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观后感

时间:2022-06-16 11:2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国大业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篇一:建国大业观后感 3000 字 《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虽然离我们很遥远, 我们无法身临其境。 但 《建国大业》 这部影片带我们走进其中, 走近那个时代, 让我们体会到建国道路是困难重重。 国内外的势力全都压在共产党的肩上, 然 而,这不仅没有使他们退却,反而使得他们更加团结一致,突破重重阻挠,终于中华人民 共 和国成立了。 《建国大业》简述了中共与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对如何建国,如何安抚深受 战争创伤 的百姓采取了不一样的政策,双方利益分歧巨大,导致了内战的全面爆发。共产党 人重视各 民主党派的力量,选择了民主建国,成立联合政府,并以分田地的方式关注了劳苦 大众的利 益。而已蒋公为首的国民党人却选择了一党治国,漠视共产党人与其他民主党派的 存在,漠 视劳苦大众的利益,结果失败了。 那么共产党为什么会成功,而国民党为什么会失 利呢? 第一,共产党之所以得天下,一是因为得民心,二是因为得人才。从《建国大业》一片 来看,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 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 营, 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 纷争 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 寂, 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宗仁率部围剿延安的时候,毛泽东讲了一句至今 都叫人较好的名言: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会以一个延安换回整 个中国"。这正是当 年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以人为本的真实写照。死守延安,无疑会伤亡惨重, 代价太大,不能做 到对人的关爱胜过对地的关爱。毛泽东优先选择了对人的关爱,他的决策 无疑是高明的。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对各民主党派都采取了拉拢的政策。召开旧政协时, 国民党承诺 和平、民主建国,但其自恃实力强大,很快撕毁《双十协定》 ,悍然发动全面内 战,欲图消 灭共产党,把各民主党派当成花瓶一样作为民主的摆设。试想,在国家民族遭受 日本帝国主 义侵略时,国民党人是出了大力的,但共产党人和各民主党派也是出了一定的力 的,同样也 有流血牺牲,国民党却妄想一党独大,遭致共产党人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抵抗。 最后,共产 党人由于赢得了民心,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同样,在政治上也把各民主党派给 争取过来, 与各民主党派一起在 1949 年 9 月 30 日以新政协的名义通电世界各主要国家, 宣告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了。 正如唐太宗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国民党在与共产 党在对国家权力的争夺上, 国民党以一党私利为重,漠视共产党人、各民主党派的以及劳苦 大众的利益。而共产党则把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置于首位,深得民心。 第二,国民党自身严 重腐败。党政军皆然。而共产党自身清廉,团结一心,同仇敌忾, 全党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 量,击退了国内外的反动势力。 第三,国民党社会贫富悬殊极 大。四大家族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而普通百姓一贫如 洗,社会矛盾激化。而共产党 与人民同甘共苦,大家有粥喝粥,有饭吃饭,走进群众,深入 民心。 第四, 国民党的经济 金融政策严重失败, 当时全国经济片混乱。 蒋经国到上海戡乱整治, 只打老虎,不拍苍蝇 1 / 6

的想法也未能实现。 以上的种种原因导致国民党走向失败,而共产党则迈向成功。 看了这部 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 于水深火 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看着电影,想 着历史,心中无限感慨。遐想当年历史的种种,心中激起了年轻人澎湃的涟漪, 心在起伏。 我感到悲哀,自责,同时也感到了沉重的历史使命感。悲哀自己是个热血年轻人 却只能静静 的坐在这里,观看着这一幕幕让人心酸,无奈的历史;自责自己身为新一代的年 轻人却没有 实力,没有业绩,没有本事去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一点点贡献和牺牲。寒窗苦读 十几年,终 于也考上了大学。但是对于自己未来的道路却是一片迷茫,找不到目标。 我们新一代年轻人 作为祖国未来的继承人, 却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我们向温室中的花朵 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 打, 新闻中经常出现某某学生因为受不了什么打击而自杀, 最近我们学 校附近的学校竟出 现了“裸奔”事件。由此可见,共产党在历史长河中积累流传下来的精神 已经被时间冲刷殆尽 了。 最近, 甲流更加肆虐, 我们学校中被隔离的人一个接着一个, 我们 也失去了强劲的体魄。 面对这些我们感到了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作为独立个体的每个人在生活舞台上扮演不同角 色共同构成一个推动社会向前的原动 力。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其发展方向及其速度,相当 程度取决于这个社会人的素质。小平 同志曾反复强调、胡锦涛总书记多次重申:我们国家, 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的后劲大小, 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所谓“素质”,指的是人的 基本条件和基本能力中包含的思想水 平和文化素质,其归根结蒂是人的认识水平,即世界观 的认识观点。青年在跨世纪的改革中 能否担当一个历史赋予的使命,关键在于是否建立正确 的、科学的、激人奋进的世界观。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化着的时代,必然要求主观认识 不断着眼现实,开拓新思维。 创造新方式,提出新观点,占领新领域,以创新求发展。这是 时代给我们提供的一种契机, 为我们世界观的改造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寻找生长点提供了广 阔“舞台”。 如果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处在这个剧变频增、竞争激烈的时代,面临着 经济全 球化、社会多元化的挑战,青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上所担负的“天下兴 亡” 最直接、最沉重。责任,就在于我们要把祖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 家, 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就需要青年人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 和为 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每一个学子都无法“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正如种子无 法脱离土壤而凭空成长为参天大树, 青年也无法脱离社 会而自行成才, 这是从古至今相同的 道理。志愿者精神,深层的内核就是社会责任感。青年 志愿者行动无疑是青年社会责任与自 身成长关系的一个示范: 没有心怀天下、 情系苍生的 社会责任感就不会有献身志愿服务的行 动,就谈不上爱国和报国;同样,没有专业知识和技 能,也就不能有效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牺牲奉献的精神,源于我们对社会进步和历史走向抱 有的持久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自 我们日常不懈的学习和工作实践。 有的青年学生和工 作人员,缺乏一种“兴亡在抱”的社会关注兴趣,把自己封闭起来做学 问、干工作,结果成了 社会中冷漠平庸的一员,不会给他人带来热量或任何利益;也有的青 年,仅凭一腔热情就冲 上社会实践的第一线, 急于参加志愿服务, 却往往发现缺乏所需的知 识和技能而徒劳无功。 在 汶川抗震救灾的现场上, 许多志愿救援者因缺乏必要的救护知识而 留下了遗憾。还有一些青 年,把自身情况与志愿服务较好地结合起来,如南京的公务员汪学 静,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 时,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一方面服务了群众,密切了干 群关系;另一方面,从中 2 / 6

了解了民情民意,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了综合素质,实现了一举 多得。弘扬志愿者精神, 正是需要这种不失热情而又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将自身实际与志 愿服务的要求结合起来, 在提高素质的基础上, 为社会公众提供所需而自己又能够胜任的服 务,从而实现服务热情与 服务效果的相得益彰。 作为一名有理想、有知识的当代青年,报效国家是我们的最高追求, 而献身志愿服务、 做好本职工作,同样是报国的有效途径。要实现胡锦涛同志的期望,就要 志存高远并脚踏实 地,把志愿服务同加强学习、做好本职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两者互为 表里、 互为促进, 更好地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为推动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篇二:《建国大业》1500 字观后感:珍惜当下 《建国大业》1500 字观后感珍惜当下 来源:互联网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说的是中国近代的历史,影片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一些事件, 我们来看看《建国大业》的观后感。 《建国大业》终于出现在人们面前。在献礼片大格调基本没变的前提下,本片终于第一次 叫人看到了歌颂之外的东西,那就是对于“失败者”的史无前例地同情。在江南烟雨之中,看着蒋 介石那孤独落寞、远去故国的身影,在那恢弘的历史背景之下,很容易叫人想到一句诗歌:劝君更 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双雄逐鹿的背后,其实是各自追寻的家国梦想,理想实现者固然伟大, 金陵梦碎者亦不失英豪。 看完《建国大业》我承认对我是有所触动的,这种触动不是仅仅是因为新政权的建立的不 易,因为从小到大,我们长在红旗之下,已经太熟悉这个过程了,真正叫我感动的是影片对于我们 曾经一定要蔑视的“蒋家王朝”有一种新的感情,这种感情或许就是易中天先生所说的历史的同 情心吧。而这种同情心我认为是非常可贵的,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史观的进步,也在某种程 度上反映了六十年前接替??的新政府的终于有了一点自信,希望这种自信不断发扬光大,因为这 个自信是言路广开、民-主进步的基矗。 特别是影片的结尾,当刘德华扮演的俞济时去请示蒋介石是否需要轰炸天-安-门时,蒋介石 正站在别墅的楼台前,外面寒雨淋漓。灰暗的画面映照着蒋介石黯然的心绪,预示着国民党的惨 败结局,还有就是李宗仁和白崇禧在郊外打猎的场景,蒋介石和蒋经国在公园中谈事时那来回飞 翔的群鸽,这些画面都让人印象深刻。 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 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 ,那一刻,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 ,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 , 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毛**说,长江以北,再无大 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 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 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 特别是影片的结尾,当刘德华扮演的俞济时去请示蒋介石是否需要轰炸天-安-门时,蒋介石 正站在别墅的楼台前,外面寒雨淋漓。灰暗的画面映照着蒋介石黯然的心绪,预示着国民党的惨 败结局,还有就是李宗仁和白崇禧在郊外打猎的场景,蒋介石和蒋经国在公园中谈事时那来回飞 翔的群鸽,这些画面都让人印象深刻。 我的眼睛也在这一刻湿润,心中澎湃。 3 / 6

解放上海,我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 更有无数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 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毛**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万众 沸腾。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踏向了越来越美好的明天。 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生活更应该珍惜。因为这是用鲜血换来的。 一声嗔,百万雄心过大江,驱狼赶豹,惘尽英雄血滔滔。倭畜恐震,龟缩丸岛。还我华国。 观 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 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 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 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 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 篇三:《建国大业》观后感 (1) 《建国大业》观后感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了影视教育活动。我们六年级观看的电影叫做《建国大业》。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以抗日战争结束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发生 的一些故事。其中有国徽是怎样设计的,国歌的来历以及五星红旗五颗星的意义,开国 大典。这部电影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周年的献礼作品,是一 部爱国大片。 看完这部电影,我又了解到了一些中国的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无比骄傲、自豪。 如今,我们能坐在舒适的教室里学习,少不了这些英雄。许许多多抗日英雄的牺牲,才换来新 中国的成立。当毛**宣布新中国成立时,宣布我们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时候,我们的心中无 不激动,一颗颗爱国的心对祖国的感情更 加强烈。中国人民就在那时翻身做主,一个新的国家从此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我们的 祖国曾饱受屈辱,回忆那一幕幕让人痛苦的历史,无不提醒着我们:我们是中华少年!祖国的 希望在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身上,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为实现*** 提出的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决不能让历史重演! 六年级六班 张顾子煊
4 / 6

5 / 6

6 / 6

推荐访问:《建国伟业》观后感 观后感 大业 建国

版权所有:文秘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文秘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文秘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6010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