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政府工作报告6篇

时间:2023-04-08 08:10:09 来源:网友投稿

云门政府工作报告6篇云门政府工作报告篇1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08年的主要工作20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云门政府工作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

云门政府工作报告6篇

工作以来,职场人一定经常接触到工作报告,工作报告有利于下一年的工作更好地开展,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云门政府工作报告6篇,感谢您的参阅。

云门政府工作报告篇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的主要工作

2008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三次、五次全会的部署,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合力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全力支援抗震救灾,全面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实现。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10863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1516亿元,增长18.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833亿元,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70亿元,增长22%;外贸进出口总额848亿美元,增长13.9%,其中,出口569亿美元、增长14%,进口279亿美元、增长13.7%;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0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50元,实际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6180元,实际增长7.8%;城镇登记失业率3.86%;人口自然增长率6.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1%、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1.3%的节能减排目标预计可以完成。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是:

(一)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持续推出有力举措,出台扶持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36条意见,制定推动工业、外经贸、房地产和金融健康发展的32项政策,实施扩大内需的10个方面具体措施,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持续深化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全年实际新开工、投产重点项目分别比计划增加50%和20%,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70万千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02公里、港口吞吐能力3260万吨,福建炼化一体化、液化天然气等重大项目基本建成,宁德和福清核电、厦漳跨海大桥、永安至宁化和宁德至武夷山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一批产品、服务、区域、科技品牌脱颖而出,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177个,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5位。持续拓展海西效应,54个国家部委、中央企业支持海西发展的举措深入实施,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并获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批准,20个中心城市的区域经济联盟正在形成,服务中西部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加快构建,与兄弟省份的区域协作进一步加强,海西发展活力和先行优势日益显现。全省经济增速连续7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人均超过4000美元,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提前实现十一五目标。

(二)加大三农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65亿元,增长5%;粮食总产量稳定增长,植树造林完成年度计划的108%,水产品和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1.9%和3.6%。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35家和185家,产业化经营组织销售收入占农业专业化生产收入的比重超过50%。五新推广取得新成效,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提高。农村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业信息化网络继续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稳步发展,村镇银行试点有序展开,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有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60万亩,新建户用沼气池6万口,修复病险水库268座,水利六千工程和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全面完成,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三)加快产业发展步伐。着力构建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15.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6个点。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2.7%。工业内涵深化技改提升工程深入实施,钢铁、水泥、纺织等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三大主导产业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高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增加值增长19%。产业集聚加快,30个重点产业集群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42%。强化煤电油运要素保障,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发展营销联盟,建立工业企业运行服务网。推动服务业拓宽领域、优化结构、提升层次,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4%。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建成一批现代物流园区,粮食、医药、石化原料等专项物流网络初步形成。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力度加大,全年本外币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增长17.4%,企业直接融资404亿元,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4家。旅游产业不断壮大,旅游服务设施逐步完善。软件、动漫、创意等新兴服务业迅速成长,通过认定的软件企业增加115家,一批知名企业进入全国软件百强。

(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5位,55个县(市、区)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新增3个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和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立项,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立项评审。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顺利实施,陶瓷纤维、竹纤维等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产业技术研发力度加大,环保节能纳米催化材料等5个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应用基础研究取得新进步,一批前沿基础探索项目列入国家973计划,再生稻集成技术体系基本形成,抗虫转基因水稻育种、光学晶体材料等领域科研水平全国领先。知识产权事业加快发展,新增专利申请量超过1.3万件。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6项国际标准获批立项,国家标准制订数突破100项。数字福建建设进展顺利,省超级计算中心等20个项目投入使用。第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成功对接4685个项目,6·18成为推动自主创新的一大平台品牌。

(五)再创改革开放优势。总结和推广我省改革开放30年来形成的活、和、创、韧基本经验。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小型水利设施产权等改革取得实效。国有资产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国有企业整合重组进程加快。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进一步落实,创业投资和产权交易更加活跃,行业协会管理水平有效提升。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开。行政审批项目清理进展顺利,省级网上审批系统投入使用。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3%。及时调整和完善外经贸扶持政策,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继续提高。通关效率明显提高,区域通关向多点联动、相互呼应、快速便捷的方向发展。厦门海沧保税港区获准设立,福州保税物流园区正式封关运作。9·8投洽会取得丰硕成果。全面推进闽港闽澳合作,各领域、各层面交流日益具体化、项目化、常态化,与欧盟及葡语系国家合作渠道有效拓宽。外事工作服务经济建设取得新进展。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提前一年完成华侨农场归侨职工住房改善、社会保障工作目标,涵养侨务资源,积极吸引海外侨商来闽投资兴业。

(六)深化闽台交流合作。紧紧把握两岸关系重大积极变化带来的新机遇,推动闽台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台资22.7亿美元,增长25.1%;对台贸易额75亿美元,增长8.7%。闽台产业对接持续拓展,农业合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获批设立。金融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厦门商业银行成为首家台湾金融机构参股的大陆银行,台湾人寿正式落户厦门。两岸三通实现新突破,厦门、福州机场成为两岸直航航点,厦航成为大陆首家在台设立办事处的航空公司,沿海8个港口成为首批两岸海上直航口岸,福州、厦门成为两岸直接通邮的封发局。海峡旅游势头良好,我省成为大陆首批赴台旅游省份之一,直接往来航线成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通道。通过两门、两马、泉金航线往来人员超过百万人次,增长35%。教育、科技、文化及城际合作不断拓展,高校招收台生规模扩大,一批高职院校与台湾院校开展实质性合作办学,我省成为地方媒体赴台驻点唯一试点省份。海西论坛等活动成效明显。

(七)有力有效救灾防灾。全力抗御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迅速组织修复电力、通信、交通设施,及时安置疏导旅客和车辆,确保灾区人民过上欢乐祥和的春节。积极防御暴雨洪水和台风灾害,预先组织群众避险转移,及时展开抢险救灾和生产自救,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广泛开展以心系灾区、共渡难关为主题的救援活动,第一时间向地震灾区调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累计派出救援人员7250名、投入救灾物资2.87亿元、募集捐款13.94亿元、交纳特殊党费1.91亿元;采取超常规措施,提前超额完成3.65万套活动板房建设任务;救治455名从灾区转送的伤病员,安排549名彭州初中毕业生来闽就读中职学校;及时成立前方指挥部,对口支援彭州恢复重建工作迅速展开,32个援建项目开工建设。不断完善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加快建设福建沿海及台湾海峡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稳步推进海洋防灾减灾百千万工程,863计划海洋监测专项福建示范区项目开始发挥作用,视频到乡、视听到村的应急指挥系统全面建成,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

(八)扎实推进生态建设。深入贯彻节能法,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完善差别电价、替代发电、区域限批等措施。上大压小工作力度加大,淘汰小水泥生产能力670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102.6万千瓦。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的燃煤机组脱硫设施安装覆盖面达93%,排放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的重点污染源全面纳入在线监控。新建16个污水处理厂和13个垃圾处理场,城市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提高到63%和93%。一批清洁电源项目建成投产,城市液化天然气及煤改气工程有序推进。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加快建设,企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深入开展。重点区域、海域、流域综合整治取得成效,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名列全国前茅。全省港口布局规划获得批准,主要港口总体规划和重点港区控制性详规加快编制,岸线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得到加强。做好土地规划修编,调整优化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连续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九)统筹社会事业发展。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双高普九达标县(市、区)从48个增加到54个。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继续扩大,就读于达标高中的学生超过70%。高校服务海西六大工程扎实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工科类在校生比例提高到34%。加快职业教育三段式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改革,新组建7个省级行业性职教集团和4个区域性职教集团。特殊教育得到重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基层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增16个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实施海西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福建土楼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哲学社会科学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更加繁荣。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全面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社区医生联系家庭责任制试点继续扩大,医疗费用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中医药事业加快发展。奥运火炬在我省传递活动顺利举办。竞技体育实现突破,我省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第六届全国农运会成功承办。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长效机制建设,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贯彻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健全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和就业援助体系,新增城镇就业6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万人,企业劳动合同覆盖率达98%。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医改前关闭破产的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妥善解决。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二期工程基本完成,福建大剧院、泉州海峡体育中心、省老年人体育中心等一批项目建成使用,省档案馆新馆、省残疾人体育康复就业培训中心开工建设。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取得新进展。人事、编制、民族、宗教、气象、防震、测绘、地勘、库区移民、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十)切实办好惠民实事。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免费提供,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实行生活费补助并推广免费营养早餐工程,新建农村中小学寄宿生宿舍35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基本完成。迎奥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前实现。邮政进社区、海西书报亭建设、通信信息化助推新农村项目顺利完成。改造提升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完善百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和改扩建百所农村敬老院、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光明行动、造福工程、侨居造福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完成年度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补偿水平进一步提高。饮用水源地得到保护,部分重点流域水质明显改善。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积极推进廉租房、经济租赁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1.8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得到解决。农村工作机制创新专项补助继续增加,农村住房、水稻种植、渔工责任、渔船和森林火灾等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开展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博物馆、纪念馆、城市公园实现免费开放。

(十一)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平安福建建设实现阶段性目标,全省9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平安标准,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4.32%。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重大活动期间的维护稳定工作,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完善信访工作制度,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健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救助体系,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断提高。加强餐桌污染治理和食品放心工程建设,深化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及时开展乳制品质量安全专项清查,妥善处置问题奶粉事件对我省的影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类事故总量减少5587起,下降21.9%。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海防、人防、反走私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十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贯彻落实监督法及实施办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定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政协提案。全年共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708件、省政协提案730件,办结率均为100%。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及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继续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改进政府立法工作,全年提请省人大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5项。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加强。五五普法深入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稳步实施,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活动全面展开,机关效能建设继续深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纠风工作取得新成绩。积极推动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强化市场中介组织清理整顿,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落实,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全省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各个方面广泛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企业家、公务人员,向给予政府工作有力支持与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为福建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中央各部门及驻闽机构、驻闽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关心支持福建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严重波及实体经济,外部需求显著减少,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各种不利因素对我省的叠加影响不可低估。部分经济指标增速趋缓,出口形势严峻,一些行业和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持续增长压力加大。支撑产业发展的大项目比较缺乏,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偏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比较效益下降,非农收入减缓,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安全生产仍有隐患,食品药品安全存在薄弱环节,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政府职能有待进一步转变,有的地方和部门研究问题不深、解决办法不多,有些公务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铺张浪费和消极腐败现象依然存在。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坚持科学发展、四求先行,扎实做好2009年工作

今年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大、挑战最严峻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不畏惧困难,不回避问题,不人云亦云,充分认识我国现阶段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和我省相继出台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基础设施、实施民生工程创造了重要条件;国际资本仍然看好我国,进一步吸引先进生产要素向我省转移仍然有许多有利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综合经济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日益增强,海西先行效应开始显现,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思想认识的高度一致保证行动和工作的高度协调,善于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三次、五次全会的部署,坚持四求先行、四个重在,着力民心、着力民生,大力实施项目、品牌、创新和服务带动,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1%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1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按可比口径不低于80亿美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5%,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0.2%。

保增长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有信心依靠全省人民,在突破风险中把握机遇,在攻坚克难中形成合力,在有效运作中力求先行,着重在以下八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坚持立足国情重三农、融入全局重三农、改革创新重三农、统筹协调重三农,有效促进农业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

以改革增添活力。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措施,巩固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完善农村工作机制,健全干部驻村任职、农村六大员、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团等制度,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乡镇三农服务中心,构建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以稳粮保障供给。第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基本农田红线,出台相关政策防止耕地抛荒,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开展土地整理,建成40万亩高标准农田。第二,加大五新推广力度,扶持建设一批示范项目和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和新型农机具,鼓励多种超级稻、再生稻,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自给水平不下降。第三,抓好化肥等农资保障,调整农资补贴政策,加强价格调控,做好化肥冬储、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第四,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农民种粮补贴,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和较大幅度提高农机具补贴等政策,改进补贴发放方式,确保种粮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加快新增55万吨省级储备粮库建设,完善储备管理和市场供应体系。

以增收改善民生。采取综合措施,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强化主要农产品生产大县财政奖励政策,发挥山海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水产养殖和远洋渔业,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农业品牌。发展生态农业和节约型农业。搞好农产品购销与储运,促进大宗农产品价格平稳。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健全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做好农民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服务。发展县域经济,扶持一批中心镇,增强小城镇辐射农村、带动就业的作用。

以多予夯实基础。继续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力度,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推进农村路网建设,完成普通公路改造和农村公路路面硬化5000公里以上。加快现有33座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年内基本完成。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抓好五江两溪防洪工程、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标准渔港以及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2010年前基本完成300公里海堤除险加固六期、七期工程建设任务。建成福建沿海及台湾海峡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解决130万以上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三年内完成80%以上村镇垃圾治理任务。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三农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结构优化升级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坚持创新驱动,注重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支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公共技术服务。实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发挥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励作用,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加快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新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区域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在重点行业建立一批技术开发基地、重点实验室和产品检测中心,完善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把6·18打造成国内外有影响的产学研合作大平台,积极培育科技经纪企业和经纪人,更有针对性地寻找项目源,更广泛地发动企业参与,更有效地扶持创新成果转化落地。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并采用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推进专利技术实施计划,加大知识产权创造、使用、管理和保护力度。培养和引进科技领军人才,营造宽容、和谐、向上、想干事、能干成事的良好氛围,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会、更大舞台。

推进工业平稳运行和转型升级。第一,发展先进重化工业。加快建设环三都澳、罗源湾、江阴半岛、湄洲湾(南、北岸)、厦门湾、古雷半岛等临港工业区和南平、三明、龙岩等产业集中区,推进炼化一体化、林浆纸一体化等项目,壮大石化、汽车、造船、机械等产业集群。第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省级高新区的集聚功能,发展壮大电子信息、光电、生物制药、新材料、环保等产业。第三,加快传统产业改造。继续实施工业内涵深化技改提升工程,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和营销等环节的应用,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工艺优化、产品升级和品牌提升。第四,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认真落实金融支持政策,深化政银企合作,满足有市场、有技术、有前景的企业资金需求。建立并运作好小企业信贷中心。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实施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银行贷款风险保证金制度,建立重点企业资金链应急保障机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发债,加快发展创业投资。第五,支持企业拓展市场。建立地产名优产品推荐目录制度,在政府采购、重点建设和市政工程项目中,依照有关规定,协调项目业主与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依托营销联盟和行业协会,引导企业开展上下游协作,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围绕省内龙头品牌企业配套生产。鼓励企业布点建设营销网络和开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各种展会平台,拓展闽货市场。第六,强化运行服务保障。加强工业运行分析监测,健全煤电油运和重要原辅材料调度机制,推动工业持续较快发展。

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一批重大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以及大型批发市场,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拓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建设我省整机企业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对接平台,推进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在制造业设计创意、动漫游戏等领域扶持一批优势明显的骨干企业。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快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稳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培育产业投资基金、村镇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组织。鼓励发展法律咨询、形象设计、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业。加快发展物业管理、家政服务、文体娱乐等面向民生的社区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强旅游景区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源整合和宣传推介力度,壮大旅游经济。

(三)积极有效扩大内需,强化投资消费拉动作用

加大投资力度。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扩大投资规模,主要投向农村基础设施、产业优化升级和自主创新、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今年安排省重点项目526个,力争新开工130个、投产120个,总投资11193亿元,年度投资1470亿元。按照建设程序,认真落实土地、环评、节能等管理要求,加快前期工作,加快报批进度,加快建设步伐,抓紧推进一批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的项目,开工一批前期工作完备的项目,储备一批符合投向的新项目。落实政府配套资金,带动银行贷款和民间投资,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积极性。用好建设资金,管好质量和工期,加强稽查和审计,防止腐败行为,建设精品工程。

加快建设重大基础设施。推进海西铁路网建设,实现温福铁路6月份、福厦铁路12月底开通运营,新增快速铁路503公里;开工赣龙铁路复线、京福高速铁路福建段、漳州港尾铁路,提前实施新一轮铁路建设项目。推进海西高速公路网建设,新开工9个、续建16个项目,新增通车里程200公里以上。推进海西大港口建设,重点开发两集两散港区,完善集疏运体系,建设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码头,新增港口吞吐能力4000万吨以上。推进能源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核电、煤电、气电、风电、抽水蓄能等电源项目建设,新增电力装机容量370万千瓦;促进主干电网、省外联网、煤炭中转储备基地和输油输气管网等项目建设。

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第一,着力提高居民购买力。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步增加对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扩大居民投资渠道,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积极发展消费信贷。第二,着力培育消费热点。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政策,鼓励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出台支持居民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住房的相关举措;落实购买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的优惠政策,加强城市停车场等设施建设,促进汽车消费;发展城市社区商业,营造多元化、多层次的城市居民消费服务网络;积极开发节假日、体育健身和会展消费。第三,着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积极开展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挥供销社主渠道作用,扩大消费品农家店的覆盖面。第四,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完善相关消费政策,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体制障碍;认真落实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强化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粮食、食用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调运和储备,保障市场供给;健全价格监测和应急机制,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四)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巩固和发展生态优势

加大节能减排攻坚力度。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完善节能减排的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强化新开工项目节能评估和环评把关,从源头上加强能源节约和污染防控。健全节能环保奖惩机制,继续实施差别电价、替代发电、污水处理运营费同处理效果挂钩等各项政策。继续推进重点节能工程,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和合同能源管理,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节能,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加快燃煤电厂、冶金企业脱硫等减排项目建设,督促企业完善污染治理设施,抓好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依法查处治理设施不运行和违法排污行为。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设23个污水处理项目和27个垃圾处理项目。鼓励环保企业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淘汰小火电、小水泥、小造纸等落后生产能力,严格限制审批建设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小水电项目。培育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进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生态化改造,鼓励三废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促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加大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力度。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用地,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合理利用和保护海岸资源,实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加快编制重点港区控制性详规,切实管好用好港口岸线、前沿海域和后方陆域。加强地质勘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力度。深化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控,加快治理五江两溪、主要海湾和近岸海域。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内河、噪声和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推进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建立健全跨区域的综合整治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示范区建设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推进生态公益林、湿地、沿海防护林保护和建设,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促进生态修复。

(五)充分挖掘潜力,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

千方百计发展对外贸易。第一,继续实行出口退税超基数地方负担部分由省级财政统一承担的规定,对大宗优势产品出口给予退税支持。第二,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和保单融资规模,健全银贸协作机制,加强外经贸企业融资服务。第三,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出口基地建设,打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聚集区,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第四,支持企业建设自主营销的境外终端贸易网点,保持市场份额,拓展新兴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稳妥收购和引进有价值的国外品牌、营销网络和智力资源。第五,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上下游拓展,带动省内配套产业发展,扩大产品内销。第六,推动服务贸易载体建设,培育服务外包示范区,促进重点行业和企业服务贸易出口。第七,扶持进出口行业协会发展,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第八,把鼓励进口与促进企业设备更新结合起来,扶持企业进口先进的关键技术设备。第九,坚持实行7天工作制和24小时预约通关,建立大通关评价体系,扩大福建电子口岸覆盖范围,加强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创造良好通关环境。

持续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抓好大项目定向招商,实行全程跟踪、专人承办、重点扶持,促进在谈项目尽快落地。完善9·8投洽会等重要平台功能,加强与境外企业界和行业协会的联系,建立动态管理的外资项目储备库,有效拓展项目源。编制对外招商重点产业目录,加快引进起点高、带动力强的项目,推动外资企业研发本土化,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积极引进创业投资基金等参与企业并购重组,推动企业增资扩股、境外上市。发挥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等各类特殊监管区的综合政策优势,提升开发区发展层次。强化涉外部门、审批机构、经办人员的服务意识,为外商投资提供热情周到的一站式服务。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

深化闽港澳侨经贸合作。拓展闽港合作八大平台的内涵和功能,推动金融、物流、服务外包等领域合作,吸引香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入驻福建,开展物流服务推介活动,承接香港离岸发包和转包业务,与香港联合举办服务业合作论坛,开展专业化联合招商推广活动,办好香港福建省境外培训基地,联手建立中小企业工业设计研发联盟。创新闽澳四项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与澳门、葡语系国家共同举办三方合作投资贸易活动,组织机电、建材等专场展会,开展一程多站连线旅游。坚持外事为民,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联谊,搭建经贸协作网络,吸引侨资侨智参与海西建设。

促进区域联动协调发展。制定和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建设全国主体功能区的重点开发区域。推进与中西部区域合作,积极推介海西港口,支持沿海企业到内地兴办无水港,鼓励内地企业到沿海兴办飞地港,扩大铁公海空联运,拓展内陆腹地。加快培育海峡西岸城市群,强化闽西南、闽东北城市联盟。加强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发展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和轨道交通,改善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山海协作,加大对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海岛和库区的扶持力度。做好对口支援,认真实施援建彭州项目规划,继续开展支医、支教和就业援助,深化互学互助,实现共同发展。

(六)着力先行先试,推进闽台交流合作

认真贯彻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顺应两岸三通新形势,持续拓展五缘六求,加快构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积极扩大三通效应。以一流水准完善口岸设施和交通网络,提升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做好厦门、福州客运包机航点和沿海8个直航港口的运营,推进与台湾本岛的海上客运直航,组织客源,拓展货源,发挥中转枢纽作用。完善对台邮件处理中心,促进福州、厦门两岸邮件封发局高效运作。拓展与金马澎直接往来。

提升闽台经贸合作水平。细化落实中央的惠台政策,加强对台资企业的融资支持和转型升级服务,保护台商合法权益。建立与台湾行业协会、商会的对口合作机制,抓紧实施与台湾工商界已达成共识的项目,鼓励闽台双向直接投资。发挥台商投资区的功能优势,推进闽台重点产业对接,吸引台湾产业组团式转移。引进推广优良种苗、先进技术设备,推动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培育一批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基地,扩大台湾农产品贸易规模。加强对台远洋渔业和渔工劳务合作。推动现代服务业合作,鼓励闽台金融企业互设分支机构。打造海峡旅游精品线路,扩大大陆居民经金马澎赴台湾本岛旅游规模。

促进文化交流双向互动。实施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做好台胞子女在闽就读、就业指导服务,扩大职业教育联合招生,加快组建海峡职业教育合作交流中心。推进科技交流合作,开展台胞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试点,争取扩大台胞职业技能鉴定工种范围,引进台湾专业人才。深化图书发行、版权贸易等文化产业合作。实施涉台文物保护工程,加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台湾文献信息中心建设。推进族谱对接,办好海峡论坛、妈祖之光等交流活动。

(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发展内在动力

认真实施国家统一部署的重大改革。落实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增加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做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相关工作,取消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实施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深化财政金融改革。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厉行节约,重点保障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继续推进收费基金制度改革,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整合专项资金,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健全省管县财政体制,加大对困难县转移支付力度。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化解工作。推进依法理财,加强财政和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造,大力发展小额信贷,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发挥保险的保障和融资功能,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若干意见,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步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福建省投资、能源、交通、外贸、华侨实业五大集团,提高国有资本集中度和营运效率。落实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和国有产权代表制度,健全投资决策、风险控制和内部监管机制。进一步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民间资本更多地进入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创立品牌、创新技术、科学管理,提升发展水平。广泛凝聚闽商力量,鼓励支持回乡投资兴业。全面清理不合理收费,加大为企业减负力度,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稳步实施政府机构改革,年内完成省、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改进政府管理方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和门户网站建设。健全政府投资管理体制,继续推行项目法人招标和代建制。加快资源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中介服务组织和行业协会规范运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湄洲湾港口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厦门港一体化管理水平。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八)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共享发展成果

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力争新增城镇就业6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鼓励面向城乡基层、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完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见习制度,鼓励高校毕业生继续深造。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单位提高社会保险补助标准。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制定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出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再连续两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推行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的作用。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解决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职工医保问题。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重视老龄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廉租住房3.5万套,其中租赁补贴1万套,发展经济租赁房,推进棚户区、危旧房改造。

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努力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差距。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后的高考改革方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实训基地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调整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加大高层次、紧缺型人才培养力度。开展早期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和终身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和老年教育,发展社区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适当提高补偿标准。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用两年时间使全省乡镇卫生院基本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和基本诊疗设备装备标准。实施一批医院改造建设项目,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发展。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弘扬三平精神。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打造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举办第四届福建艺术节。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快发展出版发行等十大文化产业,培育文化产业园区和重点骨干企业,建设一批文化强市强县。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推进泰宁、冠豸山、泉州海丝申报世界遗产和白水洋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工作。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新建改建一批图书馆和剧院,完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下乡等惠农文化工程,健全社区、乡村文化服务网络,继续做好体育场馆、博物馆、纪念馆向社会开放工作。重视档案工作,开展全省第二轮地方志修编。积极推动全民健身,发展老年体育,全面备战第十一届全运会,积极筹办2010年全国特奥会和第十四届省运会,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持续办好惠民实事。今年继续集中财力,解决关系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教育方面,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宿舍建设工程,对城乡低保家庭高中学生提供助学金,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把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卫生方面,继续实施光明行动;实施农村卫生百千万工程,改造建设300所乡镇卫生院,选派千名医生帮扶基层卫生院,培训万名乡村医生;实施妇幼和老年卫生健康计划,推动社区医生进家庭,建设儿童医疗救治体系,对城乡低保妇女每两年进行一次免费专项体检。文化建设方面,实施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加快群众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社会保障方面,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程;加快实施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建设;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百所农村敬老院新建改扩建工程,建设18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标准;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继续对全省农村住房进行保险,森林火灾保险扩大到全省,水稻种植保险扩大到25个粮食主产县(市),渔船保险扩大到全省沿海县(市),降低渔工责任保险费率。强农惠农方面,继续实施造福工程和农村沼气建设工程;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及流域治理,继续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实施农村路网拓展工程、全省水库和海堤除险加固工程;提高村主干补贴补助标准,对村计生协会会长、妇代会主任、团支部书记发放津贴。和谐平安方面,巩固深化平安创建活动;继续帮助驻闽部队建设生产生活项目;加强食品放心工程建设。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今年影响稳定的因素会更多、更复杂,维护稳定任务更加艰巨。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依法有序开展城乡基层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企业、和谐校园、和谐家庭。继续推进平安福建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城乡社区警务工作机制,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行政问责,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震设防能力,健全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防灾减灾措施。畅通信访渠道,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大信访督查督办力度,解决好征地拆迁过程中群众的合理诉求,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加强法律服务和援助。落实优抚政策,妥善安置转业、退伍军人,支持驻闽部队和武警部队训练和后勤保障,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和海防、人防工作,提高双拥共建水平。

三、建设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必须致力先行

科学发展、四求先行,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政府要以学习贯彻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负责,敢于问责,把对人民负责落实到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上。

应对挑战坚定先行。越是面对困难,越要确保增长,越要科学发展。切实增强先行的信心,立足自身,共克时艰,锐意进取,沉住气,铆足劲,多做事,努力从各种不利因素的倒逼中创出一片新天地;自觉树立先行的理念,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高起点,集约化,可持续,努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积极拓展先行的实践,持续举措,持续效应,持续发展,着眼先,着力求,着重行,努力用实实在在的作为开拓海西先行的新境界。

主动运作促进先行。把四个带动作为有效运作的重要抓手和载体,通过项目带动,集聚要素,推动落实,培育新增长点,增强发展实力;通过品牌带动,精益求精,争先创优,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竞争能力;通过创新带动,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拓展作为空间,激发创造活力;通过服务带动,雪中送炭,排忧解难,真情关心群众、帮助基层、扶持企业,凝聚发展合力。

依法行政保障先行。依法接受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加强政府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提案,高度重视人大执法检查、代表视察和政协专题调研、委员视察成果的采纳和落实,广纳群言,畅通诉求,尊重民意,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推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健全办事公开制度,把政府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廉洁高效推动先行。严格公务员管理,深化效能建设,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下决心解决纪律松弛、效率不高、推诿扯皮等问题,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倡导勤俭办事,降低行政成本,反对铺张浪费。从领导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真正做到责随职走、心随责走,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海西先行前景广阔,科学发展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福建省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团结一致、埋头苦干,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的新成就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云门政府工作报告篇2

2022年3月5日上午,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召开。我们正处于在变局与机遇并存的历史关头,发展进入新阶段。本次报告精神与十九大等历次会议一脉相承,并对社会发展工作作出具体化的安排,坚决贯彻了党中央的决策。

在总理讲话中,我多次听到“六稳六保”,特别是稳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在经济增速上不搞大步迈进,而是考虑当下经济环境和发展背景,在经济运行的合理预期内,稳中求进稳字当头,提出5.5%的增长目标,这也是我们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平均预期。第二,报告中指出2022年要继续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宏观力度也很大,财政政策上,财政支出相较去年扩大2万亿,同时也为市场主体减负2.5万亿。货币政策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第三,在社会关切的问题上,促进就业、提升市场主体,保障基本医疗、养老、教育,充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现在,疫情还没有结束,国际局势纷繁复杂,我们依然提出相应的目标和规划,这份底气和信心在于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发展理念,保证质量和结构,规模和速度统筹发展。

中国的发展都是在挑战中前进,人民有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力量,要高举中国特色伟大旗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5篇《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云门政府工作报告篇3

听取了******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我和其他代表们的感受和意见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报告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体现了省委**届**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是推进**省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的纲领性文件。政府工作报告有四个突出特点:

??

是求实务实。报告文风朴实,结构严谨,简明扼要,通篇贯穿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对过去成就的评价全面中肯、实事求是;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回避矛盾,**个方面的问题,分析深刻,切中要害,体现了对党、对人民、对**省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读完报告让人精神振奋,特别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不利因素,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保持了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成绩斐然令人备受鼓舞,这是思想解放的成效,是科学发展的成果。

二是思路清晰。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的战略眼光,把**省放在全国和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下,全面分析形势,客观把握省情,准确判断机遇,让人感到压力同时信心倍增,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高度敏锐的洞察力和在机遇挑战面前的战略清醒。报告主题鲜明,提出的发展目标、总体要求,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相信照着这个思路抓下去,**省的发展前景必将更加美好。

三是措施有力。报告对今年的工作安排,战略部署具体,内容丰富实在。报告把上级精神与**省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统筹与重点突破紧密结合起来,强调了七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具体务实的措施,确定了科学详实的目标,特别是围绕

保、扩、调、惠这条主线,出实招、鼓实劲、求实效,全力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从不同侧面对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了细化和具体化,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为人民谋福祉,殚精竭虑,尽职尽责的工作精神。

四是重点突出。报告突出了主要工作,兼顾了方方面面。报告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任务,科学决策,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力求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全面小康,道出了老百姓对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期盼,描绘了**省这个农业大省的美好未来。同时报告突出了建设和谐**省这个重点,高度关注民生,努力改善民生,渗透着爱民、为民、富民的深厚情怀,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可谓得民心、顺民意。

报告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体现了改革开放意识,体现了开拓创新精神,是一个鼓舞人心、振奋精神,催人奋进的报告,是一个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凝聚民力的报告,我完全赞同。

按照报告来联系**县实际,谋划今后的工作,既鼓舞士气,同时感到压力很大。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的空间和潜力突显,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但同其他兄弟县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结合**县的实际,落实好报告精神,今年我们将着重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在招商引资,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突破********二是在解放思想,推进全民创业上争当排头兵********三是在城镇建设,实现三年大变样

云门政府工作报告篇4

听了大家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讨论后,感到大家说得都很好,我感触也很深。张市长作的《工作报告》真切实在,我认为体现出三个字。一是实。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实事求是。二是新。描绘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富有新意。三是高。对今后许昌科学发展的阐述高屋建瓴。五年来,许昌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中争当第一,那么在三化协调、富民兴许应看长葛,我们长葛这几年大事、新事、实事一箩筐,长葛新区建设雏形已成,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成为样板工程,农业和再生资源示范区外界瞩目,新型工业聚集区发展速度让人惊叹,我们客观求实地说,长葛是许昌过去乃至未来发展的主力强市。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社区在市委、政府的正确引领下,围绕宜城则城,以商养民发展思路,辖区商业、市场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居民做生意门路广,外来人员就业岗位多,惠及更多的是民生,居民养老社区发放养老金,看病就医有社区免费办理的新农合,社区成为文明和谐的大家庭。

作为最基层的人大代表,认真履行代表职能义不容辞,找准发展定位负有重任,我不但要把社情民意反应好,而且要把会议精神传达好,更重要的是要扑下身子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张市长在报告中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立意深远,我们地处城区,属地担负管理着社区和居民小区以及管理无主楼院,所以,我们要守土有责抓管创。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宣传教育强素质,查漏补缺抓盲点,社区门店强监管,文明卫生全覆盖,继续加大城市监管。城市创建三分建、七分管,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来之不易的创建成果,巩固提升与推进创建并举。由于创建任务十分繁重,在基础设施管理方面有些监管忽略,滨河公园及文华怡园等健身、公共设施有破损现象,以及清溢河沿河存在安全问题,商业门店卫生费征收难,环卫所人员工资偏低、人员偏少、任务量大,卫生保洁力不从心等难点问题。

建议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加大门店卫生费征收管理,把应收的费用应用于加大环卫和设施监管人员队伍方面。同时,加强沿河安全防范,做到防范于未然,解决公园人流集中而出现安全问题。报告就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城中村,我们要不等不靠而为之。抓住大趋势,把握好形势,把握住政策,打牢群众根基,多方寻找途径,借鉴各地城中村改造经验,力争快走一步棋。在关注民生方面,要一以贯之抓落实。要从多办一件惠民之事,多做一些善待居民之举,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全方位关注。由于居民多,加上企业待岗人员和占地工的回归,社区稳定工作和闲置居民群体增多,这些人群年龄偏大,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况且签订有占地工手续,处理这些问题的确有难度。建议劳动部门研究解决办法,使他们没有争议,生活有所保障。同时,为单位解决难题,帮他们解决生活问题。

以上发言如有不当,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云门政府工作报告篇5

一、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评价本人是一名中小民营企业的代表。这次,对杜省长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感觉是:生动翔实,定位精准。让人深受启发,倍受鼓舞。一是工作总结生动而翔实。总结2013年的工作,成绩不夸大,问题不缩小,多用事实和数字说话,感觉特别实在。在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两型社会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都是数据确凿、亮点纷呈。二是目标任务精准而独到。《报告》将改革创新贯穿始终,对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其中既有整体的方向把握,又有具体的数字支撑;既有实在的项目规划,又有清晰的产业布局,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和操作性。特别是把全面落实改革开放目标任务作为工作的第一点,彰显了省委、省政府毅然决然强力推进改革的气魄和智慧。二、建议下面,结合个人的思考和工作实际,就《报告》提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建议在第13页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小点提到的巩固生活性消费,发展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中,在健康养老之后增加休闲养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健康休闲养生产业正在逐步兴起、倍受关注。健康休闲养生产业是健康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涵盖医疗卫生、旅游度假、健身休闲、营养保健、健康服务方面。健康休闲养生产业已逐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休闲将不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大众化的普遍行为,与休闲相关的产业也必然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大的发展空间。健康休闲养生产业是一项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优势潜力产业,既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点,又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特点,符合我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解决社会就业、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推动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国家正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也已出台很多扶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特别是《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在2013年10月正式公布,提出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措并举发展健康服务业。全省正在启动新一轮的大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实现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为我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健康休闲养生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所以,我建议和希望省委、省政府还要从多方面出台政策扶持这一产业的发展。一是明确发展定位。适时出台我省健康休闲产业发展规划,把健康休闲养生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按照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总体要求来研究、谋划、开发。以大力发展健康休闲养生旅游、建设休闲保健养生城、打造休闲养生品牌等为重点,努力培育健康休闲养生产业体系。二是整合好资源。我省的休闲养生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仍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突出的主题和鲜明的特色。发展健康休闲养生产业,就要用保健养生的标尺对我省现有主体资源重新进行梳理、评价,对具有保健、休闲、养生功能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将其整合为一个或几个以健康养生为主题的休闲品牌。在此基础上,制定健康养生休闲品牌战略与产品战略。三是开发好产品。大力倡导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养生、怡情、休闲、保健、娱乐、美食等支撑各类休闲产品体系,引导人们理性消费,以此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需要。四是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增加政府导向性投入,各级地方政府可结合发展实际,设立健康养生休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健康养生休闲重点项目建设和宣传促销;加大健康养生休闲产业项目的招商力度,把健康养生休闲资源策划、包装、整合成优势项目进行招商,把有实力的健康养生休闲投资企业引进来;科学有效解决养健康生休闲产业项目涉及到的土地问题、融资问题等等,促进健康养生休闲产业快速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时机,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健康休闲养生产业一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我省三产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成为带动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云门政府工作报告篇6

政府工作报告(5)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充分发表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基本回顾

过去的五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县域行政区划调整等重大事件,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勤政廉政,艰苦创业,进行了一系列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改革。坚持把改革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由单一向综合、由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全面展开。义无反顾地深化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结构和经营机制。大力推进县属企业改制和职工分流工作,国有城镇集体资产从竞争性领域基本退出。开展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改革投融资体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推行各类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实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推进最低生活保障由城镇向农村延伸。改革的深化,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努力以大开放促大发展。着力建设纺织品出口基地,强化轻纺产品出口优势,拉动经济快速发展。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充分发挥开发区的主战场作用,多形式扩大利用外资。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赴境外设立贸易窗口。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地拓展了我县经济的发展空间。

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实施并不断深化“产业升级、市场拓展”战略。以轻纺产业为主体,着力开展“双开”活动,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三级工业园区体系,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工业化水平。以发展效益农业为目标,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信托服务机制,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商贸、旅游、房地产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产业升级战略的实施,极大地增强了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全力建设柯桥新县城。抓住迁址建城的有利时机,加速推进城市化。确立“国际纺织中心,江南水乡名城”的城市性质,修编了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扎实推进“双十”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城市管理体制,大力开展城区拆迁拆违、农村宅基地整治工作。进行镇街行政区划调整,加强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县城带动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从群众呼声强、易参与、可受益的事情做起,连续实施农村“双字号”工程,大力开展卫生县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全面启动文化大县建设,不断完善文化设施,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村民自治。

五年的艰辛创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绍兴大地呈现出了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

综合实力再进全国十强。国内生产总值由142亿元增加到235亿元,财政总收入由7.2亿元增加到24.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分别增长12.6%和27.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3900美元,居全省县(市、区)首位。在划出五个镇的情况下,再次跻身全国经济十强县。一、二、三产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8.3:63.6:28.1优化为5.8:64.5:29.7。效益农业成绩显著,工商企业投资效益农业累计达4.9亿元,农业民营科技服务取得新突破,粮经产值比由65:35调整到19:81,大田亩产值达到2400元。工业化水平大幅提升,累计完成技改投入172.2亿元,其中2002年完成65.3亿元,创历史之最。全县上市企业达3家,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达10家,其中超30亿元的2家,我县成为全国最大的轻纺业制造基地之一。建筑业不断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发展加速。2002年,中国轻纺城成交额达226亿元,比1997年增长58.5 %;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93.6万人次,比1997年增长74.9%。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自营出口总额由1亿美元增加到14.6亿美元,增长13.6倍,总量跃居全省县(市、区)第一。纺织品外销率提高到了37.8%。利用外资取得突破性进展,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9亿美元,其中去年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比1997年增长1.5倍。对外经济合作取得了新的进步。

城市化取得重大突破。五年完成城市建设总投资70.9亿元,其中去年投资达32.5亿元,相继完成了柯北新区基础设施、绍甘线等“五路一桥”和小舜江平原供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标准海塘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积极实施“绿化、净化、亮化、序化”工程,城区拆迁拆违145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340万平方米,城区交通秩序整治收效明显,社区建设成效显著,柯桥创建成为省级卫生县城。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2平方公里,比迁址前扩大了一倍。涌现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小城镇。全县城市化率由29%提高到了33%。

社会事业获得全面发展。办学条件大为改善,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所有镇街通过了市“高普九”验收,17个镇街创建成为省教育强镇,高中段入学率上升到了90.1%。社会力量办学取得较大突破。我县成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和省首批教育强县。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新世纪人才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五年净增各类人才10632名。城乡文化设施不断改善,涌现了一批获国家奖的文艺精品,印山越国王陵被评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步伐加快,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35%,我县被评为全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先进县。亚运会金牌实现零的突破。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从控制人口高增长向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转变。“一控双达标”通过了考核验收,我县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全国首批生态建设示范区,并向联合国推荐参评“全球500佳”。国土资源工作卓有成效,耕地连续实现占补平衡。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荣获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称号。全面建立政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完成两轮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严打整治斗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取得明显成效。反腐倡廉进一步深入,依法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政风建设得到加强。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绍兴县志》编纂工作高质量完成。人武、统计、档案、老龄、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201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928元增加到6257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83.8亿元增加到133.5亿元。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已下降到0.43,标志着社会消费结构正在向着比较宽裕的小康型转变。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34.9平方米和52.9平方米。城乡固定电话普及率每百户分别达99部和97部,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户分别达103部和73部。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宽带网络,镇镇通公交。城乡居民用电实现同网同价,全县有57万居民用上了小舜江一级饮用水。居民家庭用于教育、文化、保健和休闲旅游等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在全省率先实现各类企业养老保险全覆盖,城乡低收入居民和特困家庭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联动的扶贫帮困机制已初步形成。

过去五年各项工作的推进和伟大成就的取得,是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社会各方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离退休老同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绍部队,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绍兴县发展的投资者、建设者和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五年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比较低,引进外资的数量、水平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很相称,区域间的发展不够平衡。城市化水平不高,县城建设、环境保护和城乡一体化任重而道远。农民收入增长较慢,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电力、人才等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企业和社会的信用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市场经济秩序有待继续整顿和规范。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尚存在不少隐患。政府的职能转变和作风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需要,一些干部艰苦创业的思想有所淡化,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依然存在。对此,我们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全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县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综观全局,竞争更趋激烈,挑战更为严峻,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会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但形势总体上更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世界经济出现回升势头,国际产业和资本加速向中国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上海世博会成功申办,省政府对我县“扩权”,城市化加速推进等,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党的十六大和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胜利召开,极大地激发了全县人民的建设热情。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力争使我县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

“一二三四五”的战略构想,对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综合实力排名前移。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并力争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到200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0美元,比2002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左右。粮经产值比达到8:92左右,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2倍。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全国经济十强县中排名前移。

――国际纺织品制造中心初步形成。到2007年,全县工业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纺织品年生产能力占全国同类产品的20%左右。建立从原料、织造、印染后整理到服装的一条龙的集群化产业体系,形成与国际产品质量和标准相适应的生产体系,拥有若干项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纺织核心专利技术和一批知名品牌,造就在国际上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强辐射能力的纺织业制造优势,初步建成市场占有率高、技术装备先进、研发创新能力强且面向世界的纺织品制造中心。

――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心初具规模。全县自营出口和实到外资年均增长35%。纺织品出口额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额的35%左右,外销率达到55%,力争有10家企业出口超1亿美元,100家企业出口超1000万美元。完善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物流、通讯、娱乐及其它城市公用设施,初步形成国际性中央商务区,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性纺织品集散中心。集聚一批国际纺织品采购商,外商常驻贸易机构超过100家。纺织品博览会成为国际上地区性的重要节会。

――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北工中城南闲”的城市形态基本形成。滨海工业区基本建成产业结构合理、生态环境优美、管理服务一流的开放型工业新城;柯桥主城区基本建成商贸气息浓厚、功能设施齐全、水乡特色鲜明的核心区块;柯岩旅游度假区基本建成“大旅游、新社区、越文化”三位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城乡差别明显缩小,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得到加强,建成一大批住房宽敞、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全县城市化水平超过45%。

――社会事业全面繁荣。高标准普及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高中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5%左右,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同步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取得明显进步。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得到更为有效的保障。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总体质量居全国领先水平,森林覆盖率超过55%,资源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更高层次上展现山青水秀的美景。

――人民生活步入富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00元。恩格尔系数下降到0.32以下,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城区电脑普及率每百户达到70台以上,有线电视终端入户率达到100%。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4 人以上,人人享有较高水平的卫生保健。汽车开始进入普通家庭。基本实现村村通公交。在人民物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旅游、休闲、健身活动成为时尚,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为充实,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准普遍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提升产业,统筹城乡,接轨国际,全面发展”的主线,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盘活整合各种资源,加速集聚各类要素,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加快现代化的发展之路,着力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致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建议新一届政府切实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战略措施。

第一,大力加快城市化步伐。按照“拉开框架、优化布局、强化功能、改善环境、提高品位”的要求,加速推进柯桥城市三大板块建设。努力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切实加强市政道路、管线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中村”改造,推进轻纺城市场的改造升级和拓展,建成一批功能性、标志性工程,努力健全国际纺织中心功能,凸现江南水乡名城特色,强化城市综合治理,加快人口等要素集聚,切实增强柯桥城市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加速农村城市化步伐。完成杭金衢高速公路连接线、104国道南复线改建等一批交通建设工程,实施城区内外环河、杭甬运河绍兴县段、污水处理厂扩建等一批水网改造工程,加强供电、供热、供气等一批能源设施建设,加快构筑网络型、功能性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积极实施经济强镇战略,全面加强中心镇、中心村建设;结合行政村撤并,大力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关心山区等相对薄弱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山区、平原和城市的协调发展。

第二,加快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努力建设现代工业。坚持“一业特强、多业发展”,持之以恒地抓好技改投入,全面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对产业的提升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强轻纺产业的比较优势,重点引进、培育新型建材、塑料包装、汽车汽配、金银饰品、纺织机械、纺织软件、黄酒酿造等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培育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大企业集团,争创一批国家级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造就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现代企业家,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大力引导农民按多层次、多方面的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提供产品,从根本上实现由自给自足向服务市场的大转变。顺应工业化、城市化趋势,加强规划引导,加快农业园区建设,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大调整。重点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外向农业、高新农业、设施农业,不断推进农业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农业与工业、第三产业的大融合。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适应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加速的趋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推广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形式和流通业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内涵,加快开发建设,打响“稽山鉴水”品牌,形成以柯岩旅游度假区为重点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信息咨询、国际认证、纺织会展等新兴服务业,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第三,全方位推进改革开放。牢固树立县域以外都是外的观念,加速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全面接轨世界经济。海纳百川地加强招商引资。不断优化招商机制,积极探索证券融资、收购兼并等利用外资的新路子,不断拓宽城建、旅游、农业等招商领域,力争在引进大项目、独资项目和世界知名企业上有大突破,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不遗余力地扩大外贸出口。继续做强做大外贸出口主体,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鼓励企业实行工贸结合,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和贸易窗口,建立健全跨国产销体系。开展国际质量认证和境外商标注册,培育出口品牌,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积极拓展加工贸易。高度重视进口贸易。不断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推进企业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支持企业上市。努力完善区域性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的覆盖面。切实加强城乡困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第四,全面建设文化大县。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努力造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风气,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地方高等教育,推行多元办学,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进一步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积极实施“文化大县建设十大工程”,进一步丰富城乡居民的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产业。

第五,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打造“信用柯桥”。加强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主体建设,在全社会倡导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努力打造“数字柯桥”。加快形成信息资源集成、应用与共享系统,加速推进企业、市场、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努力打造“生态柯桥”。坚持经济建设和资源节约、生态保护并重,进一步促进大气净化、水面清化、环境美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打造“平安柯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严厉打击各类刑事和经济犯罪活动,高度重视、妥善化解各类人民内部矛盾,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努力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推进依法治县,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抓好普法教育,不断增强全民法制意识。

各位代表,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利益至高无上。我们一定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和凝聚一切积极因素,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我们一定要正确把握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全面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保障和提高低收入者、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让全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享文明生活。我们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处理好,既不好高骛远,又不急功近利,努力使工作更贴近现实,更贴近社会,更符合群众最迫切的心愿,分别轻重缓急,每年集中抓好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点工作,每年集中办好一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工程,让人民群众从重点工作中看到美好的未来,从实事工程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三、全力做好2003年工作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根据县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建议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为:紧紧围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提神、提速、提质,以“城建会战年”活动为主题,全面实施“18128”工程和“2336”工程,全力推进县城建设,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以深化“技改投入年”活动为抓手,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培育高成长性的实力型和科技型企业;以深化“招商引资年”活动为载体,主攻外资引进,积极培育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扩大开放;以建设现代农业为方向,扶持龙头企业,调整农业结构,不断增强农业的市场适应性、功能的综合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制度创新为取向,深化各项改革,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全面发展为目的,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努力开创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建议今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调控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根据上述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按照“抓重点,促全面”的要求,全力抓好35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点工作,并以此推动政府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1、加强规划工作。重点修编完成柯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柯岩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整合钱清、杨汛桥等柯桥周边地区的资源要素,对重大基础设施进行共建共享。

2、启动城区内环河整治工程。全长17.8公里,计划总投资3.7亿元,当年完成投资50%以上,其中新开河二期环境绿化改造工程争取全面竣工。

3、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先期改造9个行政村,拆迁面积66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1.7亿元,当年完成投资40%左右。

4、完善柯桥城市路网。新建和改造裕民东路等12条城市道路,计划总投资7.3亿元,当年完成投资60%左右。

5、完善柯桥城市功能。规划启动柯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一期和笛扬路商业街改造工程。实施金柯桥大道新城段综合改造等城区形象工程。推进大型企业总部迁建工作。研究对策措施,加快柯桥城市人口集聚。

6、稳步推进轻纺城市场的改造升级和拓展工作。改造提升传统交易区,加快建设现代交易区,启动柯北服装市场建设,推进现代物流、外商居住区等配套设施建设。

7、全面启动柯岩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完成基础性、公益性项目投资7亿元。加快高尔夫体育公园、鲁镇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启动实施一批景观房产项目。

8、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大力整治流动摊贩和马路市场。开展争做文明市民和争创文明楼群、文明窗口三个“十佳”活动。开展撤村建居,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物业管理,促进社区建设。

9、抓好电力扩容工程建设。配合电力部门新建3个22万伏和4个11万伏变电所,计划总投资1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40%左右。

10、加快交通干线建设。杭金衢高速公路连接线,计划总投资4.4亿元,当年完成投资30%以上。104国道南复线规划改建。柯袍快速干线动工兴建。柯海快速干线建成通车。

11、改善山区等地交通条件。规划启动绍甘线车头─王坛段、车头─竹田头线、富盛─平水线、平水大道和钱夏公路等五条道路的改建新建工程。

12、启动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工程。依法有序、积极稳妥地调整行政村规模。因地制宜、分期分批地推进村庄改造,今年每个镇街确保完成试点任务。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继续开展“双建”活动。

13、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全力抓好县级以上新建续建重点项目,确保当年完成工业投入75亿元。出台鼓励服装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在促进大轻纺加速升级的同时,积极采取对策措施,大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扶持非纺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加快发展。

14、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推动项目向园区集聚,园区经济集聚度达到75%。滨海工业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亿元,覆盖23平方公里,拆迁50万平方米,工业投入25亿元。规划启动滨海码头建设。柯桥经济开发区重点启动柯西服装园区,完成8平方公里的主干路网和一期2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20亿元。推进镇街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鼓励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产品研发、项目审批代理三大服务体系,构筑园区服务新平台。

15、加快培育规模企业。进一步调整完善考核办法,激励工业企业50强加快发展,力争有5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鼓励建筑企业拓展市场,做大做强,力争有4家企业的施工产值超过10亿元。引导房地产企业健康发展。充分肯定企业家的社会价值,切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1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政策措施,改进招商方式,全年实到外资1.5亿美元,其中滨海工业区、柯桥经济开发区分别超8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在引进超1000万美元独资项目上有新的突破。拓宽招商领域,加强城建、旅游、农业招商工作。

17、促进对外贸易。全年自营出口超过20亿美元。力争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超过400家,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超过50家,出口超1亿美元的镇街超过6个。新设境外贸易窗口16家。组织100家企业参加10次以上国际展销会。有30家企业通过ots―100、iso14000国际认证。农产品外贸出口增长15%。积极引导企业进一步重视和扩大进口,实现进口和出口的良性互动。

18、办好新一届中国纺织品博览会。力争在内容、形式、规模、实效等方面有较大突破,进一步带动产业升级,扩大我县知名度。

19、深化企业改革。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新组建规范化股份公司5家,实现企业上市“保3争5”的目标。搞好大企业集团管理创新的试点和推广工作。进一步做好县属企业改制及其善后工作,属地化管理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完成乡镇改制企业集体股的退出工作。

20、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继续开展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推进企业信用工程,大力倡导诚实守信、依法纳税,努力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21、推进县域信息化工作。加快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启动县、镇两级机关公文网上流转工作。全面实施区域纺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全县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制造、管理和商务的企业达到350家。积极鼓励企业培育人才,引进智力,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22、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继续鼓励工商企业投资效益农业。力争有5─6家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新增“三五”牌企业3家以上。研究启动珍珠加工园区建设。继续抓好粮食、果蔬、禽蛋、竹木等七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工贸园区建设,力争成交额超1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3个。新组建3─4家农业专业合作社。

23、抓好农业结构调整。争取粮经产值比达到16:84,大田亩产值达到2600元左右,外建农业基地5万亩。改善农业服务条件,成立县农信担保公司,加强农技推广工作,积极扶持民营农业科技服务组织。承办好省第二届蕙兰博览会。

24、培育农产品品牌。新制订一批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争创一批国家级和省、市级绿色品牌。

25、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建成绿色通道、绿色林网100公里。整治河道100公里。加固山塘水库100座。在主汛期前完成口门治江围涂一期工程。

26、加快山区经济发展。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山区保护生态环境,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林特经济和家庭工业的发展。在山区部分自然村开展移民下山、易地脱贫工作。

27、基本建成“三馆一广场”。积极参与“七艺节”。办好第四届县文化艺术节,活跃城乡群众文化,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28、着手全面系统地进行绍兴历史、文化、档案的保护、挖掘、整理和利用工作。总结提炼地域文化。抓好县志续编工作。

29、抓好教育工作。编制规划,优化布局,整合资源,多元办学,深化改革,加强学校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

30、加强卫生设施建设。完成绍兴第二医院东扩、华宇医院、轻纺城医院急诊大楼、疾控中心等工程。

31、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推进优质服务,深化综合改革,加强思想教育,实行依法治育。巩固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对象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建立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32、保护国土资源,保障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和采矿权的公开出让。完成土地整理35000亩,优质园地代保5000亩以上,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33、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完善县域截污管网规划和建设,建成30万吨的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启动城区污染企业“退二进三”工作。争创“全球500佳”。

34、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专项整治,推行安全生产注册主任制度,加大专业培训和监督力度,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35、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机制、治安隐患排查调处机制、外来人员管理机制和以柯桥城区为重点的网格化巡控机制。强化信访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加强司法工作,开展“四五”普法,推进依法治县。继续做好民兵、预备役、征兵和双拥工作。

根据年度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按照“办实事,出实绩”的要求,全力办好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15件实事。

1、新建、改建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批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的全覆盖。建立“120”急救中心。

2、实施有线电视网络村级分配网改造工程,完成工程总量的70%,使600个村(居)的约12万用户能收看到清晰的30套电视节目。

3、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改造20个行政村的通村道路。合理调整公交线路的走向、密度和班次。加快建设县公交总站,完成工程量的60%。镇街客运站年底前全部建成投运,改造和新建候车站(点)35个。

4、巩固职工养老保险扩面成果,职工年平均参保缴费人数不低于14.6万人。全面实施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对离休干部、二等乙级及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实行生活、医疗费用统筹。确保失业人员失业救济金、医疗补助费和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做到提标扩面、应保尽保。

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按照绿色技术生产标准,分别建成10万亩、1万亩、2万亩无公害稻米、蔬菜、水产基地和5个万猪场“放心肉”基地。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劣质农产品的行为。

6、进一步完善打假维权网络,配置流动检测车,及时发布消费警示。加强对大米、面粉、食用油、酱油、食醋等食品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监管。整顿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7、筹建县老年颐乐园。改善敬老院和老年活动场所的条件。建成一批城市社区“星光老年之家”。

8、资助白内障患者手术复明300例,免费或低价供应各种残疾人用品200件以上。为250名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新分散安置180人,使350名残疾人脱贫。做好一批残疾儿童的结对助学工作。

9、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作用,全年新增3万个就业岗位。完善企业欠薪预警处置办法。

10、改造10─15所薄弱学校,进一步改善山区办学条件。建成双梅中学、柯岩中学,基本建成西藏班校舍。改建新建城区双梅老校等小学、幼儿园,缓解入园入学难矛盾。普通高中挖潜扩招1000名以上,努力提高优质高中招生比例,缓解高中段入学高峰。

11、向外来人员子女开放所有公办小学和初中。建成外来人员公寓10万平方米以上。加强外来人员登记、发证和出租房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外来人员的合法权益。

12、扩大小舜江供水网络,供水区域人口超过60万;启动旧供水管线改造工程,提高饮用水质量。城区生活污水收集量达到450万吨,比去年提高20%。

13、实施城区失地农民基本生活补助办法,逐步解决失地农民老有所养问题。

14、推进道路畅通工程,完成金柯桥大道─万商路、万商路─湖西路和104国道柯华路口、育才路口、笛扬路口等10 个交叉路口的改造建设,缓解交通拥堵矛盾。

15、全面实施城区亮化工程,重点改善金柯桥大道、万商路、育才路等12条道路的照明条件,亮灯率达到95%以上。着手解决居民小区路灯、楼道灯问题。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良好的发展基础,面对全新的外部环境,面对人民的殷切期望,面对崇高的历史使命,政府必须坚持行政为民,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改进自身工作,努力提高管理社会、促进发展、服务人民的能力。

一是明确政府工作的总要求。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确立工作总理念,即机关是便民中心,干部是人民公仆,权力就是责任,领导就是服务。把握工作总原则,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激发和不断增强各地各部门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责任性;始终按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等客观规律办事。牢记工作总目标,就是努力把绍兴县建设成为公务员服务工作最好、投资者获利机会最多、老百姓满意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二是树立人民政府的新形象。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不断理顺政府与企业、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在继续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先发优势的同时,大力推进政府自身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努力营造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努力树立新形势下人民政府的新形象。

建设法治型政府,忠于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在县委的领导下,依法对县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及时报告工作,认真执行各项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听取各界意见。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虚心征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各人民团体的建议,经常向人民政协和社会各界通报政府工作,更好地接受民主监督。规范政府运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政府的运作程序和工作方式,促进政府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坚持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力度,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增强政府工作的权威性、合法性和规范性,使政府更多地依靠法制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努力促进有利于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形成。积极推进机构改革,加快构建公共财政框架。

建设开放型政府,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民主办事。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产权制度、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冲破影响各类要素正常流动的体制障碍。进一步广开言路,拓展群众发表意见、反映问题、参与政务的渠道,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公开政务,深化“阳光工程”,建设综合性的招投标中心,继续推进机关“四统一”工作,建立绍兴县政务信息网,扩大《绍兴县政务》的赠阅范围,让人民更好地了解政府工作的情况,让政府更好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致力为民办事。象企业研究产品的市场需求那样,来研究服务的需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村厂,深入群众,了解基层和群众的各种需求和愿望,加强对经济社会运行实情的把握和分析,为正确制定政策、作出科学决策掌握第一手资料。象企业注重创精品那样,来提供服务的精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基层、群众的需求,每年抓好一批重点工作,每年办成一批实事工程,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服务于民,取信于民。象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那样,来不断改进服务的质量。针对服务水平、工作方法、办事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鼓励和组织政府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等方面的最新知识和理论,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实际工作的能力。健全项目审批全程代理制、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制,加快建设网上并联审批系统,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争创干部作风的新优势。每一个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政府组成人员,都应当加强自身修养,都应当增强人格魅力,都应当牢记从政道德,都应当成为社会的楷模,把“忠于崇高事业,甘当人民公仆,节制非份之欲,永怀正义之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忠于崇高事业,把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崇高事业,作为自己的应尽义务,作为体现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美好实践,作为改造主观世界的有益途径。大力发扬恪尽职守,敢于负责的精神,做到矛盾不上交,困难不回避,责任不推诿。全力倡导实实在在、不尚空谈,雷厉风行、高效快速,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工作作风。明确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加强跟踪督查,力求说一事,成一事,干一件,成一件。甘当人民公仆,始终牢记自己的公仆身份,发自内心地视人民为衣食父母,全心全意服务人民,任劳任怨孝敬群众。坚决防止和克服各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虚夸浮躁的行为,切实珍惜民力。时刻把群众的冷暖装在心中,切实关心民生。节制非份之欲,淡泊名利,注重气节,乐于奉献,志存高远。大力弘扬“不求个人名利权位,惟为百姓衣食住行”的正气,以人民富裕为最大幸事,以非份之欲为最大耻辱。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监察,强化审计监督,坚决惩治腐败。永怀正义之心,牢记“政从正出”,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坚持以正义之心来依法制订政策,平等对待每一个市场主体和社会成员;坚持以正义之心来组织实施政策,保证政令的畅通;坚持以正义之心来造就浩然正气,争取群众信任,赢得使群众实实在在得实惠的政绩。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将是绍兴县实现新跨越、再上新台阶的五年,也是我们大干事业、大显身手、大有作为的五年。前程似锦,任重道远。让我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万众一心,扎实工作,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全县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云门政府工作报告6篇 云门 政府工作报告

版权所有:文秘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文秘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文秘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6010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