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1-10-30 10:36:15 来源:网友投稿

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本文关键词:新农村,三农问题,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本文简介: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水利土木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刘振宇学号:20113954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问题一直都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本人利用寒假通过走访家乡当地居民干部,以自己的所见所闻真实再现近几年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初步成就,同时总结成功经验,反思过去新农村建设

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本文内容: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刘振宇

学号:20113954

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问题一直都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本人利用寒假通过走访家乡当地居民干部,以自己的所见所闻真实再现近几年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初步成就,同时总结成功经验,反思过去新农村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经济发展:以前我们村仅靠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季节性富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农户兼业现象普遍。通过走访,当地居民告诉我们,大多数年轻力胜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而一些年纪较大的则选择收卖等。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使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此外,以前耕种基本目的是糊口农业,产品农业,现在转变为商品农业,市场农业。以前农民耕种靠经验,传统农业技术丰富但科学素质较低,现在当地农民认识到了懂技术会经营的重要性,生产集约化。

物质生活:在衣着方面,随着年轻人进城务工,农村居民开始注重时尚,搭配等新鲜词汇慢慢融入当地居民的思想;在餐饮方面,当地居民不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过年过节也不再只是大鱼大肉,人们开始注意营养,平衡饮食,注重健康膳食;以前,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多是煤油灯,蜡烛照明,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现在节能灯,白炽灯更为普及,在农村,自从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后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电视机,电冰箱等电气设备,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转投房,当地居民也开始注意房屋装饰装修;以前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油机三轮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现在,自从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使得村村通的是水泥路,摩托车、电动车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此外,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本村在体育文化局的支持下,修建了一个标准的篮球场,使村民有了自己的娱乐场所,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

生活福利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成功经验总结

(1)领导方式不断创新,充分发挥了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2)工作思路不断调整和完善,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建龙头企业,拉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3)领导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三村四化”建设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因素。

(4)良好的外部环境不断创造,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5)当地劳动人民的不断努力,村民致力探索发家致富的新思路,自力更生,不等不靠,辛勤劳作。

这次的实践活动让我看到了家乡在新农村建设中新的变化,这更增加了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较为全面的了解了家乡经济发展模式,看到了家乡居民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不仅是家乡全体居民的辛勤劳动的结晶,更重要的是离不开党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此外,我也看到了家乡农村在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与困难,作出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因此,更愿意积极地向政府提出意见与建议,并期待着我们的家乡越来越好!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个人也逐步的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位。在这次社会实践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含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才能把个人的命运与社会和国家的命运和发展联系起来。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更加全面真实体会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与初步成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清醒的认识到要自觉树立起主人翁意识,主动承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努力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步奉献自己的力量。

篇2:2020年 实习报告--有关三农问题

20XX年 实习报告--有关三农问题 本文关键词:三农问题,实习报告,XX

20XX年 实习报告--有关三农问题 本文简介:20XX年实习报告--有关三农问题[1]一调查数据概况:周家村共有230户约800口人,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1550亩。本村固定资产120万,去年总产值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为3800元。(一)经济收入状况经济收入以经济作物为主,辅以副业如养鸡,养老鼠。经济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80%。

20XX年 实习报告--有关三农问题 本文内容:

20XX年

实习报告--有关三农问题[1]

调查数据

概况:

周家村共有230户约800口人,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1550亩。本村固定资产120万,去年总产值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为3800元。

(一)

经济收入状况

经济收入以经济作物为主,辅以副业如养鸡,养老鼠。经济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80%。经济作物包括苹果、蔬菜、黄烟、花生、柿子和制种。自199年以来有果园200亩、蔬菜100亩、黄烟500亩,现在黄烟已发展到800亩。1990年进行村庄规划后,1992年在房前屋后种上了5000棵柿子树,现在每棵树能收入两百元以上,近年又种上了1000棵柿子树,估计明年能大量挂果。制种业是新兴产业,包括西瓜、西葫芦、西红柿、辣椒四个品种,种植面积在200亩左右每亩毛收入一万元左右。

(二)

受教育状况

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3%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三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8岁,但有50%的孩子九岁才开始上学。

(三)

生活状况

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肉制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

下乡感悟

(一)我看农村教育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

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周家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

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非遮盖问题,才能抓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二)我为乡亲献计策

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周家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周家村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在村庄规划上,做到了公路通到家家户户大门口,极大地方便了村民;路旁栽种柿子树,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为村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这可能是我国农村规划之创举,大有为之大力宣传的必要。

经济发展方面,农业往立体结构方向发展。注意了抓好经济作物和加大力度发展高效田的同时保持粮食产量。此举既保证了村民粮食自给,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村民朴素民风,村里还制定了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保证了

村里良好风气的形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

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然而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他们却没有止步不前,而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为此,我们同父老乡亲们一同探索前进的路。

乡亲们都想到建立自己村的工厂,把自己生产的苹果加工成成品再销售出去,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然而另一方面领导们却考虑着要承当巨大投资风险,基于此,他们的梦想迟迟没有实现。现今,农村收入不高,集体基金有限,承当风险能力极小,在如此现状下,村领导们当然是不敢贸然行事的----成功了是英雄,失败了却无颜面对乡亲父老。的确,暂不说基地太小而带来的原材料供应不足和技术问题,就连产品销售渠道也够戗。不过,在现有条件下,建立低投入,高回收,运转周期短的小型企业(如生产洗涤用品的企业)倒是比较可行的。

现在,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经济作物和种高效田。高效田是给外国公司制种,公司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并负责回收种子,村民只需出土地和劳力。通过这条路致富,村民是辛苦些,但比较之下,这是迄今为止最有保障的致富之道。为此,加大宣传,极大限度地吸引外商投资,发展高效田,是周家村近几年致富的首选之路。

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薄弱,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其时,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就那短短的五天,我和周家村结下了不解的情节,或许就像大家所说的,她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在以后的生活中,她会永远让我牵挂。有时候我想,一个人也许就为某种情感而活,为某些人而活。生我者、我生者;养我者、我养者;爱我者、我爱者,这也许就是一个人活着的理由。周家村的乡亲啊!我将在城市的一角永远地为你们而活、而努力。

(三)三下乡的意义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

“走向社会

,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我们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的“四个统一“的具体行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

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

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按照江泽民同志得出的“四个统一“的要求,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了解国情。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深化对改革开放的理解。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

,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3:2020年7月实习报告(八)有关三农问题

20XX年7月实习报告(八)有关三农问题 本文关键词:三农问题,实习报告,XX

20XX年7月实习报告(八)有关三农问题 本文简介:20XX年7月实习报告(八)有关三农问题[1]目的:体察民情,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形式: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查时间:20XX年7月22日--7月27日地点: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组织者:山东省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团总支参与者:山东省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99级、00级部分同学一调查数据概况:周

20XX年7月实习报告(八)有关三农问题 本文内容:

20XX年7月实习报告(八)有关三农问题[1]

目的:体察民情,了解国情,增长才干

形式: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查

时间:20XX年7月22日--7月27日

地点: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

组织者:山东省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团总支

参与者:山东省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99级、00级部分同学

调查数据

概况:

周家村共有230户约800口人,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1550亩。本村固定资产120万,去年总产值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为3800元。

(一)

经济收入状况

经济收入以经济作物为主,辅以副业如养鸡,养老鼠。经济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80%。经济作物包括苹果、蔬菜、黄烟、花生、柿子和制种。自199年以来有果园200亩、蔬菜100亩、黄烟500亩,现在黄烟已发展到800亩。1990年进行村庄规划后,1992年在房前屋后种上了5000棵柿子树,现在每棵树能收入两百元以上,近年又种上了1000棵柿子树,估计明年能大量挂果。制种业是新兴产业,包括西瓜、西葫芦、西红柿、辣椒四个品种,种植面积在200亩左右每亩毛收入一万元左右。

(二)

受教育状况

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3%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三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8岁,但有50%的孩子九岁才开始上学。

(三)

生活状况

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肉制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

下乡感悟

(一)我看农村教育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

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周家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

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非遮盖问题,才能抓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二)我为乡亲献计策

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周家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周家村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在村庄规划上,做到了公路通到家家户户大门口,极大地方便了村民;路旁栽种柿子树,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为村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这可能是我国农村规划之创举,大有为之大力宣传的必要。

经济发展方面,农业往立体结构方向发展。注意了抓好经济作物和加大力度发展高效田的同时保持粮食产量。此举既保证了村民粮食自给,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村民朴素民风,村里还制定了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保证了

村里良好风气的形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

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然而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他们却没有止步不前,而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为此,我们同父老乡亲们一同探索前进的路。

乡亲们都想到建立自己村的工厂,把自己生产的苹果加工成成品再销售出去,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然而另一方面领导们却考虑着要承当巨大投资风险,基于此,他们的梦想迟迟没有实现。现今,农村收入不高,集体基金有限,承当风险能力极小,在如此现状下,村领导们当然是不敢贸然行事的----成功了是英雄,失败了却无颜面对乡亲父老。的确,暂不说基地太小而带来的原材料供应不足和技术问题,就连产品销售渠道也够戗。不过,在现有条件下,建立低投入,高回收,运转周期短的小型企业(如生产洗涤用品的企业)倒是比较可行的。

现在,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经济作物和种高效田。高效田是给外国公司制种,公司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并负责回收种子,村民只需出土地和劳力。通过这条路致富,村民是辛苦些,但比较之下,这是迄今为止最有保障的致富之道。为此,加大宣传,极大限度地吸引外商投资,发展高效田,是周家村近几年致富的首选之路。

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薄弱,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其时,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就那短短的五天,我和周家村结下了不解的情节,或许就像大家所说的,她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在以后的生活中,她会永远让我牵挂。有时候我想,一个人也许就为某种情感而活,为某些人而活。生我者、我生者;养我者、我养者;爱我者、我爱者,这也许就是一个人活着的理由。周家村的乡亲啊!我将在城市的一角永远地为你们而活、而努力。

(三)三下乡的意义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

“走向社会

,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我们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的“四个统一“的具体行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

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

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按照江泽民同志得出的“四个统一“的要求,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了解国情。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深化对改革开放的理解。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

,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推荐访问:新农村 三农问题 建设

版权所有:文秘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文秘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文秘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6010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