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带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时间:2022-10-20 09:25:07 来源:网友投稿

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重要论述,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有机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些年来,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孕育和催生了许多新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推动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新发展。但是这一进程带来的积极性与前进性,并未消除其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带来的一些消极效应,加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新的课题的提出,使得社会思想道德领域的复杂性日益增加。

我们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库、人才强库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切实把荣辱观教育和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和师德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教育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四有”新人。

“八荣八耻”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教育。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入教材和课堂。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在“三会两课”和语文、历史、汉语和音、体、美等课程中,科学设计和重点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内容。紧密结合县情,组织政治理论教员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这个主题,进行专题座谈、理论研讨和巡回辅导报告,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在实践。特别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教育、“四个认同”教育充分融合起来;和3月的公民道德建设教育月、5月的民族团结教育月、9月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将知荣辨耻、扬荣抑耻、近荣远耻的价值观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让青少年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中,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熏陶思想、升华认识、提高觉悟。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紧密围绕迎接自治区“两基”验收这一中心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的重要作用,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渗入文化、科技、劳动、艺术等教育活动中。通过创作、排练、评选童谣、“龟兹花朵”节目、书画、小制作,开展诗朗诵、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征文活动等贴近青少年的形式,增强亲和力,知荣明耻,我们先行。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和中小学生的认识水平结合起来。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避免空洞说教。区分层次,整体衔接。既要教育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又要引导他们从自觉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做起。特别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和记录身边事关“荣辱”的鲜活事例。褒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事迹,贬斥有悖于“八荣八耻”要求的言行和现象。表达心中的道德理想,用行为播洒心灵道德的阳光。

切实加强领导、制定规划、健全机制、通力协作,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抓实抓好。教育系统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传承文明的重要任务,理应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社会的前列,切实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要利用校园之声、校园网、校报、横幅、标语、橱窗等载体,大力宣传“八荣八耻”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宣传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成功经验,挖掘、宣传和表彰身边活生生的践行光荣之事的先进典型。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贯穿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要根据《库车县教育系统贯彻“八荣八耻”实施方案》的精神,细化学校的荣辱观教育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和步骤,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具体措施。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各级学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作为教育系统党组织学习、民主生活会、年度工作总结考核、民主监督、民意测评、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教育系统考核、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当前,全县教育系统的各级党组织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学习贯彻党章、建立和完善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学在前、做在前,做学习和实践“八荣八耻”的表率和模范。要加强与共青团、关工委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渠道,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积极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努力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推荐访问:教育 中小学 荣辱观 思想品德 带动

版权所有:文秘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文秘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文秘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6010436号