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范文网>心得体会 >

学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心得体会

时间:2021-10-20 10:12:54 来源:网友投稿

学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心得体会 本文关键词:自然观,心得体会,马克思主义,学习

学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心得体会 本文简介:学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心得体会姓名:国晨学院:精仪学院班级:仪表1班学号:2014202186摘要:通过对李老师所教的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自然观作为世界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辩证

学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心得体会 本文内容:

学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心得体会

姓名:国晨

学院:精仪学院

班级:仪表1班

学号:2014202186

摘要:通过对李老师所教的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自然观作为世界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发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价值;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是从19世纪40年代初开始研究人类生存环境问题的,并在完成哲学的革命变革的同时,创建了“实践的人化自然观”,研究和探讨马克思主义关于环境问题特别是对自然观的思想,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和分析当今严峻的环境问题以及生态危机的根源,并据此提出切实的应对之策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对我们研究生分析和解决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很大帮助。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马克思主义关于在自然界具有双重属性、双重地位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自然界中具有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人在自然界中具有“双重地位”。首先,人类是自然界的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一再告诫人们要摆正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和自然的最基本关系是对象性关系,揭示了人和自然关系的本质。其次,人又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在这里,马克思将自然——人——社会看作一个统一的系统,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去把握自然环境问题,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将自然、人、社会割裂开来的弊端。使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矛盾是和人与人的矛盾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不能抛开社会关系来认识和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人化自然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的人化自然观认为:“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也就是说,自然界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参与之后,它才作为人的对象的存在物,而没有经过人类实践改变的自然界,对人类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我们所说的自然,是地球上经过人类改造过的现实的自然。当前理论界在环境与发展关系问题上的一些争论,有些就是对“自然”这一概念没有统一认识引起的。在争论的过程中,一些人有意无意地回避“人化自然”概念,他们所说的自然,正是马克思所批评的那种“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的自然界。

3.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生产力”的思想。马克思历来重视“自然生产力”,充分肯定了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撇开社会生产的不同发展程度不说,劳动生产率是同自然条件相联系的。这些自然条件都可以归结为人本身的自然和人的周围的自然”。因此,要推动社会进步,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但发展社会生产力不能无视自然生产力。如果自然生产力受到破除,社会生产力最终也得不到发展。马克思曾指出:在农业中,问题不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而且还有由劳动的自然条件决定的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可能有这种情况:在农业中,社会生产的增长仅仅补偿甚至还补偿不了自然力的减少。从这里所讲的‘补偿’中,不难看出自然生产力对社会生产力的制约关系。

4.马克思主义关于由“异化劳动”到异化消费的思想。异化劳动是马克思用它来概括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他认为,劳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被扭曲,人们进行着非自由自觉的活动,这是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于是资本主义社会为了缓和异化劳动带来的社会矛盾,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物质需要的满足上,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因此人们在广告的影响下疯狂地追逐高消费,即异化消费,而不是出于自身真正的需要,把消费的多少作为衡量自己幸福程度的标准,这样对自然的掠夺日益疯狂,不仅导致了生态危机,同时也造成了人格的扭曲。“在这一过程中,人控制自然并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实际上是通过利益分配进行人对人的控制和掠夺,因此,自然的异化.是人的异化的基础”。只有消灭“异化消费”才能消灭“异化劳动”,进而有效地制止生态危机。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要全面完整把握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必须进一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和高度发展的产物,人高于自然,但人却来自于自然并且只能在自然中生存和发展。恩格斯指出:“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这决定了人与自然本质上是统一的。这种同一性首先表现为人对自然的依赖性。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物质前提。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空间,由植物、动物、岩土、空气、阳光等构成的地球生物圈,是人类生活的家园、生存的场所。自然环境还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两大类的物资资料源泉,即一类是天然的生活资料,如:阳光、空气、水等;一类是天然的生产资料,如: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质资源。正如马克思

所说:“实际上,人的万能正是表现在他把整个自然界——首先就它是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而言,其次,就它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而言——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人靠自然来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形影不离的身体。”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还表现在人类实践活动对自然界的客观存在的依赖。马克思指出:“没有外部自然界,劳动者就什么也不能创造。自然界、外部感性世界是劳动者用来实现他的劳动,在其中展开他的劳动活动,用它并借助它来进行生产的材料。”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离不开自然界给人类的启示,人类正是通过对蝙蝠的研究发明了雷达,通过对苍蝇眼的研究发明了复眼系统,通过对鸟类飞行的研究发明了飞机。可以说今天人类文明所取得的很多成果都离不开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同的生活资料。因此,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马克思的论述表明,人类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是借助于自然界的客观存在而进行的,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形成也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在生产力大体相似、其它社会条件基本相近的前提下,自然资源的丰富与贫乏、地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产的效率,并最终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甚至影响人们的生存状况和生活方式。例如曾经的阿拉伯除了沙漠一无所有,正是发现了深埋在地下的石油,几乎一夜之间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区之一。

人与自然之间不仅是相互统一的,而且是相互作用、相互限制。自然的客观规律制约人的实践活动,而人则按照自身的需要,利用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使自然朝着有利于人的生产和生活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在改造自然过程中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人的内在尺度,是指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需要、本性以及对自己的需要、本性的自我意识。即人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目的进行

实践活动。人按照自己的内在尺度来改造自然,体现人的活动与动物活动的根本区别,体现了人在活动中的自觉性和创造性。马克思说:“动物只能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把内在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他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自然的外在尺度即作为人的认识对象和实践对象的自然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和规律。人的内在尺度的形成过程就是以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并把这种认识转化为目的、计划、方案等,也就是人将自身的需要与自然客观本性、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的过程,是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相统一的过程。这表明,人一方面要按照自己的本性、需要,把自然改造为适合于人的需要的人化自然,使自然的发展服务于人类。另一方面,人又必须顺从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为所欲为。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表现出自然对人的限制,又表现出人对自然的超越,即人与自然之间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人类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理性“存在物”,具有自我调节以及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能力。在维护人类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按照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的负面效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人类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

必须确立科学的发展观。生产力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但不是最重要,更不是唯一的尺度。面对日益加剧的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面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我们只能得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处于畸形和病态中的结论,要消除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异化关系,彻底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必须摆脱生产力标准的束缚,把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最根本标准。马克思的“人化自然”理论,将自然看成是“属人的自然”,将人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人的历史的现实基础,为确立以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和新的社会评价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因而,我们必须确立科学的发展观,真正做到以“人化自然观”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

2.

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创造一种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十分重要,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我国的资源从总量上来说是资源大国,人均却是资源小国。因此,必须实行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把解决浪费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率,科学、合理、综合、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尚未开发的自然资源来取代已近枯竭的稀缺资源。同时还必须研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建立完善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价格体系,逐步建立资源更新的经济补偿制度,利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自然资源。还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摆脱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依赖。作为高新技术的精密仪器产业,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大力发展精密仪器可以使我国的科技水平制造水平有极大提升。

3.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平机制。按照马克思的自然观,要消除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首先要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关系。在当今社会,解决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异化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平机制。一方面在国际上真正确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秩序,缩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另一方面,在国家内部要努力消除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消除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少数人过分追求“利益差”而造成的对自然的盲目行为。真正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公平机制,逐步解决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异化问题。

4.必须倡导和建构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观和消费观。以“虚假的需求”和“强迫性的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异化消费现象告诉我们:消费主义不是马克思为人类所设计的生活方式,我们有责任创建一种与消费主义有别的新的生活方式。其一,必须切实地把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生产领域,引导人们不是首先在消费领域而是在生产领域获取满足。人类对自己的最大误解就在于只是在消费领域寻求满足。人类之所以能在生产领域获得真正的满足,关键在于:通过参加直接性的生产活动得以自我实现,使人们真正能创造性的生活。其二,必须全面地满足自己的需求,特别是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需要。文化消费是一种高层次的日常活动,它能较好地满足我们的精神文化需要,而满足这种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通过有形的物质消费过程对人的生理需求的补偿作用。其三,必须在物质消费领域打断“更多”与“更好”之间的联结,使“更好”与“更少”结合在一起。只要我们能生产出更多的耐用品以及更多不破坏环境的东西,或者更多地生产出那种每个人都可以得到的东西,那么,消费的越少,但生活得却更好,这就是可能的。只要在消费领域能够实现“更好”与“更少”的结合,那么人类就可能进入“更少地生产,更好地生活”的境界。实现

“更好”与“更少”的结合,实际上就是“由量的标准转向质的标准”。单纯量的增加并不能必然改善整个人类的命运,而只有注重质的标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获取幸福的问题。这是一场改变人的需求结构的革命,即要建立一种把消费的质、生活的质放在第一位的需求结构。

5.必须坚持实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1992年的全球环境与发展会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其理论根据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于1994年颁布了世界第一个国家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一种新的发展战略思想,也是一种解决现代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思路、新方法。“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对环境、资源、人口等严重威胁全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问题高度重视而达成的共识。其核心思想是:社会经济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子孙后代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性原则,应当包括的内容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参照,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为指导原则,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健全的主体性原则,不是把生产劳动视为掠夺环境,单存追求利润为目的的活动,而应探寻自然多方面的价值:以自然为参照,不断建立起人与自然最全面的联系,即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有消费关系,认识关系,还应有审美的乃至伦理的关系。健全的主体性原则,是把人本身的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可持续发展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时,总是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一致。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变化发展的,各种需要之间,不同代人的需要之间难免会发生冲突,然而,随着人类实践能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处理这类冲突的能力越来越强,人的发展也就会越来越自由和全面。可持续发展是为了解决当代与未来、经济与环境、事实与价值等一系列冲突而提出来的,它服从、服务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最高目标。

总结

作为一名仪器仪表专业的研究生,在认真做好研究的同时,必须学好自然辩证法。它可以提高我们的哲学素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分析我们在实验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因为我们在实验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这些问题可能看起来很小,甚至你不注意就会忽略它,但是如果不学会用自然辩证法去分析问题可能会导致很大的错误,就像自然界中的蝴蝶效应一般,蝴蝶轻轻扇动一下

翅膀就会导致千里之外的一场风暴。因此我们要学会运用正确的思维工具去分析自然界和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

参考文献

李树业.自然辩证法概论.天津大学出版社

推荐访问:自然观 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

版权所有:文秘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文秘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文秘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6010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