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教学管理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结题报告

时间:2021-10-22 10:48:42 来源:网友投稿

校级教学管理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结题报告 本文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景观设计,校级

校级教学管理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结题报告 本文简介:项目编号:2014J0262014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题验收报告项目名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项目主持人李国瑞项目参与人李国瑞刘卫东冯珍刘萍萍起止时间2014.4-2015.4联系电话15929782177填表时间2015.3.28一、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景观

校级教学管理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结题报告 本文内容:

项目编号:2014J026

2014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结题验收报告

项目名称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

项目主持人

李国瑞

项目参与人

李国瑞

刘卫东

冯珍

刘萍萍

起止时间

2014.4-2015.4

联系电话

15929782177

填表时间

2015.3.28

一、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

计划完成时间

2015年

4月

实际完成时间

2015年

4

项目

主要

研究

人员

序号

职称

实际承担和完成

的项目研究工作

1

李国瑞

讲师

课程教学与实践

2

刘卫东

讲师

教改实验、方案编制

3

冯珍

讲师

课程教改总结

4

刘萍萍

助教

课程教改实践

5

6

7

8

备注

二、工作报告(限1000字)

本项目主要的研究过程与活动;本项目的研究计划执行、变化情况;本项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设想;本项目研究的经费支出情况。

本项目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该项目于2014年3月由学院组织进行了开题报告。随后,课题组进行了文献查阅,课程实践方案的制定等系列工作,经过近一年的研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项目主要的研究过程与活动

1、在教学中探索环境设计类课程“专题式”的教学方法体系,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建设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在阶段性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实现课程理论、专题的穿插与置换。为实践并优化“专题式”的教学改革思路,结合教学中的小区规划课程,课程分为几个专题,在教学中进行实验性尝试。

2、探索建立与社会、企业沟通的实践教育训练体系,强化产、学、研结合的现实意义,切实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以上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中,我们认为该课题选题需要突破的难点有以下两点:

一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对环境设计人才需求的变化;

二是专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有机整合。

(二)本项目的研究计划执行、变化情况

本项目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专业课教学进行实践训练的课堂探索。在研究过程中基本按照研究计划进行,按照预定计划顺利完成项目教学研究。在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中,采用专题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反馈来看,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能够提出与设计相关的问题,并且结合作业实践进行独立解决问题。从实践教学的作品看,整体质量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因条件限制未能邀请设计师进行真实项目讲座,但进行了模拟真实项目的方案设计流程,分组进行了讨论,使学生体会了设计中的团队合作。

(三)本项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设想

本项目研究中对作品评价从优秀率来看得到了提高,从方案的创意、制作都有了较大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有客观、科学和完善的测评体系,这样才能以评促改,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收到更为良好的效果。如建立创意方案设计测评方法和教学反馈测评方法,建立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测评方法等。因此在以后教学中,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体现出来。

(四)本项目研究的经费支出情况

论文发表

1500元

调研咨询费200元

购买、打印、复印资料费200元

其它100元

小计:2000元

三、研究成果(限1000字)

1.成果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及结论,特色与创新之处及本项目研究的突破性进展(理论上的新观点、实践中的新举措);实践效果或应用情况,社会影响等。

2.成果形式(列出结题成果主件、附件目录,研究报告为必备)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学目的。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有所侧重,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景观设计理论知识,了解当今的设计理念,对景观有深刻的理解,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做出体现工、艺、文结合的设计作品,学生在学习中对于重点掌握的技能能够达标。

课程尝试了专题式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从前到后讲述,而是合理合理划分为若干专题进行讲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的设计项目,充分学习从项目洽谈、资料收集、规划设计、方案汇报到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和团体交流、协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设计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专业的认识。

该课题自立项研究启动以来,课题参与者按照工作计划积极参与研究,课题进展顺利,项目研究已经形成研究成果,发表了论文两篇(分别发表于《北京农业》2015年第2期和2015年第4期),基本完成了阶段任务,形成阶段性成果。但由于本课题所涉及的课程较广泛,涉及景观设计教育的各门课程,难度大,学校投入的经费支持力度不够,项目进课堂尚未实现,加上课题研究人员本身的能力和水平有限,课题研究尚待深入。该课题结题后,我们将加强实践,充实成果内容,提升成果水平,为全面提高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质量而努力。

结合在专业教学中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有二:一是加强对专业课本身的研究,找准切入点充分挖掘专业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紧密联系;二是寓“道”于“业”,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功能。

成果形式:

通过本教学改革项目初步探索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景观设计类课程“专题式”教育方法与途径。同时在相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篇:

1、《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北京农业2015年2月刊

2、《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景观设计类课程专题式教学研究》美与时代2015年4月刊

四、项目经费审计情况

1.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说明

2.学校配套经费落实情况说明

学校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财务公章):

五、教务处审核意见

(盖

章)*年*月*日

六、学校审核意见

(盖

章)*年*月*日

篇2:建筑中及黄金比例结题报告

建筑中及黄金比例结题报告 本文关键词:结题,比例,黄金,报告,建筑

建筑中及黄金比例结题报告 本文简介:《建筑中的黄金比例》结题报告班级:高一(4)班小组成员:高菲、蔡紫琼、邱沛冽指导老师:周德山课题研究背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历史悠久的可说是黄金比例了。它可追溯到古代雅典的巴特农神庙,它之所以显得那么和谐,是因为这个建筑符合黄金比例,还有唐朝石匠巧妙利用黄金比例做大头佛像的故事,再加上北京

建筑中及黄金比例结题报告 本文内容:

《建筑中的黄金比例》结题报告

班级:高一(4)班

小组成员:高菲

、蔡紫琼

邱沛冽

指导老师:周德山

课题研究背景: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历史悠久的可说是黄金比例了。它可追溯到古代雅典的巴特农神庙,它之所以显得那么和谐,是因为这个建筑符合黄金比例,还有唐朝石匠巧妙利用黄金比例做大头佛像的故事,再加上北京的紫荆城里的宏伟的建筑也融合了黄金比例,不只古代的建筑,就连现在的建筑也与黄金比例有一定关联,由此可见黄金比例的历史和作用。我们小组就以“建筑中的黄金比例”为课题展开研究,进行近一步的了解。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通过这次研究,让我们明白什么是黄金比例,深入的了解黄金比例在建筑中的作用。让我们对数学有更好的了解。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内容:黄金比例在建筑方面的运用

方法:1)去图书关查找资料,翻阅图书或相关的书籍

2)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

3)询问老师

研究涉及的知识基础、所需资源:

数学的黄金比例,《建筑设计资料集》,《建筑》及各类报纸,杂志,网上所涉及的黄金比例的内容。

研究思路、活动步骤及进度安排:

1.

分配小组成员的工作及调查方向。(1——2周)

2.

到图书馆查找有关黄金比例的书籍,并摘抄有关内容。(2——3周)

3.

到网上查找相关黄金比例内容。(2——3周)

4.

询问老师,将未弄懂的地方一一向老师请教。(3——4周)

5.

整理资料,小组组员讨论,发表观点。(3——4周)

6.

制作研究报告,论文,及文件。(4——5周)

研究小组成员分工:

邱沛冽负责古代建筑中的黄金比例;蔡紫琼负责近代建筑中黄金比例;高菲负责黄金比例的历史和整理资料

研究内容及分析:

什么是黄金比例?那就得先从黃金分割谈起。假如C

AB

线段上的一点,而且

,那么我们就说

C

点把线段

AB

黃金分割了,如图。

如果

C

点把线段

AB

黃金分割,那么这个比值是多少呢?

这个比值就是Φ,我们叫它做黄金比值(Golden

Ratio)。报纸、书本的长度和宽度之比往往接近这个比值,大概是因为在这个比例之下,它们看起来很顺眼,很和谐吧!建筑等方面也常利用这个比值来引起美的感觉,这就叫做黃金律。

如何才可以把一线段

AB

黃金分割呢?引直线

BD

垂直于

AB,令

BD

=

AB,连接AD,并在

AD

上取

E

点使

DE

=

BD,再在

AB

上取

C

点使

AC

=

AE,则

C

点就把

AB

黃金分割了。

最早,人们发现长宽之比为1:0.618的矩形很协调,因此古代的建筑大师和雕塑家们就巧妙地利用黄金分割比创造出了雄伟壮观的建筑杰作和令人倾倒的艺术珍品:公元前3000年建造的胡夫大金字塔,其原高度与底部边长约为1:1.6,公元前五世纪建造的庄严肃穆的雅典巴特农神殿(Parthenon

at

Athens),其正面高度与宽度之比约为1:1.6。此外,留意的同学会发现,我国的故宫建筑中也有不少这种黄金比例的存在。

紫禁城

当人们沉醉于紫禁城璀璨的建筑时,一位老人用一把皮尺,把辉煌的宫殿变成一组枯燥的数字。这位名叫傅熹年的建筑史学家,把紫禁城的院落面积和宫殿位置进行了测量。他测出太和门庭院的深度为130米,宽度为200米,其长宽比为:130比200=0.65,与0.618的黄金分割率十分接近。

从紫禁城最重要的宫殿---太和殿上,暂时还没有找到与黄金分割有关的证据。但是如果我们把太和殿放在中轴线上从大明门到景山这个尺度上衡量时,情况就会发生变化。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审美观点是庭院中心。从大明门到景山的距离是2.5公里,而从大明门到太和殿的庭院中心是1.5045公里,两者的比值为1.5045比2.5=0.618,正好与黄金分割率等同。这组数据让我们突然悟出了明代设计者为什么把大明门放在距离紫禁城如此遥远的地方,甚至不惜拆除元大都的南面城墙。以前我们总是直觉地认为这是为了延长宫殿的序幕,使进入宫殿的人产生一种期待值。但是,数字却成为建筑的位置的详细注脚。没有证据表明这种美的比率在中国古代宫殿中的运用是受到了西方建筑的影响,只能说明人类对美的追求有着共通的成分,验证了黄金分割率的天然合理性。

巴特农神庙

雅典的巴特农神庙(Parthenon

at

Athens)

壮观、宏伟,被认为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有人认为它之所以显得那么和谐,是因为这个建筑符合黄金比例。

这是巴特农神庙的黄金分割图。下图中所有蓝线与紅线之比都是黃金比例。

为什么这样造形简单的建筑物中会出现如此多的黃金比例呢?如果

B、D

分別为

AC

之两个黃金分割,则

D、B

分別为

AB

DC

之黃金分割。

因为,,又

AD

=

AC

DC

如此一来,两个分割点却造就了四个黃金比例,这也就是黃金分割神奇的地方。

近代篇

近代法国建筑师

Le

corbusier

在设计著名的马赛联合公寓时,便充分利用黃金分割及人的知觉美学作为其建筑舒适度的建构标准。联合公寓的最大梦想是能够在最小单位中容纳众多人口,而在建造这种公寓时碰到的最大問題在于如何制造出最舒适的居住空间。传统的考虑主要是着重于机能方面,也许生活上会觉得方便吧,但是仍然无法满足人的舒适感。

Le

corbusier

以人们双手上举的平均高度

2.26

公尺作为黃金比例的基准比例尺,整个建筑使用

15

个这种基本尺寸来构筑,而各部分之间也都依此比例设计,虽然公寓本身的机能较为简单,但简单而和谐的黃金比例却赋予它雄伟气势,使居民有宽大而舒适的感受。

研究体会:

这次我们研究性学习的题目是《建筑中的黄金比例》。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我们再次领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这是一个集体性的学习,讲究的是合作精神,只有互相帮助,分工协作,几个同学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完成这次学习。

同是在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中我们还明白了什么是黄金比例,黄金比例在现代以及古代的建筑中的应用。明白黄金比例的美,更是体会到数学的美,及其的广泛应用。

数学的美无处不在,相信只要你我细心寻找,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篇3:正确对待课堂教学中学生犯的错误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正确对待课堂教学中学生犯的错误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关键词:个案,正确对待,结题,课堂教学中,错误

正确对待课堂教学中学生犯的错误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简介:正确对待课堂教学中学生犯的错误个案研究结题报告灌云县杨集中心小学葛新海一、课题的提出与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在授课的教学中已经不是单纯上知识的传授,而是新课程对人生追求带来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

正确对待课堂教学中学生犯的错误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内容:

正确对待课堂教学中学生犯的错误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灌云县杨集中心小学

葛新海

一、课题的提出与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在授课的教学中已经不是单纯上知识的传授,而是新课程对人生追求带来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关键要建立自信心。”良好的学习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

学生错误的开发与利用丰富了课程,顺应了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对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推动作用;错误的提出为教师拓宽了思路,使错误不再荒废,进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学生学习中生成的错误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课程就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游离于师生之间,而这些正是教育的契机,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还是哲学家黑格尔先生说得好,“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正确很有可能只是一种模仿,可错误却绝对不是一种经历,真实而自然。她是通往正确和成功的必经之路。作为老师,认可学生的错误,也允许学生出错。承认教育的差异性,肯定会有差生的存在。因此,任何人也会有错误出现,关键在于让孩子意识到错误,找到原因,以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有时,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我们能做的,能做好的就是帮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否定”!

为此,开发和利用错误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潜在的、隐性的)的必要条件。通过对错误的研究,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更为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理和归纳分析能力,参与课题研究的能力,掌握开发的途径,坚定地做好学生的领路者,促进师生共同和谐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对其开展讨论、纠正、反思、领悟,整体的学习能力自然就逐步提高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认真严谨的态度。这样的课堂真正成为注重综合、注重生成、注重互动的现代型课堂。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引导教师学习摸索新的教学模式,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和合作意识。

二、课题界定

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是指课堂学习错误向教学转换的动态演变过程,即在一定观念支配下,课堂学习错误成为支持课堂教学开展有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因素,便是达到了化。具体体现为:学生是否敢于敞开,表达自己的错误;是每次都产生新的错误,还是总停留在同一错误上;围绕一个错误,是否能吸引全体师生都参与研讨;对错误的处理,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研究“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时,教师针对学生群体间有优中差的差别,个体能力中又有强弱项之分,要研究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主动的参与其中,在课堂中要研究如何搭建最优化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研究脱离教学的现象。教师要自身反思,促进专业的成长。课堂中预料不到的、来不及处理的、带有普遍性的错误,考量着教师的功底。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失误寻找存在的问题,发现留下的遗憾,反思是教师自我教育、成长的最佳途径。教师要把课题研究与学科组的教学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与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以研究促进教学,使我校的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研究对象分析及变量控制

本课题研究对象,拟选取本校三(1)、三(2)、三(3)、三(4)、三(5)为普通班。学校均按照学生成绩均衡分班,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工作态度相当,比较平衡,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确定普通班持续原来的错题分析模式,而在实验班中采用本课题的错题分析模式。

(二)研究的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相结合,实证研究与专题研究、典型个案研究相结合,强调重点,突出特色,以保证研究的合理性及实践效益。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理论成果

(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发现和创新意识。通过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教学,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小组合作,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不仅“省时间”而且“效益高”。利用错题与新题教学比较起来,错题分析是一个及时反思、整理回顾的过程,所以它的省时间。且它所关注的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和“深度”,一旦学生形成习惯后将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二)实践成果

(1)师资建设上的收获。

促进了教师教学观的转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在解题中出错是学习活动的必然现象,教师对错例的处理是解题教学的正常业务,并且,错例剖析具有正例示范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解题教学。老师们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是创新火花的闪现。”对“错误”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彻底得到改善。老师们在体会到重知识更重方法、重结果更重过程的价值追求过程后,摈弃了原先那种亦步亦趋的牵引式教学,更为大胆开放,让学生尝试探究,积极把握课堂中生成的,课堂气氛日益活跃。

我们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室”的意识,开展行动研究,按“问题——学习——研究——小结——反思——新问题”的流程进行研究,研究设计教学案例,每月组织一次交流研讨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科研兴趣更趋强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还影响了一批非课题组成员。

(2)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这样的允许能很好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此外,老师的正确引导及鼓励,可以鼓励学生敢于正视错误,锤炼自我,增强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逐渐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敢于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以及良好的学习品质。

(3)促进课程发展。构建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研究的操作模式:树立正确的错误观;给学生出错的时空,广泛收集学生的学习错误,进行原因分析;将错误化;加强反馈与矫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等实施策略。

(4)教学上的收获。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创新潜力。

创造交流、合作机会,学生的合作技能得到增强。

③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

五、今后研究设想

重视深化研究,资料整理和推广应用,使课题研究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六、预期应用前景

逐步扩大实验范围,向全校各年级推广,本模式的基本原理可向其它学科(如科学等)的课堂教学渗透。

七、讨论与思考

在两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发展了学生,成长了教师,做了很多研究工作,起到了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其成效明显,但随着研究向更深层次推进,也碰到了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一)“有效利用错题”教学对老师专业要求较高

“有效利用错题”需要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加重视,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育,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有效利用错题”教学容易走形式化

因为对错题的分析不到位,容易把错题当作老师的事,因而将错题分析教学简单化,甚至走向形式化,虽然也实践了错题分析的教学,却缺少思考和挑战,没有真正把握数学“错题分析”教学的真正内涵,意义就不大了。我们的课题研究成果要推广,要发挥辐射作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

《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2.

《新教学方式的实践艺术》

作者:靳玉乐

3.

《交流与合作》作者:张奠宙

何文忠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教学管理 人才培养

版权所有:文秘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文秘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文秘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6010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