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族团结维稳处突应急预案3篇

时间:2023-06-29 08:10:32 来源:网友投稿

加强民族团结维稳处突应急预案3篇

事业单位会计顶岗实习报告总结3篇总结中提出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得到支持,也有利于团结同事更好地开展工作,所以工作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的分析。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维稳处突应急预案的文章3篇,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加强民族团结维稳处突应急预案篇1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为进一步深入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开展“四同、四送”活动,加强斋月期间群众工作结合连队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下沉工作内容

  (一)深入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联系实际和结亲对象家庭情况,面对面地宣讲,让老百姓听得懂、看得见、记得住,入耳入脑入心,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统一到兵师团党委决策部署上来。

  (二)聚焦聚力社会稳定。斋月期间是维护社会稳定关键时间段,要坚决贯彻自治区党委和兵师团党委维稳工作决策部署,牢记人民群众是做好稳定工作,基层力量是落实好各项维稳安保制度措施,共同做好入户走访、摸底摸排工作。深入了解连情民意,与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相结合,查找连队工作问题短板,掌握群众思想动态,把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共同维护连队辖区大局稳定。

  (三)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与法治宣传教育相结合,学习宣传**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文明融合史。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让各族干部职工群众切实增强“五个认同”,强化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四)全力办实事做好事。以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赢得群众信任,夯实社会稳定的民心基础。要努力办好实事好事,完善扶贫方案、落实扶贫项目、结好扶贫对子,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五个一批”等政策措施落到连队、落到实处、落到人头。

  二、下沉工作措施

  下沉工作中结合单位工作安排、结亲户家庭实际、综合利用多种资源、手段,推动干部下沉包户做好群众工作深入开展。

  (一)各委员强化政策理论、惠民政策、民族宗教知识、民俗常识、“三农”知识、加强连队组织建设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实现教育培训全覆盖。

  (二)以“四同、四送”的方式通过吃在一起,话家常,解民惑;住在一起,体民情、转作风;学在一起,强意识、增团结;一起劳动,办实事、聚民心。通过深入细致走访、耐心精准宣讲、真心实意帮扶,推动各民族深入交往交流。实现住户结亲、开展活动全覆盖。通过摸清底数、整合资源、发挥作用,把下沉包户工作做实做细。

  三、把握工作要求

  (一)每名接亲干部每次深入做好群众工作,认真撰写《深入基层做好群众心得体会和民情日记》,结亲干部认真及时如实填写《工作手册》,有合影照、走访活动记录和图片。

  (二)根据每名干部和结亲户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深入做好群众工作,开展送政策、送法律、送温暖、送文明。要自觉尊重群众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每天缴纳50元伙食费,确保伙食费用当日结清,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加强民族团结维稳处突应急预案篇2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根据内教基〔20XX〕406号文件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川教〔20XX〕281号)文件精神,内江一小学拟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通过开展活动,提高师生民族团结意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

  一、指导思想

  以《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川教〔20XX〕28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弘扬民族精神活动”为载体,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用生动的事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大力唱响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确保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二、健全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组织实施

  (一)、在教师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1.提高认识:利用全体教职工大会集体学习,向全体教师传达《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了解掌握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提高对开展此项工作意义的认识。

  2.学习、掌握相关业务知识:

  (1)组织相关学科教学科任老师,学习有关民族团结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学习原则,丰富相关业务知识,使之具备课堂教学能力,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

  (2)组织政教处、大队部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文件,领会活动精神,在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二)、在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1、在学生中开展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以及增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开展国情讲座。

  2、扩宽课堂教育渠道:结合思品、科学、语文、艺术等学科课程,强化民族常识教育。每学年8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具体安排为:一、二年级在《品德与生活》安排4课时,在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各安排2课时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三――六年级在《品德与社会》中各安排4课时,在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各安排2课时,进行中华民族大家庭教育。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地域分布特点;各民族在文化艺术、发展等方面的特色和成就;各民族对祖国大家庭的发展所作的贡献,增进各族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让民族教育走进课堂。

  3、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

  (1)举办经典诗文朗诵会。

  (2)“辉煌六十年•我与我的祖国”读书教育活动。

  (3)举办“我的祖国”征文竞赛。

  (4)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

  (5)民族教育主题的升旗仪式(祖国是个大家庭,56个民族一家亲,校长作专题讲话)。

  (6)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开设系列国学讲座(如: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论语等)。

  (7)开展“爱我中华,建设美好内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题活动。

  (8)举办校园“苗苗杯”艺术节(歌颂民族团结与进步)。

  (9)民族团结教育手抄报、电子小报展览(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等)。

  (10)“祖国发展我成长”少先队主题班队会活动。

加强民族团结维稳处突应急预案篇3

  为认真妥善处理各类维稳问题,切实维护学校正常教育秩序,落实维稳排调、防控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现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学校维稳工作,和个人或集体上访等扰乱社会秩序,重点是代课人员群体上访突发事件,以及其它造成不良影响的涉稳事件。

  二、工作目的

  从讲政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维稳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学校稳定的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提高处理能力和水平,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各种突发事件,维护校园和社会的正常秩序。

  三、工作原则

  实行“排查纠纷、化解矛盾,全力以赴,确保稳定”的原则。按照工作领导机构的部署,实行统一指挥,分工合作,努力做好学校维稳工作。把应急治理工作落实到日常事务中,把矛盾化解在未激化之时。一旦发生涉稳事件,确保发现、报告、处理等环节紧密衔接,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控制事态造成的影响危害。

  四、工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根据本应急预案,建立责任追究制,层层抓落实。校长对本校辖区负责,对辖区内涉稳的各项因素要全面掌握动态,做到全覆盖不留盲点。

  3、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抓好落实,把维稳工作做实做细,落到实处。

  4、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①召开教师会议,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和教育局新提出的稳控工作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②学习宣传有关教育政策,依法治教,做好调处,化解矛盾工作。坚持正面疏导,对症下药,因人而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做好思想工作,积极诱导当事人保持良好心态。

  ③介绍新时期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花大力气,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水平,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关注教育界遗留问题。

  5、严明纪律,规范行为。

  ①切实健全维稳工作制度,把维稳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

  ②架构维稳工作管理网络,建立维稳工作(隐蔽)档案。

  ③做到第一时间掌握矛盾、问题,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及“情况”在第一时间上报。

  ④认真落实上级有关部门的维稳工作防范文件及会议精神。

  ⑤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维稳工作。

  五、应急步骤

  1、报告制度:实行校长负责。报告程序:当事人(或目击者)——学校校长——片区督导办主任——镇政府和教育局相关领导。

  2、学校辖区内发生或接到涉稳事件,知情者必须在第一时间(5—15分钟)向校长联系,并尽力控制事态。

  3、校长接到涉稳事件的报告后,根据时间情况在20分钟内向上级汇报,并组织人力采取果断措施,对其进行处理。

推荐访问:民族团结 应急预案 维稳处突 加强民族团结维稳处突应急预案模板 加强民族团结维稳处突应急预案的通知 加强民族团结维稳处突应急预案工作 加强民族团结维稳处突应急预案 民族团结应急预案和机制 民族团结处置预案 民族团结应急应会 民族团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应急应会 民族团结矛盾处置应急预案

版权所有:文秘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文秘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文秘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6010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