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以永泰李果产业为例

时间:2021-10-30 10:49:30 来源:网友投稿

 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以永泰李果产业为例 目

 录

  摘 要 .................................................................... IV ABSTRACT ................................................................. VI 1 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1.2.1 研究目的 ........................................................ 2 1.2.2 研究意义 ........................................................ 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3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4 1.2.3 综合评述 ........................................................ 6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7 1.4.1 研究内容 ........................................................ 7 1.4.2 创新之处 ........................................................ 7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7 1.5.1 研究方法 ........................................................ 7 1.5.2 技术路线 ........................................................ 7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9 2.1

 概念界定 ............................................................ 9 2.1.1 特色农产品 ...................................................... 9 2.1.2 特色农产品产业 .................................................. 9 2.1.3 产业发展路径 ................................................... 10 2.2

 理论基础 ........................................................... 10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10 2.2.2 产业集群理论 ................................................... 11 2.2.3 资源禀赋理论 ................................................... 11 2.2.4 农业产业链管理理论 ............................................. 12 3 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14 3.1

 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14

 目 录 3.2

 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优势 ....................................... 16 3.2.1 独特的区位优势 ................................................. 16 3.2.2 生物多样性的优势 ............................................... 16 3.2.3 种子种苗培育推广的优势 ......................................... 17 3.3

 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成

 ................................... 17 3.4

 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19 3.4.1 扶持政策不完善 ................................................. 19 3.4.2 农民参与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不高 ....................... 19 3.3.3 龙头企业不能发挥带头作用 ....................................... 20 3.4.4 农村特色农产品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 ............................... 21 4 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路径影响因素评价模型 ........................... 22 4.1

 构建的方法与原则 ................................................... 22 4.1.1 构建的方法 ..................................................... 22 4.1.2 构建的原则 ..................................................... 22 4.2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 23 4.3

 指标权重确定 ....................................................... 25 5 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路径优化模型—以永泰李果产业为例 ............... 30 5.1

 李果产业发展现状 ................................................... 30 5.1.1 种植规模居全国县级之首 ......................................... 30 5.1.2 加工业发展迅速 ................................................. 31 5.1.3 销售渠道多元化 ................................................. 31 5.2

 李果产业发展路径影响因素分析 ....................................... 32 5.2.1 李果产业发展路径影响因素指标分析 ............................... 32 5.2.2 模糊综合评价法(FCA)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 33 5.3

 促进李果产业发展路径优化策略 ....................................... 36 5.3.1 打造特色品牌,增强李果产业竞争力 ............................... 36 5.3.2 推动产业信息化,拓展流通渠道 ................................... 36 5.3.3 适应产品的市场竞争环境,与消费者的需求相匹配 ................... 37 6 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路径优化策略 ................................... 38 6.1

 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 ....................................... 38 6.1.1 加强特色农产品产业规划 ......................................... 38 6.1.2 着力抓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 38 6.1.3 进一步加大对特色农产品产业化投入力度 ........................... 39 6.2

 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 ....................... 39 6.2.1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 39 6.2.2 构建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体系,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 40

 6.3

 发挥龙头企业在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 40 6.3.1 扶持龙头企业作为特色农产品产业经营的科技支撑 ................... 40 6.3.2 创新现代营销策略 ............................................... 41 6.4

 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知名度与竞争力 ......................... 42 6.4.1 培育特色化农产品品牌 ........................................... 42 6.4.2 打造优质化特色农产品品牌 ....................................... 43 参考文献 ................................................................. 44 致谢 ..................................................................... 47

 摘要 摘 摘 要

 当前农业现有种植技术的提高,特色农产品产业化步伐加快,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发展越来越快,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愿意购买知名度高、质量优质的农产品。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的不断发展以及农产品物流运输服务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域特色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结合当下脱贫攻坚任务,如何突破现有发展瓶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化,推进地域特色农产品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成为摆在政府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永泰李果产业为例,对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路径展开研究,运用案例分析法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路径影响因素模型,研分析发现经济因素对农产品产业发展路径影响比较大,其次是企业成本因素、生产因素、政策因素,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分析李果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困境及促进李果产业升级的路径。通过对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现状、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成效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福建省应该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发挥龙头企业在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中的作;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知名度与竞争力,从而优化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路径,促进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

 关键词 :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路径

 ABSTRACT

 VI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existing agricultural planting technology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 batch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re developing faster and faster,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masses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and they are more willing to buy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high popularity.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people"s demand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s becoming stronger and stronger.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ts forward the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a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system" and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miss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how to break through the existing development bottleneck and form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promot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dustry, promoting farmers to increase production and income,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must be solved in front of the government. Taking the plum industry of Yongtai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Fujian characteristic

  VII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dustry. Specifically,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mainly expound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he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the main cont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research, and combs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second part is the concept definition and theoretical basis, mainly It is necessary to elaborate the concep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dustry , introduce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cluster and the theory of resource endowment; the third part i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dustry in Fujian Province, mainly analyzing the types of Fujia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stat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fourth part is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Fujia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dustry The fifth part is the development path optimization model of Fujia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dustry, taking the plum industry as an example,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um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and the path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the plum industry; the sixth part is the development path optimization of Fujia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dustry Chemical strategy.

 KEY WORDS:

 Fujian Provinc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dustry, development path, path optimization

  1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013 年,***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海南省农业特色产业园时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说明了农业是立国之本,“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促进农村全面可持续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大背景下,我国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意见(2002)》、《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等一系列政策,为促进我国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足见我国对于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的重视与支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正逐步放缓,如何在新常态下继续推动我国经济提质增效从而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民增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日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发展新常态。一方面,由于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已经达到需求与供给基本平衡,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相对的全面过剩,农业发展由原来受资源单一的约束转变成为受市场和资源双重约束,从而导致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另一个方面,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比高达 70%,对于农民来说,他们的从业空间与收入渠道和农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由此,依托自身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推动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业转化就成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激发发展潜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目前,按照福建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的决策部署,在优化一产的基础上,将深化二产、强化三产、融合一二三产发展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延伸做强农业产业链,全面提升农业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作出新的贡献。农业在社会发展和全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协调好社会、农村经济及生态环境的相互发展,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和逐步走向富裕道路的重要保障。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农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发展逐渐从传统农业演变为现代农业,诸多矛盾问题也相继出现:农民增加收入需求高和农业效益低之间的矛盾;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高和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低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的出现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由于问题的长期性,地区之间的农产品也表现出一系列新问题:一是不合理的农产品结构问题,原始或简单加工产品多而过剩,精深加工产品少而难以迎合市场;二是趋势相同的各地区农业产业结构问题,

 1 绪论

 2 各地区之间大量重复的投入造成过度的市场竞争和地区经济间互补性的减弱,不仅给农户造成较大的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严重浪费。与此同时,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使得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出现多元化趋势,加强了农产品升级换代的迫切性,这些变化与上述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在一起,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面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特色农产品产业化是解决我国农业困境的必然选择。要想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就要因地制宜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要依托当地的资源和环境优势,从而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并使其产业化。发展特色农产品的行动已经在很多农村逐步实施起来,很多地方还研发出多样化类型的农产品,然而我国特色农产品的发展规模小,效益低,体制也不完善,导致其发展的速度一直无法满足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要求。因此,要想发展好以产业化为基础的特色农产品,就要摒弃传统的发展思路和旧的管理方式,利用国内国际大市场联合分散的农户经营,组装配套各种单项技术以及各种产业,形成产业集群。这样做是解决我国农业突出矛盾和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以永泰李果产业为例对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路径优化展开研究,目的在于了解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现状,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路径影响因素,分析李果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困境及产业升级情况,从而提出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路径优化策略,为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建议与实践方法,进而推动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进一步发展。

 1.2.2 研究意义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时间较短,相关的系统研究数量较少。本文对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路径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本文对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路径展开研究,丰富了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实践经验;第二,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有助于加快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增收;第三,促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我国农产品的市场地位,占领国际市场有重要的意义。

  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本文对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路径的研究,有助于解决“三农”问

  3 题,使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全面发展。有利于改善当地农业和经济发展结构,进行地域特色优势发展。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可以提高农产品自身价值,进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第二,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可以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的整体快速发展。福建省进行产业化发展可以改善整个产业链条,使其形成一个整体。从生产、加工、储存到产品销售,需要的劳动力、生产加工车间和物流运输,这些都是推动当地产业发展的因素。福建省特色产业吸引的外来投资者和购买者也能带动当地餐饮住宿行业和旅游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对福建省特色产业的宣传。这种产业之间的良性互补循环,带动了当地的整体全面系统发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特色农产品的研究涉及到农产品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归纳起来我们可以依据特色农产品生产产业链将其大体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描述,分别是特色农产品发展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阶段。

 首先,对于特色农产品的产前阶段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农业政策、生产资料等。学者 Jana N6methovd、Alena Dubcovd (2015)等人在其文章中指出农业政策结构的调整对于不同地区的地貌、劳动人口分布以及作物种植等都有重要影响,甚至还影响到一个地区的未来发展趋势。学者 Carmen Murillo (2007)等通过引入数据建立无参数模型来检验 92 年欧盟实施的农业政策是否带来了生产效率、环境适应力等方面的变化,其结果是显然的。在生产资料的获得上,Hai Feng Song(2012)经研究提出如果农户能够建立统一的联盟来进行农产品生产资料的采购,更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议价能力,从而实现他们的利益最大化。

 其次,对于特色农产品的产中阶段,大量的学者对新农业科技应用展开了研究,学者 ZangenehMorteza,Omid,Mahmoud (2010)通过结合伊朗地区马铃薯种植的研究指出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能够高精准度地预测目标农场的机械化技术指标,从而提升了当地马铃薯的种植效率和经济效益等,因此它也可以很好地运用于其他具有相似情况的农业区域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学者 Petra ProcMzkoW (2016) 在研究农业集中区域的干旱问题时指出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的应用虽然在大自然的干旱面前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但它对于干旱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国外对于特色农产品产中阶段的研究还包括对农场主、农业企业等的研究,学者 Rui Manuel de Sousa Fragoso (2013)在研究葡萄牙橄榄油产业时指出,橄榄油企业的参与对其产业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他还分评估和决策两大部分

 1 绪论

 4 建立模型进行分析,为橄榄油企业开拓新市场渠道提供了有力的经验借鉴。

 之后,对于特色农产品的产后阶段,英国的 Famer’S Market 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在 2000 年建立之后便为当地的农户提供了很好的服务,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注册并用它来经营农产业务,这也为其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农产品市场比较发达的日本,农产品销售者通过登陆政府建立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通过查阅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自己想知道的国内外农产品的市场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生产品种以及价格。Martin Christopher (2012)指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花椰菜、葡萄等种类农产品作为本土最大的生产地,配备了专门的储存、包装、分拣的设备和工厂,使得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应对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荷兰在鲜活农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别出心裁,运用拍卖模式来销售生鲜农产品,并且这一拍卖模式得到了市场的一致认可,导致目前荷兰绝大多数的生鲜农产品都是通过拍卖市场实现销售。

 最后,关于农村产业发展路径优化方面的研究:Twomey 和 Helwege(2001)从技术引进视角提出依赖于技术引入与创新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Naoki(2011)也认农民人力资本积累以及规模化生产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当然,在他的研究中还特别指出扶持农民进行回乡创业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路径。Elhamoly(2011)农业现代化发展不但依赖政府的引导,农民合作社和农业公司通过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产业化与技术化服务,也将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Hardeman 和 Jochemsen(2012)从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内涵入手,通过研究荷兰农业现代化存在的环境问题,认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正确路径是实现农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结论,国外研究者对特色农产品产业研究起步较早,而且很多先进的理念已经投入使用到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之中,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借鉴,更要求我们在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环节积极开拓创新,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区优势资源开辟出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特色农产品发展道路。

 1.2.2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这也引起更多学者们的研究兴趣,国内学者也对特色农产品发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尤其在我国瞬息万变的特色农产品消费市场以及互联网+农业的大背景下,一批独具创新的特色农产品发展的研究开始涌现出来。

 王崧年(2014)从特色农产品的概念与特征开展分析,我联系我国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态势,在发展模式方面提出新的启示。孟宪文、张丽珍等 (2010)运用 SWOT 分析了山西省发展特色农产品的优劣势、机遇与挑战,结合 SWOT 组合分析,建立了山西发展特色农产品的 SWOT 分析矩阵,同时还给出了详细的应用思路。刘媛媛和苏日娜(2012)借鉴了其他区域先进经验,结合对内蒙古优势特色农产品营销体系的分析,提出了对构建内蒙古优势特色农产品营销体系的启示。葛红林、张晶、陆玲燕(2013)

  5 在对山西省运城市特色农产品发展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运城市农产品营销领域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在借鉴其他地区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独具地区特色的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

 在特色农产品的营销环节,当下学者们研究最多的就是互联网+特色农产品营销,陈红川(2015)认为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势头迅猛,并且对于思想观念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商业模式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应该发展智慧农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农产品借助互联网发展、完善农村与互联网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的质量标准、继续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在农业发展路径上不断创新;李国英(2015)认为未来互联网会对传统农业产业链造成巨大冲击,与此同时,产业资本跨界抢占农业互联网领域,并且会不断向农村拓展,进入农产品电商、农村消费品电商以及互联网金融等相关领域,现代农业产业与互联网加速融合后将有更强劲的发展动力;杨宇庭,李富忠(2016)结合对山西特色农产品的传统营销以及网络营销的介绍以及分析,指出目前山西特色农产品在运用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保障产品质量,塑造产品品牌以及鼓励模式创新等建议;林晓筱(2016)通过研究贵州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找出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给出发展建议:一是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管理;二是优化特色农产品地区的相关基础设施,对农户进行综合培训;三是创新营销方式,从而增加特色农产品经济价值。

 受互联网思维冲击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学者们对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特色农产品精准营销研究开始逐渐增多。蔡书凯(2014)指出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培育龙头企业、吸引互联网人才等手段来利用大数据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龚映梅、曹新波(2016)在对精准营销、大数据以及云南农产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云南特色农产品利用大数据来实现精准营销的模型,并针对数据采集、分析、精准营销实施、消费反馈等环节展开了具体的论述。包月姣(2016)在研究湖南农产品的精准营销过程中,指出要抓住大数据带来的发展机遇,不断提升相关的技术,利用大数据进行市场需求分析,从而促进湖南农产品实现精准化营销。

 关于农村产业发展路径优化方面的研究:我国学者夏如兵(2010)以水稻育种为例,认为通过技术转移与本±化,推动了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李伟毅等(2010)以农机跨区作业的机械化视角研究小农条件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结论指出不同劳动力素质、农户经营规模以及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和农业组织化程度都将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及其路径选择。韩俊(2012)将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进行了高度总结,提出了六大路径:一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农业家庭经营方式;二是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三是建立健全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四是加快改善农业技术和设施装备条件;五是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六是继续转移农民,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此外,有学者关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制度路径,早期研究就曾提出了制度创新与农现代化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王锋(2015)则深入地分析了制度变迁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的重要意义,其中重点谈到了完善王地流转并构建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土地

 1 绪论

 6 制度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吴海洋(2012)农村土地整治是助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季玉福(2012)土地流转合作社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还有学者关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路径,考虑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金融障碍,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农业现代化支持力度,进行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是推进和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从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内涵入手,郑远红(2014)的研究认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和实际资源条件,从低碳经济视角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要从农业发展观念、制度、技术、发展模式及新能源开发五个方面进行路径创新。考虑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温铁军等(2015)从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动态视角,对目前农业现代化路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认为要在推进±地改革前提下,形成农民股权联合的综合性合作组织,同时抓好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城乡互动。由此可以看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己经由单一农业发展逐渐转向与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董伟(2013)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路径研究结论显示,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肖红波(2013)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以“三化”协调发展内在关联作为切入点,走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最终标志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王沛栋(2015)“四化同步”视域下我国农业现代化路径创新研究显示,农业现代化是实现的重要基 1.2.3 综合评述 通过对以上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研读可知,国内外学者对于特色农产品发展己经有了比较多的研究,这也为本文继续开展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但目前研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与以后研究中亟需完善的地方。对于特色农产品发展的研究虽然涵盖了农产品发展的各个层面,但很多关于特色农产品发展的研究还仅仅存在于宏观的理论论述层面,结合具体区域的特色农产品发展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或研究相对较浅,与此同时,对于不同区域的特色农产品发展路径及模式缺乏相应的比较分析。在新兴的互联网思维冲击以及我国大力推进农村事业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增加对具体区域特色农产品发展的研究以及增加对不同县域典型发展模式的经验借鉴,从而带动目标区域特色农产品发展路径的优化升级显得尤为迫切。

  7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了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了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产业的概念,介绍了比较优势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及资源禀赋理论;第三部分是分析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现状,主要分析福建特色农产品的种类,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路径影响因素及其优化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福建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路径影响因素;第五部分是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路径优化模型,以李果产业为例,分析李果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困境及促进李果产业升级的路径;第六部分是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路径优化策略。

 1.4.2 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李果产业为例分析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优化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路径影响因素,了解影响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促进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本课题的相关研究,了解本课题目前研究现状;(2)层次分析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路径影响因素模型;(3)案例分析法,以李果产业为例分析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路径模型。

 1.5.2 技术路线

 1 绪论

 8

  图 1-1

 研究的技术路线确定选题 文献收集 资料收集 文献研读 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产品产业发展路径影响因素评价模型 模 型构 建方法 模型构建原则 影 响因 素指 标指 标权 重确定 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第三阶段

 第五阶段 李果产业发展路径优化模型 发 展现状 影响因素指标 影 响因 素评价 路 径优 化策略 农产品产业发展路径优化策略 第四阶段

  9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特色农产品 特色农产品,主要是指一个地区以其特有的自然环境条件、生物资源条件以及技术条件生产的具有典型特色的农产品。由此可知,特色农产品不仅包括依托自然环境优势和生物资源优势形成的品种独特的农产品,还包括依托高新技术形成的精深加工农产品。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对于某些口味独特、品种独特、功能独特的特定自然环境和特定生物资源的农产品,因其特别而优秀;另一方面,就某些农产品而言,自身不具备任何特色,但精深加工后产品的附加值会大大提升,在市场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特色农产品应具备以下个基本特征:生产的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对自然环境条件和生物资源条件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征。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产品的区域性特征,但特色农产品竞争优势的取得,仍在很大程度取决于特定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生物资源条件。产量的规模性。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效益往往与产品的产量规模联系在一起,因此必须以规模为依托,才能形成商品优势。(品质的优良性。与传统的农产品相比,特色农产品不仅体现出品质的独特性,更体现出品质的优良性,如果没有优良的品质作为保证,特色农产品将无法在市场上形成有效竞争力,也无法获得持续的发展和保持较高的经济效益。

 2.1.2 特色农产品产业 特色农产品产业化是指在依托当地优势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效益为中心,通过对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实现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

 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具有如下特征:(以市场为导向。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可以改变传统的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小农经济意识,构建与大市场密切相关的农业生产要素、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市场,实现农产品的商品化与市场化。(—体化和集约化。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方式主要表现为纵向的一体化和横向的集约化。在纵向上,将特色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在一起,实现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综合化经营;在横向上,通过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和科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0 学管理将特色农产品生产的资金、技术、人才集合在一起,实现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有助于提升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效率。通过将提供机械、种子、农膜等服务的产前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卫生防疫等服务的产中部门,提供收购、加工、销售等服务的产后部门紧密结合,可以为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提供信息、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全程服务。

 2.1.3 产业发展路径 路径指道路。明朝陆深《燕闲录》:“山西州县多在山谷之间,路径崎岖,搬运极难。”又为办事的门路、办法。鲁迅在《南腔北调集》有:“采取新法,加以中国旧日之所长,还有开出一条新的路径来的希望。”产业发展路径则偏向于第二种解释,意指:在某一发展背景下,产业发展的办法、机遇、措施。王新新指出首先技术创新是新兴产业发展的主线,从实际出发并发展战略性创新模式、建立适应体制机制、完善产业发展模式等适合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① 。杨仙飞认为研发部门的创新、特色品牌营销、新旧发展产业联动融合、产业适当转移为纺织产业重新引领绍兴经济发展的路径② 。范丹、吴莲翠在农村电商产业发展中提出,网络+企业+协会+模式与集群式的发展、区域协作及政府扶持为主要产业发展路径③ 。综上所述,产业发展路径意指:通过对产业主体的研究、分析、归纳、从而提出针对性策略,有效促进产业发展的办法。

 2.2 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中世纪的西方就已经有了比较优势理论,这个理论的提出者是亚当·斯密,后来经过多位经济学家的补充,最终发展为了现代经济学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比较优势理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四种。第一种是亚当·斯密的据对利益说。它认为如果有两个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并且其贸易规模都是一样的,获得的报酬也相同,当实行自由贸易的时候,如果其中一个国家的地理资源优于另一个国家,那么其在生产和对外贸易上就会领先。如果各个国家的交换和分工都是根据对本国有利的生产条件来进行的,那么国家中所有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都蒋得到最为离效的利用,生效效果和生产效益也将提升。第二个代表性说法是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他认为,就算在生产资源和生产条件上不占据优势,但是只要进行贸易的时候国家通过价格比例来进行

  ①

 王新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研究及路径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08):52-57. ②

 杨仙飞.纺织产业重新引领绍兴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J].染整技术,2019,41(10):8-11. ③

 范丹,吴莲翠.集聚视角下农村电商产业发展路径及动力研究——以临安白牛淘宝村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8(04):53-58.

  11 控制,那么每一个国家都将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也就有了比较优势,消费者可以通过自身情况进行选取从而使得每个国家都获利。比较优势其实就是国家是有更大的优势还是只是较小的优势,如果是生产上都占有优势的,那么采用资源集中的方法可以获得优势更大的产品,而如果生产上都处在劣势的国家,其生产的产品会相对成本较高,只能够生产劣势最小的产品。这种比较优势使得人们认识到落后的生产地区或者国家同样有获得市场贸易的可能,也使得人们看清楚了大规模贸易,甚至国际贸易必将会给各个国家带来机会。H-O 要素享赋理论是第三种学说。它的提出者是来自瑞士的赫克歇尔和俄林。他们认为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中导致商品价格差的主要因素是 bT 赋值差。也就是直接 bT 决定了要素的价格差和生产产品的成本差。而成本往往是价格的基础。各个国家应该要合理安排本国的优势要素和劣势要素,积极出口优势要素而进口劣势要素,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分工和贸易的最佳状态。最后一种是动态阶梯比较优势理论。

 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柏拉沙提出的。他首先是对优势转移进行了假设,他认为国家会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因此国际分工和经济发展也要根据不同的阶段来进行说明。不同国家对于产品竞争采用的比较优势的方法不会一层不变,而只会在特定某个区域进行,随着贸易的深化和贸易的分工合作加剧,比较利益和贸易的交易数 2.2.2 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的经济学原理最初萌芽于马歇尔的产业集聚理论。1990 年,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M.E.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把产业集群定义为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集合。产业集群既指有投入产出联系的企业间的在空间上的集聚,也指不同产业之间在特定的区域内共同运用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等公共设施。

 2.2.3 资源禀赋理论

 资源禀赋又称为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的方面。俄林早期师承瑞典著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而深受启发,故他的要素禀赋说也被称为赫--俄模式。该模式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模式并列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两大基本模式。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又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其理论模型即 H-O 模型。俄林以要素禀赋代替大卫·李嘉图的劳动成本,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根据资源禀赋学说,在各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别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2 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取决于各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即相对禀赋差异,由此产生的价格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要素禀赋学说的理论背景由此,俄林得出结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也因而应出口的产品,是他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一国的比较劣势产品,也因而应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比如,劳动力丰裕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相反,资本丰裕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这种理论观点也被称为狭义的要素禀赋论。而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指出,当国际贸易使参加贸易的国家在商品的市场价格、生产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的情况下,以及在生产要素价格均等的前提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等(或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密集度相同)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取决于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各国的生产结构表现为,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具有相对禀赋优势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要素禀赋论假定,生产要素在各部门转移时,增加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保持不变。

 2.2.4 农业产业链管理理论 农业产业链管理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将农产品由生产推向市场的一条有效路径。它的基本特征是综合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与销售等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对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要素流动进行整合,具有较高的产业链运行效率。交易成本理论在农业产业链管理的组织结构以及渠道选择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农业产业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组织链管理。组织链是农业产业链得以正常运转的载体,是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链管理就是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等各环节有效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系统,强调通过各环节的统一协作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率和效益。对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组织与协调,构成了农业组织链管理的主要内容。目前农业产业链组织主要有以下三种关系:(1)普通的市场关系:指在市场上,产业链成员之间通过相互获益的货物、服务贸易来进行市场交易或者以合同的形式来进行市场交易,这是一种较低层次的产业链合作关系。(2)垂直整合:垂直整合是指产业链成员部分或者完全地拥有上游或者下游企业的资产所有权。垂直整合后的所有活动集中发生在公司内部,通过整合纵向资源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3)战略联盟:指企业之间达成的长期协议,既超出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但又未达到合并的程度,包括技术许可证、供应协定、销售协定和合资经营等形式。

 第二,信息链管理。在农业产业链的管理中,产业链中的各参与主体间的信息流

  13 动构成了信息链。信息链管理要求终端组织能有效地获得市场需求信息,然后反馈给农业产业链的各环节,产业链的各个成员根据反馈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反映,用尽量少的投入尽快供应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农业产业链中的物流和资金流都是一种单向的实物流程,而伴随着这些流程的信息流是双向的,对物流、资金流起到反映、监督、控制的作用,也是产业链中流动最频繁、流量最大,变化最快的一支。因此信息链是农业产业链中组织链、价值链、物流链的指示器。产业链管理的实施必须能够使各环节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提高农业产业链的运作效率。

 第三,价值链管理。产业链各参与主体间各种资源的流动,应是一个不断增值的过程。在农业产业链管理中,价值链是其中一项有目的使农产品价值增值的链接组合,其基本原则是在符合市场需要的前提下,通过农业产业链的有效管理,使产品尽可能地增值。价值链管理是基于产业链的行业整体价值链管理,在不忽视企业内部价值活动的同时,强调从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到最终消费的价值创造、价值增值以及价值分配等活动。产业链价值增值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方式是产业链上各参与主体通过产品的技术创新、生产流程的技术改造等来增加所创...

推荐访问:永泰 福建省 为例

版权所有:文秘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文秘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文秘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6010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