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专业考试重点总结给有需要人

时间:2021-10-22 10:11:04 来源:网友投稿

预防医学专业考试重点总结给有需要的人 本文关键词:的人,医学专业,预防,重点,考试

预防医学专业考试重点总结给有需要的人 本文简介:名解1.(考)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制订防制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综合性学科。2.(考)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就是由于原生环境中水、土壤里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居民通过长期饮水摄食后,使体内相应元素过多或过少,最终引起具

预防医学专业考试重点总结给有需要的人 本文内容:

名解

1.(考)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制订防制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考)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就是由于原生环境中水、土壤里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居民通过长期饮水摄食后,使体内相应元素过多或过少,最终引起具有明显地区性的特异性疾病。

3.(考)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是指地球的有机界,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及人类等;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水、无机盐类、氨基酸等。

4.(考)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一种复杂的、各个组成部分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动态系统,它不断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转移,使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三者的输入、输出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5.(考)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彼此形成的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物质的迁移转化,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6.(考)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组成发生不可逆的变化,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和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并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

7.(考)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环境中可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作用,生成理化特性与原来完全不同的新的物质,被称为二次污染物,如光化学烟雾、甲基汞等。

8.(考)剂量-效应关系:是指进入机体的剂量与某个机体所呈现出的生物效应强度间的关系。

9.(考)剂量-反应关系:是指随着剂量增加,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特定生物学效应的个数增加,通常以出现特定生物学效应的个体占总测试个体数的百分数来表示。

10.(考)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SO2使气管和支气管的官腔变窄,气道阻力增加,分泌物增加,严重时可造成局部炎症或腐蚀性组织坏死,是COPD的主要病因之一,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

11.(考)可吸入性颗粒物(IP):是指粒径≤10μm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可进入人体呼吸道的颗粒物质。大于5μm的IP多滞留于上呼吸道,小于5μm的IP多滞留于细支气管和肺泡,1μm以下的在肺泡内沉积率最高,小于0.4μm的能自由进出肺泡。

12.(考)光化学烟雾:是二次污染物,主要是由机动车尾气排入大气中的NOx和VOCs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一种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混合烟雾。

13.(考)水体富营养化:当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水进入湖泊、水库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这种现象称为~~~。

1.

14.(考)有效氯:含氯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数大于﹣1者,均为有效氯,具有杀菌作用。、【教务成绩修改

提高学分绩点

消除挂科记录

改后付款【996262445】】

15.(考)需氯量:是指氧化1L水中的有机物、还原性无机物和灭菌以及完成某些氯化反应等所消耗的有效氯量。

16.(考)碘缺乏病(IDD):是因碘长期摄入量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而导致的一类疾病,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甲病)、地方性克汀病、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产等。

17.(考)地方性氟中毒:是因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又称为地方性氟病。临表为:氟斑牙和氟骨症

18.(考)意向性震颤:汞毒性震颤为意向性震颤,即在集中注意力做某些精细动作时震颤明显,而在安静或睡眠时震颤消失。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向四肢近端发展变成粗大震颤,可伴有头部震颤和运动失调。

19.(考)赫恩小体:(变性珠蛋白小体)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强氧化代谢产物使珠蛋白的巯基变性沉淀,在红细胞中形成的包涵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0.3~2μm,具折光性,常位于红细胞边缘或附着于红细胞膜上,多为1~2个,含有赫恩小体的红细胞易发生破裂溶血。

20.(考)化学性紫绀:苯的急性中毒早期表现为MetHb血症引起的缺氧和紫绀,最先见于口唇、指端、耳垂部位,与一般缺氧所见的暗紫色不同,呈蓝灰色,称为化学性紫绀。

21.(考)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少数重症急性CO中毒患者在意识恢复后,经过2~~60天的“假愈期”,重新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称为~~~。

22.(考)胆碱能危象:Ach在其生理部位过量积聚,持续作用于胆碱能受体,使胆碱能神经及其效应器过度兴奋,产生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称为~~。

23.(考)迟发性多发性神经毒作用(OPIDP):某些有机磷农药品种的急性中毒患者,在其症状消失后的2~4周,可出现OPIDP,多见于下肢远端,先累及感觉神经,后发展到运动神经,并向肢体近端延伸,后期也可波及上肢。病理变化主要为周围神经及脊髓长束的轴索变性,继发脱髓鞘改变。

24.(考)中间期肌无力综合症(IMS):一些有机磷农药品种在急性中毒胆碱能危象之后、OPIDP发病之前,多在中毒后第2~4天,出现颈肌、上肢肌、呼吸肌及颅神经支配的肌肉收缩无力、甚至瘫痪为主要特点的症状和体征。

25.(考)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通常以不同粒径大小(μm)粉尘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用表格的形式整理表示出来,粒径较小的颗粒所占数量比例愈多,或占总质量比例愈大,则分散度愈高。

26.(考)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所致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尘肺中最常见、危害最大和最严重、进展最快的一种,约占尘肺总病例数的一半。

27.(考)圆形小阴影:为散在、孤立的阴影,其病理基础为矽结节,呈圆形或近似圆形,边缘整齐,直径小于10mm。多出现在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逐渐扩展至全肺。

28.(考)石棉小体:石棉纤维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含铁蛋白颗粒和酸性黏多糖包裹沉积形成石棉小体,石棉小体仅仅是吸入石棉的标志。

29.(考)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机体因热平衡破坏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30.(考)永久性听阈位移:随着接触噪声时间的延长,会出现前一次接触噪声引起的听力改变尚未完全恢复便再次接触噪声,听觉疲劳则逐渐加重,听力改变不能恢复而成为~~。

31.(考)手臂振动病:是长期使用振动工具所引起的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也可累及肢体神经和运动功能,属我国法定职业病。典型表现为振动性白指。

32.(考)振动性白指:手指间歇性发白或发绀,即振动性白指,是诊断手臂振动病的主要依据。手指发白一般由指尖向近端发展,界限分明,色如白蜡,重者可累及多个手指甚至全手。

33.(考)电离辐射:凡量子能量≥12eV,作用于物质能使其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

34.(考)随机效应:是指辐射损伤效应发生的概率与剂量大小有关,但损伤的程度与剂量无关,且不存在损伤效应的阈值水平,如致癌效应、遗传效应。

35.(考)职业病: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造成的损害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或生活能力,这类疾病广义上均可称为职业病。

36.(考)痛痛病:是发生在日本神通川流域,因用含镉废水灌溉农田而引起的公害病,患者全身疼痛,终日喊痛不止,故名痛痛病。

37.(考)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

38.(考)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到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

39.(考)细菌性食物中毒:指因摄入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教务成绩修改

提高学分绩点

消除挂科记录

改后付款【996262445】】

填空

1.

(考)影响健康的因素:环境因素、生活行为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人类生物学因素。

2.

(考)何级预防判断标准:病因是否明确、病程是否可逆。

3.

(考)三级预防原则:是预防医学的核心、是实现人人健康的重要条件。

4.

(考)“三早”: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诊断(早隔离、早报告“五早”针对传染病)。

5.

(考)环境因素的分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

6.

(考)温室效应气体:CO2、CH4、N2O、O3、CFC。

7.

(考)消耗臭氧层物质:主要是氯氟烃(CFCs)。

8.

(考)影响环境对人体作用的因素: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剂量-效应(反应)关系、作用时间与蓄积效应、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人群易感性。

9.

(考)生物放大作用:通过食物链,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环境污染物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的现象。

10.

(考)生物蓄积作用:指同一生物个体对某种物质的摄入量大于排出量,因而在生命过程中该物质在体内的含量逐渐增加的现象。

11.

(考)生物浓缩作用:指生物体摄入环境中某种物质后加以浓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高于环境浓度的现象。

12.

(考)生态系统健康:揭示了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

13.

(考)降水pH值小于(5.65)时称为酸雨。

14.

(考)环境污染物的来源:生产性污染(“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生活性污染;交通性污染;其他。

15.

(考)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低浓度、时间长、多样性、复杂性。

16.

(考)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公害病、职业病、传染病、食物中毒。

17.

(考)大气的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大气层。

18.

(考)对流层的特点: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空气有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

19.

(考)平流层的特点:以平流运动为主、没有垂直运动、臭氧层属于平流层。

20.

(考)紫外线三段作用:A段(色素沉着作用)B段(抗佝偻病作用和红斑作用)C段(杀菌作用)。

21.

(考)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又称:天气痛

22.

(考)重离子数(N±)/轻离子数(n±)≤50

23.

(考)二氧化硫对人体的损害部位:上呼吸道。

24.

(考)氮氧化物对人体的损害部位: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及肺泡。

25.

(考)氮氧化物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以(NO2)为主时,肺组织损害比较明显,以(NO)为主时,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比较明显。

26.

(考)建筑材料和装饰用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甲醛和氡。

27.

(考)室内空气污染中主要来自室外污染物的特点:室内浓度低于室外。

28.

(考)室内外存在同类污染物对室内空气的污染:该污染物的浓度室内高于室外。

29.

(考)氡及其子体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危害为:肺癌。

30.

(考)饮水的基本卫生要求:流行病学安全、感官性状良好、化学组成对人体无害。

31.

(考)菌落总数≤100CFU/m;大肠菌群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与水接触30分钟后,游离性余氯≥0.3mg/L,管网末梢水中≥0.05mg/L。

32.

(考)水质常规指标: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放射性指标指导值。

33.

(考)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因分型:饮水型、煤烟型、饮茶型。

34.

(考)慢性地方性砷中毒:黑脚病,主要是由于下肢远端脚趾部位动脉官腔狭窄、血栓形成。

35.

(考)土壤污染的特点:影响的综合性、危害的长期性、污染物变化的复杂性。

(选择题:镉污染;痛痛病)

36.

(考)多氯联苯最典型的是:米糠油事件,其通过食物链发生(生物富集作用)进入人体以(脂肪组织储存)为主。

37.

(考)皮肤变态反应原,可引起过敏性皮炎或湿疹为:铬,铬能使血红蛋白变性从而降低(红细胞的携带能力),六价铬对人体的致死剂量约为:5g。

38.

(考)地方性克汀病(地克病)的发病原理:胚胎期及出生后早期缺碘,引起神经系统发育分化障碍。

39.

N-亚硝基化合物:分为N-亚硝胺和N-亚硝酰胺两类,合成前体为胺和亚硝酸盐。

40.

食物中毒的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41.

毒蕈中毒的分类: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

42.

职业性损害分为: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性外伤。

43.

职业有害因素的作用条件:接触机会、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浓度。

44.

职业病的诊断依据:职业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45.

职业健康监护:就业前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健康档案的建立、健康状况分析和劳动能力鉴定。

46.

职业性毒物吸收途径:主要经呼吸道,其次是皮肤。

47.

高温作业的分类:高温.强热辐射工作、高温.高湿作业、夏季露天作业。

48.

中暑按发病机制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49.

人耳感受声波频率:20~20000Hz。

50.

生产性噪声分类: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51.

振动分类:全身振动(通过下肢或躯干传至全身)、局部振动(通过手臂传至全身)。

52.

影响振动危害的因素:频率与振幅、加速度、接触振动时间、体位和操作方式、环境条件

1.

(考)职业病的发病特点?

①病因明确,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或消除相应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后,发病可减少或消除

②病因大多数可被检测和识别,且存在接触水平-反应关系

③发病具有集聚性,接触同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劳动者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患者

④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合理处理,易恢复,预后较好

⑤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发现愈晚,疗效愈差。职业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2.

(考)职业病的诊断原则?

①职业史:职业接触史是职业病诊断的首要条件

②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为支持诊断寻求佐证

③临床表现:特别要了解症状发生与接触有害因素之间的时序关系

④实验室检查:接触性生物标志和效应性生物标志

3.

(考)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健康监护是以预防为目的,通过对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系统的检查和分析,获得其基础健康资料并积累连续的健康状况动态变化资料,掌握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以便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尽早发现职业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损害早期征象,发现职业病病例;或可通过对长期积累资料的分析评价,发现职业危害重点人群;或发现新的职业危害,以便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防止职业损害的发生和发展;还可评价防护和干预措施效果,为制订、修订卫生标准及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考)铅中毒机制?

最重要和早期的变化之一:卟啉代谢障碍

①铅可抑制ALAD、粪卟啉原氧化酶和血红素合成酶的活性。ALAD受抑制后,ALA形成胆色素原过程受阻,血中ALA增加,由尿排出;粪卟啉原氧化酶受抑制后,阻碍粪卟啉原Ⅲ氧化形成原卟啉原Ⅸ,结果使血中粪卟啉增多,尿中粪卟啉排出增多。

②FEP增多,可进一步与红细胞线粒体内的锌离子结合,导致ZPP增多;

③铅可以抑制红细胞膜Na+,K+---ATP酶的活性,使红细胞内K+逸出;

④ALA与GABA竞争脑内神经突触后膜上的GABA受体,引起神经行为功能改变

5.

(考)铅中毒的临床表现?

慢性中毒

①神经系统:中毒性神经衰弱样症状、周围神经病、铅中毒性脑病

(周围神经损害可分为感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

②消化系统: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隐痛、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者可见蓝灰色“铅线”;中度以上中毒病例可出现铅性腹绞痛

③血液系统:血红素合成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导致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

④其他:肾脏受损

6.

(考)慢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

①易兴奋症:早期主要表现为中毒性神经衰弱样症状,继之出现情绪和性格改变。

②震颤:汞毒性震颤即为意向性震颤,即在集中注意力做某些精细动作时震颤明显,而在安静或睡眠时震颤消失。

③口腔炎:口腔黏膜溃疡、出血,牙龈胀痛、发红、感染溢脓,可见汞线。

④肾损害:表现为肾近曲小管功能障碍。

3.

⑤其他:流产、早产、月经异常。【教务成绩修改

提高学分绩点

消除挂科记录

改后付款【996262445】】

7.

(考)慢性苯中毒造血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

①轻度中毒者无自觉症状,但血象异常

②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是持续性白细胞计数减少,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数增加,血涂片可见中性粒细胞有较多的毒性颗粒、空泡、破碎细胞等,电镜检查可见血小板数减少,型态异常

③中度中毒者可见红细胞计数偏低或减少

④重度中毒者常因感染而发热、齿龈、鼻腔、黏膜与皮下常见出血,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出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都明显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高

⑤中毒晚期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甚至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

8.

(考)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的毒作用共同点?

①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主要毒作用之一,以苯胺和硝基苯最为典型

②溶血作用: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的强氧化性代谢产物苯胲能够氧化红细胞膜上GSH,膜的还原性保护作用破坏,导致红细胞破裂,产生溶血

③肝脏毒性:直接损害肝脏,引起化学性中毒性肝病;溶血后可引起继发性肝损害

④泌尿系统损害:直接作用于肾脏引起肾实质损害

⑤皮肤黏膜刺激和致敏作用:引起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皮炎、支气管哮喘等

⑥晶状体损害:引起中毒性白内障

⑦致癌作用:职业性膀胱癌发病率增高

9.

(考)中毒性白内障的发病特点?

①在低浓度即可发病

②起初出现晶状体周边点状、楔形或环状混浊,不影响视力;随着病情进展,出现盘状混浊,此时视力则明显下降

③一般接触半年到三年即可发病,工龄越长,发病率越高,且病情亦愈加严重

④晶状体损害一旦形成,即使脱离接触,病情仍可进展或加重

⑤白内障与TNT中毒性肝病发病不平行,可伴发或单独存在

10.

(考)刺激性气体毒作用规律?

①共同的毒作用是对皮肤、眼、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

②通常以接触局部的损害为主

③损害程度主要与毒物的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关

④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与毒物的水溶性有关,水溶性大的刺激性气体,易使人警觉、逃避;水溶性小的刺激性气体往往不易发觉,易进入呼吸道深部并逐渐与水分作用,对肺组织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导致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

11.(考)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的现场处理?

①立即将患者脱离中毒现场,转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脱去污染衣服,迅速彻底清洗污染部位

②可使用中和剂,如为酸性气体,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碱性气体,可用2%~4%硼酸或5%醋酸溶液

③皮肤污染化学灼伤应在现场彻底冲洗后再送医院烧伤专科处理

④呼吸道吸入中毒可用中和剂雾化吸入

⑤化学性眼烧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绝不能不予冲洗即送医院,以免眼部发生不可逆的严重病变

12.

(考)急性CO中毒的机制?

急性CO中毒的机制是HbCO引起的双重缺氧作用。一方面,血红蛋白结合CO所形成的HbCO丧失了携带氧气的功能。研究发现,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40倍,而HbCO的解离速度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慢3600倍,因此,如果生产现场存在一定量的CO,即可对机体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导致低氧血症;另一方面,HbCO的存在还影响其他亚基上的HbO2的解离,阻碍氧的释放。

13.

(考)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

(1)

急性中毒:①毒蕈碱样症状:腺体分泌亢进;平滑肌痉挛;瞳孔缩小;心血管抑制

②烟碱样症状:患者可出现肌束震颤、肌肉痉挛,进而发展为肌无力、肌麻痹等,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③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烦躁不安、言语不清、意识障碍

(2)

中间期肌无力综合症

(3)

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

(4)

慢性中毒:以中毒性神经衰弱样症状为主

14.

(考)粉尘粒子分散度的卫生学意义?

①粉尘粒子分散度愈高,其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愈长,沉降速度愈慢,被人体吸入的机会愈大

②粒子分散度愈高,其比表面积也愈大,愈易参与体内生理生化反应,对人体危害就愈大

③粒子分散度还影响粉尘在呼吸道的阻留部位和阻留率。粒径等于或大于15μm的尘粒称为非吸入粉尘,粒径小于15μm的尘粒称为可吸入性粉尘。

④在粒子分散度相同的情况下,吸入粉尘的质量愈大,则肺内纤维化病变越重

15.

(考)矽肺的诊断?

根据可靠的矽尘接触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尤其是工作环境中粉尘浓度、分散度及粉尘中游离SiO2的含量、作业方式、防护措施等),参考动态观察资料及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以技术含量合格的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分期的依据是:小阴影(形态、大小、密集度、分布范围)、大阴影,肺门及肺纹理改变等只作参考,不是分期指标。诊断时将患者胸片与尘肺诊断标准片对照,确定分期,并需排除其他肺部类似疾病。

16.

(考)尘肺防治措施?

①“革”:改革生产工艺和革新生产设备

②“水”:湿式作业

③“密”:密闭尘源

④“风”:抽风除尘

⑤“护”:个体防护:合理使用防尘口罩、防尘安全帽等

⑥“管”:做好防尘设备系统的维修管理和防尘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

⑦“查”:对工人进行就业前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和脱离接尘作业后的定期健康检查

⑧“教”:加强宣传教育

17.

(考)中暑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特点?

中暑按发病机制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热射病、热衰竭、热痉挛

(5)

热射病的临床特点:起病急骤,体温高达40℃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随后出现“无汗”,严重时可出现昏迷、抽搐等,死亡率高

(6)

热衰竭的临床特点: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继之可出现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弱、晕厥等,患者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

(7)

热痉挛的临床特点:明显肌肉痉挛伴收缩痛,痉挛常呈对称性,患者意识清楚,一般体温正常

18.

(考)永久性听阈位移的表现?

噪声所致的永久性听阈位移早期常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听力曲线在3000~6000Hz(多在4000Hz)出现“V”型下陷。随着接触噪声时间延长,病损程度加重,高频段听力下降明显,同时语音频段(500~2000Hz)听力也会受到影响,语言听力出现障碍,甚至出现噪声聋。

19.

(考)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共同点:两学科的任务均是针对健康和疾病,工作中都应用病理学来探索疾病,应用生理学知识来研究健康。

不同点:

学科

预防医学

临床医学

研究对象

人群(包括个体)

个体

研究内容

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疾病的分布规律

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

研究方法

生物、物理、化学知识

诊断知识

研究目的

预防疾病、促进健康、防治伤残和夭折、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

使已有疾病治愈或缓解,减少痛苦,延长寿命

实现目标手段

公共卫生措施和手段,社会上每一个人参与和努力

医患合作

20.(考)人群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

死亡

患病

生理反应异常

生理代偿性变化

生理负荷增加

受影响人群的比例

对健康有影响

对健康有潜在影响

(1)

由图可见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由生理性向病理性发展

(2)

由图可见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3)

图可分为五个接触(亦称暴露)及反应水平:

①最低水平:人体接触有害因子在体内的总负荷增加,但不引起代谢、生理学的任何反应

②第二水平:环境与机体负荷进一步增加,引起代谢、生理学改变,但此种改变无病理生理学变化

③第三水平:接触水平可导致明显的代谢、生理学改变,即病理学的改变,称病前状态

④第四水平:引起明显的疾病状态

⑤第五水平:引起死亡

21.

(考)保持居室空气质量的卫生措施?

①住宅的地段选择

②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选择

③合理的住宅平面配置

④合理的住宅卫生规模

⑤采用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⑥改变不良个人卫生习惯

⑦定期清洗和保养各种设施

⑧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健全卫生法则

22.

(考)以冠心病(CAD)为例,应如何进行三级预防?

①三大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高血脂

②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包括特殊保护和增进健康。劝导戒烟,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检测血清中胆固醇水平,如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少食高脂食物,多食蔬菜豆类等低脂食物

③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包括“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工作,对胸部疼痛者及早治疗,及时处理高血压等疾病

④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如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预防心率失常、心衰等,做好康复工作,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

23.

(考)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1)特异性损害:

1)急性危害(短时间、高剂量):①大气污染的烟雾事件: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纽约的光化学烟雾事件

②事故性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事件:印度某化工厂异氰酸甲酯泄露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导致的核泄漏事件

③生物性污染导致的急性传染病:2003年春季爆发的世界范围内的“非典”(SARS)流行

2)慢性危害(长时间、低剂量):①慢性中毒

②致癌作用

③致畸作用

④致突变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免疫系统可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

(2)非特异性损害:机体抵抗力下降、劳动力降低,人群中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增加

4.

24.(考)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教务成绩修改

提高学分绩点

消除挂科记录

改后付款【996262445】】

(1)直接危害:

1)急性中毒(短期、高浓度):①烟雾事件:A、煤烟型烟雾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B、光化学烟雾事件:美国的洛杉矶和纽约,日本的东京、大阪和川崎,澳大利亚的悉尼等城市均发生过光化学烟雾事件

②生产事故:印度博帕尔市的毒气泄露公害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导致的核泄漏事件,重庆市的开县“罗家16H井”发生井喷

2)造成慢性危害及远期影响:①可致眼和呼吸系统慢性炎症:COPD

②降低免疫力:非特异性疾病多发

③大气污染还与某些变态反应有关:多数患者迁出该地区即可缓解症状

④致癌作用:大气污染程度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正比

(2)间接危害:①影响太阳辐射和微小气候:“冷化效应”

②其他: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酸雨

25.(考)水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

(1)降水:①水质纯净

②矿物盐含量少

③随空气污染程度不同而水质也发生变化

(2)地面水:①含矿物质较少,硬度低

②细菌含量较高

③含溶解氧较高

④水中化学物质与地质及水污染有关

(3)浅层地下水:①物理感官性状较好

②细菌含量少

③硬度一般高于地面水④自净能力较差

⑤是较好的饮用水水源

(4)深层地下水:①不易受污染

②水质好

③水量稳定

26.

(考)甲基汞中毒的临床表现?

①肢体末端或口唇周围麻木刺痛感

②手部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无力、震颤

③语言障碍、视野向心性缩小、听力下降、共济性运动失调

④全身瘫痪、精神错乱、甚至死亡

⑤可通过胎盘屏障,导致胎儿畸形

27.

(考)水源选择的基本卫生要求?

①水量充足

②水质良好

③便于水源的卫生防护

④技术经济上合理,方便群众取用

28.

(考)影响混凝沉淀效果的因素?

①水中悬浮颗粒的性质和含量

②水中荷电的溶解性有机物和离子的成分及其含量

③水温

④PH的碱度

⑤混凝剂的品种、质量和用量

⑥混凝剂的投加法、搅拌强度和反应时间

29.

(考)选用饮用水消毒剂应考虑哪些因素?

①杀灭病原体的效果

②控制和检测的准易

③剩余消毒剂的有无

④对水质感官性状的影响

⑤消毒剂及消毒副产物对健康的影响以及预防和消除的可能性

⑥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

30.

(考)氯化消毒的原理?

次氯酸分子小,不带电,易穿过细胞壁,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其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胞内蛋白质、RNA、DNA等物质漏出,并能干扰多种酶系统,从而使细菌死亡,氯对病毒的作用,主要是作用于病毒的核酸而使病毒产生致死性损害。

31.(考)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

①加氯量和接触时间:要保证氯化消毒的效果,必须向水中加入足够的消毒剂,并有充分的接触时间

②水的pH:氯化消毒时,水的pH不宜太高

③水温:水温高,杀菌效果好

④水的浑浊度:消毒前应进行混凝和过滤处理,尽量降低水的浑浊度

⑤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如果水中微生物过多,则消毒后就难以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

32.

(考)地方病病(疫)区的基本特征?

①病(疫)区内地方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显著高于非病(疫)区,或在非病(疫)区内无该病发生

②病(疫)区内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引起该种病的致病因子

③健康人进入病(疫)区同样有患病的可能且属于危险人群

④从病(疫)区迁出的健康者,除处于潜伏期者以外,不会再患该病。迁出的患者,其症状可不再加重,并逐渐减轻甚至痊愈

⑤病(疫)区内的某些易感动物也可罹患地方病

⑥根除某种病(疫)区的致病因子后,病区可转变为健康化地区

篇2:绍兴市预防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绍兴市预防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本文关键词:绍兴市,理事会,工作报告,第四届,医学会

绍兴市预防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本文简介:绍兴市预防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金红柱(2011年12月30日)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在市科协、市卫生局、市民政局领导下,在浙江省预防医学会的指导下,经过大会**团和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绍兴市预防医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下面我受绍兴市预防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

绍兴市预防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本文内容:

绍兴市预防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金红柱

(2011年12月30日)

各位代表:

大家上午好!

在市科协、市卫生局、市民政局领导下,在浙江省预防医学会的指导下,经过大会**团和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绍兴市预防医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下面我受绍兴市预防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与会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五年来的主要工作

过去的五年,是绍兴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绍兴市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市科协、市卫生局的重视下,全市各级预防医学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以学会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为主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坚持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工作,着力推进卫生科普知识普及,充分发挥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的专业特长,开展健康教育、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爱国卫生、妇幼保健、职业卫生、口腔卫生和精神卫生等各项工作,在组织建设、业务培训、科普宣传、学术交流、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学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先后被省预防医学会评为科普宣传先进集体、被绍兴市民政局评为先进民间组织、被绍兴市科协连续四年评为市级先进学会和十佳学会。学会会员屠春雨、俞柳燕被浙江省预防医学会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马国灿、曹婉娟等同志多次被省预防医学会、市科协评为学会优秀干部和先进工作者。全市25名会员被评为市级学会先进工作者,为全面推进我市公共卫生事业与建设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完成了本届理事会的预期目标,现将工作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建设,推进学会发展

1、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坚持民主办会宗旨。

学会5年来坚持“依法办会、民主办会”原则,充分发挥理事会的核心作用,不断完善理事会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每年定期召开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研究、部署学会重点工作,重大事项提请常务理事会议集体讨论决策,特别是鉴于一些同志工作岗位的调动,学会及时充实调整常务理事、理事,健全理事会的领导和学会组织,有利于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并逐步形成了科学、民主、团结、具有团队特色的学会团体。2011年嵊州市、上虞市相继成立预防医学会,给绍兴市预防医学工作增添了新的力量和活力。

2、加强专业委员会建设,发挥专业学科作用。专业委员会是学会的主要学术组织,学会认真抓好专委会组织建设。目前,学会已有12个专业委员会,热心学会工作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充实到各专业委员会,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舞台,创造条件,各专委会每年开展各具特色的专业学术活动,充分发挥了专业委员会的主力军作用。同时,学会及时对专委会主任、副主任进行增补,不断完善学会组织。诸暨市、绍兴县预防医学会工作不断得到加强,青年科技工作者承担起了学会工作,使学会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活力,为不断提高学会科学规范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加强学会队伍建设,促进学会新发展。学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做好会员发展工作,不断扩大会员队伍,壮大学会力量,同时把队伍建设重心放在吸收年轻会员上,使学会更具有生机和活力。5年来,经过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学会逐步发展成学科较齐,门类较多的学会。目前学会有50个团体会员单位,600余名个人会员,分布在全巿疾控、监督、妇保、医疗单位、大专院校等单位。为促进我市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科学研究与创新

1、围绕预防医学工作重点,认真开展学术交流。

5年来学会围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以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卫生监督健康保障、妇幼保健与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等为重点,开展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共组织各类学术会议、培训班120余次,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培训班达8000多人次,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会员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开展学术活动,交流了科技信息,活跃了学术氛围,培育和造就了科技人才,促进了我市预防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学会每年积极组织会员撰写论文,并开展优秀论文评选,五年来全市科技工作者200多篇文章分别获绍兴市预防医学会一、二、三等和优秀论文奖;积极参加省、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的评奖,我会有3篇论文被评为绍兴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极大鼓励了广大会员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会员的论文写作水平。

近年来,学会紧紧围绕以“21世纪预防医学面临挑战”、“公共卫生与建设和谐社会”等的主题活动,每年召开学术会议,着重对预防医学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交流和讨论。尤其是2008年以来“汶川大地震、手足口病、

甲型H1N1流感、结核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麻疹、艾滋病的防控对社会经济和人民健康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绍兴巿预防医学会举办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中国卫生改革发展展望、

国内外公共卫生现状与展望论坛”,全市500多人次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科技工作者参加大会,会上邀请了国内、省内的几位著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不断提高我市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综合能力,对指导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起到很好的作用。2007年5月学会组织举办二期全国餐饮行业推广“五常法”现场管理学术研讨班,来自全国各省、市共500多名代表参加,得到到会各省、市同仁、专家高度评价,扩大了影响力,提高了知名度,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2008年11月学会举行了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回顾总结20年来取得科研、学术、科普等成就并汇编成册,受到广大会员赞誉。

几年来,学会充分发挥各专业委员会的学科专业优势,结合专业特长,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疾病特点和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各类专业的学术活动。

疾病控制专委会重点开展了急慢性疾病、地方病防治、结核病、医院感染、公共卫生应急、免疫规划、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学术活动。对全市医疗、卫生有关医务人员、防保人员先后开展了艾滋病职业暴露、社区慢性病综合防制、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等学术交流和培训20多期次,1500余人次参加,举办《正在出现的传染病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水平的提高。

妇幼保健专委会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对基层技术培训、业务指导,形式多样地举办各种培训班,如绍兴市产科质量、产前知识、新生儿听力筛查等共20多次业务交流与培训,全市各地的妇产科、儿保医生共1000多人参加培训。开设孕产妇热线电话服务及网上咨询,接受1500余人次的咨询,农村妇女免费补充叶酸25285例,住院分娩补助23903例,宫颈癌筛查24572人次,为促进母婴健康作出了贡献。

精神卫生专委会抓各县(市、区)项目办公室能力建设和浙江省社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信息系统录入工作。全市登记在册精神病人26818人,其中重性精神病人17259人,免费服药7739人,实施分级管理和危险度评估。深入农村,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有效促进人们精神健康;积极开展义诊、送医送药下农村,新覆盖人口达12.0741万;举办全市精防医生培训班60多期,3000多人参加精神病防治业务技术培训,为我市的精神病防治工作作出不懈努力。

职业卫生专委会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组织举办培训班20多期,1000多家次企事业单位3000多人参加培训,进一步增强了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规范意识和责任意识。专委会还积极申报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成为全省预防医学领域地(市)级首家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的学会。2008年-2011年在绍兴举办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技术进展》、《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与职业病诊断标准应用新进展》等五期的继教班,来自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职业病防治院(所)从事职业卫生、疾病控制、医疗单位等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共900多名代表参加,培训内容新颖、实用,深受参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防痨专委会组织结核病防治骨干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如绍兴六院以创建结核病市级重点学科为契机,选派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际、省、市级结核病及相关疾病的学术活动。并组织举办结核病临床治疗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业务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全市结核

病的防治水平和质量。

卫生监督专委会以加强卫生监督技能建设为抓手,高度重视卫生监督机构现场快速检测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积极开展操作技能和食品卫生安全控制技术、职业病防治、公共场所等多期培训班,对全市226名卫生监督员分别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加强了农村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加大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员“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教育和培训力度,全市300多名卫生监督协管员接受全员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卫生执法与监督管理的整体水平,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应急调查处置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全力以赴做好“双城同创”

创建工作、第八届残运会、第六届世界合唱会等重大活动的人员健康安全保驾护航作出了积极贡献。

其他各专委会结合本专业特点,相继都开展了形色多样的专业技能培训与学术活动,把学术交流、业务讲座、技术培训等与为基层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使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在疾病防治、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卫生监督、爱国卫生、精神卫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得到新的提升,充分发挥了专委会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了我市预防医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发挥学会专家优势。

开展科技创新,科学研究,是促进预防医学科学技术繁荣、发展和提高的重要途径。全市各会员单位结合本职工作积极组织专家,结合我市公共卫生领域科技攻关项目和疾病防治的重点,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开展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活动,大力开展科学研究。5年来,在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领域,涌现和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学会会员及会员单位科研成果共12项,获奖12项;其中省卫生厅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市级10项,二、三等9项。每年向省(卫生厅)、市、县科技局(卫生局),积极进行课题项目申报,均获得立项与经费支持,今年《有氧运动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认知的促进作用》、《中国儿童发育与健康监测队列》和《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测研究》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项目课题获市科技局立项,充分发挥了学会的专家优势,对促进我市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事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加强地区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建设新发展。

学会积极组织与外省、市开展学术交流和项目研究,2007年中华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职业病分会第五届职业性肺部疾病学组委员会议在我市召开,李德鸿、邹昌淇等12名我国著名劳动卫生职业病专家、教授作专题报告、学术交流;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省预防医学会等多次来绍举办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免疫规划、慢病防治等专题学术交流会,彼此间互相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学会与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市的学术水平,有利于积极创新思路和活动模式,推动了我市预防医学走向全国,繁荣了学会学术交流。同时,为抓好我市中毒控制、流行病学等重点学科建设,推动各项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推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切实保障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力开展科普知识宣传,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

1、普及卫生科普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学会积极组织广大会员、专家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工厂等,因地制宜地开展卫生科普健康传播活动。采用多形色、多渠道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使科普知识广为人知、深入人心、全民参与,营造人人崇尚科学、尊重科学、运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为提高我市全民健康水平和科学素质服务。

2、积极参加“中国浙江科普节”活动。学会认真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宣传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根据市科协、省预防医学会部署和要求,围绕“科普、文明、小康”主题,组织传染病、慢病预防与控制、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等专家,在绍兴城市广场开展大型宣传咨询活动;深入大中专学校、建筑工地、外来务工较多厂矿企业、大型娱乐场所等高危人群集中地,开展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与健康咨询活动,赠送《结核病、艾滋病防治》书、画册;深入农村开展健康知识进农村科普活动,“预防疾病,关注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向农民送上科普健康书本和宣传资料,大力宣传卫生科普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播健康科学思想,扩大了学会社会影响力,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3、认真组织各项“卫生宣传日”活动。全市各团体会员单位、专业委员会,积极配合卫生主管部门,结合世界卫生日、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无烟日、计划免疫日、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宣传日、9.20爱牙日、职业病防治宣传周等活动,组织广大会员走上街头、社区、企业、广场等地,以图片展览、分发宣传资料、专家咨询等形式,大力宣传卫生科普知识。如:牙病防治专委会每年结合“9.20”全国爱牙日活动,组织牙防专家进学校、进社区,为学生、市民进行口腔体检,还印发各种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处方和科普宣传资料,对提高广大学生、市民、外来务工者的自身防病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防痨专委会在3月24日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上街、下乡,围绕“结核流行广泛,控制从我做起”主题开展义诊,防痨咨询,分发资料,为市民解惑释疑;健康教育专委会面向基层、面向社会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咨询活动,结合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全国爱牙日、计划免疫日等各类卫生纪念日,组织广大会员广泛开展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的作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预防保健水平。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全民科学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充分发挥科普宣传在预防医学中的重要作用。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过去的5年学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依靠广大会员共同努力,实现我们肩负的繁荣预防医学学术,促进我巿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光荣使命。在此,我对学会今年发展提出以下意见,请各位考虑:

1、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

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整体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作出贡献。二是要将推动自主创新作为学术交流重要任务,支持广大预防医学工作者在学术领域中自由探究,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的精神,着力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活跃学术活动,创造良好学术民主氛围。三是要做好科技开发与研究工作,要发挥学会专家的作用,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新技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围绕公共卫生中心任务,认真做好学会各项工作。

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观和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公共卫生工作中心工作,认真做好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和科普宣传等各项工作,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二是要组织召开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会议,积极开展具有导向性、创新性、应用性的学术活动,为学科建设与发展服务,为广大会员服务。三是要围绕公共卫生中心工作、卫生纪念日及科普宣传周等,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开拓合作渠道,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健康意识。

3、加大自身建设力度,增强学会发展能力。

一是要规范学会管理,不断完善学会的各项制度,提升学会的服务能力,提高学会对会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学会的持续发展活力。二是要创新机制、改进方法、大力发展会员,做好会员登记工作。三是要充分发挥学会学科专业、公共卫生专家的优势,主动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任务,开展有关调研、专家咨询与论证工作,发挥学会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领军作用。

各位代表: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要以加强学会内涵建设为核心,有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抓好业务建设、学术交流和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人们群众的生活质量,为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努力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做出新的贡献。

二O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11

篇3: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鉴定表

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鉴定表 本文关键词:鉴定,毕业生,预防医学,专业

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鉴定表 本文简介:回首五年的大学校园生活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在

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鉴定表 本文内容:

回首五年的大学校园生活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在日常工作中,本人从每项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大小,都保持高度负责的原则,认认真真,保质保量的完成上级老师下达的工作,一丝不苟。注重提高个人礼仪修养与内在道德品质。同时,时时为班级、院系、学校的集体荣誉着想,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关爱他们。

在学习方面,本人根据自己的学习、工作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按时上课自习。在课后,勤于开动脑筋,善于向老师提问,认真地完成任何一项作业,对于各学科知识竞赛也要积极参与,并积极向老师请教、向学长们虚心学习,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弄清楚,争取做到知识与实际的灵活结合,学以至用!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不忘在课外阅读汲取知识,培养兴趣发展爱好,及时补充第一课堂的不足,使课本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步提高。

在日常生活中,本人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此外,

对时间观念性十分重视。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同各位老师同学保持友好往来,互敬互爱,以自己的诚心、爱心与每一个人去真心的交往,珍视大学里难得的友谊,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敢于拼搏刻苦耐劳将伴随。

在校期间,本人在班级内部担任过一些职务,还曾参加学院武术协会、定向越野协会、心理健康促进协会等。2007年3月参加社会福利院服务活动,陪福利院的老人家聊天,还给他们表演一些节目,受到老人家的热烈欢迎。还参加了大学血液中心组织的义务献血活动。

五年的大学生活,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即将挥手告别美好大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整军待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自大学以来,由于学习刻苦,工作认真,兴趣广泛,善于交际,荣获学院多项荣誉称号,取得较好的成绩:

1、学习较刻苦,

2005--2006年获得二级学院“三好”学生(二等奖学金获得者);

2006—2007年获得校级“三好”学生(一等奖学金获得者),2007—2008年获得校级“三好”学生(一等奖学金获得者),2008—2009年获得单项积极分子(三等奖学金获得者),名列班总成绩前矛;

2、喜好体育锻炼,德智体全面发展,在2006年学校社联举办的双人定向越野比赛第十八名,社团联合杯定向越野比赛第一名,;

3、2008年获得了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学、儿少卫生学等。

业务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专门人才。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防疫工作的基本能力;掌握对人群劳动、生活、学习、环境和食品进行卫生监督的基本能力;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熟悉健康教育工作;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本科毕业时,如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例》,可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卫生检测技术、疾病控制的基本训练,具有卫生防疫、控制传染病与职业病、改进人群环境卫生条件、实施食品卫生监督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防疫工作的基本能力;

2.掌握对人群劳动、生活、学习、环境和食品进行卫生检测和监督的基本能力;

3.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能力;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5.熟悉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熟悉健康教育工作;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推荐访问:医学专业 预防 重点

版权所有:文秘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文秘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文秘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6010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