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时间:2021-10-15 10:38:38 来源:网友投稿

 2021 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21 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一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考察 XX 及 XX 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村发展,巩固提升农村改革成果,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凝聚最大合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中央、省、市“三农”工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 0.5 个百分点,确保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1.持续稳定粮食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不断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完成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XX 万亩、总产 XX 亿斤目标任务。落实配套支持政策,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和管理。落实耕地轮作制度试

 点。落实中央和省对种粮农民补贴政策,执行稻谷、小麦最低价收购政策。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大力发展农业托管服务,因地制宜选择复耕复种的作物品种和技术模式,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闲置,确保种足种满。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生产订单落实,全年全市优质专用粮食种植面积发展到 XX 万亩以上。科学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加强干旱洪涝和农作物病虫害等灾害监测预警,及早做好技术和物资准备。

 2.推进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扎实做好生猪稳产保供,确保 2021 年末生猪存栏XX 万头。稳定生猪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建立健全长效发展机制,强化养殖用地、环评审批、抵押贷款等政策落地见效。坚持靠前服务,帮助规模养殖龙头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在建项目尽早竣工投产,形成稳固产能。坚持抓大不放小,支持大型养殖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增养补栏,支持“以大带小”拉动中小养猪场扩大生产,促进中小养猪场(户)发展。推行“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模式,加快构建现代畜禽养殖、动物防疫、加工流通和循环发展体系。加强生猪生产监测预警、形势研判和产能储备,监测生产和市场动态,完善调控措施,健全储备制度。深入推进养殖、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持续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特别是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不折不

 扣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稳定家禽产业,积极发展牛羊产业,继续实施奶业振兴行动。

 3.推进渔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高质量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提升稻渔综合种养综合效益。支持发展池塘标准化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突出抓好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积极创建国家级、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提升绿色健康养殖水平。

 二、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4.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开展好农业种质资源收集保护行动,积极创建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库(场、区、圃),加强淮河橄榄蛏蚌资源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支持科研机构和种业企业参与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围绕优质专用小麦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育种攻关。加强优质品种推广,重点提升小麦等 XX 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水平,鼓励开展种子产业园建设。大力培育“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支持具有一定科研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种子企业发展壮大,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加强恋思萝卜、皖北黑猪、XX 白山羊等地方特色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利用,支持地方品种申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发展一批以地方特色品种开发为主的种业企业。

 加强种子行业监管,保护种业领域知识产权,鼓励原始创新。

 5.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完成今年 60 万亩目标任务,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8.03 万亩。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数量增加与耕地质量提升并重、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和运行管护并重,强化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健全项目建后长效管护机制,多渠道筹措管护经费,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建后工程长久发挥效益。探索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多元投入机制,鼓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探索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 PPP 模式融资,优化资源配置,凝聚建设合力,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

 6.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实施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优先保障粮食和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突出对深耕深松整地等农机具的补贴,加快推广绿色高效新机具新技术,推动农业机械化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及设施农业延伸。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机械化+数字化”等服务新模式,推进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农机维修与配件供应、农机技能培训等产业发展,做强做大农业机械化产业群和产业链。积极推进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

 7.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依托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以及运营良好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围绕蔬菜、水果、薯类、食用菌、茶叶、中药材、花卉等种植类鲜活农产品,按照自主建设、定额补助、先建后补的程序,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

 8.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争取实施国家、省农业重大科技项目,打造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支持涉农领域产学研合作,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种培育、种植养殖、加工转化关键技术研发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创新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科技推广服务能力。持续强化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提升防控能力。

 三、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9.推进秸秆粪污“两利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高标准建设和提升省级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示范园区,全市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 92%、94%以上。完善畜禽粪肥利用环节补贴,完善秸秆综合利用奖补政策。持续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行动(回头看)。继续推广“截污建池、发酵还田,一场一策、制肥还田,区域收纳、

 集中处理”的“3+N”路径模式。继续引进一批先进技术,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典型模式,加快推进秸秆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原料化、能源化“五化”利用步伐。继续做好 XX 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参展工作,大力推进签约项目落地。

 10.狠抓化肥农药“两减量”。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全市化肥农药用量实现负增长,利用率稳定在 40%以上。全面推进农药“实名制”和试行化肥“定额制”,加强源头控制,规范农药销售管理,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抓好市级化肥农药生态试验示范片创建。实施绿色防控提标扩面升级行动,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覆盖率达 80%以上。深化测土配方施肥,强化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突出抓好有机肥替代,继续引导恢复绿色种植。在乡镇建立调查点,对化肥、农药用量进行定点调查,摸准使用量。推进颍上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创建。

 11.实施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物“两回收”。全市农膜回收率力争达 81%以上。全面实施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贯彻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研发推广全生物可降解农膜,压实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责任,着力构建村收集、镇集中、县处置的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及安全处置体系。积极创建国家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县。

 12.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业标准宣传培训力度,认定市级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10 个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继续落实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加强监测体系建设,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压紧压实生产者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政府属地责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牢牢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全市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 98%以上,全年确保不发生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13.积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严格农产品质量认证,规范标志使用,加强风险监测和证后监管,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 150个。增强地理标志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身份标识化、全程数字化。按照“一标一品一产业”发展路径,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规模农产品追溯为重点,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

 四、全面落实禁捕退捕任务 14.完善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政策体系。巩固和完善退捕渔民养老、医保、低保、住房、就业等各项政策,提高退捕渔民保障水平和质量。继续开展结对帮联,提高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加强低收入人口监测,开发设置公

 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困难渔民,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15.完善禁渔执法监管网络体系。落实禁捕水域所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的责任制,确保“六无四清”目标不反弹。建立常态化督查暗访机制,全面开展“水上打、陆上管、市场查”行动,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对禁捕水域实行全覆盖、无死角监管。依法严厉打击“电毒炸”“三无船”“绝户网”,严惩采购、加工、销售、利用非法渔获物行为,斩断非法地下产业链。加强渔政执法力量配备,加快推进“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渔政执法监管平台建设,6月底前实现禁捕水域监控全覆盖。

 16.完善水生生物管护体系。以淮河 XX 段橄榄蛏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重点,加强禁捕联合执法监管。科学开展增殖放流,加大地方特有水生生物苗种放流比例。开展禁捕水域水生生物资源调查,加强水生生物保护区建设,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禁捕水域水生生物种群规模恢复。

 五、大力发展乡村产业 17.实施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提升行动。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继续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围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从种植业、养殖业、花卉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作物秸秆及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等方面,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谋划一批农业

 产业化重点项目。落实项目包保制度,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联”活动,加强要素保障,强化项目调度考核,全面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18.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行动。全市聚焦粮油、生猪、牛羊、中药材、果蔬、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每县市区确定 1-2 个主攻方向,支持实施一批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一批主导产业规模种养基地,引进培育一批主导产业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打造全产业链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19.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持续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产业强镇、2 个强县、3 个强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级绿色食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深化农业对外开放,推进农业对外合作“两区”建设,促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园区)建设,开发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以县(市、区)为单位,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

 20.高起点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深入实施“116”行动计划,围绕优质粮油、畜禽、果蔬、水产、花卉、中药材、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开展

 “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创建,推进绿色农产品种养基地、加工集聚区和物流供应平台建设。着力拓展沪苏浙绿色农产品销售市场,支持建好用好 XX(上海)绿色、名优农产品展销中心,积极推进杭州、南京展销中心建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向沪苏浙市场扩大农产品销售。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组织开展对接交流活动,推进产销对接、合作共建、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2021 年建设市级以上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 30 个。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深入实施品牌塑造工程,制定实施农业品牌建设规划,加快培育提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提升 XX 农产品市场美誉度和消费吸引力。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打造特色鲜明、优势聚集、产业融合、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继续做好合肥农交会、上海农交会等参展工作。开展常态化对标学习沪苏浙农业农村工作。

 21.加快实施农业信息化。抓住“新基建”机遇,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行动,推进智慧渔政执法监管平台、智慧“三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抓好太和县数字农业试点建设,提升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建设水平,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

推荐访问:全市 工作要点 农村

版权所有:文秘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文秘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文秘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6010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