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企业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报告暂行办法

时间:2021-10-28 13:08:25 来源:网友投稿

粮食企业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报告暂行办法 本文关键词:自然灾害,暂行办法,损失,粮食企业,统计

粮食企业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报告暂行办法 本文简介:转发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粮食企业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报告暂行办法》的通知皖粮仓〔2011〕107号发布时间:2011年7月14日浏览次数:438次【关闭】各市粮食局:现将国家粮食局《粮食企业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报告暂行办法》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今年的灾损情况请各地按《办法》要求和附表格式于七月二十五

粮食企业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报告暂行办法 本文内容:

转发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粮食企业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报告暂行办法》的通知

皖粮仓〔2011〕107号

发布时间:2011年7月14日

浏览次数:438次

【关闭】

各市粮食局:

现将国家粮食局《粮食企业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报告暂行办法》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今年的灾损情况请各地按《办法》要求和附表格式于七月二十五日前上报省局,以便汇总上报。

电子邮箱:

人:戴春牛、白侠峰

联系电话:0551—2889716,2870502。

安徽省粮食局

二○一一年七月十三日

主题词:转发

自然灾害统计△

办法

通知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附件:

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粮食企业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报告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粮展〔2011〕10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为规范粮食企业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报告工作,保证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提高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我局制订了《粮食企业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报告暂行办法》,现予以印发。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安徽省粮食局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四日

粮食企业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报告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科学、有效地组织粮食企业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报告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掌握灾情损失、提高应急能力、服务灾后重建中的作用,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油仓储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自然灾害是指由各类自然因素引起的,并对粮食企业造成损失或危害的突发性事件。自然灾害报告分期间性灾害报告和瞬时性灾害报告。期间性灾害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灾害期间损失情况不断变化;瞬时性灾害一般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损失情况相对稳定。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类粮油仓储单位,以及参与地方粮食应急保障供应体系的加工企业、军供企业和供应网点等,以下统称“粮食企业”。

第四条

粮食企业遭受自然灾害后,应及时处置灾情,避免损失扩大,同时尽快清点损失情况。因灾损失粮食10吨以上或油脂2吨以上,或造成其他财产直接损失10万元以上,应及时报告。清点损失应在保证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特别要注意易燃、易爆、有毒等化学品处理安全和用电安全,避免发生次生灾害。

第五条

地方粮食企业要按照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规定的报送渠道向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情况,加工企业、军供企业和供应网点还应同时抄报对其授权定点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统计报告应讲求时效和实事求是,不得迟报、虚报、瞒报和谎报。

第六条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人员伤亡情况及库存粮油、仓房(油罐)、厂房、供应网点、附属设施、生产用车辆、设备仪器等的直接损失。有条件的企业可附加电子图片。涉及中央事权粮(油)受损的受损企业还应将中央事权粮(油)的损失情况抄送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相关直属企业。

第七条

瞬时性自然灾害发生后,受损企业应立即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在灾后1日内报告损失情况。县、市(地)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灾后2日内逐级汇总上报至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灾后3日内报至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社会影响特别重大的瞬时性灾害,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在灾后24小时内报至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如统计的受损情况有变化,应及时更新上报。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统计上报,应说明原因。

第八条

期间性自然灾害的报告应在灾害持续期间以不定期更新方式连续进行,前后两次报告的间隔最长不超过3个工作日。受损企业第一次报告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时间最迟不超过灾后3个工作日,县、市(地)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第一次上报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时间最迟不超过灾后4个工作日,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第一次上报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时间最迟不超过灾后5个工作日。

第九条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中国中纺集团公司等中央企业所属企业遭受自然灾害,不纳入地方粮食部门统计范围,由总公司或集团公司直接将灾害损失情况报送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同时将相关情况抄送有关省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1.粮食企业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报告基础表

2.粮食企业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报告汇总表

3.填表说明

附件3

1.粮食企业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报表分基础表(附件1)和汇总表(附件2)。基础表由企业填报,汇总表由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逐级汇总上报。

2.灾害类型填写属于哪种类型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涝、风灾、雨雪冰冻、地震、泥石流、雷电等。灾害性质填写瞬时性灾害或期间性灾害。

3.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各类设施、设备、工具和仪器等。固定资产损失金额按灾害发生前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测算。

4.粮油损失指库存粮油不复存在,或失去食用价值。中央事权粮(油)包括中央储备粮(油)和临时存储粮(油)。

5.仓房和油罐的损失分倒塌与受损两种情况。倒塌即仓(罐)容灭失不复存在;受损即仓房(油罐)需要维修才能正常使用,并可以通过维修恢复原来用途。轻微受损且不影响正常使用、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不用上报。

6.附属设施、设备仪器及生产用车辆受损是指遭到破坏,完全丧失原有功能或影响正常使用功能发挥的情况。

7.人员伤亡是指因灾害造成企业区域内人员伤亡的情况。

8.“备注”栏填写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9.企业性质填写国有或非国有。

10.如企业有多个库区,可在统计表中“合计”以下依次加行,列明每个库区的损失情况,并逐列合计;单库区企业直接填“合计”一行。

11.汇总表中汇总层级填县(区、市)、市(地)、省(自治区、直辖市)。

12.汇总单位根据下级汇总单位或填报企业上报的表格填写,在汇总本级合计数的同时,还应全面显示以下所有层级单位的合计数和每个企业的统计数(多库区企业在汇总表中不列各个库区的数据),企业隶属哪级即在哪级下方显示。例如省级汇总表中,应显示各市(地)的合计数,在市(地)的合计数以下显示该市(地)各县(区、市)的合计数,同时整个表中还反映省、市、县各级所有企业的统计数。

13.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全国粮食系统纵向网上报本级报表(EXCEL格式)。

篇2: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试题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试题 本文关键词:自然灾害,试题,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试题 本文简介:/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现象或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①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②印度洋地震海啸③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④城市火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因子、承受灾害的客体三者共同的作用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试题 本文内容:

/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现象或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①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

②印度洋地震海啸

③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

④城市火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因子、承受灾害的客体三者共同的作用。据此完成2~4题。

2.孕灾环境包括

①大气圈

②岩石圈

③水圈

④生物圈

A.①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属于致灾因子的是

①洪水

②山崩

③地球表层

④自然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导致灾情、构成自然灾害的是

①致灾因子作用于受灾体并造成危害和不利影响

②海底火山喷发于无人荒岛

③山洪暴发冲毁桥梁

④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使数以百万计的居民患上严重的放射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不同自然灾害持续时间对比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自然灾害依次是

A.地震、火山喷发、洪涝、干旱

B.火山喷发、台风、泥石流、洪涝

C.滑坡、寒潮、风暴潮、洪涝

D.泥石流、地震、飓风、干旱

6.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形成多种自然灾害。下列灾害链表达错误的是

A.寒潮→低温→霜冻

B.台风→风暴潮→洪水

自然灾害危害面广、破坏性大,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河流中,可能发生凌汛现象的是

A.松花江

B.密西西比河

C.莱茵河

D.尼罗河

8.泥石流是指斜坡上或沟谷中的泥、砂、石块等碎屑物质与水混合而形成的流动现象。下列国家和地区中泥石流多发的是

A.日本

B.蒙古

C.荷兰

D.**

读“某流域汇流示意图”(下图),完成9~10题。

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等高线弯曲最大处,一定形成集水线

B.等高线弯曲最大处,一定形成分水线

C.流域边界与某一条等高线完全重合

D.流域面积的大小与周围地形有关

10.有关该流域洪灾形成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不正确的是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

B.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洪水

C.地面坡度小→河道排水速度快→洪水

D.植被覆盖差→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

读“我国某地地质灾害气象等级图”(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越高,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越大),完成11~12题。

11.图中反映的地质灾害主要是

A.地震、滑坡

B.滑坡、泥石流

C.台风、泥石流

D.地震、台风

12.图中台风路径处易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

B.台风路径处多山地丘陵

C.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

D.台风路径处植被破坏严重

读“海平面升高及某国土地变化示意图”(下图),完成13~14题。

13.A国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其主要原因是

A.海平面升高

B.地势低平,容易积水

C.全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均匀

D.大型工程建设不当

14.关于M、N两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M河源头区主要是冰雪融水补给,N河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

B.M河有凌汛现象,N河没有

C.两条河流的含沙量都很大

D.两条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下表为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据此完成15~16题。

地区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主要灾害种类

干旱、洪水、沙漠化、水土流失、台风、龙卷风

酸雨、雪灾

干旱、洪水、沙漠化、蝗灾

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水土流失、酸雨

干旱、洪水、水土流失

干旱、土壤盐碱化、生物灾害

15.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A.草场面积广阔,牧畜多

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C.冬季气候寒冷,1月均温低于0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

16.欧洲和北美洲存在同一项农业灾害,显示出下列何种地理特征

A.自然资源过度开发

B.工业化程度高

C.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过多

D.纬度跨度大,农业灾害类型多

生物入侵,又称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因为偶然机会进入某一适宜其生存和繁殖的地区。其种群数不断增加、分布区逐步扩展的过程。据此完成17~18题。

17.近年来,被称为“生态杀手”的北美一只黄花先后在沪、苏、浙、赣等地迅速蔓延,严重影响原有植被。其根本原因是

A.该地区气候暖湿,适宜其生存

B.该地区土壤呈酸性,适宜其生长

C.一只黄花在该地区没有天敌制约

D.一只黄花在新环境发生了变异

18.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在南方水域大暴发,而在北方水域却未形成生态灾难,其主要原因是

A.南方无其天敌,北方有其天敌

B.南方水域广阔,北方地表水贫乏

C.南方水污染较轻,北方水污染严重

D.南方冬季温和,北方冬季寒冷

读表及“震中分布示意图”,完成19~20题。

震级、震源深度与烈度的关系表

烈度

震级

5(km)

10(km)

15(km)

20(km)

3

5

4

3.5

3

4

6.5

5.5

5

4.5

5

8

7

6.5

6

6

9.5

8.5

8

7.5

7

11

10

9.5

9

8

12

11.5

11

10.5

19.据表可以看出,烈度与震源深度和震级的关系是

A.烈度与震源深度呈负相关,与震级呈正相关

B.烈度与震源深度呈正相关,与震级呈负相关

C.烈度与震源深度、震级都呈正相关

D.烈度与震源深度、震级都呈正相关

20.图中A地位于震中,震源深度为100千米,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地震波(纵波)以8千米/秒的速度向外传播。那么位于图中B处的某海轮将于地震发生后约多长时间有震感

A.30秒

B.40秒

C.50秒

D.60秒

下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有关资料。X地位于美国西部,Y地位于印度中部。读表回答7-9题。

地点

人口密度

(人/km2)

与震中的距离km

地震发生时间

(当地时间)

震级

死亡人数

X

200

5.8

上午10:25

7.4

8

Y

500

2.5

早上4:00

7.1

1820

21.从表中资料看,不能明确判断的是(

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

B.X地地震产生的能量大于Y地

C.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D.两地都受到了地震波的强烈冲击

22.Y地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为6:30,Y地所采用的标准时是

A.东五区的区时

B.东六区的区时

C.世界时

D.以上都不是

23.Y地死亡人数比X地较多的原因不可能是(

A.人口密度大

B.距震中近

C.地震发生时间

D.Y地位于板块边界地带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在四川汶川(30.6°N,103.3°E)发生8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周边地质灾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截止到5月17日,全国各地支援灾区捐款捐物总价值已超过60亿元人民币。据此回答21—25题。

24.地震发生地区位于(

A.季风区和非季风过渡地带

B.

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

C.长江支流岷江与干流交汇处

D.亚欧板块内部的川西高原附近

25.地震发生时,东半球所处区域(

A.全部处在5月12日

B.大部分处在5月12日

C.少部分处在夜半球

D.大部分处在夜半球

26.地震发生地区当天与下列几个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接近的是(

A.1月28日

B.4月15日

C.8月3日

D.10月17日

27.该地震使震中附近河流沿岸多处发生滑坡崩塌,致使河流堵塞,其最大潜在威胁是(

A.滑坡体与河水一起形成泥石流

B.土坝堵塞河道,上游水位上涨,易诱发地震

C.土坝不牢,跨坝后洪水飞泻直下,危及下游地区

D.多处堰塞湖拦水,致使下游地区干旱缺水

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震后灾区的光缆干线网和微波干线网讯中断,严重影响与灾区联系

B.

“时间就是生命”,救灾物质主要靠航空运输到达灾区

C.利用对灾区全天候航空拍摄,可以全时性指导救灾

D.该地震会引发滑坡、泥石流、海啸等地质灾害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40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31.0°N,103.4°E)发生了8.0级地震。地震造成巨大的灾害。另外,5月13日地震灾区有中到大雨。

材料二:四川盆地西部地质构造分布图(甲图)。

材料三: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图(乙图)。

(1)阅读材料,试分析说明此次汶川地震的成因。

(2)分析地震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3)在同一次自然灾害中,北川县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30.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1975~2001年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统计

灾害类型

非洲

美洲

亚洲

欧洲

大洋洲

各类型统计

气象类灾害

11.9

19.0

27.1

10.0

4.3

72.3

地质类灾害

0.9

3.7

7.8

2.7

0.9

16.0

生物类灾害

6.7

1.2

3.1

0.5

0.2

11.7

各大洲统计

19.5

23.9

38.0

13.2

15.4

100

注:表中数据为各大洲各类灾害发生次数占全球总次数的比重。

(1)亚洲发生次数在各大洲中居首位的灾害类型是什么?世界上发生频次最高的灾害类型是什么?

(2)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质灾害发生次数的比重在各大洲中的比重较小,试分析原因。

(3)非洲的生物灾害发生的次数所占比重较大,试分析其原因。

31.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海区的潮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大类。右面甲图和乙图都是以某海湾为中心,并且两海湾都是风暴潮的易发区。

(1)简析①②两海湾风暴潮的主要类型及风暴潮多发季节的不同。

(2)2007年3月3~5日,正值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前后,乙图中②海湾出现了38年以来的最强风暴潮,给沿海区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试分析此次风暴潮势力特别强大的主要原因,并比较山东省与辽宁省受本次风暴潮影响的差异及原因。

(3)受风暴潮影响较大的部门有(

)

①海洋运输

②海水养殖

③风力发电

④海上石油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3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同一次地震中,东、西两坡相比,造成经济损失较大的是______坡,试分析原因。

(2)东、西两坡在暴雨时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是______坡,原因是________

(3)该城镇在地下水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若继续发展下去,将造成怎样的后果?

(4)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图中西侧的森林将被砍伐,这将会引起地下水、河水怎样的变化?

(5)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图示地区应怎样做才能够“缩小”灾情?

33、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突然袭击美国南部沿海,导致美国南部许多城市一片汪洋。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城市的名称是

,当飓风中心移到图中C点附近时,该城市吹

风?

(2)该飓风在墨西哥湾沿岸登陆时,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3)简述台风和飓风的异同,请提出一条减轻其灾害的重要措施。

1.B

判断自然灾害时要依据两个标准:一是看诱因是否是自然作用,二是看是否有承灾体。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虽然有自然的作用,但缺少承灾体,即不会对人类社会构成任何威胁,不属于自然灾害。造成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因子可能是自然的,也可能是人为的,但森林火灾的发展过程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仍属自然灾害。而城市火灾毫无疑问是人为的。

2~4.2.D

3.A

4.C

第2题,自然灾害孕育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等地球圈层之中,它们构成了孕灾环境。第3题,自然异变都是致灾因子,③④属于孕灾环境。第4题,自然灾害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自然异变,二是受灾客体。②中没有受灾客体,④中不具备自然异变,它们都不能构成自然灾害。

5.A

自然灾害中,干旱持续时间最长,地震持续时间最短。

6.C

泥石流的发生往往与暴雨有关,C项中干旱诱发泥石流表述错误。

7.A

发生凌汛现象的条件:一是冬季气温在0

℃以下,二是河流从较低的纬度流向较高的纬度。

8.A

泥石流发生一是要有降水(时间长、强度大),二是要地形起伏大(沟谷发育)。蒙古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且相对高度小;荷兰地势低平;**干旱。

9.D

等高线弯曲最大处可能是山谷,也可能是山脊,山脊处为分水线,山谷处为集水线,故A、B两项不正确;流域的边界为山岭或高地,并不仅与某一条等高线完全重合。故只有D项正确。

10.C

因为地面坡度小,则河道排水速度应较慢,不易形成洪水,故选C项。

11~12.11.B

12.A

图中显示的地质灾害气象等级大小与台风路径有极大的相关性,台风经过的沿海地区明显地表现灾害等级较高,而台风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带来大量降水,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故图中反映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和泥石流。

13.B

图中A国为孟加拉国,该国地势低平,容易积水,加上降水集中,多暴雨,因而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14.A

图中M河为布拉马普特拉河,其上游为雅鲁藏布江,其源头区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N河为恒河,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

15.B

欧洲冬季降水量较其他大洲多,主要是因为欧洲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影响,冬季温和湿润,气旋活动频繁。

16.B

欧洲和北美洲都存在酸雨的影响。酸雨的发生是因为区域工业化水平较高,向大气中排放的酸性气体较多,酸性气体在空气中与水汽发生反应形成酸雨,影响农业生产。

17.A

一只黄花在我国江南地区的迅速蔓延,其主要影响因素是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适宜它的生存。

18.D

水葫芦在我国南方水域大面积暴发,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气候温和,对其生长无制约作用;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有结冰期,对水葫芦的生长繁殖起了制约作用,故未在我国北方地区形成生态灾难。

19.A

仔细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震源深度越深,烈度就越小,两者呈负相关;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两者呈正相关。

20.A

图中A、B经度大约相同,纬度相差2°,故两地的水平距离约222千米,A点距震源100千米,根据直角三角形边长的计算公式可推出B地距震源约240千米,即地震发生后约30秒B地会有震感。

21.A

22.D

23.D

24.D

25.A

26.C

27.C

28.A

29.(1)位于断层活动带,地壳运动较活跃;岩层沿断裂带断裂并释放巨大的能量。

(2)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灾情重;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下降,而经济损失上升。

(3)北川地处县城,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交通设施密集。

30.(1)气象类灾害、地质类灾害。气象类灾害。

(2)非洲和大洋洲分别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发生地震的概率较小;地形起伏小,干旱面积广,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少。

(3)非洲气候干热,特别适宜生物害虫的生长和繁殖;非洲经济欠发达,控制病虫害的能力弱。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同时考查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

31.(1)①海湾风暴潮的类型主要为台风(飓风)风暴潮,多发生在夏秋季节;②海湾的风暴潮类型主要为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

(2)南下的强冷空气势力较强;元宵节前后正值天文大潮,加剧了风暴潮的强度。辽宁省未发生风暴潮,山东省受风暴潮影响大;偏北风(东北风)助长了潮势,辽宁省沿海为离岸风,山东省北部沿海为向岸风。

(3)D

32.(1)西

西坡有城镇分布,人口和经济密度大。

(2)东

东坡坡度较大,又缺乏植被保护

(3)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地面沉降,并引起建筑物坍塌,并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塌方。

(4)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下降;河水含沙量增加,流量季节变化加大,洪水水位高。

(5)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增加覆盖率;不要在洪水高风险区有过多的经济活动;合理利用水资源。

33

(1)新奥尔良

西北风

(2)该飓风强度大、推进速度慢(或影响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墨西哥湾北岸地势低平。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3)台风和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特殊形式。只是因为产生的海域不同而名称不同,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台风;印度洋或大西洋的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或者以上的称之为飓风。加强台风

(飓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飓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篇3:20XX_20XX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规范训练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规范训练 本文关键词:自然灾害,学年,人类,训练,规范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规范训练 本文简介: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31、2、4、76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58一、选择题下面为一组剖面示意图,该组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至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规范训练 本文内容: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

3

1、2、4、7

6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5

8

一、选择题

下面为一组剖面示意图,该组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至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图回答1~2题。

1.图示t4时期河流断面处的河水年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

现象是

(

)。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B.年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C.洪峰流量减小,且出现频率降低

D.春夏季流量增大,秋冬季流量减小

2.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下降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1题,从示意图来看,t1至t4时期出现城市化和坡地开垦现象,植被覆盖率明显降低,因此植被截留雨水和涵养水源的功能均减弱,年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洪峰流量增大,出现频率升高,春旱可能加剧,春季流量应该减小。第2题,由图可看出该地区林地面积减小,城镇面积扩大,故选D。

答案

1.A

2.D

2011年5月16日晚上21时20分左右,兰州九洲开发区石峡口小区西面山坡突然滑坡,导致山坡上住宅小区4号楼两个单元坍塌,事故发生后,公安、武警、安监、国土、消防、卫生等有关部门救援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抢救。据此回答3~4题。

3.此次灾害中,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

A.灵江水对土体的长期浸泡B.降水增加了斜坡物质的转化

C.坡体载重过大D.建筑抗震能力差

4.这种现象充分反映了

(

)。

A.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B.人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C.人类通过生态建设,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D.建筑用地的易损性远远大于耕地

解析

本题组以时事材料考查人类活动对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此次自然灾害为滑坡,其发生和人类在坡面建设大量人工工程,使坡面载重过大有关,再加上雨水的触发机制,促使其发生,这也是不同人类活动形成不同土地利用形式,进而导致不同易损程度的体现。

答案

3.C

4.D

5.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

B.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

C.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

D.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

解析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包括人类抗灾减灾的能力和经济密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自然灾害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人类抗灾减灾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二者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片面地说原始社会抗灾能力弱,灾情比工业社会大,也不能说工业社会经济密度大,灾种多,灾情比原始社会大。

答案

C

二、综合题

6.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同一次地震中,东、西两坡相比,受灾体易损程度较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城镇利用地下水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该问题导致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西侧的森林被砍伐,引起地下水的变化是______,河水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地区应怎样“缩小”灾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受灾体的数量、质量,分析同强度自然灾害对东、西坡地区的影响是否有差异?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如土地利用类型,地下水开采,森林砍伐对受灾体易损程度的影响以及如何缩小灾情。建筑用地易损程度大,地下水如果过量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塌陷,森林具有含蓄水源的作用,人类应该合理开采资源,也可迁出灾害高风险区,来缩小灾情。

答案

(1)西坡

西坡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建筑用地,东坡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同一次地震中建筑用地的易损性远远大于耕地

(2)过度开采地下水

地表沉降、地面塌陷,并有可能由此诱发地震或塌方

(3)水位下降

河流含沙量增加,流量季节变化变大,洪水水位升高,枯水水位降低

(4)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增加覆盖率;不要在洪水高风险区有过多的经济活动;合理利用水资源

(5)受灾体的数量多、密度大,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就大,西坡有城镇分布,受灾体数量大、密度高,因此,西坡较东坡损失更大。

7.近些年来,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生命安全,

给人类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对自然环境也会产生极大的破坏。根据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般年份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估计表

灾害种类

粮食损失

(亿千克)

直接经济损失

(亿元人民币)

干旱

200~250

150~200

洪涝

100

150~200

风暴潮

2.5~5

50~60

冰雹与低温

15~25

20~30

森林火灾

/

50~100

崩塌、滑坡、泥石流

2.5~5

20~30

风沙和沙漠化

2.5~5

20~30

(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简述其形成原因。

(2)修水库会改变自然环境的一些特点。2004年秋季,渭河流域发生洪水泛滥,陕西人就怪罪于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却认为洪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的。请结合有关地理知识站在水库管理者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什么?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简述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第(1)题,从表中分析,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为干旱和洪涝,其原因一方面体现在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降水变率大,一方面体现在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这无疑对灾情起到了“放大”作用。第(2)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黄河含沙量大的成因,因而三门峡水库的淤积以及渭河的一些河段成为地上河归根结底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不明显的结果。第(3)题,可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人类活动对灾情的“缩放”作用三方面分析。

答案

(1)干旱与洪涝。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雨主要是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导致锋面雨带的推移而形成,季风环流不稳定,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威夷高压的强弱、进退决定的,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我国众多的人口和悠久的农业历史使得旱涝灾害影响加大。

(2)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认为洪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的,理由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不明显,导致黄河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严重,也使得渭河许多河段形成了地上“悬河”。

(3)人类活动破坏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人类活动加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人类活动对灾情有“放大”作用。

8.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进入2011年12月以来,**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边境地区突降大雪,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克州边防支队迅速投入官兵200多人次抗雪救灾,全力帮助受灾群众抗击雪灾渡难关。12月8日,阿合奇县库兰萨日克乡通往别迭里冬牧场的山路被大雪封堵,积雪最厚处达70多厘米,放牧点无法补给生活物资,56名牧民被困。得知情况后,阿合奇边防大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官兵运送物资。经过3个多小时的道路疏通,面粉、食用油、衣被等生活物资被送至放牧点,3名冻伤群众被送到县医院救治。

(1)材料中哪些行为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灾情”的“缩小”?

(2)材料中所述的各项活动将会使受灾体的易损程度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解析

合理的人类活动会使环境的稳定程度增加,积极的人类活动将进一步使受灾体的易损性减弱,并使灾情“缩小”,这些在材料中都有体现,具体如:紧急转移安置移民,调运饲草料、煤、面粉、大米、棉衣,启动应急预案等。

答案

(1)紧急转移安置移民,调运应急物品,启动应急预案等。

(2)降低。

安置灾民,运送人畜生活、取暖用品可降低人类及财产的易损性。

推荐访问:自然灾害 暂行办法 损失

版权所有:文秘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文秘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文秘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6010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