答:完善相册信息,便于分享。

  ②相册分类

  问:在图片管理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建议吗?

  学生回答:需要分类。

  师:日志多了,需要分类管理,照片也可以分类整理,照片怎样分类管理?

  学生回答:转移到(选择相册)

  教师引导:相册怎样新建?师演示过程。

  提示:在照片上传的过程中,就应该对图片进行及时分类,做到随时高效管理照片文件。

  小组合作:将自己喜欢的照片添加到相册,并进行分类管理。

  学生演示。

  ③相册管理展示

  评价:他(她)分了几类?合理吗?是否有建议?

  他(她)的分类好在哪里?

  学生交流信息。

  三、课堂总结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你是如何来管理自己个人空间的?你认为一个好的个人空间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你在管理个人空间时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结束语:通过同学们的精心地呵护和打理,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将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个人空间。老师要提醒大家,同学们*时要经常对自己的个人空间进行维护,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家园。

  板书设计

  管理“我的空间”

  管理博文

  管理“我的相册”

  教学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以及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传播方式、防治措施。

  2、能力目标:学会利用杀毒软件或在线杀毒的方式查杀计算机病毒。

  3、情感目标:在深刻了解计算机病毒危害的基础上,形成病毒防护意识,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版权意识。

  【教学重点】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及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

  杀毒或防病毒的相关措施

  【设计思想】

  1、生活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个更为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因此,如何安全规范地进行信息活动,预防计算机病毒,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以确保信息安全,这是信息活动过程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2、中小学生从小要树立安全的信息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了解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

  2、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处理、表达能力。

  3、会使用搜索引擎的基本方法获取部分网络资料。

  4、对电脑信息安全还没有足够认识。

  【学生学习方式】设置悬念,问题驱动,案例学习,小组讨论,课后自主探究方式。

  【教学准备】

  1、激发学生兴趣的冰河木马;

  2、网络畅通的多媒体教室;

  3、必要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情境:展示QQ留言。

  最近一段时间没有上网了,昨天一上来,看见你一个劲的和很多人在聊天,说话的态度和语气似乎不像是你的风格,应该不会是你吧,可装得也够像的,我录了视频,你打开看看:**x

  教师:请同学们帮老师拿个决定,要不要打开看看?

  学生:议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作个简单调查:打开的缺少信息安全意识。

  二、认识木马

  教师:老师也不太清楚,这是个什么文件,当时就觉得好奇,就下载了。

  演示:远程控制已下载客户端木马的电脑。

  学生:让学生亲身体验病毒的危害,知道上网没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将会导致怎样严重的后果。

  教师:

  简单讲述木马的攻击过程:简单讲解木马病毒攻击的过程:动听的语言诱骗对方运行木马文件,从而达到入侵的目的

  学生:听讲,观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对特洛伊木马的入侵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教师:介绍几种常见的木马病毒。

  三、木马的防冶

  学生:讨论对策

  教师:1、系统升级

  2、用杀毒软件

  3、木马专杀工具

  四、其它常见病毒

  教师:进一步介绍几种“毒王”级的病毒。

  1、CIH病毒的由来,症状和危害性以及作者其人。

  2、求职信病毒的特征

  3、震荡波病毒的危害以及作者其人。

  4、女鬼病毒的特征

  (引导学生正面理解:病毒给我们的计算机带来如此多的麻烦,而很多制造病毒的电脑天才通常是一不小心,酿成大货。

  学生:加深学生对特洛伊木马攻击的认识,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木马攻击的特点来制定预防措施,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安全的上网习惯。

  总结: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病毒的危害体现在哪些方面。和老师一起思考,回答老师提问,一起做归纳总结的工作。使学生对病毒的危害有个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

  五、病毒的防治

  教师:1、系统升级

  2、装杀毒软件

  3、养成信息安全意识

  教师:针对网上存在这么多的安全隐患,想想我们应该怎样做......看看《*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选择与自己学习生活最密切的方面谈谈我们不要去做......小组讨论,完后,将讨论的结果在全班展示,讲讲大家讨论后一致认同的结果。学生讨论在互联网上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

  六、教学拓展

  [案例分析]

  20**年10月5日13时12分,甘肃省临洮县太石镇邮政储蓄所的营业电脑一阵黑屏,随即死机。营业员向上级报告之后,*部门立即立案侦察,经过一段时间取证,犯罪嫌疑人张少强交待了全部犯罪事实。10月5日,张少强在会宁利用笔记本电脑侵入邮政储蓄网络后,非法远程登录访问临洮太石邮政储蓄所的计算机,破译对方密码之后进入操作系统,以营业员身份向自己8月末预先在兰州利用*开设的8个活期账户存入了11笔共计83.5万元的现金,并在退出系统前,删除了营业计算机的打印操作系统,造成机器故障。第二天,他在兰州10个储蓄网点提取现金5.5万元,并将30.5万元再次转存到他所开设的虚假账户上。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管理“日志”,学会整理“相册”。

  2.通过管理“日志”,整理“相册”,让学生清楚文章需要分类存放,图片需要具体说明,从而方便与人交流,从而使其成为我们真正交流的学习*台。

  3.通过“我的空间”的管理,使学生形成文章、图片归类存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通过管理“我的空间”,进一步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会管理“日志”,分类存放,对需要修改的日志进行编辑或删除;(2)掌握整理“相册”,修改照片信息并分类存放。

  难点:学会对“相册”进行有效分类管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修改案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的空间”单元第一课时,让大家发布的“猜谜语”吗?今天可是我们大家揭晓答案的时刻哦!那应该怎样来发布我们的答案呢?

  谁来说说。

  要对原来的日志进行修改,如何修改。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二、探究新知

  1.管理博文

  ①日志修改

  组织学生看书学习,对“猜谜语”日志进行答案的补充。

  学生自主探究“管理日志”,将自己的谜语答案通过编辑补充完整(学生发的第一篇日志)

  学生结果反馈

  学生演示:师板过程:我的空间—日志—编辑—出现日志(填写答案)

  师: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对先前的日志标题和内容进行修改,对于不要的日志我们可以删除。但如果删除日志,这篇日志的其他留言也会随之消失,因此我们要删除时,一定要慎重对待。

  ②日志分类

  师:在编辑修改日志的过程中,你是如何理解第4步中的“分类发布”的。

  学生思考,并谈谈自己对分类的看法和理解。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分类的内涵。

  师:日志上的信息使我们共享在个人空间上与好友交流的信息,日积月累,文章大幅度增加。如何让访问的好友更便捷的分享你提供的日志信息,我们可以对日志信息进行分类。

  日志信息可以怎样分类?

  一学生或师做演示:编辑—选择分类(新建分类)

  问:新建分类根据什么而定义?

  练习:进一步对有需要修改的日志,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完善,并将它们有效分类管理。

  ③日志管理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分类管理的效果。

  补充:有好方法和建议和大家分享吗?

  学生介绍自己的日志管理方法和经验。

  2.管理“我的相册”

  师:在个人空间中,除了日志可以表达信息与好友交流,相册也是我们在个人空间上发布信息的主要手段。如何来对“相册”进行有效管理呢?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新知。

  ①相册管理

  学习情况反馈

  师:相册管理可以做些什么?

  为什么要对相册进行管理?

  学生思考、回答:完善相册信息,便于分享。

  ②相册分类

  问:在图片管理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建议吗?

  学生回答:需要分类。

  师:日志多了,需要分类管理,照片也可以分类整理,照片怎样分类管理?

  学生回答:转移到(选择相册)

  教师引导:相册怎样新建?师演示过程。

  提示:在照片上传的过程中,就应该对图片进行及时分类,做到随时高效管理照片文件。

  小组合作:将自己喜欢的照片添加到相册,并进行分类管理。

  学生演示。

  ③相册管理展示

  评价:他(她)分了几类?合理吗?是否有建议?

  他(她)的分类好在哪里?

  学生交流信息。

  三、课堂总结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你是如何来管理自己个人空间的?你认为一个好的个人空间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你在管理个人空间时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结束语:通过同学们的精心地呵护和打理,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将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个人空间。老师要提醒大家,同学们*时要经常对自己的个人空间进行维护,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家园。

  板书设计

  管理“我的空间”

  管理博文

  管理“我的相册”

  教学反思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课程教学 辅助 ittools教学辅助平台下载

版权所有:文秘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文秘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文秘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6010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