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温庭筠鉴赏3篇

时间:2023-04-14 16:15:06 来源:网友投稿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1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菩萨蛮》温庭筠鉴赏3篇,供大家参考。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3篇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1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鉴赏

  《菩萨蛮》,亦作《子夜歌》,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均两仄韵转两*韵,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

  词上片描绘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起始两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写女子褪色走样的眉晕、额黄和乱发,是隔夜的残妆。“小山”,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据传唐玄宗造出十种女子画眉式样,有远山眉、三峰眉。小山眉等;“小山重叠”即指蹙眉紧锁的样子。“金”指额黄,即在额头涂黄,这是六朝以来妇女的化妆习俗。“金明灭”隐现明灭,意为脱落褪色的额黄留下或明或暗的痕迹。“鬓云”,发髻蓬松如云,即指头发;“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即面颊,“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全句是说乱发垂下,掩住面颊。这两句所写待起未起的情景。三、四句,“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写刚起床的“弄妆”,“懒”引全句,并非不起,是娇懒形态,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先“画蛾眉”,承起句“小山”;“弄妆”、“梳洗”紧承次句“鬓云香腮雪”。“迟”字,与“懒”相为呼应,极富层次感,而多少时光和心绪,都包含在这两字中,由外表进入到内心的描写。

  下片前两句写妆成后的明艳,极绘其人之美。“弄妆”虽迟,终究会完毕,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人面“交相映”!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三四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意为穿上丝绸短袄时,忽然看见衣服上有新帖的双金鹧鸪。“新贴”,即新鲜的“花样子”,剪纸贴于绸帛,作为刺绣的“蓝本”;“丝绸短袄”,指丝绸短袄;“金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当时的衣饰,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全词到此戛然而止,并没有抒写女子看到双双金鹧鸪的心情。单联系全词,我们可以领会到词人所要表达的寓意。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一定有触景伤情,自怜孤独。“双双”二字,是全篇点睛之笔,正是上片“懒”和“迟”的根源。从词面看,描写女子的孤独苦闷心境,诚如清代常州词派张惠言评价云“此感士不遇之作也”,何尝不是暗寓自己没落的身世之感。

  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代表温庭筠词作深密曲折的艺术风格,字句涵义多重,表意含蓄曲折,不失为传世佳作。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3篇扩展阅读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3篇(扩展1)

——菩萨蛮温庭筠优秀教案

菩萨蛮温庭筠优秀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人物形象的解析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通过抓关键词来分析人物形象;

  2.挖掘人物形象背后词人想表达的深层意蕴;

  3.学会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来描述人物形象。

  三.教学时长: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预习,学生收集关于这首词的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一)新课导入

  以画入诗,明确画是用线条和色彩来塑造形象,而我们诗词是以文字来塑造形象。

  幻灯片展示图画:柳宗元《江雪》

  师:欣赏这幅画,同学们有没有联想到我们曾经学过的一首诗呢?

  生:……

  师: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应该能抓住画中的人物)

  师:同学们很聪明,画是用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而我们的诗词是以文字来塑造形象。二者之间有没有某种联系呢?这个问题咱们暂时搁置,今天我们新学一首温庭筠的《菩萨蛮》,看看这首词中又塑造了什么形象。

  (二)初读课文,析形象

  师:咱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词。

  生:诵读课文,进入诗词境界

  师:读完这首词,说说这首词写什么呀?

  生:(各抒己见,七嘴八舌)女人、美女、女人起床梳妆……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回文本抓字词)

  师:噢……原来这首词是刻画了一个人物形象,而且还是个女子形象,同学们还知道了词中写到这个女子起床梳妆打扮的全过程。那这个女子有什么特征呢?来,咱们再来读一读,同学们再关注得深入一点。

  生:齐读课文。

  师:再读课文之后,说说该女子形象有什么典型特征?

  生:美、慵懒……

  师:何以见得?(指导学生回到词中去找一些刻画人物最具表现力的词。)

  生:……

  师:(幻灯片展示关键字词)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明灭:时隐时现,忽明忽暗。

  (引入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用“颦”字来加深对“重叠”和“明灭”的理解。)

  度:飞越,这里是纷披、散落之意。(这里形容头发蓬乱,丝丝袅袅,半掩着面容,呈飞飘之状。)

  懒:慵懒。

  迟:动作迟缓。

  师:师(总结归纳):同学们,经过刚刚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用得精妙的字词在词性上都有规律可循。比如他们大都是些什么词?

  生:动词、形容词。

  师:很好!刚才品读的经验告诉我们,分析诗词的形象、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把握诗词的主题情感,要重点关注诗句中的那些能够传情达意的动词和形容词。

  换而言之,把握住诗句中的精妙的动词和形容词,将有助于更为深刻的理解作品的主题情感。

  (四)三读课文,悟情感

  师:比如,三、四句写主人公起床后的行动:懒洋洋地打扮,慢吞吞地梳洗。同学们带着词中主人公的情感,反复的诵读三、四句,找出最能体现主人公情感的两个字。

  生:大声诵读,应该较容易的寻找到。

  “懒”字和“迟”字,其词人虽无一字写情,却句句含情,言有尽却意无穷,这就需要我们在鉴赏时能够充分调动想象和联想的能力,竭力去体会其中丰富的意蕴。同学们试想想,自古女子都爱美,词中主人公却懒得打扮,这“懒”和“迟”透露了她怎样的心情呢?(该形象传递出怎样的情感?)

  生:(惆怅、郁闷、抑郁)

  师:如此绝世美人为何惆怅?

  ①深闺寂寞x。“女为悦己者容”

  ②青春易逝。“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本句化用唐五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的诗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有道是“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跟花儿一样,易开易落啊!

  ③盛年独处。“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词人没有精工刻画女子穿衣的动作,而是把视角停留在了女子身上“罗襦”的图案上,为何?有道是“只羡鸳鸯不羡仙”。

  师:由此可见,对于刻画人物形象的诗词来说,那些能够传情达意的关键词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它们才是诗歌的灵魂所在。

  师:同学们刚刚分析得很深入,很到位。那请诸位不妨再想想,温庭筠一大老爷们,怎就如此了解女儿心思呢?而且刻画的还是个极美却极惆怅的女子?

  生:……

  师:同学们鉴赏诗词不要忘了其根本——“诗言志”,所有的诗词无论塑造什么形象,最终都是借以表达诗人自己的情感、志向。我们分析诗歌的形象,不仅要分析词人刻画的主人公形象,更要深入理解词人自己这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始终记住言为心声,诗山词海,声声传情。那么刚刚那个问题,同学们可否结合诗人生*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来谈谈你的认识呢?

  生:……

  师:词人表达了:对这种女性慵懒之美的赞赏,对青春年华虚度的感伤和惋惜,对自己抑郁不得志的苦闷。别忘了“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四)朗诵全词,练表达:

  经过刚才一番探讨,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词又有了新的理解。下面,回到上课初搁置的那个问题。画是用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而诗词是以文字塑造形象,二者之间有无关联呢?后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其实每一首诗都应该是一幅画,读者读诗时,浮现在脑海中的那副画。请同学们在此基础上,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用心里最美的语言,描写这幅情景交融的人物画面,尤其要注意重点将刚才我们分析过的最精妙的字词突显出来。

  生:创作,选取两三个同学来展示。

  师:评价(对学生创作中,表现出重点字词,突出主题情感的地方要重点评)。

  (五)课外拓展:

  赏析温庭筠的《望江南》,并分析词中哪些词用得精妙?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3篇(扩展2)

——菩萨蛮 温庭筠

菩萨蛮 温庭筠1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3篇(扩展3)

——菩萨蛮温庭筠教学教案

菩萨蛮温庭筠教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人物形象的解析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通过抓关键词来分析人物形象;

  2.挖掘人物形象背后词人想表达的深层意蕴;

  3.学会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来描述人物形象。

  三、教学时长: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预习,学生收集关于这首词的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一)新课导入:以画入诗,明确画是用线条和色彩来塑造形象,而我们诗词是以文字来塑造形象。

  幻灯片展示图画:柳宗元《江雪》

  师:欣赏这幅画,同学们有没有联想到我们曾经学过的一首诗呢?

  生:……

  师: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应该能抓住画中的人物)

  师:同学们很聪明,画是用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而我们的诗词是以文字来塑造形象。二者之间有没有某种联系呢?这个问题咱们暂时搁置,今天我们新学一首温庭筠的《菩萨蛮》,看看这首词中又塑造了什么形象。

  (二)初读课文,析形象

  师:咱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词。

  生:诵读课文,进入诗词境界

  师:读完这首词,说说这首词写什么呀?

  生:(各抒己见,七嘴八舌)女人、美女、女人起床梳妆……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回文本抓字词)

  师:噢……原来这首词是刻画了一个人物形象,而且还是个女子形象,同学们还知道了词中写到这个女子起床梳妆打扮的全过程。那这个女子有什么特征呢?来,咱们再来读一读,同学们再关注得深入一点。

  生:齐读课文。

  师:再读课文之后,说说该女子形象有什么典型特征?

  生:美、慵懒……

  师:何以见得?(指导学生回到词中去找一些刻画人物最具表现力的词。)

  生:……

  师:(幻灯片展示关键字词)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明灭:时隐时现,忽明忽暗。

  (引入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用“颦”字来加深对“重叠”和“明灭”的理解。)

  度:飞越,这里是纷披、散落之意。(这里形容头发蓬乱,丝丝袅袅,

  半掩着面容,呈飞飘之状。)

  懒:慵懒。

  迟:动作迟缓。

  师:师(总结归纳):同学们,经过刚刚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用得精妙的字词在词性上都有规律可循。比如他们大都是些什么词?

  生:动词、形容词。

  师:很好!刚才品读的经验告诉我们,分析诗词的形象、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把握诗词的主题情感,要重点关注诗句中的那些能够传情达意的动词和形容词。

  换而言之,把握住诗句中的精妙的动词和形容词,将有助于更为深刻的理解作品的主题情感。

  (四)三读课文,悟情感

  师:比如,三、四句写主人公起床后的行动:懒洋洋地打扮,慢吞吞地梳洗。同学们带着词中主人公的情感,反复的诵读三、四句,找出最能体现主人公情感的两个字。

  生:大声诵读,应该较容易的寻找到。

  “懒”字和“迟”字,其词人虽无一字写情,却句句含情,言有尽却意无穷,这就需要我们在鉴赏时能够充分调动想象和联想的能力,竭力去体会其中丰富的意蕴。同学们试想想,自古女子都爱美,词中主人公却懒得打扮,这“懒”和“迟”透露了她怎样的心情呢?(该形象传递出怎样的情感?)

  生:(惆怅、郁闷、抑郁)

  师:如此绝世美人为何惆怅?

  ①深闺寂寞。

  ②青春易逝。“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本句化用唐五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的诗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有道是“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跟花儿一样,易开易落啊!

  ③盛年独处。“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词人没有精工刻画女子穿衣的动作,而是把视角停留在了女子身上“罗襦”的图案上,为何?有道是“只羡鸳鸯不羡仙”。

  师:由此可见,对于刻画人物形象的诗词来说,那些能够传情达意的关键词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它们才是诗歌的灵魂所在。

  师:同学们刚刚分析得很深入,很到位。那请诸位不妨再想想,温庭筠一大老爷们,怎就如此了解女儿心思呢?而且刻画的还是个极美却极惆怅的女子?

  生:……

  师:同学们鉴赏诗词不要忘了其根本——“诗言志”,所有的诗词无论塑造什么形象,最终都是借以表达诗人自己的情感、志向。我们分析诗歌的形象,不仅要分析词人刻画的主人公形象,更要深入理解词人自己这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始终记住言为心声,诗山词海,声声传情。那么刚刚那个问题,同学们可否结合诗人生*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来谈谈你的认识呢?

  生:……

  师:词人表达了:对这种女性慵懒之美的赞赏,对青春年华虚度的感伤和惋惜,对自己抑郁不得志的苦闷。别忘了“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五、朗诵全词,练表达:

  经过刚才一番探讨,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词又有了新的理解。下面,回到上课初搁置的那个问题。画是用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而诗词是以文字塑造形象,二者之间有无关联呢?后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其实每一首诗都应该是一幅画,读者读诗时,浮现在脑海中的那副画。请同学们在此基础上,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用心里最美的语言,描写这幅情景交融的人物画面,尤其要注意重点将刚才我们分析过的最精妙的字词突显出来。

  生:创作,选取两三个同学来展示。

  师:评价(对学生创作中,表现出重点字词,突出主题情感的地方要重点评)。

  六、课外拓展:

  赏析温庭筠的《望江南》,并分析词中哪些词用得精妙?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3篇(扩展4)

——韦庄《菩萨蛮》教案 (菁选3篇)

韦庄《菩萨蛮》教案1

  教学目标

  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重难点: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名句,今天我们来欣赏花间词派代表作家韦庄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比较鉴赏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二、关于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蜀,为王建掌*。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关于花间词派和婉约派的区别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

  3、背景介绍

  《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二、阅读下面这首《菩萨蛮》,回答(1)-(2)两道小题。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注①]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注②]似月,皓腕凝霜雪[注③]。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合:应当。②垆边人:酒家女。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答对每1 点得1分】 (2)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此处答案有待商榷)。

  三、诗句赏析

  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这两句意思:人人都说江南好,确实如此,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

  小结:这两句抒情。韦庄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战乱中来到了江南,而在江南韦庄只是一个游人客子,却想在江南终老,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也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

  2、“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这两句意思是:江南春水澄澈,比蓝天更蓝碧,在这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比起中原的战乱,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啊。

  小结:这两句写景。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像月亮一样美丽,手腕洁白得像凝满了霜雪。

  小结: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窈窕美丽的女子。

  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须:必定。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其意思是: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小结:这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勒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这抒情体现了花间词特点,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后面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四、全诗主旨意境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五、艺术特点

  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下片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具体特点是:

  1、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2、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陈廷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3、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

  六、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词。

韦庄《菩萨蛮》教案2

  学习目标:

  1、鉴赏诗歌

  2、感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为什么要学习古典诗歌?明确: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途径——鉴赏。

  (二)作者: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三)切入诗歌:

  1、结合小注,自读。提醒注意:一个词语有几种不同的注解,诗无达诂。以小注②“小山”为例,结合导学案二—2分析证明此处理解为“眉”更好。

  2、齐读,整体感知内容(鉴赏第一步,参见导学案三—1),结合词意给“女性”添加定语并作具体分析(指导学生完成)。贵族、美丽、寂寞。整合答案:这首词刻画了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3、导学案三—2(先解析题目,明确这是考察对艺术手法的把握,这也是鉴赏的第二步),讨论完成。描写:肖像、动作(细节)、着装。

  4、导学案三—3,试由学生自由分析体会。明确: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5、整合前边的分析过程及结果,形成一段完整的赏析文字,由学生完成。

  (四)板书设计:菩萨蛮 温庭筠

  目标:

  1、鉴赏诗歌

  2、感知风格

  (五)作业:参见导学案与《谒金门》的比较阅读。

韦庄《菩萨蛮》教案3

  教学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第十二专题是:“龙腾虎掷的稼轩词”。该专题有4首,2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两篇,一篇是自读篇目,一篇是教学篇目。

  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

  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

  2、理解词的情感思想;

  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专题目标: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能够初步了解辛弃疾词雄深雅健的艺术风格。

  2、能够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苏轼、辛弃疾词的杰出成就、不同风貌。

  3、能了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能够对诗歌中精警的名句进行鉴赏。

  4、能够通过对诗歌意境(境界)的体验、鉴赏,了解意境的艺术魅力。

  5、能够结合本专题的学习,尝试风景名胜联(或写景抒情联)的拟写。

  本文目标:初步了解辛弃疾的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教时设置:1教时

  过程:

  一、导入

  南宋还有一位大文学家,就是辛弃疾,前人曾有人称他为“词中之龙”,说他的词是“龙腾虎掷”。辛弃疾最大限度地开拓了词的境界:在内容上,包罗万象,如万花竞春,尤以气入词,充满狂放精神;表现方式上以文入词,用以抒情,用以咏物,用以说理,进一步*了词体;语言上熔铸百家,为我所用,五光十色,光怪陆离;风格上亦刚亦柔,亦庄亦谐,其繁富多样为两宋其他词人无法比拟。今天我们学他的两首词《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二、教学《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1、朗读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2、看注解,补充了解作者和背景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辛弃疾在政治上,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一生郁郁寡欢,不得志。所以,他用诗词来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他的词充满一股豪放的阳刚之气,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写这首词时,作者驻节赣州,常来往于皂口,这是一次在皂口一墙壁上的题字。

  3、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郁孤台下赣江的水清澈呀,有谁知这里面落入了多少背井离乡人的泪。面向西北眺望故都,可惜有无数座山遮挡。

  青山再高,也遮不住滚滚东流的江水。傍晚行于江边,正让我惆怅,岂知又闻深山里传来了鹧鸪的啼声。)

  4、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前人评价这首词的手法是“借水怨山”,试加评说词中的山和水这两个意象和情感。

  (上片寓情于景。前两句以虚笔写“清水”,带出一个“泪”,表现山河破碎的憾恨,后两句写对故都的眺望,引出山的遮挡,表现对旧都故国的无限思念,以上,在情感上是抑。下片前两句借山说水,渗透出出一股豪放之气,在情感上是扬;后两句又借眼前之景,一边是江,一边是山,一像一声,渲染出内心深处的“愁”,又是抑。)

  (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句,现在常常被引用,说说这句在本词中的含义和现在引用的含义。

  (本词中的含义:青山再高,也遮不住滚滚东流的江水;国家虽然残破,但我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不变。现在引用的含义:客观规律不可抗拒,历史毕竟要发展,表达一种哲理。)

  5、背诵。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3篇(扩展5)

——李清照《菩萨蛮》阅读答案

李清照《菩萨蛮》阅读答案1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咏梅

  朱淑真

  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透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1)朱词“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一句在表达上颇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答:这一句运用比拟的写法,赋予“梅花”人的情感,(2分)作者似乎埋怨花不知人,实则表达了词人渴望理解的心境。(2分)

  或:这一句运用对比的写法,(1分)花依旧与人变瘦对比,“人怜花”而“花不知”对比,(2分)突出了词人的幽思寂寞之苦。(1分)

  (2)两首词都描写了早春景色,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李词表达的是由早春明媚的春光引发的思乡怀人的故国之思(2分),朱词表达的是因早春梅花而兴起的孤独寂寞的身世之感。(2分)

  对比赏析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上片写作者早春日里用醉酒浓睡来开解浓重的乡愁的情景,下片写她除了神经受到麻醉否则是不会忘记故乡的愁苦心绪。全词通篇采用对比手法,上片写早春之喜,下片写思乡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构思超妙。

  《菩萨蛮·咏梅》这首词,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质。作者在词中以梅花自况,直接和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以及对美与生活的热爱。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3篇(扩展6)

——温庭筠《利州南渡》鉴赏

温庭筠《利州南渡》鉴赏1

  《利州南渡》

  唐代: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利州南渡》译文

  夕阳正斜照在空阔的水面上,曲折的小岛连接翠绿的群山。

  江面上传来马的嘶鸣看船归,柳荫下的人们等待着船靠岸。

  广阔沙草从中群鸥四处飞散,万顷江田上空孤鹭展翅飞翔。

  谁能像范蠡一样乘着小木船,在辽阔的江湖上面自由飘荡。

  《利州南渡》注释

  利州:唐代属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嘉陵江流经其西北面。南渡:指渡嘉陵江。

  澹(dàn)然:水波闪动的样子。对:一作“带”。

  翠微:指青翠的山气。

  “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zhào):船桨,代指船。

  “数丛”句:指船过草丛,惊散群鸥。

  范蠡(lǐ):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为越大夫,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

  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几个湖,这里泛指江湖。忘机:旧谓鸥鹭忘机,这里有双关意,指心愿淡泊,与人无争。

  《利州南渡》赏析

  诗人来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这一联写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日暮时江边渡口。因为诗写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联从此着笔,起得非常自然。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诗人自己)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静而动,井然有序。

  接下来,颈联写渡江,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一联巧用数量词,不但属对工稳,而且深化了诗境。群鸥栖息沙草之间,可见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这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后来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的词句,其境界正与此联上句所展示的画面相类似,而下句江田白鹭的空阔悠深和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积雨辋川庄作》)更是神韵同出。

  前面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作为餬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诗人摹然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不能不触景生情,遐想联翩。所以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自己便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

  温庭筠的诗中曾有“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的自负与自嘲,这里却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独忘机”,其实并不能忘机。这一点和范蠡也是共通的.。范蠡是因越王勾践难共安乐才辞官隐遁的。所以,两个人都可谓是极有机心的人。

  这首诗描写行旅在利州南渡时的所见所感,景物描写江中,岸上交递着墨,层次分明,色彩清丽,静中有动,栩栩如生,特别是颈联,是被人们传诵的写景名句。最后触景兴感,自然真切。全诗八句,无不与“水”相关,但清隽而不堆砌。在章法上,此诗别具一格,不落俗套。按照律诗的一般规律,前后四联,起承转合,各有所归。此诗前三联却递相承接,景物描写得很充分,意境幽远淡雅。尾联由写景转而遐思,但仍从“舟”、“水”絻结,以致转中有合,脉络依然清晰完整。有人说,温庭筠的以山水、行旅为题材的诗多感慨深切,气韵清澈,以这首诗来看,确实如此。

  《利州南渡》创作背景

  温庭筠一生政治上很失意,不仅屡次应试不中,而且因为语言多犯忌讳,开罪了皇帝和宰相(唐宣宗和令狐绹),长被摈抑,只好到处流转,做一个落魄漂泊的才子。这首诗是温庭筠行旅于利州(治今四川广元)渡江时所作。

  《利州南渡》作者介绍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3篇(扩展7)

——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古诗

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古诗1

  蕊黄无限当山额,

  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

  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

  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

  月明花满枝。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3篇(扩展8)

——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原文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译文

  今天晚上劝您务必要喝个一醉方休,酒桌前千万不要谈论明天的事情。就珍重现在热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因为主人的酒杯是深的,主人的情谊也是深的。

  我忧愁的是像今晚这般欢饮的春夜太短暂了,我不再推辞说您又将我的酒杯斟得太满。既然有酒可喝再怎么样也得打起精神来,人生能有多长呢?

  注释

  ⑴尊前:酒席前。尊:同“樽(zūn)”,古代盛酒器具。《淮南子》:“圣人之道,犹中衢而设樽耶,过者斟酌,各得其宜。”

  ⑵“须愁”句:应愁时光短促。漏:刻漏,指代时间。

  ⑶莫诉:不要推辞。

  ⑷呵呵(huōhuō):笑声。这里是指“得过且过”,勉强作乐。

  赏析:

  这首词头两句说“劝君今夜须沈(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下半首又说“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四句之中竟有两个“须”字,两个“莫”字,口吻的重叠成为这首词的特色所在,也是佳处所在,下面写“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又表现得冷漠空泛。有的选本因为这重叠和空泛而删去了这首词,叶嘉莹教授认为这实际上等于割裂了一个完整的生命进程,都是未能体会出这首词真正好处的缘故。

  “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是深情的主人的劝客之语,一个“今夜”,一个“明朝”具有沉痛的含义。这两句是说:你今夜定要一醉方休,酒杯之前不要说起明天的事情。人是要有明天才有希望的,明天是未来希望的寄托,可是他现在用了一个“莫”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的事千万别提起。“莫话明朝事”,那必然是明天的事情有不可期望,不可以诉说的悲哀和痛苦,所以他这里反映了非常沉痛的悲哀。这是主人劝客之词,如果联想到他的“红楼别夜”的美人劝他早归家,则当时他的希望原当在未来,在明天,明天回去可以见到他“绿窗人似花”的美人,而现在主人劝他“尊前莫话明朝事”,是明天绝无回去的希望了。“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意思是说:纵然是对红楼别夜的美人还是这般的锺情和怀念,但是没有再见的希望,我就珍重现在热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因为主人敬给我的酒杯是深的,主人对我的情谊也是深的。李白有首诗是这样写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大意是:兰陵的美酒散发着郁金花的香气,白玉碗中的酒浆闪泛着琥珀般的光泽,只要主人能使我沉醉,我就忘记了什么地方是他乡。一般人只知道欣赏李白诗潇洒飞扬的一面,其实李白诗也有非常沉痛的一面,李白写饮酒的诗最多,而且多与“悲愁”联系在一起,像“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都属此类。在韦庄这二句写的主人劝酒之情中,也隐含了深重的悲哀。

  下半阕的“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叶嘉莹认为此处乃是客人自劝之词:我忧愁的是像今晚这般欢饮的春夜非常短暂,而不会以你把酒杯斟得太满作为推托之辞。“遇酒且呵呵”,“呵呵”是笑声,如果读者认为是真的欢笑就错了。因为“呵呵”两个字只是空洞的笑的声音,没有真正欢笑的感情,韦庄所写的正是强做欢笑的酸辛。他说:如果你再不珍惜今天“春漏短”的光阴,今天的欢笑,今天这“酒深情亦深”的感情,明天也都不会再存在了。唐朝灭亡,当时的韦庄已经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了,所以他说“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创作背景

  根据*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教授的研究,韦庄的《菩萨蛮》五首词中的“江南”,都是确指的江南之地,并非指蜀地。这组词的写作时间是在韦庄离开江南之后,当是韦庄晚年的追忆之作,而写作地点则很可能是其晚年羁身之蜀地。

推荐访问:菩萨 鉴赏 温庭筠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3篇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1 菩萨蛮温庭筠诗词鉴赏

版权所有:文秘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文秘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文秘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6010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