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教育或者私塾,重建的教育体制改革

时间:2022-10-26 12:25:02 来源:网友投稿

自从芬兰的赫尔辛基教育局下发通知,从2016年到2020年之前,正式废除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课程式教育,转而为采取实际场景主题教学的通知后,芬兰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学校科目的国家。

其实教育体制如何改革一直是个问题,在没有建立公共教育体系的时候,人们需要它的出现,而当出现了以后它的问题也随之产生,比如推动了后印象派的批评家罗杰-弗莱就认为艺术不可教,而反学院派一直在艺术史中出现,但艺术家主要还要经过美术学院的学习程序,在中国特别是这样的,尽管我也写过文章说废除美术学院,但对不懂艺术的人来说,鉴别是不是艺术家的理由还依赖于美院文凭。

本来真正的艺术家只需要在不同工作室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行了,这种工作室可以是艺术家自己的私人空间,也可以是合作空间,这个不需要文凭的学习才是艺术家的学习。

其实,知识和创造都不需要文凭,文凭是提供给没有鉴别能力的人去装模作样地选人才的时候看的,而对于一个自身有水平的人来说,是不需要通过文凭而直接识别他人的水平。判断一个人的水平,原本两三句话就能搞定的事,在自身什么都不是的判官那里却变得极其自以为是而埋没人才,这本身就是教育体系的过错,因为它夸大了文凭的证明力。

教育体制与文凭制的大一统惯性还在中国形成了知识创造的阻力,一直有批评中国应试教育的声音,但这种声音并没有改变中国的教育现实。

对现有教育体制的不满导致了国际学校的越来越热门,读书成绩不好的学生家长有经济条件的都选择了没有读书压力的国际学校,这些学生的出路将来都是去国外读大学。

从教育上来讲,本来在中小学的学生就不应该像在中国教育体制的压迫下读书,读书成绩不好在小学并不意味着什么,只能说学校教育没有提供给这些学生读书的兴趣。

我们经常听到西方的小学不重读书而重活动,小学有很多课程让学生自己选,还有不同年龄层的学生在同一个班中学习,都是对学生的一种解决,而到了芬兰的废除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一出,教育方式更是向前彻底的推进。

现在所用的教育体制本来是教育公共化的实践,这样的教育目的是为更多的人创造能读书的机会,无论从教会办学开始还是发展成现在的公共教育体制,在这個时候似乎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似的。就像类似于不少发明家一开始就从哈佛等名校退学那样,任何的教育体制,都有可能造成对特殊学生的限制,所以解散学校的理由也显得越来越充分。

我强调小学堂的重要性也在于此,即工作室制的,它目前来说可以作为大教育体制的补充,而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教育体制的开始,特别在针对中小学的教育状况而言,小学堂却是一种更重要的学校,芬兰的教育改革,废除中小学,其实是废除大一统学堂而突出小学堂的优势,西方虽然有家庭学校(home school),只是相比较中国的,它要灵活得多,毕竟它的总体教育是给学生自由创造,但还是受制于大教育体制。而芬兰废除中小学,其实随之而来的就是大教育体制的瓦解。

像钢琴演奏家的历史那样,莱谢蒂斯基离开了俄罗斯音乐学院去维也纳独立开钢琴工作室招学生,他根据各国来的钢琴学生因材施教,结果培养出大批著名的钢琴演奏家,被称为史上最杰出的钢琴教育家。

所以像罗杰-弗莱反对艺术的学院教学那样,我也说过,音乐也只要工作室私人教学而不需要音乐学院就可以了。除了艺术之外,其他的学科从中小学开始也可以工作室教学,它可以是一个人的教学,也可以是小组制的教学,统一化的教育体制被打破,而分散为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工作室,学生从小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师傅学生,学习内容五花八门,师傅也是五花八门,这样才能称为有兴趣的学习。

在中国,目前学校像是教育改革的前沿,但国际学校尽管改变了中国现有体制的应试考试教育,但是它走向了另一个封闭教育,即这种教育离开了活生生的中国情境,也无法反思中国的传统与当下,然后也不知道如何面临西方正在兴起的又一轮教育改革,同样对中国这种情形的教育体制,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校也不是中国教育体制的前景。

我以为,中国应该先有一个解散大中小学过程,教师全部退到社会上去做流浪狗,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能力创办教学班,教学能力要在自由市场中获得竞争力而不是体制供养的固定岗位,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新型的私立学校的竞争关系,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然后在自由竞争基础上以公立学校作为补充。

当然通过这样的教育体系的建立,它也可以成为改变中国现有教育体制的一开始,那些公立学校可以到中国教学资源严重缺乏的边缘地区去过渡,而从国际学校到私人工作室将是一个以自身的创造力推动的培养学生的实验项目。

在西方开始重新改革教育体制的当儿,将国际学校要求转化为接上中国的地气的教育以后,它不只是远离中国应试教育,而应该是教育的前沿改革。

回到芬兰的教育改革,他们称为现象教学法(phenomenon method)的试验,在赫尔基辛的学生再也不单独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等课程,而是称为在咖啡厅工作(working in a cafe)的课程,学生会吸收关于英语、经济和沟通技巧的整套知识。

这种教育可以称为工作室教育,如果用我们熟悉的词,也可以称为私塾教育,只是它是当代民主的私塾教育,它的内容已经被肢解为兴趣而不是规定。

人们经常说,兴趣是创造力的开始,但能保障兴趣不受压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育改革发现的现在,等于又在重启思考何以能实现兴趣教育,本文的意思也在于此。

推荐访问:私塾 教育 体制改革 重建 工作室

版权所有:文秘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文秘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文秘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6010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